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们想要得到成功,就必须积极地寻找机会,敏锐地识别它,果断地抓住它。如果只是固执抱着手中一点小小的成绩,不知进退,瞻前顾后,必然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徒留下悔恨遗憾。
不要频频抱怨上帝不公平,生活对我们都是一视同仁。
得到机会女神垂青的是那些懂得去追求她的人,而坐等机会的空想家注定陷在平庸之中。
你的梦想和她的梦想也许并无不同,但是,结局是她实现了,而你却未成功。还好,我们都还年轻,与其在中年深陷无限懊悔中,不如现在就勇敢地走出第一步。
所以姑娘,该如何做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想做什么的时候,行动起来就好了。
很多人渴望自由。其实,自由都是相对的,不自由才是绝对的。
其实你早该知道
夜深人静,小鱼在QQ上弹出视频请求,我接了。点开后看到她巴掌大的脸在屏幕上晃动,冲我挤眉弄眼。“忙什么呢你?”我说。她笑嘻嘻地说:“我在大连。”脸颊上浅浅的酒窝一闪而过,陈小鱼告诉我,她升职了。四年前,这妞过得很苦恼。她说:“我讨厌现在的工作,朝九晚五,上班的心情如上坟。”她说:“我都变得不认识我自己了,我觉得我就像个渐冻人,在逐渐失去知觉,失去了原本的快乐。”她说得越多,我的思考也越多。
退回到学生时代,这妞大约是我们那届最潇洒的一个女生了。大学四年,我们在苦读,在打工;她潇潇洒洒走天涯,游遍全国。当然,并不是穷游。月末,我们紧衣缩食期盼下月到来,她却为一件外套豪掷两月零花钱,不计后果。至于恋爱,能一圈又一圈绕着校园,甜蜜私语到天亮的恋人能有几个?然而,青春璀璨,炫目地绽放之后,剩下的漫长时光,我们会重新投身到平凡的社会。我们的成长,若是徒有喜好而没有方向感,注定有点苦。显然,陈小鱼,你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的苦行僧。
2006年,金融学还是这个年代最热门的专业。我和陈小鱼同在山大管理学院读金融。毕业后,我们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做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工作的艰辛让我们逐渐褪去青涩的外表,丰厚的薪资满足了我们鲜衣怒马的生活,却又让人觉得很迷茫。正如陈小鱼所说,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让人心情很糟糕。
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买房的世俗目标。陈小鱼呢,家境富裕,房子、车子这样物质化的追求在她眼里显得太微不足道。恰在此时,她将眼睛的所有焦距都对准了新任主管。这个大陈小鱼五岁的女人,是纽约大学的金融硕士,身边的朋友大多眼界不凡。陈小鱼在这样的资历里看到了差距。于是,她决定去读MBA,并且非名校不可。
第一年,陈小鱼牺牲了游泳时间,杜绝了酒吧生活,一心一意扑在图书馆,可惜没成功。第二年,她干脆辞了职,蹲在家里一心备考。这妞终于如愿以偿。她开心地交了高昂的学费,开始了忙忙碌碌的三年。重新被知识独占的人生,陈小鱼如鱼得水,尽管瘦了很多,精神却很好。可能是长期俯首写论文,身上竟沾染了几分书卷气。你看看陈小鱼的这段再求学经历,也是很好的励志故事,对吧?其实,这样的真实,在我们周围很常见。我们看到了,是因为跟这个事件的主角相熟或认识。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是因为我们活得太粗心,或者干脆封闭了自己,以为梦想已死。这世间太过平淡匮乏,我们习惯在别人身上寻找传奇。我们看不到梦想,我们不能接受平淡的生活,又不得不承认,人一旦过了某个年纪,已经很难执迷于某一件事了。无他,疲倦。对自己诚实的人,往往习惯跟现实做谈判,陈小鱼无疑最勇敢。
青春总是相似的,成长却是不可复制的。
有人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里逐渐成长,有人是在被现实揍得鼻青脸肿后一夜长大。陈小鱼则是历经一番青黄不接的承受后,破茧而出。
MBA毕业,陈小鱼入职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仅半年,业务不顺心,身体闹革命,她索性辞职休息。
陈小鱼在家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无业游民生活,她想要好好享受一下自由。除了帮父母料理点事情,她大把的时间都用在钓鱼这件事上。钓鱼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特长,因此,莱清河上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在这条河边钓鱼的陈小鱼,显得很孤独。
几乎每天,她都是一个人在河边坐一天,饿了吃点华夫饼干,渴了喝口蜂蜜柚子茶。相信过路的人看到,都会忍不住心生羡慕,这样闲云野鹤的悠闲,真好。
陈小鱼曾经也是这样想的,豆瓣网上那句“到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让她崇拜了很久。
但当她有了无穷无尽可以任意挥霍的时间之后,才突然觉得时间没有了意义。直到此刻她才肯正视自由的含义,她想起她的导师曾经说:“很多人渴望自由。其实,自由都是相对的,不自由才是绝对的。”
是的,当时间都失去了意义,其他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想明白的陈小鱼果断扔下了鱼竿,很快找到了新的工作。她不再抗拒也不再抵触公司的任何安排,也不再排斥格子间微妙而无形的竞争,甚至再也没有抱怨一声辛苦。与此相对的,她得到了工作带来的收入、友情、成就感以及合理的休息时间,陈小鱼觉得很满足。她说:“感谢工作,让我学会了珍惜。”年轻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是路。
辞职与自由,忙碌与享受,读书与考试,雪月风花,吃喝玩乐……从头到尾,过怎样的生活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当然,选择的结果有好有坏。有时你被海市蜃楼迷惑了双眼,以为扑上去会光芒万丈,结果得到的是尴尬,是艰难。但每一次抉择后的迷失都是暂时的,只要你咬紧牙关坚持住,就能看清迷雾中的前方路途。至于,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答案还是只有你才知道。
蜕变的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渐变的行动力。
蜕变太远,不如渐变
大一下半年,学校的比赛层出不穷,我在演讲比赛上认识了学姐沈如。沈如比我高一届,是经济系的四川姑娘,脸小小的,皮肤白白的,声音婉约轻柔,与黄鹂鸟有一拼。
聊天远比彩排的时间多,沈如说自己一点都不喜欢斗志昂扬的演讲。“那你喜欢什么?”我好奇地看着她。随后,沈如兴致勃勃地讲起了播音主持。她学经济,可她喜欢的是播音与主持,这怎么看都有点柴静的影子。
沈如承认自己很幸运。在本市电台新人的选拔赛上,她很荣幸地拿到了第二名,因此很容易得到了主持的机会。第一名是科班出身的播音专业男生。电台决定让他们这对新人做一档栏目——《愿你我被世界温柔相待》。
节目的播出时间在深夜。凌晨一点,万籁俱寂,最适合通过电波聊一聊让人心怀感动、不愿离弃的美好。
我听着心生羡慕。世道艰难,有人正职工作都难找;有人玩个票也能轻而易举上云霄,这就像起得最晚的鸟睁开眼就遇到了从天而降的大胖虫子,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不同的路尽管景致不同,取舍却是一样艰难。
因为节目就是比赛的奖品,她和搭档的工资少得可怜,算是用微薄的福利支撑着绚丽的心愿。
那时候,文艺青年还不曾泛滥。《愿你我被世界温柔相待》的路线很小众,听众有点少得可怜。
沈如最大的烦恼不是听众太少,而是在忙碌的学习中抽空做节目的行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除了斥责她浪费时间做无用的事,再听不到其他评价。甚至,她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她扩大的人生路径有偏差,那些埋首筛选来信的时间怎么都应该拿出来好好备考Senior Economist(注册经济师)。
在那段不被看好的忐忑时光里,痛苦、纠结,一股脑砸来。他们的节目因为搭档奇思妙想的主意让广播剧变得生动起来,后来听众剧增,不知不觉间,他们竟然坚持了三年。
一次电视台的访谈节目找到沈如凑数。节目散场,观众在朦胧的灯光里聒噪地散开。沈如意外等来一名观众,那个女孩踩着一双漂亮的银色高跟鞋,像久别的老友一般走到了她跟前。
她开口,笑容温柔清淡:“听出了你的声音,谢谢你的栏目,让我被世界温柔相待。”
女孩不知道,就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让沈如如释重负。一千多个夜晚,看似没有回报的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在她心中的那些千钧重的质疑也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在那之后,我和沈如很少见面。只是在很多个夜晚,迷茫或疲惫不堪的夜晚,听着她的节目,顿觉心安。
沈如毕业,终于没有拗过固执的父母,她在节目里说:“谢谢亲爱的你们,尽管是我自己在说,你们在沉默,但是,正是你们沉默的倾听,让我的主持有了意义。”
随后,她放下了耳麦,回到家乡进了一家中规中矩的咨询公司。公司工作不累,福利深得人心,听着同事们悠闲而热烈地谈讨着娱乐八卦,沈如总有一种人之将老的恐惧。她的家乡盛产煤炭,土豪特别多。那天,沈如接待了一位煤老板,贩煤起家后他做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投资公司,不谙管理之道。煤老板的公司人员流动太快,甚至HR经理都换了一茬。煤老板灵机一动,找到了沈如所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决定将公司的所有HR事务外包给他们。
沈如深感煤老板的想法幼稚可笑,但公司还是将任务布置下来,并一再叮嘱这是一个潜在的VIP级的大客户,而且合作成功的机会非常大。于是,经理带着助理和沈如,兴冲冲地奔到土豪所在的写字楼里的奢华办公室。
“我要招人。”煤老板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示意秘书小姐递过一张纸。经理连忙用双手接过,看了一下,然后将纸递给沈如,示意她与助理一起看下。白纸上潦草地写着公司所需要的人员职务和要求,HR经理一职的要求竟然写着:“女,皮肤白皙,长相端庄,嗓音甜美,身高不能低于168厘米。”
沈如的目光在此停留,脑海中浮现身穿旗袍的礼仪小姐。
在煤老板咄咄逼人的目光中,经理明显抵挡不住。气氛逐渐尴尬,经理正在思忖如何解释的时候,沈如已经如机关枪一样抢白:“张总,您可能对我们公司的定位有误解。所谓人力资源咨询,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制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福利薪酬、激励制度,以此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防止人员流失,最大程度地留住人才。如果你仅仅只是为了招人,大可交给猎头公司。不过,是人才都需要足够好的环境成长,我们是负责帮您改良环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