登陆注册
7069600000028

第28章 符言第二(3)

这时候(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十八路诸侯的兵马都驻扎在召陵(在河南省郾县东),由于一连下了十几天倾盆大雨,一时不能进兵。恰巧天子的使者刘卷卧病在床。范鞅和荀寅本来就跟囊瓦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贪夫,这次没从蔡侯那儿得到好处,已经有点怏怏不乐。他们就借着这个理由向各国诸侯说:“大雨下个不停,害病的人越来越多,还不如暂时回去吧!”各国诸侯看晋国不愿做主,顿时心灰意冷,都各自回国了。

蔡昭侯大失所望,垂头丧气地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去,路过沈国时,想起了沈国不愿发兵,也不去开会,于是就把满腹的怨气全发泄在沈国身上,发兵灭了沈国。

楚国的令尹囊瓦听说蔡国把沈国灭了,就亲自带着大军去攻打蔡国。有人对蔡昭侯说:“晋国已经靠不住了,中原其他的诸侯更不必说了。咱们索性到吴国求救去。伍子胥很早就想向楚国报仇,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我们的。”蔡侯就打发使臣去邀请唐成公一起到吴国去求救兵。

六、刘禅断送江山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是孔明《前出师表》总结前后汉兴亡的原因,用以告诫刘禅,确是语重心长,言真情切。而刘禅并没有如孔明所希望的,亲贤臣,远小人,以兴汉室;而是亲小人,远贤臣,重踏桓、灵覆辙,断送了蜀国江山。

刘禅是少有的昏君,是个不朽的”阿斗”。平心而论,刘禅老实得可怜,昏庸得出奇,陈寿给他形象的评价是:“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孔明执政时,他遵其父刘备所嘱:“事丞相如父”,且实权在孔明,他不听也得听。孔明操劳国家大事,整天忙得汗流浃背,食不甘味,睡不安席;刘禅却可不费脑筋,饱食终日,乐其所乐。当然,他不是整天在昏睡,遇到国家有事,他有时也有所用心。如刘备逝世后,曹魏乘机兴师五路侵蜀,因这时孔明闭门不出,他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后来他到相府探望孔明,孔明告诉他退兵之策,他才如梦初醒。他对孔明也不尽放心,当孔明与司马懿斗兵斗阵连续大胜,正欲乘胜直取长安的时候,他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听信流言——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为之画策,他便遣使资诏星夜宣孔明回。孔明奉旨回成都问他何故诏还?他无言可对,良久,乃说:

“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真是憨人憨话,憨气十足。不过,总的说,孔明在世时,还是贤臣当道、小人远避,刘禅基本上是听孔明的话的,宦官也不敢出面干政。孔明病逝五丈原后,情况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蒋琬、费祎等贤相相继去世后,他被宦官黄皓等小人所左右,溺干酒色,不理朝政,政事、军事弄得一塌糊涂。

深得孔明兵法的姜维是蜀国后期的“擎天柱”,是个赤胆忠心的人,他秉承孔明遗志,九伐中原,虽天大胜,但也挫伤敌胆,使之不敢正窥西蜀。

当姜维正在前线浴血奋战,困魏国名将邓艾于祁山时,忽连接后主的三道诏书,促其班师。原来是后主听黄皓谗言:“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

阎宇何人?他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官至右将军。黄皓本想用阎宇代姜维,后知邓艾善用兵,恐阎宇非其敌手,又寝其事。任用大将,如此儿戏,是撤是用,全凭一宦官作主,确是超级庸主。姜维回,得悉此事,入奏后主说:”黄皓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陛下近则鉴于张让,远则鉴于赵高。早杀此人,朝廷自然清平,中原方可恢复。”后主笑说:“黄皓乃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姜维因不能杀黄皓担心被其所害,乃听从郤正之言,领军前往沓中屯田,以充军实,徐图进攻。自古以来,庸主当政,小人弄权,大将在外难于立功。昔”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谗回。”姜维岂能例外!

刘禅昏庸透顶,黄皓专权胡为,西蜀之亡是必然之事。钟会、邓艾大举兴兵入侵西蜀,姜维即起沓中之兵前往拒敌,并上表请派精兵分守战略重地阳安关和阴平桥,并指出“若失二处,汉中不保矣。”在这危急关头,刘禅竟听黄皓之言,召师婆入内殿问吉凶,她以“西川土神”附身,胡说什么“陛下欣乐太平,何为求问他事?数年之后,魏国疆士亦归陛下矣。陛下切勿忧虑。”自此,刘禅深信师婆之说,遂不听姜维之育,每日只在宫中饮宴欢乐。姜维累申告急表文,皆被黄皓隐匿。因此,使钟会轻取阳安,邓艾偷渡阴平,姜维虽仍和诸将死守剑阁,使钟会受挫,不能前进,可是邓艾已直趋成都,刘禅已面缚舆梓出阵,姜维纵有“回天力”也无济于事了。

七、狄仁杰以死诛帝

狄仁杰,唐高宗仪凤年间任大理丞,一周年断决了滞留的案件一万七千件,没有人诉冤。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昭陵的柏树而犯罪,狄仁杰上奏其罪应当免职。高宗命令当即杀了他,狄仁杰又奏罪不当死。高宗严肃地说:“权善才砍了先帝陵墓上的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了他。”左右示意狄仁杰让他出去,狄仁杰说:“臣听说触犯君主、违背君主的旨意,自古都认为很难,而我则认为不然。处在桀、纣之时则难,处在尧。舜之时则易。臣现在幸逢尧、舜之世,不担心会象比干一样遭到诛戮。过去汉文帝时,有人偷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当延力争,罪免于弃市。魏文帝想要流放一个人,辛毗以死谏净,也被采纳。况且贤明的君主可以用理说服,忠臣则不能靠威严吓住。今天陛下不听取我的话,待我瞑目之后,就羞于在地下见到张释之、辛毗他们了。陛下制定法令,悬挂在宫门外的象魏(悬挂法令之所)。徒、流、死罪都各有等差。怎么能没有犯该处极刑之罪而就让他去死呢?法令既然没有常规,那老百姓该怎么去处理各种事情呢!陛下如果一定想改变法令,那就请从今天开始吧。

古人说:‘假如偷了长陵(汉高祖之陵)一把土,陛下该如何加重处置呢?’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杀掉了一个将军,千载之后、,人们会认为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敢遵命杀权善才,而使陛下陷入这种不道义的境地。”高祖稍微醒悟过来,权善才也因而免于一死。

八、开明的唐太宗

唐太宗(599—649),即李世民,陕西武功人,李渊次子。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承继帝位。

一天散朝后,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房玄龄在闲谈。他们正说着别的什么事,唐太宗忽然问道:“自古以来,国史为什么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呢?”房玄龄回答说:“因为一个正直尽责的史官中记着自己的过失。本朝的君主如果看到国史中记着自己的过失,很容易恼羞成怒,惩办史官,国史就很难撰写了。

唐太宗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写什么,这又没有做错,怎么会得罪君主呢?你去把国史拿来给我看看,朕正想知道自己以前都有那些错误,好拿来作为鉴戒呢。”

房玄龄这下可犯愁了。国史是由他负责监督撰写的,他清清楚楚地知道里面记载着玄武门之变。当时,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让唐太宗看到这一段记录,他能不生气吗?

因此,房玄龄心里非常不安。但是皇上已经下令了,又不能抗旨不遵。没有办法,房玄龄只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地把国史拿给唐太宗看。

唐太宗把国史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后,对房玄龄说:“其他都还好,只有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没有写清楚……”

房玄龄一听,暗暗着急,心想这相真的糟了,看来皇上果然对此不满意。他正琢磨着该怎么回答,忽然听唐太宗又吩咐道:“来人,去把史官叫来!”

房玄龄越发着急了,他正想为史官辩解,唐太宗已接着原先的话题说了下去:“撰写国史是为了记录历史,经后人借监,所以一丝一毫也含糊不得,不能因为怕得罪皇上就对真相有所隐瞒。朕要把当时的情形详细地给他们讲一讲,好让他们把遗漏的地方补上。”房玄龄没有想到唐太宗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真是又惊又喜。他由衷地说道:“陛下真是心胸宽广,臣深感佩服!”

唐太宗认真地说:“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迫不得已,这是关系国家安定的大事,没有必要隐瞒。写历史就要告诉后人真实的情况,这样才能够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朕是一国之君,更要做出表率。朕有责任将历史的真相告知后人。”

唐太宗的诚实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敬。以后再有什么事,大臣们都敢于直言,朝廷上下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从而才有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同类推荐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热门推荐
  • 补天之不死身

    补天之不死身

    六百年前,方俊奇得到了无尽的生命,不是长生不老,而是永远不死,就算在核弹的轰击下变成硝烟,他也会在几天后重新活过来,出现在他死去的地方,而代价就是他现在所做的事,他这个早就该死的人之所以存活在世上的唯一使命:维持空间的稳定。但是,慢慢的,方俊奇发现自己的能力远非不死这么简单。补天者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六道又连接着什么?是空间的广,还是时间的长?未来与过去、异星与异界,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无限穿越!
  • 爱情囚笼

    爱情囚笼

    一个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一个是坐拥江山,呼风唤雨。命运的交错,时空的转移,令两个懵懂的少男少女相遇在最好的年纪。纠缠,相爱,误会,争吵,指责,背弃过后,两人终于明白了,想开了,最后,彼此渐行渐远。————————————————————————“我要她。”韩伊感觉到几束异样目光朝自己投来,没错,陆董正指着自己,一脸坏笑的看着自己。“你要娶我吗?”韩伊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啊?”陆董迟疑了一下,“也许会,不过现在不会。”
  • BTS因为是你

    BTS因为是你

    墨伊菡,一个为了梦想同闺蜜前往韩国的中国女孩。机场初遇偶像,她与他展开了一段说坎坷不坎坷的恋情。因为种种,两条平行线慢慢相交,又缓缓平行,再次相交,两人却形同陌路。因为是你,所以我爱。因为是她,所以我弃。因为是你,所以我留。因为是他,所以我舍。
  • 来自未来世界的少女

    来自未来世界的少女

    未来世界的少女,因为一个意外,不小心穿梭到21世纪,遇到了一位阳光的少女。
  • 兵王的战国时代

    兵王的战国时代

    佣兵之王时隔多年后归来,将会掀起怎样的风云?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混吃等死,泡妞升级,却没有想到,一个浩大的修炼世界,在他的面前逐渐展开。既然我注定生来不凡,且让我游戏花丛,征战四方!
  • 大剑圣

    大剑圣

    楚国绝世剑仙,一代君王诸葛不亮,遭到九州十国的十八位剑圣追杀,肉身陨落,可灵魂却结合到了一位资质平庸,拥有玄冰之体的少年身上,最终得以重生!再重头,倚天执剑焚天下!再回头,多少美好不放手!一剑飘血,一剑舞长天!仗剑弑天,吾为大剑圣!
  • 末世的进化旅途

    末世的进化旅途

    在末日,她是如何成长的、在末日,他是如何守护的、在末日,他们是如何跟随的、而剩下的他们,又是如何生存的,在这末日的旅途中,如何成长,如何守护呢?PS:看这本的时候也可以点下我的另一本书{同样是末世丧尸的,不过和这个类型不同}
  • 异界之灭天

    异界之灭天

    遗落国度的王族遗孤,一步步走向强者,成立年兽帝国,创造历史神话!
  • 书侠

    书侠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记录了中国黄河草书研究院院长张来生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作品展示了张来生书武同源的民族文化精神,其功夫书法,开创了中华书法的新的天地。
  • 扑朔迷离胡小姐

    扑朔迷离胡小姐

    到底是怎样的缘份,才能成全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呢,一个从古墓走出来的狐狸,她来到人间,却发现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于是她来到一户汇集着三教九流的人家,开始学习和感受现代人的生活……生如蝼蚁,美如神明,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