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市回中马晓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目标英语教材概述
《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语言教育理念是:知识用于行动强调“语言应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习策略”。 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一个或几个与该单元话题有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单元分析及教材处理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材以 What’s the matter?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身体的不适和提出建议”展开,学习和运用“What’s the matter?”和“What should…do?”,让学生学会描述身体的不适和提出建议。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身体不适的描述及建议,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学习“What’s the matter”和“What should … do?”句型。教材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通过运用这些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如:1c和2c的Pair work活动内容相似,我把1c和2c整合成一个任务活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2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单词:学习掌握有关身体的词汇以及关于疾病的词汇。功能:描述身体的不适和提出建议等。语言结构:用have来描述身体的不适,用should 和shouldn’t来提出建议。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游戏、调查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作准备。 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 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和表情。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 通过描述自己身体的不适和提出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关心别人,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增进人际交往的能力,了解英、美国家询问和表达身体不适的习惯,培养世界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及难点
1. 复习有关身体部位的词汇arm,ear,foot,hand,head,leg,mouth,neck,nose,stomach,tooth等句型。
2.学习词汇headache,toothache,stomachache,sore,throat,sore,back,dentist,lie,rest,honey,water,illness,advice,should,shouldn’t。
3. 学习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headache. 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see a doctor.引入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进行句型操练。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采用唱歌和做动作、调查、漫画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是: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遵从记忆规律。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主要通过他人评价初步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很在乎他人的评价;自我认识较模糊、片面,但自我意识却不断增强。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法,全身反应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3.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4.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健康和给出建议,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新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法渗透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新目标英语》中的具体语言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Tasks来实现的;学生需要运用具体而特定的行动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与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机的结合。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形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我将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learning for using)。
2.教学原则
活动性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
合作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任务型原则:任务驱动激发动机;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情感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3.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 全身反应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调查活动。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任务型的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学习者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它应具备以下特点:
(1)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设计焦点应该是解决某一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问题。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惯,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在本课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用flash 软件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卡片等是资源策略。
五、教学步骤
Warming up(7分钟)
1. Listening to a song (2分钟)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This Old Man,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歌曲欣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