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8700000016

第16章 小方亦可治大病

俗话说,“偏方气死名医”。孙氏中医世家善用经方,同时亦注重对民间单验方的整理研究,进而用之于临床,常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一、三味都气汤方

组成:九蒸大熟地60g,细辛5g,五味子6g(打破)。上三味,以水4杯,文火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二杯和合再煎,浓缩为一杯半,每日分2次早晚温服。功效:温肾、纳气、平喘。主治:老年哮喘,或大病瘥后,或产后,肺肾两虚,气息不续者。

老年人精气不足,肺肾俱衰,因而患哮喘、支气管炎者较多。方中以大熟地为君,不但可以补血滋阴,还可填精益肾,以壮天一之本,张景岳极赞其功,后世云“张熟地”有由然也;细辛非专主温肺散寒,且可达下焦以温肾,引肾气上达于肺;五味子除补益元气之外,且可收耗散之气,收敛肺气,下达于肾更滋肾阴。二药一散一收,与“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一开一合之机同,三药合用,由熟地守之、镇之、聚之。肺肾同气,开合自如,其喘不平者,未之有也。

1.肾虚哮喘张某,男,70岁,市民,1964年11月2日初诊。患哮喘病已七八年之久,劳累、受凉均可诱发宿恙发作,日常生活亦非常俭点,遇寒就温以养天年。一日过桥时,帮人推车,辄发哮喘,回家服红糖姜水后哮喘轻缓。翌日,仍感上气不接下气,喘急则出虚汗,心中悸惕不安,迄今已六日,病不已,转来求诊,脉虚数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宿恙哮喘有年,肺气早虚于上,肾气早衰于下,所谓“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两虚,出纳不相顺接,加之推车劳累损气,诱发哮喘复作,治当肺肾双补。拟三味都气汤调之,望其应手。处方:大熟地30g,五味子10g(打细),辽细辛3g。上三味,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半杯,今晚明晨温服之。

二诊:上方连服3剂,哮喘平复大半,心中悸惕亦减大半,脉虚数不若前甚,上方既已显效,仍守之继服。处方:大熟地30g,五味子10g(打细),辽细辛3g。上三味,水煮2遍,取汁一杯半,每日分2次温服。

三诊:继服上方4剂,哮喘平复,心悸安,唯胃脘略感胀满,脉来冲和,拟小半夏汤予之。处方:半夏15g,陈皮15g,生姜10片。上三味,水煮2遍,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2.经行发喘杨某,女,32岁,工人,德州人。1976年4月11日初诊。生第三子后,初感气短,未能及时治疗,迄今年半。近两月以来,每次经行辄发气短而喘,经后二三天,不治自愈,平素操劳,甚则心悸、腰痛,精神疲倦,四肢乏力,有时失眠,脉沉弦,舌淡少苔。患者连生三子,肾气早亏于下,气短年余不复,劳则心悸、腰痛而喘,仍属肾之元气不足之证,治以补肾益肺之法调之。处方:大熟地30g,五味子9g(打细),辽细辛3g。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二诊:上药连服3剂,心悸好转,它症并未见效。询之,月经尚未届期,仍予上方继服,待期观之,再商治法。

三诊:患者坚持服上方,4月24日月经来潮时竟未发喘,腰亦未痛。效既显,随嘱患者下次月经将至时,可按原方再服3剂。

四诊:患者于5月27日月经前,又服药5剂,此次行经亦未见发喘。诊其脉来冲和,固症已除,不复予药。

二、安任饮方

组成:桑叶30g,竹茹20g,丝瓜络20g,酸枣仁15g,生姜6g。上五味,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忌食荤腥及燥热之品。功效:和中降逆,安和胎任。主治:妊娠恶阻、呕吐酸苦、头晕目眩以及胎动不安者。

妊娠恶阻一证,傅青主述之尤详。他说:“妇人怀娠之后,恶心呕吐,思酸解渴,见食憎恶,困倦欲卧,人皆曰妊娠恶阻也,谁知肝血太燥乎!……肝急则火动而逆也,肝气既逆,是以呕吐恶心之证生焉,故于平肝补血之中,加以健脾开胃之品,以生阳气,则气能生血,尤益胎气耳。”对于肝气逆而恶心呕吐,傅青主又着重指出:“且逆是因虚而逆,非因邪而逆也。”该证治之之方,首三味,桑竹瓜络乃取王孟英安胎之方,王孟英云:“黄芩但宜于血热之体,若血虚有火者,余以竹茹、桑叶、丝瓜络为君,随证辅以它药,极有效,盖三物皆养血清热而息内风;物之坚莫如竹皮,礼云如竹箭之有筠是也,皮肉紧贴,亦莫如竹,故竹虽簇而皮肉不相离,实为诸血证之要药……桑叶蚕食之以成丝,丝瓜络质韧子坚,具包络维系之形,且皆色青入肝,肝虚而胎系不牢者,胜于四物阿胶多矣,惜未有发明之者。”二贤之论,不特在病理机制上相同,抑且在治法上亦相切合,所谓智者所见略同,信矣!然则恶阻一证,所谓“火动而逆”恶心呕吐,心烦头晕者,究之实乃胆之虚火上逆而为病也,胆主枢,枢机不利,治之之法又必调转枢机而安和胆气,能使胆气安和者,又何患虚火上逆而不降之。方中桑叶、竹茹性皆清凉,得秋金之气,行肺气而转胆枢,丝瓜络乃清凉降火之品,唯酸枣仁为肝胆家之正品,安和胆枢之要药,且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又可俾肝胆之气血归入平和,入脾胃而和降之,肝胆脾胃,疏降一气贯之“皆酸枣仁之功也”。生姜一药,专主“畅胃口而开痰下食”,亦为“呕家之圣药”。以此五味合为一方,非但降胆中之虚火,抑且润肝胆之阴血,临证用之,无不随手奏效。若属胃气虚弱,食欲不振,或胃气不降,逆气上冲,乃中阳不振,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周身乏力,精神萎靡,舌淡苔白或垢腻,或兼黄腻,脉细缓无力,乃胃气虚,冲脉上逆之象,上方加党参、白术、砂仁;若素有脾肺气虚,水湿停蓄于中焦,呕吐痰浊,胃气呆滞心中悸惕,夜寐不安,或胸闷气短者,乃痰湿阻滞之证,上方加茯苓、陈皮。

1.恶阻井某,女,25岁,医士,1978年4月20日初诊。怀孕三月,呕吐泛酸,甚则呕吐苦水,胸闷胀满,纳谷减少,精神疲倦,脉来弦滑,舌质偏红,苔黄腻。患者妊娠三月,胃失和降,胆气上逆,胆火挟胃,上冲即致呕吐,以致吐出酸水、胸闷纳差之症继而出之。治当和胃降逆,宁胆平火。处方:嫩桑叶30g,青竹茹20g,丝瓜络20g,生枣仁30g,淡子芩10g,生甘草10g。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二诊:上方连服3剂,呕吐酸苦辄止,胸闷显宽,纳谷显增,精神亦觉好转。唯脉来仍属弦滑,舌质偏红,苔黄腻未减,仍按上方继服,冀望胆宁胃和。处方:嫩桑叶30g,青竹茹20g,丝瓜络20g,生枣仁30g,淡子芩15g,生甘草10g,胡黄连6g。上药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三诊:上方继服2剂,脉来较为冲和,舌红已瘥,苔黄腻显减大半,饮食尚差,精神已振,再以上方加减,偏重调养,和胃益津。处方:桑叶25g,青竹茹15g,丝瓜络15g,生枣仁25g,淡子芩10g,生甘草10g,炒白术15g,麦冬15g,生姜片6片。上九味,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2.子肿于某,女,26岁,工人,1982年5月12日初诊。妊娠四个半月,下肢浮肿,小便不多,口淡乏味,不欲饮食,有时呕吐酸水,周身倦怠,起则头目眩晕,甚则面浮,精神萎靡不振,有时心悸,脉弦滑,按之似芤,舌尖红,苔淡白。患者妊娠近五个月,脾气虚衰,中阳不振,水湿外溢皮肤,形成水肿。唯舌尖红赤,伴头目眩晕,乃为虚阳上浮之形。治当健脾利湿,脾得运化则水肿自平,略佐清宣以清头目。处方:枣仁40g,青竹茹10g,丝瓜络40g,桑叶20g,陈皮15g,生姜6片,白术10g,防风6g。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另:鲫鱼300g(大小不拘,去鳞肚),生姜20g,大枣8枚。以水800~1000g同煮,鱼肉如泥为度,取鱼肉及肉汁400~500g,加少许盐、味精、胡椒粉合匀。每日分2次服之。按此法《本经逢原》指出:“鲫鱼甘温无毒,乌背者其味最美……诸鱼性动属火,唯鲫鱼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故有反厚朴之戒,以厚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孙朝宗主任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夏季雨水积于田野沟渠,不久即有鲫鱼生发于其中,乡人呼此鱼谓“土鱼”,始知此鱼乃本土气所生,故有健脾利水之功,亦所谓“土能制水”。此方不单能治妊娠水肿,凡肾虚水肿及肝病水肿,均可应用该方,其利水消肿之功,远远超过鲤鱼利水之功也,孙朝宗主任特命此方为生姜鲫鱼汤。

二诊:以上法治疗三日,面浮消失,下肢浮肿亦消大半,精神较前振作,它证虽减而不足言,仍以上法继进。

三诊:按上法又进三日,下肢浮肿基本消褪,饮食转有馨味,呕吐酸水止,头目眩晕亦止,心悸亦安,周身倦怠好转。唯脉来弦滑,按之似芤不复,细思之,病痊后脉亦必复,不可虑也,然而总不如小补为是。处方:枣仁30g,青竹茹10g,丝瓜络10g,桑叶10g,陈皮10g,白术10g,太子参10g,生姜片3g,甘草10g,大枣2枚(去核)。上十味,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鲫鱼生姜大枣,煮服方法同上,病痊为止。

3.恶阻高某,女,28岁,农民,德州市郊人,1983年9月21日初诊。停经三月,呕吐稀涎酸苦,一日二三发,脘闷,胁下作痛。精神抑郁,头胀目眩,有时耳鸣,心中悸惕,好叹息,不欲食,面色苍老,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赤,苔黄,脉来弦滑有力。肝胆偏亢,失却条达之性,上逆犯胃,故胸闷,呕吐酸苦稀涎;肝火鸱张于内,胆火随之,横窜经络而胁下作痛,上冲头目,故头胀、耳鸣、目眩;肝郁化火,伤其阴液,故大便秘结,小便色黄;阴液既虚,心失所养,故而心中惕悸不安;脉与舌象,无不属肝胆火盛之形。治当清肝宁胆,养阴和胃降逆,方用安任饮加减。处方:嫩桑叶30g,青竹茹20g,丝瓜络20g,淡子芩15g,黄连6g,小青皮10g,生枣仁15g,麦冬15g,川贝母10g,瓜蒌30g,生姜6片。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二诊:上方连服3剂,呕吐酸苦稀涎减轻大半,胸闷显宽,眩晕耳鸣亦减,它症尚无起色。胃气稍降而肝之疏泄尚滞而不通,再拟上方加重调肝之品。处方:桑叶20g,青竹茹20g,丝瓜络20g,淡子芩20g,黄连6g,小青皮15g,生枣仁15g,麦冬20g,川贝母10g,瓜蒌30g,生姜6片,细生地20g。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三诊:上方继服3剂,大便通畅,肝郁得疏,胁痛止,饮食增加,心悸不若前甚,精神振作,面色已显红润,脉来不如前甚,上方即效,率由旧章。处方:桑叶20g,青竹茹10g,丝瓜络10g,淡子芩10g,黄连6g,生枣仁15g,川贝10g,细生地15g,姜片6片。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四诊:上药再进3剂。诸症基本平复,唯心中尚感空虚,夜寐梦多,脉弦似觉尚硬,舌质红润,苔黄显退。病却大半,偏重滋补可也。仍守上方,枣仁加至30g,另加柏仁10g,去芩连川贝善后。

三、三圣温海汤

组成:当归身30g,制何首乌30g,柏子仁20g。上三味,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今晚明晨温服之,忌生冷食物。功效:补血、温血、生血、调血。主治: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汗出多;或劳倦内伤,血虚气弱所致之肌热面赤,脉大而芤,重按无力者。

方中以当归为君,其性味辛甘苦温而润,辛香又兼行气,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之功,主入下焦,温冲脉血海,暖带脉虚冷,凡妇人月经不调,血虚经闭,胎产诸虚,都用为主药;制首乌主补肝肾,益精血,补血而不腻滞,补肝肾而不偏燥。李时珍说:“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之上”;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脾,益血养心、敛血止汗,入心养神,入肾定志,心神虚怯、惊悸怔忡、心血亏损、盗汗失眠及津少便秘者均可治之。三药合用,补血生血而不腻滞,温血调血而不温燥,尤善用于产后血虚发热之证。

盖产后发热一证,以血虚为本,《内经》所谓“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产后发热,一为失血过多,一为调护失宜,血海空虚,血虚阳浮,阴阳不相维系而发病。治之之法,最忌蛮补,所以组方既不用参芪术草之温燥以碍于饮食,又不用阿胶、熟地之黏腻以碍于温运,只取当归、首乌、柏仁温补灵动之品,以收纳阳浮之热归于血海,以达“阴平阳秘”之效。清末德州罗止园《医话》中述之曰:“医者宜设法令其归纳、中和、吸收,自然热退,故余主张,必使其热收敛于气血之内,不可排除于人体之外,必使其热退回于气血之内,不可放散于皮肤之外。”治者若不明透此理,一味发散,一意蛮补,恐遗患终生,亦医者之大憾也。至于运用之变,更当慎重,若头痛、头晕者,加川芎2~3g,钩藤6~9g;若舌苔厚腻不欲食者加陈皮3~6g;胸中郁闷者加丝瓜络6~9g;胃中嘈杂呃逆者加竹茹6~9g,生姜片3~6g;少腹作痛者加炮姜3~6g;乳少者加王不留行6~9g。总之,加减之法,只可轻而灵动。孙朝宗主任从医五十余年,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今述及于此,以备后学者当予以充分重视。

1.产后发热于某,女,23岁,工人,德州人。1977年9月23日初诊。产后三日,由于失血过多,将息失宜,身热头痛,体温393℃,面目红赤,身汗出,精神有时昏冒,心中悸有畏冷之感,脉虚数按之芤,舌淡苔薄白。患者产后失血过多,将息失宜,均为血虚阳浮,血海空虚,阴阳不得维系而发热头痛,精神昏冒。卫阳失却固密之能而身汗出,阴血虚心失所养而心悸畏冷,脉与舌象均为血虚发热之证。治以养血益气之法调之。处方:当归30g,制何首乌30g,柏子仁20g。上三味,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二诊:服上方两剂,身热显退大半,头痛减轻,身仍出汗,精神稍定,心中尚有畏冷之感,再按上方加味调之。处方:当归30g,制何首乌30g,柏子仁20g,桂枝尖6g,生甘草10g。上五味,水煮2遍,取汁1杯半,每日分2次温服。每服药后约一小时许,服热粥1杯,仿桂枝汤法。

三诊:上方连进3剂,身热、头痛、汗出、心悸均止,精神振作,唯乳汁未下。处方:黄芪15g,丝瓜络20g,炒山甲9g,王不留行30g,路路通10g。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2.产后身热呃逆尚某,女,26岁,家住德州工人新村,1978年3月3日初诊。产后三日,身热汗出,酸楚乏力,不欲饮食,呃逆频仍,精神萎靡,心悸寐劣,舌红少苔,脉虚数。患者产后失养,汗出酸楚,为血虚气弱;不欲饮食,呃逆为胃气上逆,血虚不得养冲,冲脉又隶属于胃,其气并而冲上则呃逆不已;心悸寐劣,精神不振皆因血虚而然也。治当养血安冲,和胃止逆。处方:当归身30g,制何首乌30g,柏子仁20g,陈皮10g,生姜20g(切)。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3次温服。

二诊:上药连服3剂,身热减却大半,汗出将已,仍有呃逆发作,但不若前甚,心悸稍安。它症尚无起色,再按上方继服。处方:当归30g,制何首乌30g,柏子仁20g,陈皮10g,生姜20g(切),鸡血藤20g。上药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三诊:继服上药3剂,身热退,汗出已,心悸安,呃逆平,饮食可,唯觉身楚乏力,尚未尽瘥,拟养血和络之方予之。处方:当归10g,制何首乌15g,柏子仁10g,鸡血藤20g,桑寄生20g,川续断10g,陈皮10g,生姜6片。上药水煮2遍,取汁一杯半,每日分2次温服。

3.崩冲李某,女,35岁,景州农民,1983年9月26日初诊。登墙摘枣,不慎跌下,遂患崩下,流血不止,去某诊所打止血针三日,寸效不显。来诊时,血流四日,面色淡白,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四肢逆冷,腰痛,不敢动转,舌色白滑,少苔,脉沉细无力,此乃气血两虚之崩冲危证,急当调补气血,安冲止崩。处方:当归30g(一半炒炭存性),制何首乌30g,柏子仁20g,阿胶珠20g,炒枣仁30g,东北人参10g。上药以水3杯,文火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上药连服3剂,血止大半。继服3剂,出血继减,四肢逆冷不若前甚,腰痛减轻。三诊时加炒白术20g,枣仁用量增至60g,精神振作,唯脉来尚细而无力,仍宗上方加陈皮10g。四诊时四肢显温,腰痛未瘥,仍守上方加川续断、菟丝子各5g,连服8剂,诸症均愈。为巩固疗效,嘱服人参归脾丸一个月。一月后来人告知,一切正常,病告痊愈。

四、头风熏蒸方

组成:川芎10~20g,防风10~20g,白芷5g,荆芥穗10~20g,当归10~20g,僵蚕10g,菊花10g。上药装入铁壶中,加水3大碗,将壶盖压紧,不可透气,铁壶嘴上装一皮管,约一米长。将壶置于火炉上煮开,热药气只需从管中冒出,以熏蒸患处。每次熏蒸30分钟,每日熏蒸2~3次。每日换药1剂,熏后避风寒。功效:散风通络,活血止痛。主治:偏风头痛,即蓄血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以及风湿性腰膝关节疼痛等。

该方法来源于《张氏医通》,其头痛条曰:“偏正头风熏蒸方,川芎半两,晚蚕砂二两,僵蚕因人年岁,一岁用一只,用水五六碗煎至三碗,以厚纸封砂锅,中开一孔如钱大,病人就之以熏痛处,虽年久证,不过五六次即愈。”孙朝宗主任年轻时,读此书尤羡慕此方用药之精,方法之巧,临床亦喜用之。今所用之方就是在此方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在应用方法上作了一些改动,不过力求方便易行而已,并非标新立异。

顾某,青年时任一煤厂老板,后因厌恶仕道奸诈、商道欺骗而转业,经营运输,自食其力,性情豪放,不愿寄人篱下,遇贫厄者,竟解囊相助。素爱医学,慕张锡纯、喻嘉言。1964年始患偏头风,至1966年遇风寒则痛甚,自书方辛热散风、辛凉解毒等,先后服药60余剂,其病时好时坏,后又择医问方服药半年,亦无大的改变。因与孙氏为世交,一日来家闲坐,谈及头疼一事,孙朝宗主任举此熏蒸之方告之,顾老亦甚奇之,竟愿试试。处方为:川芎24g,当归24g,防风18g,白芷6g,荆芥穗12g,天虫9g,菊花15g,透骨草30g。嘱遵方法熏之。三个月后,特来告之,应用熏蒸之法三日病除大半,继以此法熏蒸七次而病愈。并说应用这一方法曾治愈一面瘫患者云云。

又如张某,46岁,河北景州县人,农民,1961年1月初诊。患偏头痛,半年不愈,孙朝宗主任诊之,并无其他兼症,遂处方:川芎15g,防风15g,白芷9g,芥穗15g,当归24g,僵蚕9g,菊花9g,蜈蚣1条。嘱遵熏蒸方法予以治疗。三日后,其子特来相告,病已见效,又以上方3剂予之。第三次索方时说,病已减轻大半,又予原方6剂,嘱以法坚持治疗。云其病共熏蒸15天,每熏后倍感舒服,有时引起全身微“汗出”,至今其病未发。

五、天竹龙脑散

组成:朱砂1g,琥珀15g,天竺黄2g,冰片01g,薄荷冰01g(或薄荷油01g)。上五味共为细末,研极细,分作3包,每日分3次白水冲服。忌食鱼虾腥臭之品,尤忌烟酒。小儿用量酌减。功效:醒脑清神,疏风辟秽,解痉止痛。主治:由心肝火气上犯清空所引起之神经性头痛,或风热秽浊之气所引起之惊厥,头痛头昏,或中风神昏,或血热癫狂等。

方中朱砂安神定惊为主药,为“清镇少阴君火之要药”。叶天士指出“丹砂色赤质重,可以镇心火”。本经所谓“养精神,安魂魄”。《别录》所谓“通血脉”,《甄权》所谓治“抽风”,《纲目》所谓“治癫痫”皆各有独见,唯《从新》所谓“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辟邪清肝,明目祛风……定癫狂”,乃概其全;琥珀甘平,为镇惊安神、利水通窍、活血散瘀之要药,与朱砂共为细末为朱珀散,乃治疗心神不宁,寐劣多梦,思绪纷纭,不时惊恐之良剂,此药亦入膀胱,主“通五淋”;天竺黄性甘寒,以“清热豁痰,凉心定惊”为主要功能,凡风热痰涌者,用之甚效,黄宫绣云:“较之竹沥其性和缓,而无寒滑之患也”;冰片一名龙脑,以通窍、散火、明目、止痛为其优点,辛香走窜,善散郁火,与天竺黄合用,尤善清涤热痰壅滞。神昏癫仆用之“皆有其通利宣达之功”;薄荷冰,取之于薄荷,其味辛凉,功能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对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隐疹等证疗效甚佳,历代医家每喜用之,如李杲用之“主清利头目”,《滇南本草》用之“治一切伤寒头痛,霍乱吐泻”,又云“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劳发热”,皆取其性锐而轻清,善引于头面而疗诸风,另外,此药不但善解风邪,尤善于解忧郁,逍遥散中之薄荷,即寓此意,亦是作者之神思灵巧也。此方中用薄荷冰,乃取其质扬气轻,为方中之舟楫,引药上引巅顶,以疗诸风头痛、神志昏懵等证,实有药到病除之效。

郭某,男,45岁,机关干部,德州市人,1968年5月10日初诊。患神经性头痛多年不已。刻诊:头痛如锥刺,甚则颈项板直不得转动,烦躁不安,不欲食,甚则呕吐苦水,脉象弦而有力,舌质红,苔薄黄。孙朝宗主任书方为清热疏风之桑菊葛柴之品予之,患者视之曰:“此等中药服过百剂,时轻时重,不能痊愈,现已闻药则哕”,拒之,随手从兜内拿出一大把处方,视之,其方与孙朝宗主任所书之方基本相同,孙氏再三思之,即予天竹龙脑散,嘱以方服之。服药3天,头痛竟止,又连服药7天,病竟愈。10余年后追访,病未发。

同类推荐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外科守护、心理疗法、针灸辨治等内容。
  •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资料丰富翔实,系统地阐述疾病的中医病因、病理,及其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和常用治法方药。对各种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概况作了精要介绍。本书体现了现代中医学的特色,既有传统中医药的治疗特点,又适当介绍了现代医学有关的诊疗知识,使读者在宏观、微观两方面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丰富了中医的诊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内容编排恰当,理论阐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患者及其家属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既具专业性,也具科普性,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
  •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主要内容分为针灸的起源、针灸的发展、针灸面面观等章节。 究竟谁是第一个发明针灸的人,已经无从考查,但不可否认的是,针灸学是古人从自卫、谋取缓解痛苦的种种动作中逐渐掌握的。由无意识的动作到有意识的解除痛苦,经过了不知多少尝试,是若干年的经验所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
热门推荐
  • 霸道后妃养成记

    霸道后妃养成记

    他许她一生,却误了她一世,他说,这一生有她足够,可一转身却拥着其他女子入睡。他说,若我坐拥天下,你便独步江湖,天下无人敢阻。却为了天下把她送上了别人的床榻。她本可快意江湖,逍遥自在,却因为儿时的一段话而芳心暗许,从此飞蛾扑火。她受尽侮辱,遭受利用,只因为倾世的容貌能为他谋得江山,她痛恨他的欺骗,他的无情,在身心俱死的情况下决然转身。她,仍能叱咤江湖,掌管凤园,救死扶伤,凤凰涅槃,重生之后的光芒让整个江湖为之动荡。他,是否还有机会挽回心中的她?她,已经冰冻的心是否还会为他再次解冻?小剧场片段一楚杨捧起她的脸,深深浅浅的吻就落了下来,他伏在她的耳边轻轻的说道:“小静,你便是要这天下,我也可以为你去争取,只要你一直呆在我身后,站在最显眼的位置,我一回头,就能看见你!”她莞尔,一瞥一笑都足于让这山河黯然失色,眼睛里的神采是那么明亮。她说:“杨,我不要躲在你身后,我要与你并肩而立,不要你回头,我们就可以互相看到彼此。”我若强大,你便是世界的主宰!片段二楚天看着楚杨,缓缓说道:“我宁可用我所拥有的一切,来换她这一世的相伴,可是,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无论是她的眼里还是心里,都始终只装着你,你可知道我有多嫉妒你!”“我许她的是生生世世,而不只是这一世,你对她的情,不及她对我的义,所以,这一场战役里,你永远不可能赢!”楚杨很狂傲,却狂傲得有资本。片段三夜色凉如水,宫无静的心也降到了冰点,她微微抬眸说道:“楚杨,你知道吗?我多想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最狼狈不堪的你,以此来证明我是真的对你不离不弃!”他迎上她的目光,冰冷说道:“本王要知道你是如此卑鄙无耻的人!从一开始,就会亲手杀了你,可是现在我不会!因为杀你会脏了本王的手!”他回过头,温柔的抱起那“受伤”的女子,轻声说道:“莺儿,我们走”!这一走,他没有回头。宫无静抚上小腹,抬头说道:“今日你负我,他日就算你跪下来求我,我也不会回头!”他怔了一会,依旧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片段四她眼里一片讥讽,轻笑道:“王爷,你怕是糊涂了,这里没有楚王妃,只有凤园园主宫一无一静!”他懊恼,也万分心痛。上前想拉她的手,她拂手闪开,一掌朝他胸口毫不留情的袭去,他也不闪,就这样接了她十分的功力。然后后退多步,口吐鲜血。她飞回原地,没把目光分给他半分,用手帕擦了擦手,好像粘上了什么不好的东西,然后朱唇轻启:“送客!”
  • 爱本就圆满

    爱本就圆满

    无论是什么样的年代,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人性是一种永恒,永远不会变。本书涵盖了本人的价值观,婚姻观,爱情观,人生观等,我不想去影响任何一个人,我只想表达我自己对现代社会的看法。当然,我也希望那些和我有共同点的人可以坚持自己,保持最纯最真的自己。书中的任安似乎是我的化身,在现实里有许多事情是不容易表达的,我们只能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任安到底能不能和林羽幸福的生活呢?
  • 参悟哲理:0障碍心灵沟通

    参悟哲理:0障碍心灵沟通

    在人生旅途中,机遇与风险同在,成功与失败同行,要想作出正确决定,就要参悟人生的哲理。本书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来揭示人生的哲理。
  • 时刻爷们儿着

    时刻爷们儿着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城市的喧嚣,生存的压力,生活的迷茫,复杂的人际。我想可能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的缺乏安全感,空虚和浮躁无处不在。我在滚滚人流中,看着即将逝去的青春,来不及伸手触碰。
  • THE SEA-WOLF

    THE SEA-WO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之轮回:铃潇大陆

    梦之轮回:铃潇大陆

    心如白纸的她因一块家传碎玉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她无依无靠,不经意间的巧合,引起轩然大波。真相浮出水面,她将何去何从?……
  • 狂争雨雪:恶魔殿下的女孩

    狂争雨雪:恶魔殿下的女孩

    她,一名高中生,开学公交车上,他的偶然出手相助,令她侧目。上前道谢,他居然视她如空气,转身就走。再次相遇,她刚从恶少魔抓中逃出,无意中撞见他,差点伤到他,这一幕恰巧被校主任睹见,刚要道歉,却不想他居然落井下石,说她恶欺新生。他,本想平淡度过自己的高中生涯,却不想事与愿违,被那突然出现的丫头搅成一片黄沙。他名门贵少,从来都是他治理别人,没想到居然被一个臭丫头一杯冰淇淋砸的颜面扫地,且看本少爷怎么治理她,却不想有人如此大胆,敢在本少爷面前替她解围,抬眼看去,那替她解围的人竟然是……他?她,刚刚归来,被恶魔认成姐姐,对她恣意欺辱,那她就以姐姐的身份,和恶魔对抗到底,
  • 病乱

    病乱

    Inmethetigersniffstherose.妄想症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视产生。但视具体种类的不同,可能出现触觉性和嗅觉性幻觉。尽管有这些幻觉,妄想性失调者通常官能健全,且不会由此引发奇异怪诞的行为。天快亮了,赶紧逃吧。
  • 制卡世界

    制卡世界

    这是魔导机械和卡片的世界。一个新手制卡师、魔导技师慢慢成长的故事。继承双亲的工房,发现他们遗留下来的某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然后,就是慢慢提高实力,找寻一些答案罢了,就是这个过程好像有点艰辛00捕获魔物、制作卡片、卡片战斗,一切以卡片实力为首的世界,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慢慢呈现……(放个群,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加群吹吹波diy卡片什么的558-389-650)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