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返),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君王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王当心腹;君王把臣下当犬马,臣下就会把君王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王把臣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王当仇敌。”
齐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也应为过去的君王服孝。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臣下有劝谏,君王接受;臣下有建议,君王听从;政治上的恩惠下达到老百姓。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王打发人送他出国境,并派人先到臣下要去的地方作一番安排布置;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就叫做三有礼。这样做了,臣下就会为他服孝。如今做臣下的劝谏君王不接受,建议不被听从,恩惠没有施放到人民那里;臣子有原因离开,国君就把他捆绑起来,还想方设法在他所去的地方设置各种障碍,离开的当天就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种情况叫做仇敌。是仇敌怎么会为他服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