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9100000042

第42章 损卦第四十一

下兑上艮

“解题”

《损》卦又称为“山泽损”。

《序卦传》说:“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危难解除,心态放松,就有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损》卦紧承《解》卦而来。不过这是一种被动的损,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这才是《损》卦的命题,也是中国许多哲人不断探讨的问题。

老子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第四十二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第四十八章)“损”有当舍弃即舍弃、反归本元等多重的含义,这是主动的损。

主动的损是一个求道的过程,是一个追求艺术人生的过程,要实现的最终效果是生态地活着。冯友兰说:“《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中国哲学简史》)潘知常说:“艺术作为生命回归安身立命之地和最后归宿的中介,只是中国人求得生命的安顿的一种方式。……假如说在西方是以超验为美,以‘为学日益’为美,以结果为美,那么,在中国就是以超越为美,以‘为道日损’为美,以过程为美,简而言之,以道为美。道之为道(道=S曲线,是过程的象征)即美之为美。……在它看来,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使一切回到过程、回到尚未分门别类的‘一’。就生理活动而言,是‘负阴抱阳’,即使生命停留在一个既‘负阴而生’又‘负阳而降’的过程。……就审美活动(价值活动)而言,则是化世界为境界,化手段为目的,化结果为过程,化空间为时间……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诗与思的对话》)

“原文”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译文”

《损》卦象征减损:怀有诚信,大为吉祥,没有过失,可以坚持如此,利于有所前往。如何运用(减损)?(只要心诚)两盘祭品就可以完成祭祀活动。

初九爻,祭祀之事,宜速前往,没有过失;(祭品)可以考虑减少一些。

九二爻,利于守正,出征有凶险;不要擅自减少或增加(关于出征的消息、帐目、钱粮之类的东西)。

六三爻,三人同行,会有一人离去;一人出行,会找到一个朋友。

六四爻,减少心患,尽快好转,没有过失。

六五爻,就是加上价值“十朋”的大宝龟,也不能得出(与减损之祭)不一样的结果;(减损之祭)大为吉祥。

上六爻,不擅自减少或增加(消息、帐目、钱粮之类的东西),没有过失,一直如此,吉祥。这样利于有所前往,将获得许许多多臣仆。

“原文”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译文”

《彖辞》说:《损》卦之象,减少下面,增加上面,其规律总是向上走的。减了,才能“怀有诚信,大为吉祥,没有过失,可以坚持如此,利于有所前往。如何运用?两盘祭品就可以完成祭祀活动。”两盘祭品如果能应合时宜,减少刚硬增加柔和就更能合乎时宜。减少、增加、充满、虚空的变化,是随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原文”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巳事遄往”,尚合志也。“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一人行”,“三”则疑也。“损其疾”,亦可“喜”也。“六五,元吉”,自上祐也。“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

《象辞》说:高山之下有水泽,这就是《损》卦之象。君子由此领悟到,应抑制忿忿不平之心,控制多欲之念。

(初九爻)“祭祀之事,宜速前往”,是为了勘合激励自己的志向。

“九二爻,利于守正”,是因为以奉行中道为志愿。

(六三爻)“一人出行”(容易达到目的),“三人”则互相猜疑。

(六四爻)“减少心患”,这就是可“喜”之事。

“六五爻,大为吉祥”,是因为有采自“上天”的护佑。

(上六爻)“不擅自减少或增加”,就可以鸿图大展。

同类推荐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村里有鬼

    村里有鬼

    说说一个百年老村里发生过的那些骇人听闻的故事。
  • 士不为妃

    士不为妃

    现代杀手意外穿越为将军之子,世外高人:“小子,我看你骨骼惊奇,就勉强收你为徒吧”“滚”邻国皇子:“其实只要是你的话是男是女我并不在乎的”“滚”......腹黑王爷:“叶将军,你觉不觉得我们该坐下来好好谈谈你的身份?”“独孤枭,你大爷!”
  • 穿越之先爱上的痛

    穿越之先爱上的痛

    来到一个未知得皇朝——东涯皇朝!作为21世纪的她,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爱上这个朝代的任何人,可是、管不住自己的心,还是爱上了那个高高在上的王上,而她——被他伤得体无完肤。为了不再被伤,她忍着心中的不舍“离开”了他!!!
  • 桃之妖妖:妃太闲

    桃之妖妖:妃太闲

    安晓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饭,睡觉。听听小曲,养养肥膘就好。哪想来到了这个莫名其妙的熵朝。突然之间人生颠覆,忙的不得了。原以为花美男妥妥是女神的。而男神,呵呵。也只是男神的。可是,他大爷的。男神不按戏路走是怎么回事?这朵朵桃花要人命,跪求放过。还她清净悠闲的美好人生。
  • 飞天娇妻总裁大人抓不到

    飞天娇妻总裁大人抓不到

    總裁有個病,沾到酒後抓個女人就喊娘。〝娘親,要喝奶""我勒個滴滴"一天總裁被壞人叔叔抓走,某女開直升機趕來救援"兒子不怕,娘來救你啦"眾強匪集體爆笑,多大了還找娘親呢,很快的他們就後悔了,娘親的木蘭飛彈橫掃整個地面哪個道士快來降妖啊!!!*霸道總裁,安心入坑*
  • 上清秘录

    上清秘录

    无意间穿越到洪荒异世界的楚寒湘,眼见世间疾苦,世人杀戮无度,无有德理善仁,立誓自立道教大统,传妙法以济世人,授大道再定乾坤!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资治通鉴精编

    资治通鉴精编

    本书共精选16卷,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囊括了1300余年的历史。其取材除十七史外,包括杂史、传状、文集、谱录等数百种,内容充实。本书为选译本。
  •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和清末自然灾害群发期、清代自然灾害分论、清代自然灾害总论、清代救灾措施与实践、自然灾害与清代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