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4100000010

第10章 冯皇后冯妙莲

孝文帝18岁时,皇长子拓跋恂立为太子。按魏立子杀母的祖训,太子的母亲林氏当被赐死。林氏是平原人,父亲金胜早年被乙浑所杀,林氏姐妹进入后宫。林氏长得很美,被孝文帝看中得幸,生拓跋恂。林氏不仅秀美动人,还很贤慧,孝文帝非常喜爱她,不愿意她被赐死。孝文帝为此向冯太后求情,希望免林氏一死。

冯太后想从哥哥冯熙的女儿中选一个做皇后,因此,不想留下得宠的林氏。因为林氏一旦留下,孝文帝一定会立她为皇后。于是,冯太后坚持家法,林氏只有一死。

冯熙是太后的兄长,官居太傅。冯熙的妻子博陵长公主,是文成帝拓跋睿的姐姐。冯熙的儿子冯诞,是孝文帝的妹婿,封驸马都尉,又是孝文帝的伴读。林氏处死,孝文帝很伤痛。冯诞多方劝解,太后又命冯诞转告冯熙,将女儿好好打扮,准备入宫。

冯熙心领神会,在后花园建了一座迎恩亭。亭旁池水清澈,荷花盛开。冯熙恭请太皇太后和孝文帝赏荷游玩,冯太后答应了。冯府张灯结彩,迎候圣驾,大厅中大摆酒筵,歌舞助兴。

冯熙正室是博陵长公主,替冯熙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冯诞,次子冯修,女儿冯媛。冯诞的妻子是孝文帝的妹妹乐安公主。冯熙还有侧室常氏,生有两个美丽的女儿,长女冯妙莲,次女冯姗。博陵长公主死后,常氏主持家务,冯熙视这三个女儿为掌上明珠。

酒筵进行中,冯熙的三个女儿先后为太后、皇上敬酒。正室所生的女儿冯媛先敬,冯媛这一年13岁,按北方闺女的打扮,梳平头,略加采饰,上身穿的是一件高领窄袖的紫绸短袄,娴静可爱。冯媛之后,是常氏的两个女儿进酒。

常氏是南方人,知道太后和孝文帝喜欢南朝的文雅,也知道太后这次携皇上赴宴的意义,特地将两个女儿细细打扮。长女冯妙莲时年17岁,次女冯姗16岁,两人都是头挽南朝贵族女子的飞云髻,斜插细珠的凤钗步摇,身穿粉绸衫,外置紫妙带,加之两人正值妙龄,窈窕风韵,身形修长,配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因之愈加显得楚楚动人。

两姐妹移着莲步,双双跪拜,奉上美酒。孝文帝简直看呆了。这南朝仕女的高雅、风韵真是与众不同,果然令人耳目一新。太后禁不住称赞说:“一双妞儿。”孝文帝也赞叹:“好一对姊妹花。”随之接过酒,一饮而尽。

冯太后想立冯媛为皇后,但冯媛年岁太小,得再等几年。因为皇上喜欢冯氏的这两个女儿,太后便决定先把冯妙莲、冯姗送入后宫。孝文帝很宠爱冯氏姐妹,两人很快被封为贵人,尤其是冯妙莲最得宠。冯妙莲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会梳南朝发髻,而且花样百出,渐渐独得爱幸,宠冠后宫。

冯姗喜好文学,陶醉在梦境般的想像之中。她长得小巧玲珑,虽然楚楚动人,但过于含蓄,不解男女风情。冯妙莲与她截然不同,工于心谋,善察言观色,言谈举止均有分寸,恰到好处。冯妙莲发现孝文帝爱吃鹅掌,又特别喜爱文章、音乐,妙莲便在这些方面狠下功夫。她让母亲常氏挑选了四个女侍,学习歌舞技艺和丝竹音乐,自己还精研鹅掌的烹调方法,能做一手美味绝伦的鹅掌菜。

四个女侍很快就能歌善舞,精于丝竹音乐。妙莲姐妹很要好,雅好文学的冯姗还给她们一人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即四香:兰香、惠香、逸香、琴香。等一切就绪,工于心计的妙莲就约妹妹冯姗在居处摆设酒筵,请孝文帝赴宴品尝。孝文帝吃着美味的鹅掌,赞不绝口,又在美酒佳肴的品尝中,欣赏着迷人的南朝丝竹,那种愉悦,简直是无法形容。孝文帝流连忘返了。

孝文帝便问这四个舞女的歌舞是从哪里学来的,怎么和宫里的不一样。妙莲说,是从南阳王刘昶那里学来的。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的儿子,因刘子业即位后残杀宗室,刘昶怕被杀,便北逃降魏,魏封他为南阳王。刘昶是在南朝的皇宫中长大的,长于南朝的音乐、饮食、犬马。魏室的许多贵族因此很敬重他。

孝文帝又问鹅掌如此美味,是谁调弄的。妙莲说是自己指导御厨做的。孝文帝问四个女侍何来这样雅致的名字。冯姗忙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孝文帝便对这姐妹俩更是爱怜不已。妙莲乘机请孝文帝给她们姐妹一个评价。孝文帝笑笑,细看两姊妹各具风韵,便说冯姗是“媚而不佻,静而不滞”,说冯妙莲是“风韵自饶,妩媚艳丽”。

冯氏姐妹在宫中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不幸三年后,灾难降临了,冯姗怀上了龙子,但是因难产而死去;妙莲患了绝症,咯血不止,卧床不起。眼看着两姐妹入选皇后的希望破灭,太后也很伤感,孝文帝还依旧念着旧情,去看望妙莲。但太后严禁孝文帝留宿。常氏遍找名医,为女儿治病,但一切都是白费。

这个时候,宫中轰动了起来,说是来了一位绝世的高丽美人。美人的父亲叫高扬,是北海人,落籍高丽,因高丽内乱而全家迁移龙城。高扬有三个女儿,次女年14岁,长身玉立,冰肌玉骨,堪称绝色,美得倾国倾城,龙城太守发现以后,不敢隐瞒,觉得应献给皇帝。于是,就专表报送朝廷,北部院使命护送京城,送呈太皇太后。冯太后见后,也是赞不绝口,就送给了孝文帝。

孝文帝有新宠,自然就疏于走动。妙莲无限伤感,忧思日积,病势更加加重。太后觉得这样不好,便命妙莲回家,在家庙中为尼,静心修养。妙莲于是挥泪洒别,回到家中。

冯太后死了。天性至孝的孝文帝形销骨立,五天酌浆不入,并坚持三年服丧,禁绝洒色肉食。服丧三年以后,孝文帝恢复正常,一切遵礼行事。太尉元丕等大臣先后进奏,说中宫未建,后宫无主,请册立皇后,孝文帝便遵冯太后生前的选择,以冯熙的女儿冯媛为皇后,冯媛于是被迎入后宫,正位宫闱。

冯媛这一年十八岁,性情稳重,知书达礼,心胸开阔,能容其他受宠的嫔妃,后宫中一时相安无事,嫔妃们对她也极敬重。然而,劫后余生的冯妙莲一来,宫中就又失去平静了,而且天翻地覆。

孝文帝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冯太后一死,他便可以自己作主,大展宏图。他力排众议,以中原周、汉、魏、晋曾定都洛阳,下令迁都,自平城迁都洛阳;又鉴于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下令禁止胡服胡音,一准中原衣著和中原正音。太和十九年(494),洛阳京城营建完成,孝文帝下令举国南迁,后宫也一同南移。

洛阳新建的太庙也完成了。孝文帝要亲到平城,迎列祖列宗神主,移祀洛阳太庙。太师冯熙此时仍居平城,卧病在床。皇后冯媛又不能离开新都,孝文帝便答应一到平城,一定去冯府看望冯熙,冯妙莲复出的机会就这样来了,这是惟一的一次机会,冯妙莲极为巧妙地把握住了。

冯妙莲因病回家以后,在家中带发修行,调治疾病。母亲常氏依旧到处访求名医。终于,请到了一位专治疑难杂症、药到病除的神医高罗汉,人称高菩萨。高菩萨替妙莲治病,真的药到病除,不久,便完全康复。高菩萨正值盛年,三十来岁,生得健壮,仪容俊伟。妙莲这一年25岁,因病治好了,心怀感激,又长期孤守空房,难耐长夜寂寞,于是,治病看病的时日,眉来眼去,病一好,两人就热火朝天地淫通起来。高菩萨精于医道,善长媚术,有许多春香春药,弄得妙莲迷醉不已,竟至不能自拔。

孝文帝要来冯府了。痊愈的妙莲想着回到皇宫,便暂时中止了与高菩萨的私通,全心全意地迎候圣驾。妙莲又故伎重演,求父亲将孝文帝留下,在迎恩亭大厅设盛宴款待,自己亲自下厨,烧制一盘美味的鹅掌。孝文帝吃着菜,睹物思人,便亲临佛堂,前去看视她。

一切如妙莲所料。佛堂打扫得纤尘不染,南海进贡的檀香袅袅升腾,配着花木清香,室内显得幽雅素静,如同仙境。妙莲梳着一抹道士髻,身穿天青色长衫,腰系宝蓝道士带,素雅圣洁,俨然一位仙子。孝文帝大为震动,想不到多日不见的妙莲,竟这般的风姿绰约,清雅脱俗,纤尘不染。于是,过不多久,妙莲便被重新接回后宫。妙莲长于风情,又在高菩萨那里学了许多的媚术,很快便让孝文帝为之心动,封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妙莲和皇后是同父异母姐妹,但她知道,比她小的皇后根本看不起她,因她不是嫡出,出身微贱,然而,妙莲觉得自己年长,又先于皇后入宫,此时又封昭仪,并不比皇后差。这样,每月朔望规定的嫔御参拜皇后,妙莲总是称病不去。为此,皇后有些恼火。

皇后是自己的劲敌,高丽来的那位绝世美人又是一个劲敌。面对这两个劲敌,妙莲便大施媚术,迷惑孝文帝。她将麝香精制的细粒放入肚脐眼中,一点儿也看不见,通体奇香,而且长期不散,称为肌香丸。她对皇上说,自己病后,脱了一层皮,于是脱胎换骨,遍体奇香。孝文帝哪知底细,他被香气所诱,爱欲大增,每夜快乐得不能自拔。从此以后,妙莲又一次独享专房,宠冠后宫。

冯妙莲恃宠而骄,常常诋毁皇后,试图取而代之。不久,冯妙莲又成功了,冯媛皇后被废为庶人,收回皇后玺绶。冯媛“贞谨有德操,遂为练行尼,后终于瑶光佛寺”。

与此同一年,太子拓跋恂15岁,因肥胖怕热,竟趁孝文帝不在京城,想逃回平城避暑,被守卒所阻。孝文帝大为震怒,亲自鞭笞,下旨废为庶人,改立高夫人所生的拓跋恪为太子。拓跋恪13岁,冯昭仪派人在汲郡共县将高夫人害死,自请抚养皇太子,她又一次成功。

太和二十一年(497),齐、魏军在南阳交火,孝文帝统兵二十万进军新野。冯昭仪立为皇后,正位中宫。孝文帝不带后妃南征。

冯皇后统领六宫,一切事务由她作主。孝文帝在南阳征战一年有余,冯皇后水性惯了,哪里熬受得住?于是,她秘密地将以前曾与她私通的高菩萨弄到后宫,两人又一次淫通起来。日复一日,高菩萨出入宫禁,都由皇后的心腹中常侍双蒙负责,一切都是暗中进行。后来,有消息说,孝文帝在南阳病重。冯皇后于是无所顾忌了,公然与高菩萨淫乐起来。

孝文帝的幼妹是彭城公主。公主嫁南阳王刘昶为妇,此时寡居。冯皇后有个同母弟冯夙想娶彭城公主为妻,冯皇后奏报孝文帝,得到了孝文帝的许可,冯皇后于是命公主改嫁。公主知道冯皇后的淫乱,不愿意嫁给她的小弟。冯皇后选定婚期,施压逼嫁,因此,逼出了一段变故:“婚有日矣。公主密与侍婢及家僮十余人,乘轻车,冒霖雨,赴悬瓠奉谒高祖,自陈本意,因言后与菩萨乱状。高祖闻而骇愕,未之全信而秘匿之。”高祖即孝文帝。

孝文帝见妹妹不召而来,如此进奏,当然大为骇愕,不敢完全相信。当时,孝文帝的二弟彭城王拓跋勰侍疾左右,他是公主的同母兄,也不敢相信,提醒公主不能感情用事,要据实禀报。公主就请孝文帝派人详察。

冯皇后探知公主南奔悬瓠,去见孝文帝,知道凶多吉少,大为惊惧。她一面让高菩萨尽快离开皇宫,一面每天派人到悬瓠问疾,探听消息。孝文帝不动声色,遣心腹秘密察访,又照旧像没事一样赏赐皇后的来使。不久,孝文帝突然回到洛阳,秘密寻问小黄门苏兴寿。苏兴寿如实禀报,全部说出皇后私通的情节。孝文帝便拘拿高菩萨和双蒙,在含温室亲审冯皇后。冯皇后还请过女巫诅咒孝文帝早死,没想到孝文帝却在这里审讯自己。一切秽行具实。

孝文帝很悲痛,对彭城王、北海王说:“冯家女不能复相废逐,且使在宫中空坐,有心乃能自死,汝等勿谓吾犹有情也。”冯皇后不想自杀。孝文帝也不强迫,冯皇后仍在宫中位居皇后,众嫔妃依旧朔望拜谒。孝文帝再次南征,太和二十三年北返,行至鲁山驾崩,享年33岁。临死时,孝文帝对彭城王拓跋勰说:“后宫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为之所,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孝文帝死,梓宫达鲁阳,颁行遗诏。北海王拓跋洋奉宣遗旨,长秋卿白整奉上药酒。冯皇后大呼大叫,拔腿就跑,坚决不喝。北海王强令执行,冯皇后乃“含椒而尽”,殡以后礼,谥幽皇后,葬长陵。

同类推荐
  • 大燕圣王传

    大燕圣王传

    帝王深宫谋人计,江湖庙堂生如棋。璞玉朽木难争辩,真爱算计两相疑。九州封土雄争王,渔舟湖畔闲垂钓。棋局崩盘九州和,外夷也配染九州。
  • 德国入侵波兰

    德国入侵波兰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汉末之秦风万里

    汉末之秦风万里

    意外穿越,收张辽,战匈奴,马踏西域,决胜万里。为我赢氏江山重扫天下。秦之锐士,天下无双。统一天下,杀尽异族,秦风万里。
  • 打怪升级在大唐OL

    打怪升级在大唐OL

    穿越到一具已经腐烂的儿童尸体上面,竟然还是贞观元年“杀死一只瘸了腿的蚂蚁,经验值:1。”李岩抬起脚看着被踩扁的蚂蚁,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着地上漂浮的一根香烟,弯下腰将香烟捡了起来,叼在嘴里,掏出口袋里面打火机点着,吐了吐烟圈......来点推荐票啊!兄弟们!!!QQ交流群:519169078
  • 灵龙道

    灵龙道

    南乐山下云山明,日月同天降凡境。本是乱国之祸首,阴差阳错致太平。云山明,本是一小道士,因出生时,祥云聚集,山水一色,日月同天,克死双亲,被师傅元天尊定性为乱国祸首。后天下大乱,奉命下山,寻找灵龙天碑,唤醒灵龙,还天下太平,大地灵秀,山水清莹,百姓安康。却无端被卷入一场国运漩涡,道士、土匪、盗墓者、反叛首领、盟主、国师、一代帝王等多重身份转变且看他如何自如应对?
热门推荐
  • 极乐手

    极乐手

    江湖,自古以来便只能生存两种人。武者,杀人于红尘中,脱身于百刃里。侠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武输,他既无高深莫测的武功,也无救世济民的侠心,但他却有一双令人闻风丧胆的手,一双没人看得见,也没人看见过的手。手若动,必入极乐。
  • 幻世爱恋

    幻世爱恋

    (男主女主身心健康,绝对的生生世世一双人)她,唐凌馨,一个好奇心很强,有时会做一些偏激事的女子,因为那一颗毒药遇到了炫目的他;从此闯荡三界,游历人间。片段一:“馨儿,我等待你那么多年年一直守身如玉,你是不是应该补偿为夫?”某男一脸邪笑的向某女靠近。“那你找了那么年才找到我,是不是应该补偿我?”“放心,为夫会'补偿'你的。”某男继续一脸邪笑的向某女靠近。看着某男的一脸邪笑某女欲哭无泪,她不是这个意思……片段二:并肩站在轩辕之巅看了看如同被鲜血染过的半边天空,又看了看彼此,相视而笑——只要有你相伴,面对生灵涂炭的三界又何妨?
  • 深衣考

    深衣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接近神之境界的死鱼眼少年

    最接近神之境界的死鱼眼少年

    神?那是什么,好搞笑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神的,有的只是一群自以为有力量的白痴而已。而且,白痴就是白痴,不会因为有力量就改变的。
  • 墓天

    墓天

    圣人不仁,窃天道,灭良知,驱使天地万物为刍狗,圈养众生为牛羊,适时而宰为食,扩己道,谋长生,欲与天地同朽。
  • 神医之胜利预言家

    神医之胜利预言家

    小说停止连载对于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我想和各位说对不起
  • 夜绾繁华:倾世一梦

    夜绾繁华:倾世一梦

    曾经,她们手拉着手许下诺言,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然而,时光荏苒,岁月不再,她们都早已不是曾经纯真善良的样子,儿时多少欢歌笑语都同那道她最不愿回忆起的选择题埋葬。——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久的利用。——你如何比得上我前程似锦,一树繁花?一条不归路,多少人的血泪铺就;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惊心,宁愿做一只高高在上的孤独的金凤凰,冷眼观望树下一群麻雀嬉戏打闹。通往的是权利的巅峰,得到了许多,然而失去的又是什么?寒夜青丝绾繁华,倾世不过梦一场。
  • 一缕红妆

    一缕红妆

    “她之于我,是不可或缺的伴侣,你无权争夺!”“你若再要阻挠与我,便是粉身碎骨,也誓不罢休!”“我们,只是我们,并不属于任何人,你们,也无权替我们做主。”长眠再醒,是世事变迁,还是缘分依旧,谁,又说的明白……
  • 鼓人

    鼓人

    一份汉武帝编制的鼓谱,一面康熙皇帝御封的大鼓,一对慈禧太后钟情的鼓槌,化作如椽大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太行山区一个谷姓轿鼓世家五代传人的命运长卷。在这幅命运长卷上,有谷家人的荣誉、辉煌和笑声,也有伤痛、悲怆和泪水……无论得意还是失意,轿鼓世家传人的言行就像咚咚的轿鼓声那样直白、清澈、响亮,在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和流血牺牲;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能够积极顺应历史潮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 道临云荒

    道临云荒

    人族已然立族云荒,但妖殇城外却从未平静;人族已然辉煌万年,但落日山脉却血影纵横。谁人能够带领人族走向不朽?《九转元功》,《诛仙剑道》,《太虚心经》,《元始归元法》,《造化宝典》,耀眼的名字带着它们身后那一个个不朽之名,是否能够伴随着少年走向永恒?这茫茫混沌海中是否会流传着这个少年的传说,还有那一脉不朽的传承,一段永恒的史诗?温柔乡中的凝脂软玉,杀伐场上的血酒猩红。这是一个绝世天才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