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到这么大,我非常有危机感。
问:万达有没有危机,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王健林:企业做到这么大,我非常有危机感。第一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行出于众,人必毁之”,所以要经得起批评,经得起检查;第二,企业发展大了,管理难度也大了,要防止管理漏洞;第三,我是创业者,又是企业实际领导者,如果我个人出了什么问题,这个企业还能不能往下走?所以我也在加快选择接班人,很快就会有制度和架构上的全面改进,会让一些年轻人担任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最近3年,我和总裁形成了分工,具体工作已不太过问。
——王健林做客《波士堂》
背景分析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曾说过:“21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创建过亚信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担任过网通总裁的田溯宁也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
企业经营得越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和漏洞也就越多,作为领导者和经营者,王健林时刻保持着充分的危机感,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有人问华为的任正非,华为20年后是什么样子时,任正非答道:“坟墓。”面对同样的问题,王健林则表现得相对自信,他说要把万达建设成为百年企业,但他也强调自己并非没有忧患意识。2008年万达第三次转型,大规模进军文化和旅游板块,王健林主张顺势而为,看企业不看三五年,要看30年、50年,在他看来,这本身就是忧患意识。
2013年1月,王健林在万达内部2012年工作总结,首先肯定了2012年公司取得的优异成绩,随后也坦陈了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王健林看来,首先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万达有感染“大公司病”的迹象。
所谓大公司病,就是指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大,效率则愈加低下。万达尽管一再警惕防范,但还是染上这种“病症”。
举例来看,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抚松县政府想把所有委办局都迁到行政中心,提出用260亩地和万达交换。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委办局若全部集中在一起,行政中心也就自然形成了。但这一意见传达给万达集团的相关部门后,在长达20天的时间里,相关负责人员既不决策,也不上报。等王健林去查看滑雪场时,白山市委书记、抚松县委书记再次反映,他才知道这一情况。近年来,万达有关部门审批时间过长、影响效率的现象时有发生。
再次,万达集团内部的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万达集团的总裁丁本锡去天津河东万达广场考察时,发现步行街当中有摆摊、搞促销的现象。更加深入地调查后,发现不仅是河东区的万达广场,天津多个万达广场都存在这种现象。
这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由于初期测算的原因,管理公司的经费存在不足,这些公司可能出于不想给集团添麻烦的好心,遂自己搞创收。虽然没有相关处分施行,但这充分说明了管理存在漏洞。万达明文禁止在步行街上摆摊,但令不能行,禁不能止。
王健林当时在会上说,从2013年开始,如再发现步行街摆摊行为,发现一个撤一个商管公司总经理的职,决不客气。类似的管理不到位问题,要坚决杜绝。
最后,万达还存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
万达的审计部每年都会发审计通报,每次通报都会有人员受到处分,甚至移送司法机关的人员也有不少。但即便如此,腐败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特别是在招投标、采购、招商等环节,出现频率只升不降。
王健林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风气普遍不正,贪腐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万达也受到波及。二是自身的教育管理没做到位。万达提供的待遇已经很高了,但还是会有人不自觉;很多员工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被开除的后果。万达曾开除过一位职位相当高的高管,集团要发通报,他反复求情,说怎么处分都行,就是不要通报,通报后就不好找工作了。王健林反问他:在腐败行为发生时为什么不这么想呢?王健林并没有手软,必须通报。
除去企业的管理漏洞问题,王健林的危机感还来自对自身问题的担忧。
王健林承认,如今他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将来接班人的问题,究竟谁来接班,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有资历的三四十岁的总裁、副总裁?很多人都等着看,接班人必须能够服众。王健林从企业安全的角度出发,给自己定了一个直到2020年的期限,决定多奋斗10年再别商海。
第二个方面就是国际化的风险应对,如何能够把握好。万达目前“走出去”的4个项目都很成功,但是如果将来做到1000亿美元,其中有20%、30%来自海外收入还能保证赚钱吗?万达的企业经营方针从“老实做事、精明做事”,到后来提出“国际万达,百年企业”,如今的目标则是成为世界跨国企业。
拓展透析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朋友在森林里散步,突然遇到一只老虎。甲赶紧从背包里取出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换上,乙不解地骂道:“干吗呢?你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但甲冷静地答道:“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试问,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呢?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身居何种职位,我们都会产生危机感。许多人因为压力而焦虑难安,许多人因为压力而日夜奔波,还有人甚至在压力下妥协崩溃。但是,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失去事业和生活的重量感,进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敢开拓和冒险。
聪明的员工、企业家,都善于在逆境中勇敢面对危机,在顺境中保持忧患意识,使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所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就是这个道理。
微软的比尔·盖茨总是感到危机感的紧迫存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联想的柳传志说:“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这些身经百战的创业家们都深知缺少危机感的后果。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都需要适度的危机感,使自己保持进取的斗志,保持人生开放的胆量。黑夜和白天总是密不可分,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危险和机会并行,而机会的背面就是风险。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危机意识是不可或缺的,不要觉得失败离自己很远,不要认为危机感只是管理层应该具备的,任何缺乏危机感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任正非说:“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在任正非看来,华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危机,而他已经做好了随时应战的准备。
那么在企业中要如何才能不被安全感迷惑,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呢?
1.在公司最顺利的时候,也要做最有危机感的人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片平静下可能正在暗流涌动,太平盛世也难逃覆灭的危机。所以,我们要清醒地知道,当你停下休息时,别人正在奔跑。
企业家应该是公司的发动机,而不是一颗螺丝钉,不会坐享其成,而是努力奔跑,激流勇进。
2.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不要被以往的成功绊倒
在危险的环境里,保持清醒是容易做到的;但是面对胜利,则很容易被冲昏头脑。所以说,从失败走向成功并不容易,而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则是难上加难。
在取得成绩后,我们绝对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更要创新进取,只是吃老本的话,终将坐吃山空。
3.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危险。英国最老牌的贵族银行就是被一个交易员拖垮的。所以,对于任何会给公司造成影响的小事都不能忽视,应随时查缺补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玩忽职守。
熟悉李嘉诚的人都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人类社会只有经过持续不断充满危机感的时代,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辉煌;而每个员工也只有经过持续不断充满危机感的岁月,才能够走向真正意义上成熟而灿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