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8200000009

第9章 子罕第九

共三十一章

“原文”一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

孔子很少谈功利,只谈天命和仁德。

“原文”二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

达巷的人说:“真伟大呵,孔子!他学识渊博,可惜没有一技之长可以使他成名的。”孔子听了这话后,对他的学生们说:“我该专心哪一项技艺呢?驾车吗?射箭吗?我想还是驾车吧。”

“原文”三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

孔子说:“用麻织礼帽,这是符合传统的礼节的;现在大家改用丝线作料,比用麻更俭省,我赞同大家的做法。臣子见君王,先在堂下拜,再升堂拜,这是合乎传统礼节的;现在大家都只升堂拜,这是骄慢的表现。即使我的主张违背大家的做法,我也仍主张先在堂下拜,升堂再拜。”

“原文”四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绝对不存在这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原文”五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

在匡地,孔子被当地人拘押起来。他说:“文王死了以后,古代文化遗产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是要消除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上天假若不是要消除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原文”六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

太宰问子贡说:“孔老先生是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啊?”子贡说:“这本来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的。”

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贫苦,所以学会了很多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啊!”

“原文”七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

牢说:“孔子说过:‘我没有被国家重用,所以学得许多技艺。”’

子曰:“五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实在是无知啊。有一个庄稼人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就从他所提问题的始末、正反问他,一步步问到底,得到答案后尽量告诉他。”

“原文”九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译文”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黄河没有龙背八卦图出现,我这一辈子就完了。”

“原文”十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

孔子见到穿丧服的、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的以及瞎了眼的人,他们要来见孔子,即使是年轻人,孔子也必定从坐席上起身;要是从他们身旁走过,也必定快步走。

“原文”十一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喟然叹息道:“老师的思想、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眼前,一忽儿又好像到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前面,我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无路可上了。”

“原文”十二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就让他的学生们做家臣准备料理丧事。孔子病情好转知道了这件事,于是说:“仲由这种骗人的勾当已经很久了啊!我本来没有家臣,却要装着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宁可死在你们这些弟子手里。我即使没有条件享受卿大夫的葬礼,难道我会死在路上没人安葬我吗?”

“原文”十三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

子贡说:“假使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装在柜子里收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呢?”孔子说:“把它卖掉!把它卖掉!我在等待识货的商人呢!”

“原文”十四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很简陋,怎么住呢?”孔子说:“君子去居住,那还会有什么简陋呢?”

“原文”十五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的篇章整理好,使《雅》、《颂》各自归于它们本来的位置。”

“原文”十六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出外就侍奉公卿,在家就侍奉父兄,办丧事不敢不尽礼,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有什么(难处)?”

“原文”十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原文”十八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喜爱美色那样喜爱道德的人啊。”

“原文”十九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

孔子说:“譬如堆一座土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山了,然而没有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停止的。譬如用土平地,虽然刚倒下一筐土,但继续干下去,那还是自己要坚持干下去的。”

“原文”十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毫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

“原文”二十一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谈到颜渊时说:“太可惜呀!他死早了。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

“原文”二十二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

孔子说:“庄稼长苗却不开花结穗的情况有过的吧!吐穗开花了却不结果实的情形也是有过的吧!”

“原文”二十三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怕的,哪能够知道后一辈的将来赶不上现在我们这一辈人呢?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声望,也就不值得害怕了。”

“原文”二十四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合乎正道的告诫之词,能够不接受吗?改正了错误是可贵的。用恭敬的话来赞许,能不高兴吗?能分析鉴别一下这恭敬的话才可贵。只管高兴而不加分析鉴别,只表示接受而不加以改正,对这种情况我就没有办法了。”

“原文”二十五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要把忠实诚恳放在首要位置,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原文”二十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意志。”

“原文”二十七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狐裘皮袍的人站在一起,却不感到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呢!《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好呢?”’子路听了,从此经常念着这两句诗。孔子说:“仅仅做到这样,又怎么能够算得上好了呢?”

“原文”二十八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原文”二十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没有疑惑,仁德的人没有忧愁,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原文”三十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

孔子说:“有的人可以跟他一起学习,但未必可以同他一起追求真理;有的人可以和他共同追求真理,但未必可以跟他坚定不移在一起;有的人可以与他坚定不移在一起,但未必可以和他权衡轻重,随机应变。”

“原文”三十一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诗经·棠棣》写道:“棠棣开花,翩翩摇摆。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因为家离得太远的缘故。”孔子说:“恐怕是没有想念吧!真想念的话,怎么会觉得遥远呢?”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一书,主要是以寓言为艺术形式反映庄子思想的。全书收录他的寓言故事一百多个。通过这些寓意极深而又易懂的寓言为根据,阐述了他的世界观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与探索。本书通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及其散文的注释,体现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热门推荐
  • 红妆将军绝恋

    红妆将军绝恋

    劲装戎马,驰骋沙场,伏尸百万血流千尺是我造下的杀孽。九五之尊,君临天下,民臣爱戴留名于世但我却辜负一人。你的江山万里一世繁华上,洒满了我的鲜血。你的风华绝代傲视群雄中,抬头我只能仰望。一朝天子一朝臣,却是言语虚假。步步相逼为谋计,却是不得真心。“想陛下已君临天下,可惜我已双目尽毁,看不见你英姿飒爽。”“想将军已离开多年,江湖朝廷两相望,双鬓白发已回不到从前。”红妆的将军吾一见倾心,只恨俗尘俗世误了人。俊雅的帝王吾日久生情,只怪俗尘俗世害了人。
  • 宇宙奥秘我来破

    宇宙奥秘我来破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野蛮两兄妹的复仇之路

    野蛮两兄妹的复仇之路

    夕宇和夕宇是龙凤胎,没出生就被负心汉幕天鸿抛弃,隐居在大山,长大后出山,开启了复仇之路。
  • 帅哥霍少只是一个富二代

    帅哥霍少只是一个富二代

    裕:“跟着我。”安格“跟你去那?”裕:“跟着就行!"安格:"那,你把我卖了怎办?”裕:“我可舍不得。”
  • 都市逍遥闲人

    都市逍遥闲人

    那一天。天降神雷赵无极的命运之轮,被劈的偏离了轨道。那一天,世间多了一件异宝‘
  • 五灵珠劫

    五灵珠劫

    故有女娲与魔君生死一战,耗尽全省灵力将其封印,仅有五灵珠守护着再度封印魔君。
  • 噬妻如命:冷少不要太嚣张

    噬妻如命:冷少不要太嚣张

    洛萱不是故意做钉子户的,也不是故意从破旧的二层楼顶真的跳下去的。但也许这就是命,让她穿越到某地产首席执行总裁的女秘书的身上。本想着报复,却发现这女秘书的身份,居然是他冷易然的玩物!俗称“万人恨”。这还不是最惨,自己那个暴力分子弟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对她穷追猛打苦苦追求。当高冷姐夫遇见暴力小舅,洛萱觉得自己濒临崩溃,一个黄毛丫头如何面对离奇的一切?这下,有好戏看了。(双更ing)_____________________卖萌打滚求喜欢!苏不媚在此先谢谢看官!
  • 谁的心,不曾兵荒马乱

    谁的心,不曾兵荒马乱

    一种情思,几处闲愁,过往烟云,试擦几行泪。
  • 师傅别跑

    师傅别跑

    “你叫舒之之,我是你师父。”九百年前我醒来时记忆全失,第一眼见到的便是温了言,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一声“夫君”便脱口而出。日日的相伴追随,却不能换来君子一顾。仙魔大战,我被封为御敌女将军,只为寻回记忆,才发觉自己竟然是九百年前仙逝的鎏桑仙尊。却道相思了无痕,原来是自己的一场镜花水月,醒来后前尘往事都已消散,我本已无意,奈何天意。不论是鎏桑还是舒之之都输给了一个温了言,恢复记忆知道的也不过是,原来我爱你许久。本文轻松诙谐,少虐少泪,希望读者亲们多多点击收藏支持,三姑六婆陪大家一起讲故事。
  • 玄妙门

    玄妙门

    父母失踪,神秘人追寻,当终于找到一丝线索的他被一个神秘碎片带到一个陌生的大陆时,他是否能理清一切,解开谜团?手劈风雷八百里,拳碎乾坤九重天。金鳞本非池中物,无须风云便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