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3100000008

第8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故事(8)

1842年5月,英国为了集中兵力,主动放弃宁波,进犯乍浦。乍浦守军只有二三百人,而英军则超过2000人。尽管如此,守军仍殊死抵抗,打死打伤不少敌人。后因英军放火焚烧清军坚守的天尊庙,守军全部壮烈牺牲。

6月,英国从印度派来的援军万余人陆续到达,英军实力大增,开始猛攻长江口重镇吴淞口。

在敌人未进攻吴淞前,两江总督牛鉴向道光皇帝吹牛皮说,他手下有精兵数千,一旦和英兵接仗,不须费什么力便可将英兵聚而歼之,仰仗皇上的天威,皇上放心就是了。吹完牛皮,牛鉴又想出了一个新鲜的退敌之招。他在沿海筑塘岸,然而拨出300兵丁,备戴五色面目,穿着虎皮,时而隐藏在塘后,时而跳出土塘之外,互相跳舞,以此吓退敌兵。其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真正在吴淞口打仗的是70岁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陈化成率领5000官兵,当英军来犯时,他毅然指挥向敌开炮,随而同敌人展开激战,最后身负7处重伤,为国捐躯。战斗打响之时,牛鉴排列着总督仪仗前往观战,结果被英军发现,一炮打来,落在附近,吓得牛鉴魂不附体,丢弃乌纱帽扔掉朝靴混在士兵中狂奔。他的亲兵又在旁边大喊:“牛制军受伤了”(其实未伤毫发),于是全军大乱。吴淞口也就被英军占去。宝山、上海也相继失陷。英军在攻陷了乍浦、吴淞、宝山、上海等地后,于是着手准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最后一次大战——镇江之战。

镇江古称京口,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大运河的咽喉、江宁(即今南京)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年前,璞鼎查离开伦敦的时候就从英国政府领受了占领舟山,进犯长江、扼守大运河,以迫使清廷屈服的战略。

英军之所以在前一段时间发动对宁波、乍浦、吴淞、宝山、上海等地的攻势,其目的在于为入侵长江作准备,并期望能把清廷打痛,令其早早地举手投降。英侵略者早已盘算好:扼住镇江、南京之间的大运河,北京城就会因断了衣食血脉而低下它高贵的头颅来!

因此,在结束了其他地方的战事之后,英军就将比过去历次在中国战场上所投入的力量还要大得多的兵力,投入到镇江战役中来。

在海军方面,英军共分6个队,即1个先行舰队和5个纵队,船舰73艘,兵员3000人。在陆军方面,则分成炮兵旅、第一旅,第二旅和第三旅,共6907人。英军大多数士兵都携有毛瑟枪,配备着炮队,各类军用物资应有尽有。相对装备原始的清军来说,英军可谓装备精良。

在英军装备精良、有备而来的情况下,镇江的防务处于怎样的状况呢?

英军接连获胜,令清廷上下惊慌不已。前一年,英军北上,进犯大沽口,直逼天津和北京。因此,清廷再次将防务重点放在白河口和天津,调集数以万计的旗兵、蒙古兵、绿营兵,赶铸赶运数以百计的大炮,修筑好几十个炮台……

道光帝是不是忽视了京口的防务呢?当然不是。道光帝对扼漕粮通道“大江锁阴”的京口防务极为关心,多次发布谕令。6月22日,为了加强镇江城的防御力量,同意将400名青州兵移驻镇江城内。

6月29日,道光帝又告诫京口的官员,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从其他省调运兵员上,要就本地兵弁加强防堵,激励本地民众,共同御敌,并在江河扼要处所设防阻敌。谕令两江总督牛鉴,在沿江一带处处设防。又谕令德珠布严防江宁省城,并让奕经拨兵6000人,前往江苏防堵。

然而,江苏的情况是,上至钦差大臣,下至知县的各级官员,大多数慑于英军的威势,力主和议。钦差大臣耆英、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不仅力主和议,而且还担心加强防务会影响他们的投降活动。他们要常熟、通州、靖江、江阴、丹阳沿江各州县,将大批牛羊送到英军手上,讨好英军,不要与英夷结怨。与此同时,还派守备白含章、外委陈志刚等人去吴淞投书议和。虽然遭到侵略者的拒绝,但仍然一路乞求,直至镇江。

牛鉴在吴淞口落荒而逃后,7月13日,从苏州到达镇江,并不认真作好战守准备,只命令周顼凑够12万元犒劳英军,而自己又返回江宁。

统治阶层的议和、投降使镇江的抵御力更显单薄。当时镇江城内只有战斗人员2400人,其中有驻防当地的满洲旗兵1000人,从外省调来的青州兵400人。在吴淞局势紧张的时候,镇江城内的大部分大炮都调往吴淞,镇江只留了几门大炮。离镇江城较远的三座军营中有一支大约不到3000人的部队,他们也只有几门大炮和若干支火绳枪。

因此,从人数来看,清军只有2400余人,英军有12000人,敌众我寡;从武器装备来看,清军只有几门旧式大炮,而英军拥有各种近代武器,敌优我劣;从心态来看,英军野心勃勃,士气旺盛,而清军中大多数官员都投降妥协,消极防御。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可是,出手英军的意料,因京口副都统海龄所部及城中百姓英勇抵抗,英军在镇江战役中遭受了比以往任何战役都要惨重的损失。

海龄,满洲镶白旗人,是满洲官员中主张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主战人物。1841年12月,调任京口副都统。

尽管海龄力主抗击外来侵略,但他不是一个将帅之才,在镇江的防御方面出现了策略失误。在英军抵达镇江之前,海龄采取了闭城自守的办法。他认为,守城不出,让英军上岸,英军上岸作战就是舍弃了他们的长处,而让清军发挥长处,就会万无一失。似乎英军只善长海战,而不善陆战。闭城还可以杜绝汉奸活动。他命令,凡发现有陌生面孔、不同语音、形迹可疑者,要随时抓捕严惩。有人对海龄的做法发表了不同看法,也被说成是汉奸而被驱逐出城。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汉奸的作用,但也使得老百姓惶惶不安,增加了城中的恐怖气氛。

海龄听说英军攻陷上海,认为危机已经迫近,因而自己不再出城,也不准自己的将士出城一步,甚至把驻守在城外的400名青州兵撤入城内,分别驻守四个城楼,造成东码头至圌山一带设有炮位的地方空有炮位而无人把守。海龄闭城自守的策略是一种愚蠢消极、软弱无能的表现,使英军毫无阻碍地逼近镇江城。

7月21日早晨,英军开始对镇江发起进攻。

英军步兵第一旅2318人在稠密的民房的掩护下,首先在镇江城西北登陆,前去攻打城外清军营里的各省官兵。在强有力的江流冲击下,军舰和运兵船配备的小船很难靠岸。但是清军没有利用这种有利机会对英军予以有力的打击。而英军第一旅在半数士兵登岸后立即向清军营地发起攻击,野战炮和来复枪密集的火力一下子就将齐慎、刘允孝所率的守军译出了军营和阵地,英军便毫无顾忌地把兵力集中在攻击城池上。

英军陆军总司令郭富所率的第三旅和一部分炮兵,原计划协助第一旅向城郊守军进攻,然后转攻西门。由于清军不堪一击,在第一旅的攻击下四散溃逃,第三旅就径直前去攻击西城门。

英军第三旅在西门外遇到了第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大运河。一部分英兵几次强渡,都因水深没顶而没有成功,于是转向南门。由于此时北门遭到第二旅的攻击,南门部分守军已赶去增援,敌军到南门时发现兵丁十分稀少,但是他们在这里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不得不拖来大炮,掩护士兵和地雷队爬近,布设火药袋炸开城门。中午时分,英军终于用三个火药包将城门炸开。

英军第二旅按计划进攻北门。他们在城北一处峭壁下登陆。其登陆行动也受到峭壁的阻碍。但是,艰难作业的英军在最尴尬的时候同样没有受到丝毫干扰,守军打定主意,只在城墙上与敌人交手。

英军登陆后直插北门城下,利用云梯,爬上城墙,守城旗兵誓死抵抗,有的把英兵推下城去,有的扭住英兵一起滚下城墙。英军在无法从正面攻破城门的情况下,利用当地“土棍”,由隧道潜入城内。攻破北门后,又转攻西门。

攻打西门的英军在大炮的掩护下,用炸药炸开西门的外门,从北门攻来的英军将内城门打开,英军便从西门蜂拥而入。

尽管英军人多势众、炮火猛烈,但守城的清军英勇抵抗,与英军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巷战和肉搏战。侵略分子柏纳德在《“复仇神”号轮船进行作战记》中对激战场面进行了一些描述:

“第55团和马德拉斯本地步兵第6团和来复枪队一道……争相攀登云梯;不过满军在那里拼命作战……步步为营,誓死抵抗”。

“很多满兵直向我军的刺刀冲上前来。有的时候,满军冲到我军警卫哨来,将我方士兵捉住,然后抱起来一起跳下城墙去。还有一两次,满军士兵在被我军刺刀刺伤以后,居然能够把我方士兵摔下城墙去。……他们在和我们用大刀搏斗或作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时,总是不畏缩的。”

“我军在城内遭到敌军最顽强的抵抗,在许多场合都是寸土必争的。当我军占领域垒后,满兵以庭院墙壁为掩护,继续向我射击。”如果满军和我军一样,用同样的武器装备,即使没经训练,也能同我们打上几个回合。”

在清军将士英勇激战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女儿们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对“文明者”的野蛮行径表示抗议、控诉。她们为了免遭侮辱,为了激发丈夫的抗战决心,纷纷自杀,或让她们的丈夫将她们杀死。

侵略者中的目击者留下了这样一些记录:“满军尽最大努力,终归失败,然后开始自杀殉职。我军看到这种恐怖情形,不寒而栗。……在一所房子里,我们发现不下14具尸体。主要是妇女的尸体”。

“在一座房子里,我们看见一满兵已把妻子拖到井口上,正用一把生锈的刀子要把妻子的喉管割断,而且就在那口井里,他已经把所有的孩子抛进去了。为要救这妇人,我们用枪把这满兵打死。这妇人的伤不重,我们给她包扎起来,并以适当的护理。然而等她苏醒过来,能开口讲话时,就把我们这班胜利者骂得狗血喷头。”

“22日上午。……自杀事件还在发生。我和革雷在一所房子里,就看到20具尸体,而且都是妇女。她们有的是自杀,有的是被亲人杀死。恐怖笼罩着许多不幸的居民,几乎每陷一座房子就有自杀的人。”

海龄劝他妻子弃城逃走,他妻子说:“现在面临救城大事,你还一心想着我吗?我如果逃出此屋,必定被夷人抓住,受其奸污,不如自己死在城里。您只管一心督促将士,至死也不要放弃镇江城。”为绝海龄的私念,便拉起小儿子走到北门,跳入火中,自焚而死。

海龄见此情景,悲愤交加,率领50来名士兵冲向敌军。在搏杀中杀伤不少英军,身边的清军也越来越少。海龄见取胜无望,也投身于北门的火海之中。

在侵略者看来,自杀行为是不可理解的,是“野蛮”和“愚昧”的。然而,正是这种“野蛮”和“愚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随着夕阳西下,城内的枪声渐渐地稀落并平静下来。在整整一天的浴血奋战中,清军阵亡官兵230余人,伤263人,失踪156人。英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37人,伤128人,失踪3人。

英国侵略者在遭受这次打击以后,以极其残酷的方式进行报复。镇江城破的那天,街道上布满了散发赤身的妇女尸体。第二天,英军大肆抢劫,全城商店无一幸免。英军拆毁官署,将俘虏的数百旗兵全部杀掉。事后统计,井内及空房内尸体有2000多具,而且骸骨混淆不清、零落不全。镇江城被掳掠之惨,实不忍睹。

屈辱的城下之盟

1842年7月,镇江战役之后,英国政府命令璞鼎查率兵赴天津,迫使清政府屈服:清政府一天不接受他们的全部要求,就一天不停战。

但是,马礼逊认为,江宁(即南京)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如果在控制了镇江之后,立即占领江宁,既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兵力逼迫清政府就范,又可以尽快结束战争,使英国与清政府的关系有一个回旋的余地。马礼逊的观点刚好与新任外交大臣阿伯丁的指示一致。因此,璞鼎查采纳了马礼逊的建议,选定江宁作为结束战争的地方。

8月2日,英军留下2000人驻守镇江,其余海陆军都开始进犯江宁。

江宁是当时两江总督的驻地,又是中国的故都,背靠钟山,面临长江,龙盘虎踞,形势险要,本来是与侵略者决一胜负的好战场。

可驻守在这里的士兵总共不过4500人。统帅这些士兵的刘允孝、王志元等都是遇敌即溃、落荒而逃的败军之将。江宁将军德珠布更是一个荒淫无耻的老糊涂虫,他年过80,室有六妾。与他商量御敌之策时,他默无一语,只知道说:“人死只污一片土,有什么好怕的?”因此,江宁的防务十分空虚。

8月9日,英舰船80多艘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抵达江宁江面。

8月11日,英军在观音门附近登岸,英军军舰摆出了一副要炮轰江宁城的架势,以武力要挟清政府。

在英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清统治集团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抗战还是议和?

作为一朝天子,道光帝还无法接受投降的结局。从小由师傅们灌输给他的一切教诲、他对列祖列宗政策的全部理解,朝廷忠义之士对他的忠告,所有这些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原则:贤明的君主不会屈服于外人武力。姑息政策就是对国家和皇室放弃了道德上的责任,就是失职,就会导致王朝的灭亡,这是道光所害怕的结局。况且,战争还没有进行到最后的时候,中国仍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在镇江陷入英军之手后,道光估计英军会沿运河北上,因此,他赶紧从各地调兵遣将,加强长江以北防务,尤其是要保住江北重镇扬州。此外,他也特别重视江宁的防务。早在7月27日,道光帝就谕令提督刘允孝带湖北兵1000人增援江宁。道光的布防虽然判断失误,但仍表明了他继续抗英的决心。

不过,镇江的陷落给道光以沉重打击,他悲叹自己无知人之明,以至于无法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抗击远道而来的敌人。

道光消极悲观情绪的增长,使投降派的求和活动更形嚣张。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尤其起劲地主张求和。在英舰抵达江宁江面时,他说:对英国用兵三年,劳命伤财而没有一点效果。剿灭与安抚,效果相同,但是劳逸极其不同。每当前方战事失利的消息传到,他都以一种幸灾乐祸的语调说:“怎么样?不出我所料吧?”

战争不断失利,穆彰阿就不断地在清廷中枢施加影响,而耆英、牛鉴、伊里布这些封疆大吏则具体实施投降计划。

在朝臣上下一片求和、英军大炮威慑恫吓之下,道光帝不得不走“议抚”之路,便授予耆英、伊里布以全权,与英议和。

8月10日,英国侵略者摆开架式,要大动干戈,扬言如果清政府再不派出全权代表议和,便在第二天清晨开炮攻城,吓得伊里布、牛鉴当天半夜派人去英舰,告诉侵略者,钦差大臣耆英奉有“永定和好”的谕旨,即日到省,恳求英军开恩,暂缓开炮。

8月11日,耆英抵达江宁。12日,他派佐领塔芬布前去英舰,通知全权大臣已到,谈判就将正式举行。

同类推荐
  •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是中国千年政治与战略智慧之大成者。《史记》记录的历史正是中国主流政治传统的形成时期,其影响乃至今日。《<史记>早该这样读》以创见性的视角解读《史记》,通过启发式的点评战争、政治事件、政策改革、人物奋斗史甚至宫廷阴谋,领悟《史记》的内在价值,从而揭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政治基因。天下遍读史记,误读却遍天下。国际政治学者、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带你解密史记,厘清误读细节。
  • 夕光录

    夕光录

    没有人的漆黑,那是梦一场诱人的时间,开始逆转我醒来,你在哪?接受这个现实?还是……这是一个叫夕林的人,变成人的故事。(封面太丑别介意哈~)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自此之后,帝国主 义国家纷纷效仿,神州大地一时间硝烟四起。1883年12月,法军向驻扎在越 南北圻的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中法之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挥之不去的伤痛,为后人留下了万般的无奈与叹惜。 宋莉莉编著的《中法战争》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之一,图文并 茂地讲述了晚清中法战争的全过程。 《中法战争》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诛日之大浪淘沙

    诛日之大浪淘沙

    破阵子--中国梦万里江山依旧,三千明月风流。几度斜阳今古事,多少青山烟雨楼。问天无尽头。系马南疆放纵,试刀东海封侯。生有炎黄传傲骨,死亦包罗魂九州。龙泉剑上秋。涉外律师一次惊险的龙卷风,穿越大明朝的万历十三年。考取进士及第,与江南的神女教美女教主的爱情故事穿插。并且成为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成龙爱婿,期间邂逅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江南才子王稚登,被万历皇帝派北朝鲜与日本人作战。
  • 带着英雄联盟穿越三国

    带着英雄联盟穿越三国

    平行时空兵王叶梓和女友赵茜意外穿越,叶梓成为7岁孩童,女友不知所踪,自己被花子强掳去卖入甄府,还被县令诬陷勾结山匪,话说穿越这游戏怎么就这么难玩?当男主叶梓的英雄联盟技能流遭遇拥有召唤流的另一名穿越者的时候,故事将会如何发展?当宋江带着一百零八将一同穿越到这个平行时空,又能否改变当初梁山好汉悲剧的结局?当这些原本不属于这些时空的穿越者遭遇当世豪杰曹、孙、刘又当如何?当吕布交手李元霸、当关公对阵林冲、当孙策对战蛮王大招又该当如何?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从山里走出的刁民

    从山里走出的刁民

    刁民的智慧,在于装,会装,你就能混的风声水起。可惜,陈常思是个不太会装的另类。
  • 仙道微妙

    仙道微妙

    继承父亲的遗志,怀着正义的理想还是愣头青的昆宁茫然闯入了大道无情的修仙界蛮横、欺压、仇恨、背叛、伪善、虚假何谓正义?何来正义?该不忘初衷?还是随波逐流?亦是天上天下,自定律令?大道究竟是邪?是正?是善?是恶?缥缈九天,只叹微妙。
  • 魇生石

    魇生石

    他,一出生,母亲难产死了,父亲抛弃他,接生婆疯了,养父为找他意外离世。他被人视为“怪胎,扫把星、灾星”一块闪光的灵石坠入人间,世界瞬间一片黑暗,灵石突然消失,各种疾病随之而来,人类求生的欲望达到巅峰。公元3025年,第一生活区爆发未知病毒,受感染者变成僵尸,袭击人类,到处弥漫着野兽般惨无人道的硝烟。世界一片大乱,人心惶惶,许多人拖家带口想着逃出生天。为了逃到第三生活区,所有人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一群学生穿越到第一生活区。他们出生入死,共同肩负起逃生的责任。每个人都有重生的愿望,然而他们之间注定的手足情深,注定的爱恨纠缠。面对生存危机,亲情、友情、爱情,人性的闪光在末世的黑暗中愈发熠熠生辉。
  • 扭曲时空

    扭曲时空

    一觉梦醒,穿越奇异世界。怪异的空间,扭曲的时间,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种族,被命运的大手强行糅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千变万化、光怪陆离的世界。
  • 死之创界神

    死之创界神

    这个世界,我反手遮天,另一个世界我也将用我的方式改变它,所谓的认知都将是全新的定义
  • 人生的重生

    人生的重生

    世界很奇妙,人生的选择很多很多,就如同一个没有路标的岔路口一般,选择了一边必然放弃其他的。重生的美好,不在于我们能够挣很多钱,泡很多妹子,脚踹幼儿园,拳打敬老院。在于,我擦嘞,原来这边的风景真的不一样,山峰就是山峰—高耸,溪水就是溪水—迷人。
  • 残渣

    残渣

    一段你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的经历。一个全世界50%的人口都感觉亲切的故事。一个屌丝日常的流水,一个残渣的无情演绎。
  • The Golden Fleece

    The Golden Flee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世情缘:今生谁作伴

    前世情缘:今生谁作伴

    喜欢上一个人,是不是就要倾我所有,只为成全他的野心。既然,没什么聊以度日,如果他希望成为千古一帝,震古烁今,那么,倾我所有,称其心愿,又有何不可;总归,这一世如果尽是数了花瓣,未免显得太过漫长。如果,为我安排了这一世情劫,我何不成全你精心的设计,终归梦里已知身是客,就当这一场游戏一场梦吧。可是,连梦里,我也没有沦陷的勇气。纵使我忘却了你曾给予一十七世的磨练,终究还是抵不过遇见我,对你的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