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种田,好在最忙碌的时候已经过去,不然池夏还真不敢在文掌柜面前讲条件。她要去找的人是刘兵。
刘兵农忙时会留侍弄田地,闲时则出去找活干。由于爹娘早逝,是年迈的祖母将他们兄妹二人拉扯大。这导致他格外的成熟。别的孩子还在胡闹的时候,他已经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养活自己。他抗过包、跑过堂、卖过柴等等,最后他瞄准了木匠这个行业。从十二岁开始,他每年冬天都会去木园做临工。为了在大师傅身边多看几眼,他几乎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园里的师傅们见他如此勤快,在不违反园内规矩的时候,有的人会偶尔指点他一下。在这样的条件下,加上他私底下的努力,他的手艺在六年的时间里一天天见长。只是没有人知道罢了。池夏知道这个情况,还是见过他给刘敏做的小玩意儿。
临近正午,想必这个时候他在家里。池夏一回到村里,就直奔刘家而去。见到刘兵,她把前因后果讲清楚之后,对方答应和她一起见见百绣阁的人。
在签订契约的第三天,文掌柜就派遣自己身边最得力的下手赵莲到村里去找池夏。按照约定,此番前去,会送两个绣娘到她家里学习包包的制作。同时,也谈一谈笔墨盒的事情。再考虑到池夏是个小姑娘,派来的人除了车夫海叔和丁三,其他人都是女子。
赵莲一行人驾着马车到达村口的时候,立刻引来了一阵围观。山里风村比较穷苦,一般很少有人来这里,更别说是坐着马车。在他们的眼里,这妥妥是贵人的标志。所以当丁三开口打听池夏家的时候,村民中好奇的人甚至亲自给他们带路。
而池夏那里先一步从村民那里得到消息,早早的就和刘兵一起等在门外。在她们没来之前,有人问他们是谁时,池夏没有瞒着,说是百绣阁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她手中的银子找个光明正大的借口。知道是百绣阁的人,大伙就少了一些兴趣。毕竟两年前,刘敏进入百绣阁的时候也是如此。现如今,再次听到是百绣阁时,大家的好奇心也少了一些。
丁三他们一路走来,发现村户变的越来越少,直到看到一群人站在一座破旧的茅草屋外时,他就知道那里就是池家。他隔着车帘和赵姐交代了一声,就先行下车,快步向人群中的池夏走去。
“池姑娘,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小人?”丁三一脸笑容的问道。
池夏的眼睛弯了弯,说:“怎么会不记得,丁叔叔,没想到今天您也会来。”
见池夏如此尊敬自己,丁三的眼里闪过一丝动容:“池姑娘客气了,这丁叔叔三字,在下可不敢当。在下只是个百绣阁里一个小小的伙计,姑娘这样叫,倒让我十分的惭愧。”
尊老爱幼,是池夏接受了多年教育的本能。尤其在这里,她年纪小,让她直接叫对方名字,会给人一种没有礼貌的感觉。所以她才开口叫对方叔叔。
“丁叔叔,您的年纪和我爹爹差不多,怎么当不起这叔叔二字呢?”
池夏把问题又抛给了对方,丁三刚想开口说什么的时候,就听到赵姐的声音:“丁三,池姑娘说的有理,你就不要推辞了。再说以后你会经常往她这里跑,大家就不要如此生疏了。”
说话的是刚刚从马车上下来的一位妇人,她的身后跟着两名年轻的女子,其中一名恰巧是刘敏,见到哥哥和池夏很是开心,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笑容。丁三听到赵姐的话,立马答应下来:“赵姐说的是,那池姑娘以后就多多担待吧。”
池夏客气的应下了,除了海叔留在外面照看马车,其他人都进了屋里。几人落座后,池夏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温水。她不爱喝茶,所以家里并没有准备那些。
池夏倒完水,丁三开始向她介绍来人:“池姑娘,这位是我们的管事赵姐,这两位是是阁里的绣娘,一位叫阿朵,另一位就不必我多说了,想必你们都认识。留在马车那里的是海叔。”
池夏和刘兵一一和对方打过招呼,她指着刘兵说:“赵管事,这位是刘兵,笔墨盒就是他做的。”
赵莲将目光移向对方,笑着说道:“池姑娘,你不用叫我赵管事,和他们一样叫我赵姐。我呢,也不称呼你为池姑娘,听他们叫你小夏,我也叫这个吧。更何况以后我们要经常来往,何必那么见外?你觉得怎么样?”
池夏没有开口,而是先看了看刘兵,见对方没有意见,点头同意。
“赵管事,不,赵姐说的是,就依姐姐所言。”
“小夏,这次带来的绣娘中,阿敏是你们村子的人,所以这次就让她一起来了。想必你们也认识,这样她俩也好上手一些。”
“赵姐说的是,您放心,我会认真教她们的。”
绣娘的事情安排妥当后,赵莲就和刘兵谈论笔墨盒的事情,其他人则在一旁旁听。
“刘兵,关于笔墨盒的事情,相信小夏已经提前告知你了,我呢,只有一个小小问题。”
刘兵对于自己的手艺还是很有信心的,当下听对方这样说,一时间有点傻眼,他想了想问道:“可是那里做的不好?”
赵莲摇摇头,解释道:“盒子做工没有问题,可是还有一个缺点。”
“请您指教。”
“它不够美观。笔墨盒是和书包一起要卖给文人的。文人历来爱附庸风雅,要是在盒体本身雕刻一些竹子、菊花什么的,想必会更精美一点。你觉得呢?”
赵莲的话,给了刘兵很大的启发。一旁的池夏同样也是如此,她怎么能忘记现代的文具盒也是多种多样的。光考虑书本和包包的清洁度,倒是忘记这个了。
见到他们理解了自己的意思,赵莲继续说道:“阿敏和阿朵要留在这里几天,跟小夏学习。刘兵,你要在这几天内再做出几个新的样品来。要是到时候没有什么问题,那我们就正式签订契约,怎么样?”
刘兵没有异议。商量完事情,赵莲带着人回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阿敏和阿朵认真的跟着池夏学习制包。过程很简单,没过多久她们就学的差不多了。而且,根据她们专业的眼光,这两人还提出不少好的建议,使得书包更适合这个时代的眼光。这是池夏得到的意外之喜。
当赵莲再来到村里的时候,无论是池夏还是刘兵都给了她莫大的惊喜。她当机立断,和刘兵签订了契约,预定了100个墨笔盒。
一个月后,百绣阁推出了新品--书包和墨笔盒。短短几日的时间,上百个存货全都卖光了。看到这样的状况,百绣阁当即决定大批量生产,很快就卖往全国各地。后续,池夏推出了挎包、手包等等。每一次都卖的特别的火爆,使得百绣阁的声誉得到再次的提升。
百绣阁生意的红火,给她和刘兵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为此,刘兵还特意在村里雇佣了三个木工手艺好的人来制做墨盒。而池夏则悄悄买下了她房屋附近的一大片空地。她准备在那里盖个大大的新房子。
相对于百绣阁的红火,如意坊那里就觉得有点冷清了。
李掌柜在得知百绣阁出售书包的时候,她整个人就感觉特别的恼火。虽然因为对方放弃了一部分生意,使得她的生意多了起来。但只要一想到池夏被她拒绝后去了百绣阁那里,她的心里就一直不痛快。尤其在一次有一次听到对方的好消息,她对池夏的怨念也就越来越深。
很快,池夏和刘兵隐瞒下的事情,就被有心人一五一十的传到到处都是。这让他们二人一时之间成了村里的名人,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