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束全国范围内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从根本上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伟大转折,表明党在经过几十年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终于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终于跨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一、工作重点转移的客观依据和艰难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即由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无产阶级,运用革命手段,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彻底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推翻现存制度而斗争,又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应当“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更要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多次要求实现工作重点转移,从以革命斗争为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上来。他反复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列宁在1918年3月就提出由夺取政权转向管理俄国的任务,并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1920年底,当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列宁再次提出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教育党员要学会做经济工作,要钻研科学和精通业务。从1921年开始,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苏俄真正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从而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既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赢得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势,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达到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却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我们党就已经开始考虑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革命战争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城市的其他工作“都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顺利进行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这期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又组织制定了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第一次制定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联系起来,把社会主义改造的落脚点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1956年9月党的八大根据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基本情况,提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两年后,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线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第二次制定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坚持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结果不但没有带来经济发展持续的大跃进,反而造成物质财富的大量浪费和国民经济比重的严重失调。
1962年9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这样,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就逐渐偏离了八大路线,把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当作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社会主义建设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降低1963年9月,党中央更进一步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阶级斗争置于一切工作之上,这样就形成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党第三次确定的政治路线。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阶级斗争全面扩大化,严重冲击政治、经济、军事、文艺等各个领域的业务活动,直到发动“文化大革命”。
在这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中,我党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就为最终走出误区,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准备了条件。
二、工作重点转移的酝酿与实现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虽然对要不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问题取得了共识,但由于“两个凡是”的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仍在继续发生影响。反映到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和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方面充分注意到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问题,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却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治理国家,说“我们要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中,党和人民虽然意识到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经济建设仍被错误地置于从属地位。
为了尽早结束党和国家工作徘徊前进的局面,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路线的束缚,邓小平同志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首先从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他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阐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1978年9月,他在听取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首次提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0月,他在中国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致词,宣布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已经能够在这一胜利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战斗任务”。“现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并且为此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组织措施。中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就正式宣告转向新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指明了方向。
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全会决定,鉴于中央在十一届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进展顺利,全党的工作重点应该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对新时期的政治路线作了重新概括,这就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决策,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的这一战略决策,解决了我党从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表明党在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终于确立了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为最终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奠定了基础。
关于阶级斗争问题,全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倾错误方针,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并以毛泽东同志1957年作出的我国“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的正确论断为理论依据,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状况和主要矛盾作了新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在工作重点上的战略转移,正式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为了使这一路线更加明确,更进一步深入人心,邓小平同志在三中全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又在多种场合多次加以阐述和强调。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0年1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这篇讲话中,把“要有一条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中的第一个前提,并且说:“这条路线我们已经制定出来了。叶剑英同志的国庆讲话,这样表述我们的这个总任务,或者叫总路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我们现在的总路线。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2月,他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说:“我们从党的十一大以来,特别是经过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逐步确定了现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的党在政治路线上的重大转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最终使我们党从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中走了出来,跨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开创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局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所有这些都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是非常及时、完全正确的伟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