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圣诞节的早上,牛顿出生在英国北部林肯郡,刚出生的牛顿皮肤打皱,体重不足3公斤。
牛顿是父亲的遗腹子,也就是说在他降生之前,父亲已经患病去世。2岁时,母亲改嫁,把他交给外婆和舅舅抚养。牛顿的童年是在无拘无束中度过的。除了和小伙伴做游戏以及与大自然交朋友之外,牛顿几乎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在他7岁那年外婆把他送到学校读书,这个野惯了的孩子无法静下来听课,人在课堂内、心在课堂外。教室对他来说像是关小鸟的笼子。有一次,算术老师讲完了“11加11等于22”,随即问牛顿:“11加12等于几?”“等于22.”正在想着下河捉鱼、上山抓鸟的牛顿猛然听到老师点自己的名字,脱口回答,引来哄堂大笑。
12岁那年,家里把牛顿送到镇上的学校读书。这个学校的老师按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座次,成绩好的坐前边,成绩差的坐后边。牛顿的座位开始是在教室最后面的角落里。因此,班上好多同学瞧不起牛顿,不愿跟他玩,有些同学嘲笑他,骂他“笨猪”,个别同学甚至动手动脚欺侮他。这使牛顿受到深深的刺激,他在心里说:“我不比你们笨,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坐到我后面!”从此,课堂上,牛顿身板坐直了,听课专心了;课后,他认真做作业,抓紧时间温习功课。渐渐地,牛顿的座位往前挪动,不久就挪到前排的第一个位置上。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老师把他当作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时常指着牛顿对后排的同学说:“学学牛顿,只要努力,也一定会像他一样坐到前排来的。”
可惜,正当牛顿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家里经济情况恶化,不得不让他停止学业,离开学校。回到家里,牛顿要干很多活,有时下地劳动,有时到集市上出售农产品,有时出外放羊。和书本结下不解之缘的牛顿不论干什么都要带上书,只要有空余时间,他就拿出书来读。赶集时,他总是坐在摊位旁沉浸在书中;放羊时,他总是专心致志地读书,连羊群糟蹋庄稼也不知道。为此,他没少挨家人的责备。
15岁时,家人让牛顿学习经商,每星期派一个可靠的老仆人陪他外出做一次买卖。牛顿对做生意毫无兴趣,统统交给那个老仆人去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间小房里读书。有时,他干脆不到场,叫老仆人独自去经营,自己则溜到路旁的篱笆里埋头读书。
一天,他正在篱笆里读书时,被舅舅撞上了。舅舅以为他偷懒,要上前责备他。走近一看,牛顿读的是一本厚厚的数学书。外甥的勤学精神使舅舅大为感动,他专程到牛顿家劝家里人允许牛顿继续上学。
中学毕业后,牛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剑桥大学,并获得“减费生”的资格。从此,他的人生道路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