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的夏天,德国西部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中学里,一场毕业考试刚刚结束。
阅卷开始了,教师们埋头在一叠叠试卷中,办公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安静。
“啊!这篇文章写得真好!”一位教师兴奋的叫声打破了办公室的肃静。
老师们好奇地聚拢来,一起欣赏这篇奇妙的作文。只见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题下,作者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字迹秀丽工整。其中有两段是这么写的: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而是永远存在。
试卷的署名是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能写这么好的文章并不稀奇。自他入学以来,门门功课都是最优秀的。他阅读面广,思想活跃。我敢斗胆说一句,他读的好多书,我们未必都读过。”说这番话的是位鬓发已经花白的老教师,显然对马克思很了解。
“这篇文章气势博大,抱负宏伟,如果这孩子能按自己说的去做,将来必定是一代伟人!”一个中年教师有些激动地说。
主考教师用笔管敲敲桌面,频频点头,说道:“是啊,卡尔的确是个天才!不过,这孩子的思想能被接受吗?”
办公室里沉默了,老师们知道,专制的普鲁士国王是不容许自由思想传播的,怎样给这篇文章打分成了一道难题。
主考教师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昧了教师的良心!”他鹅毛笔一挥,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思想丰富,理解深刻。”
马克思尽他毕生精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践着学生时代的诺言,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