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30日,美龄号专机飞行在黄淮上空。如果不是云翳遮日,如果天气还像往常那样晴朗,蒋介石也许会看到,在人烟稀疏、广袤荒凉的黄泛区,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部队正缓缓地向东南方向移动。他也许还会看到,一个身披美式皮夹克、脚登高腰皮靴的中年汉子和一个剃了光头、身穿军衣的小个子正站在一棵柔弱的小树旁,一辆美式的十轮卡车舒适地躺在烂泥中,周围人头攒动……
陈毅是个天性好动的人。当十轮卡车深陷在烂泥之中,部队不得不停下来,喊着惊天动地的号子,以原始的动力推动车轮的时候,他向他的同伴邓小平打了个手势,离群走向空寞洪荒的原野。
据史书记载,历史上黄河曾7次改道,平均每10年决口4次。现代战争中,为了战役、战斗的需要,人为使黄河水冲过颍河、贾鲁河,直下70里,水面宽达120余里,顿时良田被淹,数十万生灵陷于没顶之灾……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繁华的烟村,没有了葱茏绿地。一切都被黄流席卷而去,只留下光秃秃的坟冢和忧伤的歌谣……
陈毅站在土埂上,使劲挥了挥手臂,似乎要把内心的情感全部宣泄出来:哦,黄河故道,你的命运转折点来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铁拳将在这一带重重地捶下,迸起惊天的雷、眩目的电,驱走千年的苦难,给你以崭新的生命。
历史把这个出生在川中的汉子推入了黄河故道的怀抱。此刻,他的脑际不觉浮现出这年初夏在城南庄的那个宁馨的夜晚。
那夜,月色朦胧,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住处约见陈毅和粟裕。毛泽东有滋有味地吸着陈毅递给他的烟,于吞云吐雾之间,把全国战局以及两大野战军将要配合作战的前景讲得十分精辟透彻。他说,中原当前更需要陈毅,至于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的职务,中央则准备让粟裕担任。
粟裕请求中央保留陈毅在华东的职务。重大问题还要向他请示,毛泽东微笑着同意了。
对于中共中央的人事决定,陈毅的回答很爽快,他愿作过河卒子,有进无退,一切听从中央调遣。
短短几个月,战局的发展完全证实了中共中央的估计。9月下旬,中原局的刘伯承、陈毅在河南宝丰皂角树村收到了粟裕给中共中央及中原野战军领导的电报,电报提出了淮海战役的最初设想,此时邓小平尚在西柏坡未归。刘伯承读罢电报,兴奋得一拍膝盖:“打下济南对敌人震动很大。胜利之师锐不可挡,我军乘胜南下,此时矣!”他和陈毅当即回电支持,并提出了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的一些设想。眼下,战役部署逐次展开。中野解放郑州,收复开封,主力迅速东移,解放战争史上新的一页很快就要揭开了……
邓小平没有陈毅这样的闲情逸致。他从背囊中取出地图,摊在一片枯草上,坚毅的嘴唇翕动着,似嚼着什么咬不烂的东西。他在背诵地图。对每一个战区的地形、地名、地产、民情,他都要了如指掌。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使这位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对那诡谲万象的战场有着特殊的兴趣。
十轮卡车终于被抬出了烂泥坑。部队又前进了。陈毅钻进吉普车,坐到邓小平身边,神秘地说:“你晓得我刚才做啥子去了?”
邓小平望着这个日益发福的老乡,笑而不答。他知道,你不回答,他自己也会说出来的。
“刚才我转了转,顺便搞了一次实地侦察。”陈毅夸张地一挥手,“你看,这方圆几百里全是烂泥滩,他日黄维的机械化部队开到这里,不就会陷进去吗?”
“好!”邓小平会心地笑了,“有远见!”
“停一下,停一下!”陈毅拍拍司机常志刚的肩。他要和地方武装的负责人谈谈,向他们交代:待黄维兵团东援时,沿路多挖点儿坑。
黄维哪曾想到,数百里之外,有两个人正算计着他呢。这会儿,他正率领新组建的十二兵团,在豫西“围剿”刘伯承的主力。他到处扑空,只看到解放军留下的标语口号,却找不到解放军的行踪。他被刘伯承牵着鼻子,轰轰烈烈、威风凛凛地向豫西老百姓炫耀崭新的全套美式装备:汽车、坦克、大炮、钢盔……黄维后来谈到这件事,摇着手苦笑道:“那哪里是打仗啊,简直是武装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