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4200000007

第7章 前言(4)

另外。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不是采用“导师制”。而是一种集体培养的方式、每个研究生都有由四到五位教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这些教授都是研究生的学术顾问,都可以是导师,但在这些人中有一人为主要指导教授。学生如有问题需要解决,应先同主要指导教授商量,听他或她的建议。每年,每个研究生都会收到一份由其主要指导教授签署的评估。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专业师承就较丰富多彩,生产出来的博士质量较为规范和均匀,学生较易于建立起学术史观念,知道如何去写论文。在国内或其他国家的“导师制”下,博士的成色差别有时很大,尽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的起点就已经很高了。这里边涉及的因素很多,但个人的学术悟性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人在学术上的悟性如何与他是否有一种学说史的观念大有关系,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实际上致力于建立这种观念,也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学术视野、既然博士生培养是一种生产,把原材料经过一定的程序改造加工使之成为可以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学生作为原材料,每一个人都经历了这一过程。这样,哪怕再没有学术基础的人,只要有相当的教育基础,经过这一套程序的锤炼,都能建立起一定的视野,作起学问来也能基本符合这里的学术体制所要求的规范,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在国内看来不大可能成为学术工作者的人经过就读美国的研究院后,也可以成为学者。当然,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不代表什么学术成就,而只是表明在某方面接受了高级训练,学到了某方面的游戏规则,只有走进学术殿堂,学术生涯才告开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写了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博士论文只是证明他们接受了学术训练、成了符合规范的产品而已。

在促进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进行交流中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起了重要作用,陈志明教授在访谈中对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在促进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交流和发展的做法和打算作了详细的介绍,他说:

因为我们是在香港这地方,跟内地的人类学者交流是理所当然,而且是必要的。香港毕竟是个小地方,它的人类学研究应该跟大陆联系起来。这边的好处是我们看西方资料比较方便一点,我们与大陆的交流,有好几个方面,比如办国际研讨会的时候,我们也邀请内地的一些学者过来,内地的一些研讨会,好多单位也邀请我们过去,这是很重要的一种交流方法。比如1999年,我跟张展鸿副教授通过大学的学术交流计划,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与他们交流,去那边做两个演讲,跟他们的老师交流。我们经过大学学术交流计划的批准--这个计划最长的时间有两个星期,向校方申请,也邀请内地的学者过来。

我们系都请有一个校外的评鉴人,每个学期考完试后,学生的成绩、试卷、作业、论文要抽样寄给他,好的和不好的都有,由他自己去看去审,然后他会写一个报告给校方,每个学期都这样。评鉴人一任三年,三年他一定要来一次跟我们见面,和我们一起讨论系里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保证系的发展跟上国际水准。除此以外,如果经济上允许的话,我们有邀请访问教授的制度。我们系一般聘请的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类学教授,如哈佛大学的华生教授(James watson),他研究香港、广东这一带很出名,是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持研究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他做过我们的访问教授,也当过我们的校外评鉴员。另外作为访问教授还有很出名的文思理(Sidnev Minty)教授,文思理教授是研究南美洲的,他写了一本很出名的书,从蔗糖怎样全球化,怎样从南美传到英国去,而且研究了从早期蔗糖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一种奢侈的物品到普及化的过程。这本书很出名,文思理是很出名的学者,他也来做过两次访问。最近我们也开始邀请一些比较年轻的学者采教课。这对我们的师生有好处,尤其是学生,能够接触到本系以外的学术界人士。我们认为这个制度很好,但主要考虑到资源问题,只要经济许可,我们要继续下去。另外,我们还有名誉的访问教授或名誉的研究员,目前我们系有三四个。“名誉”是说我们不付钱,由他们自己付钱,但他们附在我们系里,他们可以做研究,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对我们的好处就是他们在我们这里跟我们有交流,参加我们星期五的午间研讨会……所以,我们跟国内国外都有交流。另外,我们本系的学者都适当地参加国外的学术研讨会。我个人每年都得到一些邀请,如1999年,内地邀请我参加了不少活动,南宁的、云南的、吴江的,还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几个会议;1998年参加了威廉斯堡大会等会议。1999年我们系搞了两个国际会议,一个是6月初的华南文化认同的研讨会,另外一个是6月底7月初,是中国家庭饮食研讨会,从饮食来看社会变迁,是与哈佛大学合办的。我们跟国外交流的形式很多。

这些关于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交流的记录和展示,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中国人类学是国际人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正是中国人类学生命力之所在。

7.展示了中国人类学家对人类未来的关怀

人类学传入中国已百年有余,在世纪之交,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和地方化的传统,人类学更应关注人类的未来。对此,李亦园先生在访谈中曾对笔者说过如下一段话:

说到对全人类,对人类学家来讲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学家不但要对个别的文化、个别的族群进行研究,更要把整个人类看成为一个“生物群体”来看待,这就是人类学家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家所不同之处。人类学家从不同生物的立场,从社会的、文化的立场来看,把族群看作是一个生物群体,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重点问题。我们一开始讲到了人类学家特别是我们早期的老一辈的都强调体质人类学,都受到了这方面的训练。当年李济教授亲自教我们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生物观点是把整个人类看成不仅仅人类本身是同一个种族,中间没有不同的聪明才智的差异。这是一个重要的观点,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把人类族群看成是一个生物群体,跟其他动物都同样看待的话,生物的演化适应的观念亦可用在人类族群本身。物体在亿万年的发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一个现象,即特化(speciaJization)的现象,器官的特化。器官一旦特化就走向适应特别的环境,是非常特别的情形,等到环境变迁适应不了就会产生灭种。人类有了文化以后不用生物体来适应环境而是用文化应用环境,但是文化的发展也有特化的趋向。即使是科学的发展也是一种特化。这是非常特别的发展,它有时脱离了用它的人类本身,其间就是一个很大的危险。如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人类对能源的无尽采用都是很明显的文化特化现象。人类学家在了解这种人类文化也是生物进化过程当中的一种发展,对整个族群存在的研究就是一个启发点。假如能了解这个特化的过程,也许在慢慢扩展观念,人类对现在文化的发展趋向能够有所限制,稍微搬回来一点,而不至于由于过分的发展对环境太大的破坏,使整个人类族群可能造成毁灭,那就能使生物群体避免最悲惨的命运了。

人类看问题还得回到各个生物体自己发展的情景,所以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人类学生物观念在将来的发展中应突出强调,即使是很小的问题如人类本身的智能,在有了文化以及科技以后是否逐步停止了发展?例如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明显地人类的脑量有很大的增加,人类的智能因此而逐步地发展,到了真人就更聪明了。但是有了文化之后,用文化发明的东西来帮助人类思考,那么人类纯粹的聪明是不是就停止了,这是否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可疑虑的一点。当人类发展到不需要自己思考了,那么可能就停止了人脑的发展,这对整个人类似乎也是很不利的,这也不是一个好的趋势,在这一点上人类学家也应该有贡献,也就是用比较宽泛的立场来看问题。作为一个中国的人类学家更应该用中国文化的传统来把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譬如说适应环境只能够适应而不能最适应。达尔文的观念适应是“fit而不是fittest”。Fittest(最适应)就是特化的开始,太适应了,到了环境一变迁就转不过来。某一个程度的适应但是又能保持很多不同的特性在里边,积蓄了很多可能别的时候适应的条件,人类文化的多元就是一种不太特化的存在。这些多元能够和而不同也是适应往前走的一个道理,中国的人类学家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不仅仅是大陆本身,台湾及华裔的人类学家都应该注意到中国文化的特别的观点所谓“和而不同”以及“致中和”等观念,这点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有和而不同或致中和的观点,就能容忍不同,而保持多元文化的特性,如此才能长远延续光大,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民族文化大融合之后即有一个伟大的朝代出现。应是这一意义的实在表现。

总之这本洋洋50余万言的中国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从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经历、中国学者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中国学者对人类学理论的探索,中国学者对人类学本土化或中国化所做的努力、中国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交流、中国学者对人类未来的关怀等方面对中国人类学近20年的发展作了比较忠实、全面的记录,这对中国人类学史史料的积累是极具学术价值的一件大事。

说实在的,在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未定之时,在中国人类学在学术界的声音还微弱之时,在世纪之交将老中青三代中国人类学者的访谈录汇集出版,并起名为《人类学的世纪坦言》十分贴切,因为我们从这些坦率诚恳、如实说出的关于中国人类学发展的种种情况、意见、观点、看法和评论中既看到了人类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成果,又窥见了新世纪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

同类推荐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腹黑邪君滴霸道神女

    腹黑邪君滴霸道神女

    她,拥有着令无数天才羡慕的修炼天赋,却因为封印让这颗闪耀着的钻石蒙上了尘埃。当封印解开,那个被人任意辱骂欺辱的废材嫡女,变成了闪耀在大陆上的人人憧憬的对象。风云再起,她面临生死抉择,她终会选择哪个。“冉儿,不管是上天堂,还是入地狱,我一世追随你。
  • 纪灵王座

    纪灵王座

    十方剑出八方平,六道甲子锁天命!诸神的黄昏,以东方与西方的两败俱伤而告终,人类陷入无神时代!来自太平洋深渊处的灵族,始向人类所主宰的世界发起挑战。小七企鹅号:2927571842!企鹅群:389263755!
  • 武者时代.

    武者时代.

    步入修者的世界,玄妙的双重奏将林邵峰的信心打击的体无完肤,但他却未曾喊停过,背着伤痕累累的负担,一步步走上终点,去仰望曾经嘲笑过自己的人,七情六欲终究摆脱不了他的内心,只是一味的拼搏,保护自己身边的一切、简单的道理,无比坚韧的心!
  • 竹马来袭,恶魔校草追妻记

    竹马来袭,恶魔校草追妻记

    小时候她最喜欢去邻家别墅蹭吃蹭喝蹭住……如果你问她为什么?她会回答“因为有梵哥哥。”小时候他最讨厌她,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会回答“因为我家快要被她蹭破产了”“七七,我错了。你什么时候才肯和我回去?”某人把某只压到墙角说到。某只生气的说到“呵呵,波唔,不!明明是你先不要我的。本姑凉可是有个性的!”某人无奈的摇摇头从此走在追妻路上一去不返
  • 浮生之恋

    浮生之恋

    最美的爱恋,不是相伴一生,而是让人一生留恋。最爱的情缘,无论有多久,无论有多远,即使阴阳相隔,我也愿去陪伴。如果是我们可以做到吗,也许有人说这是虚假的浪漫,但是事实却依旧如此。只要相信爱,一切都会实现。所谓的时间距离,一切都只是过眼烟云。因为相信爱情,才会获得天使最后的垂青。也许徐梦梅和澹台云之间就是因为彼此的爱情,才能坚持在岁月和距离的迷离中,实现完美的爱情。爱情却难免完美,也许是天使的妒忌,才会让他们的一切充满坎坷。或许阴阳之间的距离,才是他们最完美的爱情见证。
  • 暗谋深几许

    暗谋深几许

    “你算的到人事发展,却算不出天理循环。”清菱的记忆始于澳海国的凉山,那一年她四岁。十年的平静过后,儒雅的云楚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自那日起,天理循环便步入了正轨。心爱之人的算计,亲人因为她而连遭变故。在她走投无路之时,一束柳枝伸到了她面前。河沁宫中,伴风而动的垂柳下,他笼起她耳边的碎发,轻轻在她耳畔答道:“因为我想要你爱上如今的我。
  • 食色生香:离离子归啼

    食色生香:离离子归啼

    半世流离辗转,一曲腐朽高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竟然成了我的未婚夫?本上神怒了,“那不过是年少轻狂不懂事罢了。”暮子归挑眉轻笑,“夫人,我们可是交换过定情信物的……”本上神扶额,“都说那是个误会,不做数,不做数的……”暮子归轻挑一笑,“夫人,你方才说什么,为夫耳朵不大好,听不清你说什么。”本上神泪奔,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吗?
  • 异事奇遇录

    异事奇遇录

    物价上涨的,楼价暴涨。为了生存不得不买村子里的老房。结果。。。。。。。
  • 至尊顽主

    至尊顽主

    我是郑晓阳,前特种兵,后来成了军事收藏家。在地下要塞里从一死鬼手里拿了个镯子被炸回大明成了朱厚照。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能回到大明是正德那厮的魂儿捣的鬼,他还给了我一个任务。我凭啥要听他的,我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玩儿,因为我是顽主,不让我玩我就捣乱。所以,我在大明开始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