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一连串的机遇,追本溯源,似乎都是从认识王竟成开始。也许他真是邵氏兄弟命中注定的贵人,不仅事业,邵山客的婚姻,也是由王竟成牵线。
邵山客与邵逸夫不同。邵逸夫受过西式教育,并且从小就学习英语。而邵山客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所以他的英语发音很不标准,带有浓郁的上海特色,被人戏称为“洋泾滨英语”。
在新加坡,如果不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出入上流社会是很被人看不起的,会认为你算不上一个绅士。因为新加坡当时是英国殖民地,英语十分普及。
邵山客作为邵氏兄弟公司的总经理,经常要与殖民当局打交道。他不可能把邵逸夫随时带在身边,所以很是苦恼。
王竟成得知此事,笑道:自己不懂英语,找个懂英语的太太,也可以出入上流社会啊。
邵山客以为王竟成不过随口玩笑,不料时隔不久,王竟成果然介绍了一位小姐给他认识。这位小姐姓郑,出身名门,哥哥是当地著名的西医,本人则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王竟成让邵山客拜郑小姐为师,学习英语。邵山客当然喜出望外,立即鞠躬,口称老师。很快,随着邵山客英语水平的突飞猛进,这位端庄秀丽、知书达理的老师,也成了邵山客的女友。不多久,俩人就喜结连理,双宿双飞了。
郑小姐是邵山客的第一位夫人。他们的婚姻维持到1938年,因为性格不合友好分手。1940年,又迎娶苏薇冰女士为妻。此是后话。
邵逸夫也正当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为三哥高兴之余,不由心生羡慕。邵逸夫受过西式教育,喜欢大方、独立、有知识的女子。他看到三嫂与三哥不仅琴瑟和谐,在事业上也可彼此商量与帮衬,暗下决心,自己也要娶一个这样的女子为妻。
不料很快,他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女子。
这要先从余东璇说起。余东璇是中国广东人,很小的时候,就随父经商来到南洋。他的父亲靠行医卖药起家,因为医术精湛,最终成为新加坡医药行业的老大,资财无数。老父过世以后,余东璇继承祖业,不再满足于单纯行医赚钱。他边经营,边搞慈善,广树商德,定期无偿向贫民们送医送药,每年都有一笔不菲的善款捐赠慈善事业,因此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加之余氏家族经营的中药品质高,疗效好,令余东璇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望,便是政府高级官员,亦难以与之比肩。
他与邵氏兄弟的相识,是在看过一场《珍珠塔》之后。余东璇虽然很小就离开了家乡,久居南洋,但血管里流的毕竟是中国人的血。一场《珍珠塔》看下来,不禁泪湿衣襟,剧中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打动了他,来自祖国的文化也感动着他。电影结束,他特意找到邵山客和邵逸夫,赞许地说:“我早就听说有两个年轻人气魄非凡,在新加坡电影界叱咤风云。我喜欢你们的电影,也佩服你们的精神,你们给咱们华人长脸啊。”
邵氏兄弟久闻余东璇大名,今日一见,是一位谦和慈善的长者,不由心生敬慕。而余东璇早已了解邵家兄弟俩的创业经历,对这两个来自中国上海的年轻人也赞赏有加。他热情邀请邵家兄弟到自己家里做客,兄弟俩欣然答应。
邵山客和邵逸夫穿戴整齐,如约来到余东璇府上。余东璇亲自迎到门口,一位白衣女子跟在他身后,和余东璇一起迎接他们。
邵逸夫无意识地向那女子看了一眼,却发现那女子也正悄悄打量他。俩人眼光相碰,霎时都红了脸,转过头去。但只这一眼,那女子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在了邵逸夫心里。正是他梦中情人的样子:清新脱俗,气质高雅。余东璇给他们介绍道:“这位是黄美珍小姐”。顿了顿,方又说:“也是我的客人。”
黄美珍脸一红,低下头去。
同桌进餐,大家慢慢熟识。邵逸夫不时偷眼看黄美珍,心脏仍然狂跳不已。而黄美珍虽含羞带笑,低眉敛目,谈吐却落落大方,且颇有见地,令邵逸夫刮目相看。
饭毕,余东璇和邵山客去书房谈话,怕两个年轻人无聊,就让黄美珍陪邵逸夫去花园走走。黄美珍稳重矜持,但并不扭捏,大大方方地以半个主人的身份,陪邵逸夫走进花园。
两人的话题自然转到了电影。聊到电影,邵逸夫不觉忘了紧张,开始侃侃而谈。邵逸夫的英语标准而流利,人又英俊潇洒,举止儒雅,黄美珍看他的眼神,多了些羞涩。
这一天,俩人聊得非常投机。一直到邵山客催促,邵逸夫才恋恋不舍地告别。
离开余府后的许多天,邵逸夫都显得心不在焉,经常走神。他想,自己可能是爱上那位黄小姐了。
不过邵逸夫生性稳重。黄美珍在余府里主人般的自如,可见她并非余东璇的“客人”那么简单,邵逸夫于是把爱慕埋在心底,不敢轻易流露。
反倒是黄美珍,邵逸夫每去余府,她都跑过来,热情地问这问那。后来,索性去公司里找邵逸夫聊天,如果时间充裕,还会约邵逸夫去看一场电影。邵逸夫发现,这个女孩子很有见解,对电影业尤其熟悉,经常会提出一些独到的看法。
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伴侣啊。邵逸夫对黄美珍的感情更深了,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倾慕,变成了知己般的相惜。
但黄小姐到底是余老板的什么人?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令他迟迟不敢表白。一天,他实在按捺不住,向三哥倾诉了自己的苦恼。
邵山客沉思片刻,对他说:“看情形,我感觉黄小姐和余老板关系非同一般,余老板有恩于我们,我们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况且,余老板有钱有势,在当地影响力大,我们身在异地,还是少惹麻烦为妙。”
邵逸夫长叹一声,准备将这段感情埋在心底。
正在这时,当地传出了邵逸夫和黄美珍关系暧昧的闲话。这类话总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飞快,很快就传到了余东璇耳朵里。邵逸夫和邵山客闻知,不由有些紧张。
黄美珍再找邵逸夫来玩的时候,邵逸夫把这些话同黄美珍说了,忐忑不安地问黄美珍余东璇是不是很生气。黄美珍瞪大眼睛说:“是啊,余老板气坏了,要找你们算账,说要把你们赶回国内去呢。”
邵逸夫怔在那里,说不出话来。他知道,凭余东璇的实力,把他们从新加坡赶出去,那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黄美珍看着邵逸夫不知所措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然后收了笑正色说:“确实有闲话传到余老板耳朵里,但余老板只是对我说,美珍你喜欢电影,有逸夫那个懂电影的行家陪着,我就放心了。”
邵逸夫听了,又感动又惭愧,认为余东璇果然是个心胸博大的人,对余东璇愈发敬重。
但青年人的感情通常是不受理智控制的。不久之后,黄美珍加入了邵氏兄弟公司。她熟悉电影,对公司的发展颇有见地。她为邵氏兄弟出谋划策,与邵氏公司共谋发展,让邵逸夫觉得,无论从情感还是事业上,自己都离不开她了。
让两个人都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感情,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邵逸夫漂洋过海,九死一生,从美国买回拍摄有声电影的器材,等在家里担惊受怕的黄美珍闻讯赶到码头,看到瘦得脱了形的邵逸夫从船上下来,立即飞奔过去紧紧抱住了他,眼泪夺眶而出。
经历过死亡的邵逸夫不再有顾虑,他决定亲自上门,去余府谢罪,同时提亲。
邵逸夫见到余东璇,鼓起勇气,将自己和黄美珍之间的交往原原本本告诉了他,表述了自己对黄美珍的爱慕之情,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候余东璇发落。余东璇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抬手在邵逸夫肩上拍了拍,爽朗一笑,说:“你们年轻人高兴就好。让美珍陪着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干什么,有你在她身边,我也就放心了。”
邵逸夫顿时热泪盈眶。他没料到余东璇如此大度,胸怀如此广阔。他终于明白,余东璇的成功,不仅仅是靠经营有方,更胜在胸怀上。
有情人终成眷属。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令邵逸夫一辈子感念不已的,是婚礼当天,余东璇亲自来到现场,祝贺他们白头到老,还送了50万元的大礼。
以后的日子里,每提起余东璇,邵逸夫都会落下泪来,对这位心底仁厚的长者心怀感激。
自1937年结婚以来,直至黄美珍去世,一直是夫妻恩爱,琴瑟和谐,在事业上黄美珍给了邵逸夫许多帮助,还给他生了二子二女。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