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300000018

第18章  逐鹿中原

邵逸夫在香港一边建造影城,一边拍片。很快他就发现,当初二哥对他的提醒是对的,陆运涛是一个强大对手。

陆运涛在香港,最初只是设立了一个“国际影片发行公司”的子公司,负责发行。但香港空气自由,是电影业、娱乐业生长的沃土,陆运涛自然不会满足于只小打小闹,他的目标是做香港影坛霸主。

1955年,李祖永的“永华”公司遭遇一连串变故,濒临倒闭,意欲转手。“永华”大型的片场和先进的设备,令许多电影公司动念收购,终因实力不够,无力承受其价格而作罢。陆运涛闻讯,找到李祖永,一杯清茶未尽,二人已将收购合同签了。

这之后,陆运涛开始在制片业笑傲江湖。他将“永华”和他设在香港的“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合并在一起,成立了“电影懋业有限公司”,自己出任董事长。陆运涛身后是实力强大的陆氏集团,坐拥难以计数的财产,因而公司成立伊始,就打出“巨片标志、荣誉之征”的口号,不惜重金聘请导演、编剧、明星。当时“电懋”的剧本编审委员会由张爱玲、宋淇、姚克、孙晋三组成,导演队伍里则有岳枫、陶秦等人,都是当时声名响亮的人。可见“巨片标志”绝非一句空话。

陆运涛和“电懋”的总经理钟启文,都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曾经去美国好莱坞考察过,并且研究过好莱坞的相关资料。故“电懋”并非盲目上马,而是相当有章法的。他们对场地和人才极为重视,在这两方面的投入从来不计成本。场地已经收购了香港规模最大的原“永华”拍摄基地,继而又投入重金网罗人才,大有雄霸香港影业之势。

邵逸夫看得清楚,“电懋”是自己在香港最强大的对手。但邵逸夫的目标不是香港,而是成为亚洲最强。正是这种想法,令他出手不凡,兴建了邵氏影城。接下来关于人才的争取,他自认也不会输给“电懋”。

邵村人的原班人马,远不能支撑邵逸夫成为香港影坛盟主,他决定向社会广招人才。邵逸夫在报纸上登出广告:

本公司有感于当今电影水准之低,决心改良设备,引进新技术,发掘制片人。本公司已选址清水湾建邵氏之影城,急需如下人才:制片、化妆、剪辑、配音及暗房等,公司将与同人并肩奋斗,同甘共苦!

清水湾的邵氏影城已经成为香港电影业的一个传奇,所以虽然当时这类广告并不少见,但邵氏公司的招聘广告刊登之后,还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快,就有一大批演员、导演、编剧投奔而来,此外还招聘了摄影、制片、化妆、剪辑等方面的人才。

但是,虽然八方豪杰齐聚,邵逸夫仍不满意。他在等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要懂业务、善策划、有口才、熟悉电影、具备经营头脑和社交能力,能协助他统管公司大局。

邵逸夫看得很清楚,以前邵氏父子公司的弊端,就是缺少处于二线的管理人员。邵村人认为他们不能直接创造效益,养在公司等于吃闲饭。但邵逸夫认为若想成就大业,不宜急功近利,眼下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招纳一线演员、编导人员,而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大当家”。但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邵逸夫不肯苟且,只好一直虚席以待。

后来,终于被他碰到了一个合适的人。

这个人叫邹文怀,英文名雷蒙,广东人,生于香港。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在香港《虎报》任记者。认识邵逸夫的时候,他正在美国新闻处驻港分部工作。

邵逸夫是从好友吴嘉棠那里听得邹文怀的名字的。吴嘉棠是一位老报人,曾在上海新闻界叱咤风云,当时正在香港《虎报》任职。当年在上海与邵逸夫相交甚密。得知邵逸夫来香港办公司,特意前来叙旧。邵逸夫对吴嘉棠说起自己想找一个“大管家”,全方位负责宣传、外联、策划、管理等工作,吴嘉棠立即向他推荐了邹文怀。

邹文怀曾做过吴嘉棠的下属,所以吴嘉棠对他非常了解。他告诉邵逸夫,邹文怀工作能力很强,踏实肯干,在各处工作都极为出色,有很好的口碑。

听过介绍,邵逸夫对邹文怀很感兴趣,当即请吴嘉棠代为联系,约邹文怀见见面。吴嘉棠欣然从命。

邵逸夫约见邹文怀的方式很奇特,不是吃饭,不是喝咖啡,而是看电影。银幕上放映的是邵氏公司自己摄制的影片,邵逸夫想,通过影片,邹文怀会对邵氏公司有一个大致了解,公司宗旨、实力、发展方向,都会通过电影显示出来。

电影演完,邵逸夫开门见山,向邹文怀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一见这个气质不凡的中年男人,就认定他正是自己要找的人,邵氏公司宣传部主任的人选之所以长期空缺,似乎就是在等待邹文怀。但面对求贤若渴的邵逸夫,以及他开出的优厚条件,邹文怀并未热烈回应,只淡淡地说:“谢谢邵老板厚爱,此事日后再谈吧。”以此婉拒了他。

邵逸夫并不死心。他认定邹文怀是个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是用人之际,人才岂能轻易错过。于是他三顾茅庐,几次亲自去找邹文怀,请邹文怀担任邵氏影城的宣传部主任。他畅谈对公司宣传工作的构想,比如开办演员培训班、出版电影月刊、成立“邵氏”影友俱乐部等。邹文怀终于被说动了,认为邵逸夫心胸气魄了得,邵氏公司果有发展前景,也为他的诚意感动,最终答应下来。但邹文怀提出一个要求:邵氏影城宣传部,须由他自组班底,要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邵逸夫二话不说,满口答应。

邹文怀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是因为他对香港电影界十分了解。他眼见得邵逸夫出手不凡,志在成为影坛霸主,而对手“电懋”实力强大,他们之间必有一场长时间的较量和厮杀。邹文怀不干则已,若干,就决心要为邵氏打下天下。他须任用一批自己了解的、来之能战的人员,才能更有力地与“电懋”抗衡。

邹文怀加盟之后,果然如言,亲组宣传部。他找来当时《香港时报》采访部主任何冠昌,做他的“军师”,又安插了梁风、汪晓高、黄握中、蔡永昌等人各当一面,组建起一个非常得力的宣传班子。这个班子日后为邵氏公司屡建奇功。邵逸夫亦言而有信,任邹文怀放手去干,他一概不予干涉。

事实证明,邵逸夫聘用邹文怀,是一个英明决定。从1959年到1970年,邹文怀在邵氏11年,忠心耿耿,能力卓越,为邵氏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与邵逸夫的合作也一直默契,深得邵逸夫信任。1960年升职为制片经理,兼管公司宣传部。1961年升为副总经理兼制片部经理,总经理一职则由邵逸夫本人担任。

邹文怀的加盟,令邵逸夫如虎添翼。直到此时,他才有暇将目光投向邵氏在香港的老对头——电懋公司,决心要与其一争高下,扫去“电懋”多年来笼在邵氏公司头上的阴霾。

在当时,中国电影几十年走下来,决定一家电影公司成败的中心力量始终在变。最初的电影没有导演,完全由摄影师掌控影片的制作,是摄影中心制。然后过渡到导演中心制,最后发展为演员中心制。

所以每一个电影公司,都不遗余力,倾力打造演员,力图使之成为明星。一个明星可以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票房收益。

在这一点上,邵逸夫与邹文怀并无不同看法。他们一致认为,邵氏与“电懋”对抗的最有力武器,即是有自己的明星。

但邹文怀对以前邵村人执掌的邵氏父子公司有所了解。邵村人不赞成捧星,认为捧星成本过高,捧红之后又往往留不住,明星们会另栖高枝。于是他有意试探邵逸夫,说道:“捧星是需要成本的,前期要投入大笔资金和人力。另外,演员被捧红之前,因为要依靠公司花钱打造,自会老老实实接受公司规管。而一旦走红,就不希望公司过多管制了。邵老板到时候难道不怕煮熟的鸭子飞了?”

邵逸夫笑笑:“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明星,就算知道他将来会飞,也得下大本钱捧红。另外,我们可以签订契约,限制人员流动。”

邹文怀欣慰地意识到,邵逸夫不是邵村人,他的气魄要大得多,却并不是蛮干,而是将事情考虑得非常全面。他这才坐下来,与邵逸夫细细梳理活跃在香港的当红影星,看谁能为己所用。

和邵逸夫比起来,陆运涛更像一个文人,他为了艺术可以不惜一切工本。陆运涛的家族乃新马首富,财富之巨非常人所能想象,“电懋”盈利与否,陆运涛并不很放在心上,他只是一心要拍出好的电影。所以他敢于不计成本,拍摄鸿篇巨制,这反倒给他带来了大的收益。因为不惜重金,他旗下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当时香港的当红影星几乎都与“电懋”有合作关系,还有很多明星就是“电懋”的职员。

而邵逸夫则从不讳言,他是把电影当做生意来经营的。他关注的是盈利。陆运涛与邵逸夫二人出发点不同,关注的内容却是相同的,无论目的是要拍出好片子,还是要抢占市场赚取票房,都要有好演员作保障。

在“电懋”,除了优厚的酬金,总经理钟启文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最大限度地控制演员,以保持公司内演员的稳定。他要求演员们不要过早恋爱结婚,不要轻易对外透露恋爱结婚的消息,这与今天许多演员的做法异曲同工,目的是要把自己的公众形象树立成大众情人,以让观众长时间保持对他们的热情。同时演员不能擅自接受媒体采访,不能随意参加公开活动,对外宣传则由公司宣传部门统一安排。

这一套制度,如今看来并不新鲜,为当今艺人普遍遵循使用。甚至发展到炮制新闻、肆意炒作的地步。但在当时,这确实是一套较为超前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人员的稳定。

也正因为此,电懋旗下的演员不仅人数众,而且相对稳定,较少流失。在明星中心制时期,邵氏公司与“电懋”角逐,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演员问题。

当时的邵氏公司,尚没有一个真正隶属于自己的大牌明星,即与公司签有“长约”的导演和演员。所谓“长约”,指演员或导演与公司签有长期合同,往往一签就是若干年,性质有些像卖身契。通常都是新入此道或者尚未成名者,才会选择与公司签长约。因为公司对他们有种种限制,待遇也压得很低。一般初时只有工资,到一定年限才会有片酬。

条件虽然苛刻,但仍有许多演员、导演选择签长约。他们需利用公司的资源获取从业经验和名气。公司则可以因为他们位卑名微,而尽可能利用他们的价值。

当时与邵氏公司签有长约的演员,最具明星前途的,是尤敏和赵雷。

尤敏与赵雷都是邵村人一手培养起来的演员。赵雷原名王育民,外表英俊,气质洒脱,1953年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招收演员,赵雷顺利通过,与公司签了长约,月薪200元。邵村人一心想捧红他,1954年,邵氏父子公司一共拍了五部影片,其中三部《诱惑》、《人鬼恋》、《小夫妻》,都由赵雷主演。以后也一直是邵氏公司的主力演员。只是邵村人不肯在宣传上投入成本,赵雷虽然演过不少片子,名气却不大。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赵雷资质很好,条件天成,只要肯打造,完全可以成为耀眼明星。

尤敏更素有玉女之称。她的父亲与邵村人熟识,邵村人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刚刚中学毕业。当时邵村人正在拍一部电影,见到尤敏,邵村人眼睛一亮,在征得尤敏父女同意后,当即决定换角,让尤敏担纲女一号。邵村人也曾努力捧尤敏,在1956年,让尤敏先后主演了《残生》、《黑手套》、《痴心井》、《红尘》、《秋娘》等十多部片子,其中许多是与赵雷演对手戏。但同样的原因,尤敏虽频频出镜,却因为邵村人宣传力度不够,仅仅是小有名气而已。但尤敏对邵村人怀有知遇之恩,一直效力邵氏公司。

邵逸夫与邹文怀商定,先下本钱捧红自己旗下的演员,给赵雷和尤敏量身定做好本子,使他们尽快蹿红。

另一个常为邵氏公司拍片的演员,是李丽华。她在1952年到1956年间,为邵氏主演过9部电影,仅次于尤敏。

李丽华1924年生于河北,1948年来到香港,先后或同时,在大中华、永华、邵氏、长城、新华、龙马等电影公司做演员,曾主演了香港第一部彩色电影《海棠红》,是20世纪50年代的当红明星。1957年邵逸夫来香港创业的时候,李丽华已经三十三岁。对于一个女星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太年轻的年龄了,但李丽华仍然魅力十足,风头颇健,素有香港影坛“常青树”之称。

当时演员与电影公司还有一种合作方式,即签“部头约”。也就是今天的“片约”。顾名思义,他们不拿工资,拿片酬。虽然这些人收入不稳定,但他们名气大,片酬也高,许多公司排队等他们拍片,所以他们实际上是演艺圈内的富裕阶层。敢于签“部头约”的,必是行业内的明星大腕。

签“部头约”的明星和导演,虽然在法律上与电影公司不存在隶属关系,但事实上,他们仍与特定的某家电影公司有较为固定的合作关系。有的是出身于某家公司,出于报恩,不会轻易脱离这家公司。还有的是因为长期效力于某家公司,公众已经认可他们是这家公司的人,他们自己往往也认可与这家公司的隶属关系。

李丽华是大牌明星,与所有制片公司都只是暂时的片约关系,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公司。邵逸夫与邹文怀在自家公司之外,看准的第一个演员就是李丽华。他们希望能让李丽华正式加盟邵氏,即享受“部头约”,但名义上隶属邵氏公司。

李丽华的丈夫名叫严俊,也是香港业内知名人士。不仅能演,而且会导,1956年到1957年间,严俊为邵氏公司执导了6部影片,由他本人主演,大多都与林黛演对手戏。邵逸夫示意邹文怀,最好连严俊也一起挖过来,不仅邵氏公司多了一个人才,也利于稳定李丽华。

李丽华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她的目标是创办自己的制片公司。1955年,李丽华和严俊果然办起了制片公司,并且取得了当时“电懋”总经理欧德尔的支持。但李丽华搞经营显然不如她的表演有天赋,虽然有陆运涛家族的资金背景,公司业绩却一直平平,李丽华和严俊仍然以演戏和导戏为主,活跃在“电懋”与邵氏两家公司。

尽管游说李丽华有一定的难度,但在邵逸夫和邹文怀不断的劝说下,动之以情,许之以利,1960年,李丽华正式加盟邵氏公司。

但是显然这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个意欲称雄亚洲影坛的人来说,对于一个规模堪称东方好莱坞的影城来说,是需要大批优秀演员的。

捧红一个演员需要很长的时间,市场却不等人,邵逸夫与邹文怀将目光放在已经走红的明星身上,决心要把他们拉入邵氏公司,为己所用。

那是个女星当道的时代。每家制片公司,都要依仗女星。因为那时女星受观众追捧,具有票房价值,所以编导创作影片,也都是以女星为核心,男星往往只是作为点缀出现。一家制片公司能否称雄影坛,即要看拥有女星数量的多少。

所以邵逸夫与邹文怀看中的明星,都是女星。

当时香港最具人气的女星,是夏梦。邵逸夫与邹文怀自然不会忽略她。事实上,他们最早想要拉入旗下的,正是夏梦,只是没有成功。

长城电影公司有著名的“长城三公主”,分别指夏梦、石慧、陈思思,夏梦号称“大公主”。她原名杨潆,“夏梦”之名是长城电影公司集体智慧,为她取的艺名。1933年生于上海,1947年随家人来到香港。18岁那年,因为新鲜,到“长城”片场参观,“长城”的导演李萍倩一眼就发现,眼前这个小姑娘清新亮丽,气质脱俗,如稍加琢磨,定然前途无量。于是力邀她加盟“长城”。果然,夏梦一开始就表现不俗,1951年,凭《禁婚记》一片,迅速被观众熟悉和喜爱。此后连续出演《孽海花》、《绝代佳人》、《欢喜冤家》等著名电影,成为“长城”的当家花旦,是“长城”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主演了近40部影片。

关于夏梦的气质姿色,著名导演李翰祥曾有言: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而当时在“长城”任编剧的金庸,对夏梦的迷恋更是持续到她终老。金庸先生的表达是文人式的,他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但夏梦虽然红遍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却与其他大牌明星的待遇相差很多。她所供职的长城公司是左派电影公司,左派公司一律实施平均分配的低工资制,上至公司领导,下到勤杂人员,工资差别都不大,大牌明星、导演,也与普通员工拿同样的工资。而这些左派电影人之所以愿意拿低薪,完全是靠政治热情支撑着。

邵逸夫对拉拢夏梦充满了信心。他以商人的心态思忖,夏梦如此大牌明星,却在香港拿着二、三线演员的报酬,必然不会安心在“长城”待下去。但显然他小看了政治立场对一个人的影响,他想方设法搞到了夏梦的电话,邹文怀试探着打过去,夏梦立即拒绝了他。夏梦在电话那头义正辞严地说,她要为革命拍电影,不会为资本家效力。

邵逸夫屡试不爽的以重金挖角的方法,在坚定的左派电影人面前失灵了。邹文怀帮他分析原因,认为首先,这是因为夏梦是一个理想化的左派电影人,她有信仰,认为她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而又崇高的。再则,“长城”对她有知遇之恩,培养之惠,由于长城公司在大陆的影响颇大,夏梦主演的影片在大陆公映,很受追捧,还经常受到内地有关领导的表扬。这对于左派电影人来说是很大的荣耀,所以她不会轻易选择离开。而最主要的,是因为“长城三公主”在公司非常受宠,夏梦、石慧等人在“长城”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几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然不会萌生去意。

这一下提醒了邵逸夫。他想到了长城公司另外一个女演员——乐蒂。乐蒂容貌气质均属上乘,大有潜质可挖,只是身在“长城”,有夏梦、石慧、陈思思等人在前,她总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颇不得志。既是夏梦因受宠而不能揽至旗下,乐蒂就很可能因不受宠而倒戈。

乐蒂原名奚重仪,1937年生于上海浦东。她的家族是当地望族,1949年5月外祖父迁居香港,她也随之前往,在伊维英文学校读书。1952年,天生丽质又有表演天分的乐蒂,报考了长城电影制片公司,一考即中,并与“长城”签了五年合约。

但因为是新人,她在长城的待遇很低。而有夏梦等人在前,她也很难有出头之日。她的首部公映影片是夏梦主演的《绝代佳人》,在里面只是作为配角参演。5年里,乐蒂在长城拍了11部影片,但影响都不大,人也没有红起来。

但乐蒂无论是外在的形象气质,还是表演才能,都颇为不俗。业内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块好玉,只需稍加打磨,便可发出耀眼的光芒。于是邵氏公司未动念之前,已有其他制片公司找过乐蒂,邀她加盟。而乐蒂并不急于决定去留,尚在待价而沽。

乐蒂与“长城”的合约截止到1958年7月,很快到期。邵逸夫抓住这个时机,令邹文怀约见乐蒂,设法将其揽至旗下。

邹文怀打电话给乐蒂,并不谈及加盟邵氏公司的事情,亦不问她的工作,只约她去清水湾参观邵氏影城。乐蒂闻言,自然明白邹文怀的意思,她犹豫片刻,还是答应下来。

邹文怀亲自开车,带乐蒂去清水湾。一路上两人相谈甚欢。见时机成熟,邹文怀有意替乐蒂抱不平,说她漂亮,有气质,演技也好,却没在“长城”得到应有的重视。

此话引起乐蒂的万般感慨。乐蒂资质不错,所以自视甚高。但在“长城”,所有宠爱都集中在夏梦、石慧、陈思思身上,她感觉很不被重视。

邹文怀见状,就势谈起机遇对人的重要性。他对乐蒂说,一个人再有潜质,也要靠人挖掘,如果没人给你机会,就会永无出头之日。遇不到好老板,不给你好剧本、好导演,很可能一辈子就被埋没了。

乐蒂沉思着,心有所动。

邹文怀趁热打铁:“六叔很器重你的才华,希望你能到邵氏公司来。我们不敢保你会像夏梦一样红,但公司会尽量给你提供机会,会为你量身定做剧本,让你成为邵氏的台柱子。”

乐蒂笑笑,未置可否。因为她的合同就要到期,许多知情的公司都找到她,对她说过这番话,其中包括在香港大名鼎鼎的“电懋”。

邹文怀何等人物,见状不再说话,只加足马力,汽车飞快地向清水湾驶去。

虽然清水湾邵氏影城的规模之大,在香港影界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乐蒂来到影城,仍被这浩瀚的气势惊呆了。在此之前,她曾到过“电懋”的片场,并赞叹过那片场的豪华,但与邵氏影城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之前她险些答应了“电懋”的加盟邀请,现在面对如此大的影城,乐蒂开始隐隐庆幸自己没有贸然行事。

邹文怀领着她,来到一间办公室,一个老人微笑地站在她面前。乐蒂已经在许多报纸上见过这个老人的照片,此时一见,忙喊了一声“六叔”,当即表示愿意加盟邵氏公司,为六叔效力。

邵逸夫也果不食言,稍后,第二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即在邵氏公司全力运作之下,被乐蒂摘取。

“电懋”意欲网罗的乐蒂,就这样轻而易举被邵氏收入旗下。但邵氏与“电懋”的这场挖角大战,重头戏还在后边。

同类推荐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十年树人

    十年树人

    本书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院十周年的一本故事集。记录了十年来一批学生的成长故事,故事内容由在校学生采写,真实、鲜活,分为就业故事、考研故事、励志故事、留学故事、实践故事等篇章。
  • 我不是天后

    我不是天后

    本书是潘晓婷的第一本自传,文中展示了她从一个普通少女到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同时,还记录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时尚感悟。书中从她天赋初显露、成为美院落榜生,曾被认为“不良少女”等多个侧面展示了她多彩的少年时代。
  • 阿加西自传

    阿加西自传

    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安德烈·阿加西就讨厌网球。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现在,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 阿加西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拉斯维加斯的七岁小男孩在粗暴的父亲监管下,每天不断练习的痛苦。我们看到了那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被抛弃在像监狱一样的佛罗里达网球训练营时的无助。在孤单和恐惧中,九年级就中途退学的他,像风一样叛逆地活着。正因为这样,他也成为了八零后的偶像。他染发、打耳洞,做朋克摇滚的打扮。在他十六岁成为职业选手之前,他的新形象就预示着在网球中将刮起新的风潮,就像快如闪电的回球一般。
  •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斗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和总设计师。《陈一坚自传》通过陈一坚本人及其50多位同事、亲朋的回忆,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矢志航空报国,命运坎坷、成就卓著的飞机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 本书对于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沿革、关注中国造“冲天飞豹”前世今生的航空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老公不负责:女人,给我过来

    老公不负责:女人,给我过来

    “女人,你……你竟然给我下药!”这是她17岁时,他冤枉她的话。他残忍的夺走她的初次!“女人,一夜六百万。”八年后,他犹如恶魔般的现身,他把她囚禁,折磨她,羞辱她。他一次次地侵犯着她的尊严。他心中的压抑的恨,直到把她伤的遍体鳞伤……幡然醒悟的他,以为她会体谅他,她也会等他。可是为什么一转身她就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原以为想要的触手可及,谁知一转身,就已经是远在天涯!
  • 真武烽华

    真武烽华

    壮志冲云震乾坤,烽火狼烟起连天。龙骑践踏破山河,剑血横空洒方维。
  • 追逐世界尽头的孩子

    追逐世界尽头的孩子

    在地面相反的另一个世界,我已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名字。是谁在呼唤?是谁在哭诉?这个世界,已经变了!
  • 我,不能再错了!

    我,不能再错了!

    这里我没有用太多优美的词藻来修饰我所要给大家呈现的故事里,这也是我要努力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美还是不美,只要有意义就足够了,哪怕我微不足道,但是我也要努力完成这本我第一次写的小说,在大家看来它可能不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作品,我只想告诉大家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现实,有太多的故事我们根本不知道,也没有经历过,可是我们能想到,如果想到了就要记录下来,把它们做成你们喜欢的故事,让你们能够看到,并且用心体会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我需要大家的鼓励,有你们我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把你们的感受告诉我吧!thanks
  • 双作不休

    双作不休

    两位都是才华横溢的网络作家,因为一次排行榜而争执不下。一次约定,却缔结了以后的情缘。宋安真,何甲乐,开启一场新的恋情!
  • 穿越女主颠覆世界

    穿越女主颠覆世界

    穿越女主颠覆世界......废物的称号下,隐藏着倾城容颜。男主追妻路漫漫......男渣后悔莫及....
  • 魔神论

    魔神论

    雷阵雨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在他快到18岁生日的那年,班里来了一位美女转校生,从此他的世界就出现各种奇怪的人,他的前生之迷,正在慢慢浮现
  • 嗜血女王的复仇游戏之天使蜕变

    嗜血女王的复仇游戏之天使蜕变

    “你,想复仇么”一个雨夜,女孩看着自己的亲人在面前死去,从而遇见了她,踏上复仇之路……
  • 烟舟

    烟舟

    人们生来就有穷丑富美高矮胖瘦这样那样的区别,于是才有的现实,现实让人们总是在低谷中才看得到高峰,等熬过低谷,就再也看不到了。而大多数人所谓的成长,无非就是你抽烟的姿势越来越熟练,爱一个人也越来越随便,从当时的三杯倒到现在的喝不醉,可是没有人掐掉你手中的烟,3没有人替你挡掉手中的酒,更没有人给你一个心灵的家,说白了,除了孤独于酒你什么都没有。风行水上,其实只是路过,那些浮嵌在水面上的斑驳,是青春将我们这些朽木镌刻后留下残渣的投影,而当朽木成舟的那天,我们才恍然发现,那些自认为不朽的回忆,从一开始,并不是为了流传。才懂得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或是看不到的未来,我们从来都漫不过时光。
  • 我在职场那几年

    我在职场那几年

    这不是高大上的“杜拉拉”,只是一个出身一般,从小城市走出来的低学历女孩,一路努力向上的奋斗故事。她没有过人的智商和情商,只有一颗脆弱但隐忍的心;她没有漂亮的学历,只是信奉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不断精进业务能力,坚持考取专业领域证书;天生的懦弱与自卑使她在感情路上一路坎坷,甚至“误入歧途”。性格的缺陷最终带领这个平凡女孩走向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