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擎云是一个12岁的男孩,从小性格固执,比较内向。小学时学习一直是班里前几名。到了中学,杨擎云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并且开始经常与父亲发生争吵,也不很听妈妈的话。
杨擎云平时在家里除了看看电视动画片,就是玩儿电脑游戏。可就是不能提上学的事,只要一听到上学,他马上情绪就低落了。实在被父母说得没办法了,就答应去学校。可总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有时明明说好了第二天去,但到了第二天,说什么也不去了。父母只好打电话给老师,谎称他病了。可越是这样,杨擎云不去学校的次数就越多,最后索性连续一周都不去学校。
每次他爸爸对他发火,孩子会给他姥姥打电话。姥姥或是小姨就给孩子创造了条件,纵容他玩电脑游戏和上网,使得他更不愿意到学校去了!最后,在连续三周都没有去学校的情况下,只好办了休学。
“网瘾”与厌学密不可分,厌学是“网瘾”的开始,也是终结。所以,预防“网瘾”首先要关注厌学问题。厌学的孩子,普遍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压力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强迫、适应不良、情绪不稳等。例如,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无故缺课、顶撞老师等,其中的极端性表现就是旷课、逃学打架、交异性朋友等。为了逃避现实,网吧成了厌学者的第二个家。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很多客观因素,如:
(1)学生个人因素。
如:学习基础不好。天资较差;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受到某种挫折、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受不了同学的无形压力;或被结交的不良人员拉下水等,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致使学习不见成效,自暴自弃。
(2)家庭教育的因素。
如: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正确指导少,批评和惩罚多、表扬少,方法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造成了自卑与孤僻、敌对与恐惧,导致厌学。
(3)学校教育因素。
如:升学压力的枷锁迫使学校和教师实行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厌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如果老师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就是最大的失败。“厌学”往往从“厌师”开始。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而学校的教育模式依旧,二者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依然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心理教育,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关键是老师能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理解他们,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位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因为身体不好而到上海看病。她说她的病是被学生气出来的。她班上有几个好学生,甚至是三好学生,很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今年突然成绩下滑,而且结伙进网吧,甚至夜不归宿,家长联名向学校反映……“我也和家长一起到网吧去找他们,我的行动感动不了他们,我磨破了嘴也无济于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我该怎么办。他们都是好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她说。
可见,厌学的原因很复杂,如: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大了学生的身心压力,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呆板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难以对某些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将从厌师转向厌学。厌学的本质是对学习冷漠,是“要我学”或“我不得不学习,如果我不学习,老师、同学、家长将对我……”的被动学习的动机之下而造成的无奈心态。所以,现在厌学的不只是成绩差的学生。
没错,“网瘾”是厌学的开始也是厌学的结果。而父母、家人不适当的容忍、关心或是置之不理,则给孩子陷入“网瘾”提供了条件。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目标和兴趣。当孩子出现了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情况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放纵。
学习,对每个青少年来讲,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与电脑游戏相比较,谁都会选择玩游戏。促使孩子不去为了玩电脑游戏而放弃学习任务,靠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因此,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敢于面对压力和挑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