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药是以健脾开胃、消除宿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包括山碴、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等。宿食不消一般会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大便失常等。在临床应用时,常常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与之配伍使用,才能发挥并增强消食药的疗效。如食积阻塞气机,引起脾胃气滞,需将消食药与理气药配伍同用以行气宽中、消食化滞,食积气郁化热,应当配伍苦寒轻下药以泻热导滞;脾胃虚弱,应当配伍健脾益胃药以标本兼顾;食积内停较重,消食药和缓不能达到疗效,可以适当配伍泻下药以消食导滞。另需注意,部分消食药有耗气之弊,所以气虚、痰滞者应当慎用,无食积者也不可随意服用此类药物。
又名:红果、胭脂果
性味归经: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淤之要药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淤、止痛、健胃等功能,既是中一药又是水果,生熟均可食用,古今皆被视为消食化积之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山楂能够“醒脾气,消肉食,破淤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泄痢。”
“山楂小档案”
山楂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贵州、河南、广东及东北三省等地。药用部位为野山楂或山楂的成熟果实。一般在秋末冬初时采收,切片,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用小火炒至颜色变深,即为炒山楂;或用小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即为焦山楂;或用小火炒至表面焦黑色、里面黄褐色,即为山楂炭。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便不同,如散淤止痛用生品,消食化积服炒品等。
“功效主治”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淤。
主治1.促进消化,用于油腻肉食引起的食积。2.用于产后淤阻腹痛、恶露不尽、血淤、闭经痛经等。3.用于疝气或****偏坠疼痛。
“真伪鉴别”
正品山楂,呈球形或梨形,表面深红色,有光泽,满布灰白色细斑点,干品常为3~5毫米厚的横切片,多卷缩不平,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切面可见5~6粒淡黄色种子,有的种子已脱落,有的片上可见短果柄或下凹的花萼残迹。野山楂,呈类圆球形,间有切成半球形或压扁成饼状,表面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纹及小斑点,果肉薄,棕红色,果皮常皱缩,种子5枚,土黄色,核大,质坚硬。伪品海红,果实近球形,多横切成两瓣,外表红色,皱缩不平,果肉浅黄棕色,有花萼残迹和短而细的果柄,5室,每室含种子1枚。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慎用。
“药膳养生”
1.调胃顺气,清除余邪
山檀绿豆汤:山楂、扁豆各10克,绿豆30克,用温水泡软,水煮,熟后再加入厚朴花6克,小火稍煮,加入盐、鸡精、葱各适量,随意饮用。
2.健胃消食
山檀粥:焦山楂10克,水煎,过滤留汁,连续2次,加入粳米100克,煮粥。分为早、晚服用,连续10日。适用于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3.健脾开胃
山檀消食片:去核山楂、山药,蒸熟,压泥,加入白糖适量,揉条,切厚片。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食后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4.增强体质
山檀肉丝:山楂10克洗净放入锅中煮约10分钟出味,放入猪后腿肉丝200克及葱段3个、姜片10克,一起煮熟后捞起,弃去葱段、姜片,拌入盐、花椒粉、梅子醋各适量,再放入葱末拌匀即可食用。适用于体虚无力、脂肪聚积等。
“古今验方”
1.消食他积
山楂15克,洗净,切片,水煮,水沸后5分钟,即可,代茶饮。适用于单纯性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
2.滋补肝肾,消食化积
山楂30克,枸杞子15克,沸水冲泡30分钟。上、下午各1次。适用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眩晕等。
3.益智、醒脑、宁心
山楂30克,石菖蒲15克,沸水冲泡10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适用于心情郁闷、头晕胀痛、记忆力下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