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悾寺坐落在青皓山的山腰处,四周绿树丛荫,清晨的阳光透过参差的树木照映着整个寺院,颇有些人间圣界的景象。
普慈方丈和弟子智念此刻正在下山的路上,每天清晨到山下的河边散步是普慈方丈多年以来的习惯。
虽然还是冬季,但河中只有少部分的地方结了冰。
“师傅,您看那是什么?“智念疑惑的说道。
普慈方丈顺着智念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木盆在河中缓缓的漂着,并向他们所在的方向漂了过来。就在那木盆越漂越进离河岸还有十米的时候,普慈和智念惊讶的发现那木盆里居然有一个婴儿!
“善哉,善哉。”
只见普慈将手中的禅杖在水中一打,被打出的波浪顺势向木盆划去,正中盆底。随后那木盆从水中一跃而起,腾在离水面2米的上空,这时,智念跃身而上,在空中接住那木盆,转身又向下在水中轻轻一点,再次跃起,而后回到岸边。
“师傅,您看。”
智念看着木盆中的婴儿,普慈将智念怀中盆里的婴儿抱出来,挽在怀里,微笑着仔细的端看。虽然在河上漂流了一段时间,可这婴儿脸上却毫无半点因寒冷而苍白发青的感觉,倒是十分红润。
“善哉,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唉……”普慈叹息着。
“师傅,他应该饿了吧。”在一旁的智念说道,这下倒提醒了普慈,于是二人便急匆匆的向寺院走去。
□
普慈和智念刚到寺中,便引来了正在习武的众僧的好奇,纷纷跟随二人到院后的净辞堂中。普慈将怀里的婴儿放在屋中的木床上,又吩咐弟子长德去为婴儿煮些米粥。随后便将包裹着婴儿的棉被打开,检查婴儿身上是否有冻伤的地方。普慈认真的检查着婴儿的身体,这时长德已经将煮好的米粥端了过来,身后还跟着慧方大师和易远大师,众弟子向两位大师行了礼。待长德将米粥放在桌上,普慈便开始将米粥一勺一勺的味进婴儿嘴中。
不多久一碗米粥已经见底。这时,慧方大师将婴儿举起来仔细看着:
“哈哈,你们看,这孩子长得还真可爱啊!”
慧方大声的说着,身旁的众弟子和普慈方丈都微笑着看着那婴儿,可只有易远大师的表情严肃,随后他缓缓的说道:
“可爱,倒是可爱,可你看”
易远大师指了指婴儿的后背:
“这孩子身后有一个胎记。”
此时,大家都向婴儿的背后看去,果然在婴儿左背上有一个看不出是什么形状的黑色印记。
“我看这不是什么祥物。“易远大师怔怔的说。
“我说易远师兄,不就一个胎记嘛,你也太较真了,不嫌累啊,哈哈!”
慧远大师带着些调侃的语气说着,普慈方丈和众弟子也在一旁笑了。
“师傅,您给他起个名字吧。“
寺中最小的师弟惠辛对着在一旁的普慈方丈。普慈点点头,慢慢的说:
“我看这孩子相貌不凡,眉宇之间有着天生的灵气,就叫他坤吧。”
“坤?嗯。不错,这孩子的确气宇不凡,嗯!好名字!”
慧远大师乐呵呵的看着婴儿,在一旁的众弟子此时也都围了过来,笑嘻嘻的看着这个叫坤的婴儿,只有易远大师仍站在一旁,眉头微皱。
普慈方丈坐在床上静静地望着众僧,眼中满是深邃。
□
洞内闪烁着些许光线,顺势望去,只见洞顶悬挂着一个巨大而透明的巢蛹,少时,巢蛹内泛起微微血色光辉,只见一个人形的异物蜷缩在其中,缓缓的睁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