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嘉庆、道光王朝以后,国势越来越衰落了。一些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不甘心一味埋头读苦书。他们奋然而起,在社会上发出震荡人心的喊声,希望人们振作起来,为国家的重新振兴而作出努力;也希望当权者不要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政治改革。开创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
龚自珍的家在杭州西子湖畔。他从小就显出超过一般人的聪颖,12岁的时候,开始跟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他最爱读的书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书》,他一边认真地读,一边恭恭敬敬地抄写,前后居然抄写了9遍。当时还是少年的龚自珍就立下了远大志向:要向王安石一样,改革社会弊病。
因为龚自珍平日里读书刻苦努力,所以参加科举考试连连得中,20多岁就在北京做官。那时候,国事十分衰落,危机四伏,可是许多文人只会写文章颂扬“盛世”,以便谋取功名富贵。但年轻的龚自珍却不肯那样,他读过古今许多书,看问题、议论事情都十分精辟、透彻,而且他还专门喜爱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把自己的学问叫做“天地东西南北之学”,可见他研究问题的深刻和广阔。龚自珍还在许多文章中呼吁要进行政治改革。他认为祖宗留下来的法制弊病很多,应该行动起来,进行变通改革。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后来龚自珍考中进士。在殿试的时候,他效法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书》,请求进行变法。他在文章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文字十分尖锐。阅卷大臣看了以后大惊失色,一口咬定他的书法不符合考试规格,把他的文章从优等拉了下来。
龚自珍这样极力主张变法、改革,当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心意。所以他做官多年,一直只当些小官,根本得不到升迁,而那些整日溜须拍马的官僚们反而做着高官,拿着丰厚的俸禄,他们都叫龚自珍为“龚呆子”。可是在社会上,龚自珍已经是很有名气的文坛大师了。他的诗词和散文都写得非常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还同当时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林则徐、魏源等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国事,或者谈论诗词,互相勉励。龚自珍作为文坛的大师,常有年轻人来请教,他就从头说起,细细道来,从来不认为是麻烦,他讲解得那么细致,有时听者都疲倦了,而龚自珍却依然侃侃而谈。
还有一年初夏,龚自珍到郊外看见有一片盛开的芍药花,美丽动人。龚自珍看得不忍离去,就在花旁坐下来,拿出一壶酒高兴地喝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有个人从这里经过,龚自珍看他穿着普通人家的衣服,神情淳厚,不问分说就把那人请来喝酒,一边喝酒一边高声歌唱。刚好有一个龚自珍的朋友路过,也被拉来喝酒吟诗。于是三个人一块儿开怀畅饮,十分痛快。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龚自珍豪爽、奔放的性格,同时我们也知道龚自珍在黑暗的官场被压抑太久,所以他对这样自由、美好的生活极为向往。
那时候,英国正非法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害了人民,而且换走大量白银。国家国库空虚,人民的钱财也被搜刮一空,生活更加艰难,而且鸦片毒害人民的健康。龚自珍看见苦难的祖国由于鸦片的输入而更加虚弱,他坚决主张禁烟。后来,他听说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去禁烟,喜出望外,马上给林则徐写一封长信,帮他出谋划策,还表示愿意同他一道去广东,协助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龚自珍的老朋友了,他知道龚自珍的一片爱国之心,而且也了解龚自珍的才能,内心非常希望龚自珍同他一起去广东禁烟,拯救中华民族,然而当时朝廷内外昏庸无能,还互相排挤,局面很复杂,林则徐虽然理解龚自珍的一片心意,但也只好回信婉言谢绝了龚自珍的一番好心。
林则徐走了以后,龚自珍再也不愿过那种官场生活。一方面他的才能、抱负无法得到施展,想报效祖国都没有办法,看着国家越来越衰落下去,他却只能在一旁叹息,另一方面是官场腐化、奸臣、小人当道,整日歌功颂德却不会为民办事。龚自珍决定辞官回家。第二年4月,龚自珍雇了两辆车,一辆车上装着他珍爱的100部书,一辆车自己乘坐,袭自珍一人独坐在车中,想起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从小就苦读经书,满腹才学,本想通过考试做官后,为祖国兴盛作出自己的努力,却屡屡遭到小人排挤,自己又耿介忠诚,反倒不能被委以重任,现在年纪大了,悄然返回家乡,真是无限的感慨。龚自珍一路吟咏不绝,把自己当时的感触和对往事的追忆,写成了许多感人的诗篇。
他的一首催人奋进的诗是这样写的: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那“万马齐喑”的社会里,龚自珍的诗像一声惊雷,使人惊醒,让人沉思。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现实的黑暗又让他心情沉重。
不久,龚自珍回到杭州老家,在书院讲学。两年之后,这位掀起近代改革风潮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