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①精于茶道之人。唐代白居易《谢李六郎寄新蜀茶》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②采茶之人。陆羽《茶经》:籯,一曰篮,“茶人负以采茶”。明清之际屈大均《广东新语》:“其采摘亦多妇女,予诗‘春山三二月,红粉半茶人’。茶人甚守礼法,有问路者,茶人往往不答。”③茶叶生产者。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人诗》:“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清代周亮工《闽小记》:“延、邵呼制茶人为碧竖,富沙陷后,碧竖尽在绿林中矣。”
茶仙①谓嗜茶超脱之人。唐代杜牧《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②指陆羽。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二卷……时号‘茶仙’。”宋代王禹《谷帘泉》诗:“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仙。”③清代何焯自号茶仙。
茶役①有关茶务的劳役。唐代袁高《茶山》诗:“甿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同臻。”回亦称“茶房”,茶馆中的仆役。
茶神指陆羽。《新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②旧时茶乡信奉的保佑茶事之神。清代全祖望《十二雷茶灶赋序》:“《茶经》曰,是茶有二种,大者殊异,其即三女之种乎?余因乞灵于茶神,以求其大者。”重刻清雍正《宜兴县志·风俗》:“茶户以谷雨日祭茶神,入山采茶,俗谓开园。”③茶叶的纯正韵味。明代张源《茶录》谓泡第一壶茶时,要用“冷水荡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罐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沈氏旦日》:“品泉,茶为水骨,水为茶神,大率茶酒二事,全得力于水也。”
茶颠指陆羽。陆羽嗜茶,性格狂放,故有“唐之接舆”和“茶颠”之称:清同治《庐山志》引《六帖》:陆羽隐苕溪,“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击木诵诗,徘徊不得意,辄恸哭而归,时谓唐之接舆。”宋代苏轼《次韵江晦叔兼呈器之》诗:“归来又见茶颠陆。”程用宾《茶录》也称:“陆羽嗜茶,人称之为茶颠。”
茶癖①嗜茶成癖者。唐代贯休《和毛学士舍人早春》:“茶癖金铛快,松香玉露含。”毛学士指毛文锡,嗜茶,著有《茶谱》一书。②指陆羽。明代许次纾《茶疏》:“余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
甘草癖指陆羽。宋代陶谷《清异录》:“杨粹仲曰:‘茶至珍,盖未离乎草也。草中之甘,无出茶上者。宜追目陆氏为甘草癖’。”
茶博士①指陆羽。博士起源战国时秦国职官名,汉时为太常寺属官,掌管图书,博学以备顾问。“茶博士”最早见之于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称御史李季卿宣慰江南,至熙淮县馆,闻伯熊精于茶事,遂请其至馆讲演;后闻陆羽亦“能茶”,亦请之。陆羽“身衣野服”,李季卿不悦,表演一完,就“命奴仆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陆羽受此大辱,愤写《毁茶论》。②旧时茶店伙计的雅号:宋以后城镇茶馆风起,人们称茶馆中的使役为茶博士。《水浒》第十八回:“宋江便道:‘茶博士,将两杯茶来。’”
茶工采制茶叶的工人。宋代赵佶《大观茶论》:撷茶“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虚气汗熏渍,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明代屠隆《茶录·焙茶》:“采茶时,先自带锅灶入山,别租一室,择茶工之尤良者,倍其雇值,戒其搓摩,……细细炒燥,扇冷,方贮罂中。”
茶户①种茶的农户。亦称“园户”。宋代苏轼《新城道中》(其二):“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唐宋时,茶叶实行官买官卖,由官府设立官营的种茶场,场中茶户称为“园户”。
《宋史·食货志》:“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自为场,置吏总之,谓之山场者十三。六州采茶之民皆隶焉,谓之园户。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宋史·赵开传》:“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古时安徽南方也称为“山户”。清代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徽属种茶者,名曰山户。”②专事采造贡茶的编户。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清康熙《武夷纪要》:“宋元时有北苑龙团之贡,遂编徭役,名曰茶户。每岁差官督制,民疲奔命,苦不可言。至明朝罢之,而茶户之困如故。”③元代制销茶叶的商户。《元史·食货志·茶法》:④“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乏为名,转卖与新兴之户。”
茶匠专于点茶的人。宋代陶谷《荈录》:“馔茶而幻出物匠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
茶客①贩卖茶叶的商人。宋代林逋《无为军》诗:“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樯。”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②茶店饮茶者。明万历时金陵有五柳居茶舍,《南都纪闻》载:“宜壶锡瓶,时以为极汤社之盛,然饮此者日不能数客。”③赁山种茶之民。清代卞宝第《闽峤轱录》:沙县“土著不善栽植,山地皆租与汀、广、泉、永之人,并有将山旁沃壤弃而出租者,……由是客民众多,棚厂联络。”
茶商军由茶商茶贩和佣工组成的军队。《宋史·郑清之传》:“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召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研茶丁夫宋时贡焙采制贡茶的工役。《宋太宗实录》:“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建州每年进贡龙凤茶。先是,研茶丁夫悉剃发须,自今但幅中洗涤手爪,给新净衣,敢违者论其罪。”
茶夫解送贡茶的夫役。明代徐《茶考》称,元武夷御茶园在明初罢贡团饼之后,改为每岁额贡茶芽九百九十斤。“嘉靖中,郡守钱奏免解茶,将岁编茶夫银二百两解府,造办解京,御茶改贡延平,而茶园鞠成茂草”。
茶侣茶伴、茶友。明代陆树声《茶寮记·茶侣》:“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轶世味者”,皆其“茶侣”。
茶卒明清时一些地方署衙设置的专事茶务的皂隶兵卒。与茶卒相应的,还有管理酒事的酒卒。清代蓝陈略《武夷纪要·物产》引唐子畏为虎丘僧题诗:“皂隶官差去陈茶,只要纹银不要赊”,即是对茶卒的写照。
茶僧①善于制茶、事茶的僧人。明代罗廪《茶解·跋》:“游松萝山,亲见方长老制茶法甚具,予手书茶僧卷赠之,归而传其法故山。”②茶瓢趣标。宋代方岳《茶僧赋·序》:“林子仁名茶瓢曰茶僧,余为之赋。”
螺司旧时山区向茶农收购茶叶的小贩俗称。清代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徽属种茶者,名曰山户。……山户零星,其茶卖于螺司,聚有成数,然后卖于行号。螺司者,山中贩户之俗称也。”
茶师制茶师傅。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武夷寺僧多晋江人,以茶坪为业,每寺订泉州人为茶师。清明后谷雨前,江右采茶者万余人,手挽茶柯,拉叶入篮筐中,茶师分粗细焙之。”
茶官旧时为管理茶务所设的官吏。《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五著录《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提要》云:“考茗饮盛于唐,至南唐始立茶官。”
茶贼指偷采或偷卖茶叶者,也称“茶寇”。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常德府》:“武陵七县通出茶。常德府境多茶园,异时,禁绝商贾,卒至交兵。知府事李涛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无警。”
碧竖福建方言,制茶人的别称。清代周亮工《闽小记》:“闽茶曲:桥门石录未消磨,碧竖谁教尽荷戈。”自注:“延(平,今南平)邵(武)呼制茶人为碧竖,富沙陷后,碧竖尽在绿林中矣。”
茶头①佛家称禅宗始祖灵前献茶或煮茶待客之役僧。《敕修清规·新首座特为后堂大众茶》:“呈纳状讫,受特为人,令本寮茶头递付拱头,贴僧堂前下间。”②旧时一些地区对茶馆、赌场中沏茶抹桌工役之称谓。
茶农种茶的农民或农户。民国《崇安县新志》:杭战军兴,“艰于转运,故三年来茶业堆积于本山及福州者,不下数万箱,而茶商、茶农遂以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