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模仿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
——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现在,从当时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琳琅满目,“创新”在其中不可被小视。
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实际行动来创造生活中的所需。打个比方,一个生活贫困的家庭,按照一个计划使得家庭情况变得富裕起来,这是创新;一个人在工厂中,发明了一个更简便的办法,这是创新。创新在于无言之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举动。
哈佛是非常重视创新精神的,在学生的招聘之中,创新能力是考验的一个重要对象。哈佛人能具有更好的捕捉和创造的灵感,会因为这一份创造,催发出新的可能。
何里斯·曼恩在哈佛大学教育中心做研究,他也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一天,他到旧金山的一所高中去参观,他走到了一个高三年级的教室,看到课桌上有粉笔,就拿起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实心的小圆圈,他问学生们:“这是什么?”同学们看了看,多数认为是一个点,有很少地认为是一个句号。
何里斯·曼恩又来到了附近小学三年级的一个教室,同样画出了一个实心的小圆,结果得到了二十七种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简直什么都可以被这些小学生想象得到。
为什么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答案有如此的不同呢?原因在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很少受到思维的拘束,他们更有创造性。
创新能够捕捉灵感,它无处不在。与通常的思维相比,创新具有如下的特点:
其一,具有独创性。创新更好地体现在“新”字上,是新的、独到的见解,会使发现别具一格,有新的突破。
其二,具有风险性。历史需要创新,但不是所有的创新都会带来成功。创新也有的会以失败告终。这里便要得知创新的风险了,并不是你创新了便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功。
其三,具有灵活性。创新要不拘束于别人的思想框架,要有着一种开拓与多变的思维,并且要有很好的随机、悟性。创新是因人而异的,要很好地灵活地把握。
激发创新的意识,便会增加捕捉创造财富的可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认为,要想获得创新性的思维,还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其一,要端正态度。首先要抛弃过往的习惯,要很好地担任眼前的风险。要得知,不去多尝试、多冒险,是难以与创新接轨的。获得创新思维要有这样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入手,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看看这样做是赔了,还是赚了;如果尝试着那样做,结果会怎样;是否有更好的解决策略;这些不利于获得创新思维的因素,如何去改变和消除;不要让眼前浪费太多的时间及金钱,如此等等。
其二,要勤于思考。创新不是每个人一生来就十分完善的,需要通过后天的认真思考去逐渐培养。哈佛大学的教授大卫·乌普顿说到关于勤于思考的三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不忽视常见的事物,对于身边存在的,要更好地去关注。探险家考特·拉夫说:“笨的老鼠会躲进猫的耳朵,聪明的老鼠则会搜到自己的耳朵。”第二个策略是关注其他的领域。很多优秀的创意都来自于其他领域的资料的搜索,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领域,从而有新的产生。大发明家爱迪生对同事说:“要很好地观察别人是否在进行着创新。”第三个策略是找到更多的相关的素材。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莱纳斯波林认为:“要想获得更好的材料,才会更多地搜索材料。”这句话一则说明获得好材料是不容易的,另则说明搜索的越广泛,就会收集到更多的材料。要扩散搜索的资料,会收集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就象是一个发明家,他要想有更好的灵感创造,要尽可能地从多处激发一个灵感,这样,才会使创新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