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说,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虞诩不过三千人的部队和羌军一万多人对阵时,虞诩下令不准使用射得很远的强驽,只用射得近的弱弓。羌军认为虞诩的部队战斗力很弱,就下令猛攻。虞诩等到羌军逼近时,下令集中强驽射击,把羌军打得大败。虞诩又派出人马,埋伏在羌军的退路上,进行袭击,最后终于打败了羌军。之后,他在辖区修筑了一百八十座营垒,赈济贫民,武都郡从此得到了安定。
虞诩带兵打仗灵活机动,“通权达变”,不为前人兵法所束缚,值得学习,但他镇压羌人起义却是应该给予批判的。虞诩一生多次沉浮。最终,他在永和初年,就是公元136年升为尚书令,不久就去世了。临死之时,他对自己镇压农民起义,杀害无辜进行了反省,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五、淮南王英布
汉王刘邦与马楚军在彭城展开激战、战事不顺利,就从梁地逃出,到了虞城县,对左右随从的人说:“象你们这些人,都是不值得商讨大事情的人。”有拜见汉王的人随何进来说:“不明白陛下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汉王刘邦说:“谁能为我出使淮南,使他们把士兵们拉出来起事背叛楚国,让项王在齐国滞留几个月,那我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随何说:“臣于我请求出使淮南。”于是就拨给他二十个人一块出使淮南。到了淮南,淮南太宰和他们周旋,三天都没能见到淮南王。随何因而劝大宰说:“淮南王之所以不接见我随何,必定是由于认为楚国势力强大,而我们汉王的势力弱小,这正是我为什么出使淮南的缘故。让我随何能够见到淮南王,把其中的道理说出来,说得有道理,那正好是大王所想听到的东西;说出来如果不是那么回事,就让我随何等二十个人在淮南的集市上趴在砧子上死在斧头之下,以表明你们背弃汉王而归顺楚国的心意。”太宰把这番话给淮南王说了,淮南王见了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这个使臣恭敬地进奉一封书给大王驾前,私下里很奇怪大王你为什么跟楚国那么亲密呢?”淮南壬说:“我面向北对楚国以臣子身份来做事。”随何说:“大王您与项工都是一样并列的诸侯王,而北向称臣,必然以为楚国势力强大,可以把您的国家托付给它。项工讨伐齐国,身上背着墙板,手里拿着铁杵,身先士卒去冲锋陷阵。大王您应该把淮南的兵力全都征发出去,而且亲自为将,去充当楚军的先锋部队,而现在只发出四千人的军队去帮助楚国,这是面对北方对人执臣子之礼的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吗?当汉王在彭城打仗,项王也没到齐国时,大王您应该纠集淮南的全部兵力,日日夜夜在彭城之下投人战斗、而今却手握一万多人的重兵,都没让一个人渡过淮河,暗地里垂手去观看谁能打胜。这是把国家托靠于别人的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吗?大王您只是以空头名义向楚国称臣,而想壮大自己,独立一方。我私下里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然而大王您不背叛楚国、,认为汉王势力弱小。那楚国兵力虽然强大,却在天下人面前背上了不义的名声,就因为他们背弃了大家都知道的约定而且把义帝也给杀了。然而西楚霸王只是以打胜仗而自恃强大。汉王刘邦收拢各路诸侯;返回把守成皋、荣阳,到蜀地、汉地去取粮食,把防护沟挖得很深,壁垒很坚固,分兵把守着边界防守着。楚国军队从齐地回兵时,只能借道梁地,这已经是深人敌国腹地八九百里了,想要打找不到敌人,攻击城邑又无力去攻克,一些老的弱的兵卒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楚军士兵到荣阳、成皋时,汉军只会坚固防守而不出动,他们前进无法攻击,后退不能解脱,所以楚军士兵就容易疲惫了、假如让楚军士兵打败汉军,那各路诸侯就会感到自身很危险而跑来援救。那楚国的强大,正好招来天下的军队和他作对。所以,楚军不如汉军有利。这种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今大王你不与有万无一失的汉军联手。而把自己托靠在危在旦夕的楚国。我私下里为大王您感到迷惑不解。我并不认为淮南的军队就足够去消灭楚国。大王您如果发动军队背弃楚国,那项工必然会滞留下来,滞留几个月,汉主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我恳求和大王您举起您的利剑而归顺汉王,汉王一定会划出土地而分封大王,一而况且淮南之地,必定会归大王您所有。所以汉王恭敬地派使臣我进奉这愚钝的计策,希望大王您审慎考虑。”淮南王说:“我请求接受汉王的吩咐。”暗地里准许背叛楚国而归顺汉王,没有敢泄露出去。
楚国使者在淮南,正在急催着淮南王英布征发军队,随何直接进来说。“九江王已经归顺汉王,楚国怎么能够在这儿征发军队。”英布惊呆了、楚国使者站立起来,随何因而劝英布说:一事情已定局了,只能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赶快逃走与汉军兵力合在一起。”英布说:“按使臣你的意思办。”甲而发动军队进攻楚国。楚国派项声、龙且进攻淮南,项工留下来进攻下邑。几个月后,龙且攻打淮南。打败了英布的军队。英布带领军队往汉军那里跑,害怕项王攻击他们,所以从小路走和随何一同回到了汉军营地。
到的时候,汉王正在床上洗涮。并且召唤英布进去见面。英布非常愤怒,后悔来到这里,想要自杀。出来后到了自己住的地方,看见吃的东西、喝的东西是御膳,服侍的人和汉王一样多,英布又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就派人去了九江。楚国已派项伯接收了九江的军队,把英布的妻子儿女全都杀了。英布的使臣是很得故地人的喜欢的英布宠信的臣子,他带领了数千人归顺了汉王。汉王又增加了英布的兵力,和他一块向北进发,接收士兵后到了成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203年)的秋天,七月,封英布为淮南王,共同进攻项羽。英布派人到了九江,占领了几个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英布与刘贾进人九江,劝说引诱大司马周殷,周殷背叛了楚国。于是就发动全部九江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向楚国发动攻击,在垓下彻底击溃了楚军。
六、刘邦与民约法三章
秦二世三年,就是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大军顺利进入关中,驻扎在离咸阳不远的灞上。秦王子婴一看战不成,守也使不得,只好向刘邦投降。秦始皇建立的强大的秦朝帝国就这样灭亡了。
于是,刘邦大军进入咸阳城,将士们开始抢夺金银财物。刘邦也深入宫中,但见各种珍奇古玩、金银珠宝琳琅满目,又见美女如云,刘邦顿时神魂颠倒,飘飘欲仙。他没多想,就往胡亥的龙床上一躺,闭目养起神来。
这时,刘邦手下的爱将樊哙突然闯了进来。樊哙一进门就直言不讳地说:“沛公是想取得天下呢,还是想当个富翁?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朝灭亡的祸根。请速还军灞上,切莫迷恋于此!”
刘邦一听,觉得樊哙之言不无道理,但他又确实舍不得离开。这时正好张良走了进来,劝道:“秦如此无道,为天下人所痛恨,所以我们才起兵攻灭他。沛公刚入秦都,便想在宫中寻欢求乐,这岂不是重蹈秦辙吗?我劝沛公切莫因为图一时快活而毁了大业!古人有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依从樊哙之言,从速离开这里!”张良一席话,令刘邦幡然省悟。刘邦当即下令兵士查封皇宫府库,然后带领众将士返回灞上军营中。
为了安民,刘邦遍召当地父老乡亲,公开宣布说:“现与诸位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时苛法全部废除!凡官吏民众,均不必惊慌。”随后,刘邦派出使者,协同各地原来的秦吏,将这著名的“约法三章”通告各地,受到秦地民众的欢迎,他们奔走相告。这一正确决策,对日后刘邦称王并建立汉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耶律楚材曾在《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诗中赞叹道:“约法三章日,恩垂四百基。”
刘邦因“约法三章”受到民众的拥护,为他后来夺得天下打下了基础。看来,这“法”大可治军治国,小可规范个人行为。健全的法制,是国富兵强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七、项羽起义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即公元前207年,各地反对秦王朝的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秦将章邯带领30万大军,将位于巨鹿的一支起义军包围起来;章邯本人亲自带领一支精兵驻扎在巨鹿城南,并扬言,谁救巨鹿他就打谁。
起义军为解巨鹿之围,派上将军宋义和副将项羽带领一支部队前去救援。由于宋义惧战,起义军到达安阳后,46天按兵不动,加上寒雨绵绵,士兵纷纷抱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项羽杀了宋义,自代上将军进军解救巨鹿。
项羽先派英布带着3万人马渡过漳河。英布过河后,很快肃清了巨鹿外围的秦军,占领了漳河对岸。接着,项羽指挥大队人马渡过漳河。等部队全部到了对岸,项羽命令把渡河的船只统统凿沉。不但如此,项羽还让士兵只带三天干粮。然后,将做饭的锅、罐统统砸碎,表示誓死一战的决心。
秦将王离听说项羽破釜沉舟,暗笑他不懂兵法,连退路都不留一条,于是带着一支秦兵来应战。他们哪里想到,项羽正是下定了决心,带领起义军拼死一战。
秦军与起义军刚一交手,秦军就败下阵来。秦将王离一看不妙,掉转马头逃回章邯营中。章邯立即把秦军分为九路,将项羽团团围拢起来。一时,战鼓雷鸣,杀声震天。起义军以一当十,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王离被活捉当了俘虏。章邯一看大势已去,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逃跑了。
起义军大胜
八、发动叛乱的安禄山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见时机成熟,决定发动叛乱。那时恰好有一个官员从京都返回,安禄山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向将士们宣布说:“皇上有密旨,要我立刻带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众将士十分惊讶,但谁也不敢反对,安禄山的一些心腹则拼命鼓吹响应。
十一月初,安禄山纠集了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连夜从范阳(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出发,向南进军。一路上烟尘滚滚,席卷千里;鼓噪呐喊,惊天动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中形容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那时候,老百姓过了数十年和平生活,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突然间听说范阳兵变,远近震动。河北各郡的防守很快就瓦解了,接着洛阳陷落,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