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3200000019

第19章 营造城市低碳空间(1)

规划出来的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要有低碳理念,低碳城市是设计出来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城市植被、城市通风及城市交通,都要为低碳城市模式创造条件。

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明确低碳城市的内涵,对低碳城市进行概念界定。城市人口密度要适当高些,人口密度过低的城市不能支持公共交通,在空调方面消耗的能源也多。

不要摊大饼式地蔓延城市,而要采用若干高密度的卫星城市,用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与主城区相接。城区土地要混合利用,以减少城市空间人群移动所造成的运输能耗。

要改变城市单一中心的布局结构,形成多中心集约化的空间布局。从简单的几何学原理可知道,同样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即最紧凑,也就意味着提高了城市的效率。

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值得借鉴。合理缩小建设用地空间,使市民的居住、商务与休闲需求,通过公共交通、步行等交通方式就能得到基本满足。把更多空间留给城市农田、城市森林。

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不是建筑越高越好。特别在进行城市旧区改建时,要控制高层建筑,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公共绿地,改善城市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紧凑型城市并不意味着挤成一团,而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公共交通为发展轴,轴上串联次级中心的轴心结构。越近轴心,密度越高;越远离轴心,密度越低,越融人大自然。各轴间以田园、森林契入。空间距离虽增加了,但在轴线快速交通条件下,时间反而缩短了,城市是紧凑的,能源利用得到整合。

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要考虑人口分布。提升城市竞争力,需要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城市的基本特点是中心城区人口高度密集,郊区零落分散。

不合理的人口布局,给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布和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郊区人口分散,造成建设的规模效益不足,限制了郊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吸纳人口的能力。

在各类资源和能源有限的形势下,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集约化已被普遍认为是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以紧凑型城市为低碳城市的基本模式,笔者提出了“单元城市”的概念。从城市空间、生态流、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碳流等多个方面,优化设计低碳城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存的常规城市,城市道路与房屋之间争夺土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必须往返于住所和办公室之间,导致人流增加;同时,为满足建设、生活和管理的需要,物流也在不断增加。于是乎,交通工具和道路也随之增加。

也就是说,路宽了,占用土地就多,居住必须更加远离城市中心。这样的话,连接这些房屋的道路就需增多。人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越远,道路越多;道路越多,距离也越远。恶性循环不断上演。

其结果是,白天道路拥堵、房屋空置;晚上刚好反过来,房屋拥挤、道路闲置。

为了缓和这个矛盾,有人提出道路要建成立体多层,房屋盖成高楼大厦。其结果,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严重。

世界上的文化名城都是国际化的,但同时都有自己的文脉、自己文化的根。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别丢了自己文化的根。在这个问题上,不仅需要头脑清醒,更应当有所作为。

中国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拆旧建新,失去了老城原有的特色和韵味。而新兴的城市追求大门面、大气派、大广场、大喷泉、大立交、大楼盘。城区格调基本一致,建筑面孔单调雷同,明显缺乏文化意蕴。

城市现代化要学习他人经验。并非一味模仿、简单照搬。20世纪中叶,俄式建筑影响了中国许多城市的规划。如今,摩天的水泥楼宇成了不少城市建设的模式。

璀璨多姿的城市建筑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示。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既体现了悠久的文明,又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生活习俗相适应,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那些历经沧桑的建筑,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

规划低碳城市,还要考虑城市安全。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从不同侧面影响了城市安全,又从不同层面考验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我们不会忘记,一些灾区曾一度陷入了断电、断水、断通信、断交通的窘迫境地。

汶川大地震,数万人不幸罹难。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汶川县城损毁严重。专家说,重大伤亡的主因在于地震强度。但不恰当的城镇与人口布局、有限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恶劣的生存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与高密度人口相结合时,灾难的冲击力会成倍放大。我们不能总埋怨灾害是“百年一遇”的,我们更应该反思,城市化建设中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甚至敷衍了事是否存在过?

低碳城市规划,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的发展战略,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要从源失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工业布局应低碳化、循环化。工业布局能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财富。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利用。能源消耗要清洁、高效、低碳,实现低碳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城市交通应该提倡低碳出行。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为自行车建造更多、更安全的专用道路及停车场,而让汽车的使用成本更高。由此,市区建大型停车场、住宅小区建足够的停车位等,也应该反思了。

地上长出来的小城市

大力发展小城镇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的规划布局明显不同于大中型城市,小城镇应该是从地上长出来的。

近年来,中国以卫星城定位的新城层出不穷。

创建城市特色是开发新城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发新城的原则。然而,城市特色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积累。城市特色的形成需要在空间结构、道路、建筑形式等方面得到体现。这一点,在新城开发时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新城开发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研究问题。新城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有机联系的街道网络,共同构筑生活空间。城市特色和活力来自丰富资源的混合使用。

比如,新城应具有包括公共交通、私人交通、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等多种交通系统,使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促进新城生活多元化。

除了大城市周边的新城以外,中国有不少小城镇。它们或奇山异水、风景秀丽;或历史悠久、人文胜迹众多;或邻近大城市,具有田园风光。在旅游热潮中,它们逐步被发掘、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地。

旅游业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建设。要研究小城镇旅游发展的规模和潜力,研究旅游业对旅游接待役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小城镇总体规划,制定旧镇改造方案和计划。

有些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加以保护或不合理开发,可能使旅游资源毁于一旦。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行为。城镇是区域文化的中心,浓缩了地方文化的精华。城镇是地方文化成就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旅游地的美誉度。

悠久历史并保留众多古建筑的小城镇,本身就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小城镇的建设风格和特色,对旅游地形象的塑造、知名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型小城镇建设不能只追求规模与速度,缺乏对地方文化的提炼。

建筑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基于旅游的文化性,旅游型小城镇更应重视城镇建筑的文化性和品位。投入力量,加快城镇绿化、公园和小区建设。

旅游是食、住、行、购、娱的有机统一,在重视景点开发的同时,要加强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增加创收的机会,提升旅游地形象。

小城镇大多具有自然风光优势。拙朴自然的农村风貌对来自城市的游客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也是许多旅游型小城镇的特色所在。要把农业及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农村景观比城市景观贴近自然,城市游客对农村的生态性和自然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旅游型小城镇应加强区域土地规划和整理,通过整理地块、植树造林,创造优美而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景象。

在小镇规划建设方面,英国经验具有参考价值。在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时,英国非常重视立法。国家为城镇的建设划线,为地方政府执行规划提供财政补贴。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前提下,规定土地用途不得随意改变,土地拥有者只能按规划使用土地。

优秀的规划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也有助于提高人们依法行事的自觉性。据介绍,英国没有人可以在规划外进行住宅、工厂和商业设施建设,基本农田基本得到有效保护。

在进行小城镇规划时,最重要的是吸收当地居民参与。他们最了解本地情况,最熟悉本地环境,最清楚怎样才能建设自己的城镇。山区如何泄洪、如何布置下水道、怎样安排公共交通等问题,当地居民最有发言权。

早期,英国的小城镇建设也曾经走过土地扩张的弯路,建筑占用最好的农田。如今,人们大多在考虑如何保存肥沃的农田,如何保存诸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树林等各种环境资源。

为了满足居民当地就业的需求,在规划上特别要注意鼓励发展规模集镇。重点是产业发展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包括商业、卫生、教育、污水处理等基本的社会服务项目。扩大小城镇的经济规模,提高居民收入。近年来,英国这样的集镇发展很快。

邀请居民参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小城镇从地上长出来这一富有诗意的理想。希望这也能够成为中国小城镇规划的一种常态。

低碳的田园风光

低碳城市应该根据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将基本农田与绿色隔离带和生态走廊规划相结合,基本农田可以部分纳入绿色空间系统。这是明智的城市低碳规划。

中国的多数城市分布在冲积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由于没有山地阻隔,中心城区大多呈摊大饼形状持续外延。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病,如空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明显、交通堵塞。城市越大,这个问题越严重。

由此,中国很早就强调,在城市主城区与城市边缘区之间建立绿化隔离带,阻止主城区的无限扩张。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北京主城区不断扩张,现已由三环路摊到五环路。上海原来规划以外环线为城区边界,但新规划的大虹桥商务区已经明显打破了界限。

随着主城区的外延,原先规划的绿化隔离区不断被蚕食,形同虚设。只有对绿化隔离带加大保护力度,才能实现城市合理的空间布局。

换一种思路,如果把这个绿化隔离带调换为基本农田,在国家基本农田不可逾越的强大威力下,则可能会起到绿化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基本农田不仅具有限制城区无限扩展功能,而且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

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总量接近于草地、阔叶林、灌木林和经济林。与相同面积的草木相比,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要多得多。

农田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复合景观,反映了城市所在地区的历史与特色。春天绿油油的麦苗和灿烂的油菜花、盛夏的玉米青纱帐、秋天的金色稻浪,是多么美丽诱人的景色啊!

如果根据用地现状,保持原有的水面和耕地的肌理,做一些人为的修饰,则可作为一个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日常活动的娱乐场所。

另外,将农田作为城市画面中的“留白”,可以有效补充人工植被,使城市绿化与农田相连,提高城市的综合生态效益。城市中,农田不仅具有对水文和大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的改善作用,而且具有增强绿化带内物种和景观多样性的作用。

日本东京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市内保留了几处面积大于5公顷的片状耕地和许多面积不大的点状耕地。这些农田镶嵌在大城市中,不仅为市民提供生活所需的优质农产品,而且发挥着绿化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

农田融人城市是理想的城市布局。中国北方已有生态新城正在规划建设,规划时尊重原有地理、文化和历史,将农村和城市作为统一体来考虑。

该规划保留了大量基本农田,并进行现代农业改造。保留当地特有的万亩老梨树,并保留部分道路。也充分考虑区域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计划培训当地农民,在祖辈传下的土地上创造新的价值。

农田融入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的回归,是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者要从生态战略高度规划都市里的农村,推广社区农业化,保留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使农田漫布于城市之中,促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30年前,北京的二环和三环之间还有农田,上海的浦东也是农田。城市扩张了,农田就该让位,这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市内留下一些农田呢?

以前,一提起农田、农民、农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苦。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趣味都在改变。能在城郊拥有一块农田,回归一下自耕的农业文明生活,是一种享受,也代表一种生活层次。

日本的媒体报道,城市里的上班族厌倦大都市生活,怀念农村的田园生活。他们周末跑到农庄,当周末农夫,渴望有机会解脱、放松一下。农民看准这个市场,把自家田地和农舍适当改造,租给这些周末农夫,收入不薄,实现了双赢。

听说美国人也有另外一种活法。有些市民买菜很少去超市,而去农场,亲眼看自己买的菜是怎么种出来的,听主人讲解种植过程。这样既有机会体会农家生活,又对自己买的东西放心。

据报载,美国第一夫人在白宫种菜。从低碳城市的角度讲,这表达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因为土壤是巨大的碳汇。从另一个角度讲,华盛顿如果没有考虑城市的“留白”,现在的美国总统也只能吃远距离运送来的蔬菜。高碳排放不提,其安全保障问题肯定需白宫一笔不小的开支。

市民菜园的提法源于德国。它是由几十个约几百平方米的农田组成,一般由自治体来经营。使用者可以租一块农田,其中有一个小屋、置放栽培植物所需的工具,以及休息用的桌椅和简单炊具。在这里,人们有机会回归自然。

谁都明白,城里的一块农田不管怎么珍贵,也不如建五星饭店、办公楼、豪华公寓赚钱快。但从长远看,如果这些农田都在城市的扩张中消失,城市就失去了文化,失去了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品位,城市的整体价值最终会下降。

蔬菜、粮食可以从外地运来,你也可以饮用瓶装水。但是,人类需要的“绿树林阴、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生态环境是搬不来的。

同类推荐
  • 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世界卷)

    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世界卷)

    以翔实的资料,全新的视角,客观的描述来拨开笼罩在历史上知名人士头上的层层迷雾,揭示了这些名人事件的真相。对名人的关注与探究及他们的身世,性格,思想,归宿,轶事,感情纠纷等等方面,但是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很多关于名人的信息始终扑朔迷离,难辨真相,即便如此,也难以阻挡人们对名人种种时间的猜测之心与探索的脚步,作为名人,他们曾经叱咤风云,他们曾经名盛一时,无论生前身后他们的名字都为世人所熟知,但是究竟有谁真正理解他们呢?历史上的记载都是正确的吗?
  • 世界神秘现象

    世界神秘现象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探索发现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干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段。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著的《世界神秘现象》是“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之一。
  • 地球的脸庞:地貌(地理知识知道点)

    地球的脸庞:地貌(地理知识知道点)

    地球是太空中惟一不需太空探测船即可认识的星体,但是直到20世纪我们才真正勾勒出地球的全貌。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四。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就像是广阔原野上的一粒灰尘,但是它的形成和发展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地球还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惟一一个存在生命体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 家庭养花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家庭养花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花”与“卉”两个字自古以来各有其含义,花通常是指植物所开的花,在植物学上指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生殖器官,在园艺学上指供人观赏的植物。卉是草的总称。
  • 弹药科技知识(上)

    弹药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热门推荐
  • 星空show

    星空show

    【七百年前,有十二颗星同时坠落,分散在不同地方。十二颗星正是天上‘星宫’中的十二星使。星使之首ARIES(白羊)用自己仅有的能力使自己在半空中停止了降落。巨大的冲力迫使ARIES喷出口鲜血。血液在空中漂浮,渐渐的从红色变成金色。ARIES十分艰难的画出其他星使的图标,并在图标得下面画了个大型法阵,最后,图标变成十一颗血珠。ARIES的手一挥,十一颗血珠便飞向远方。ARIES看着GEMINI(双子)的血珠分成两颗,放心的变想向上飞去。可是SCORPIO(天蝎)的血珠发生了变故,血珠也分成了两颗,其中一颗向别处飞去。ARIES大惊,正想去查看,可是他的视线开始模糊了他只好强忍这身子向上飞去。。。
  • 重生之混乱历史

    重生之混乱历史

    李宗刚重生了重生在一个混乱的历史中这个时空四大名著的人物在一起斗智斗勇康熙和李世民勾肩搭背当然,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世界看李宗刚如何在这混乱的时空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王者之天之骄子复仇者

    王者之天之骄子复仇者

    他,上天选定的天之骄子。他,王者之路的追逐。他,续写修真的传奇。他,屹立九天傲世群雄。“天子骄子,因仇而现。邪魔珠出,祸乱人间。冉陨之分,一念之间。妖魔齐聚,圣龙归元”古老的传言,在他身上应验。究竟一段怎样的传奇,敬请观看【王者】天之骄子之复仇者。
  • 陌世重生跨界展风华

    陌世重生跨界展风华

    一场始无前料的危机,使世界陷入黑暗。前世,她用尽全力保护闺蜜,待闺蜜如亲姐妹,最后却被闺蜜毁了容,推进了丧尸群,死无全尸。不料,她又重回到末世前,这一世,她拿回修真空间,收物资,杀仇人,获得一群二货小伙伴,在修仙路上神秘尤物出现,接着引来上一世不知道的秘密将陆续揭开,逆天神器让她在末世活的是有滋有味,让我们看她如何在未知方向的末世中成就她的女王之路!(简介可能会与剧情产生矛盾,在没整本写完前)
  • 捉鬼道士

    捉鬼道士

    好好干活干活好好干哈哈哈哈刚刚干活以后会后悔
  • 黑道小公主与拽拽大少爷

    黑道小公主与拽拽大少爷

    夜如墨,17岁,男,X大的天才生。残魂的一把手,暗月。标志是右手大拇指上的墨水晶宝石“Morion”。乔羽曦,17岁,男,X大的高材生。残魂的二把手,明月。标志是左手尾指上的深紫水晶宝石“Amethyst”。颜潇潇,15岁,女,X大的转校生。噬爱的一把手,蓝玫瑰。标志是右手无名指的蓝水晶宝石“Aquamarine”。颜菲菲,15岁,女,颜潇潇的妹妹。和噬爱无关。
  • 我是苏以泽

    我是苏以泽

    手持圣剑与敌争锋。一切尽在,我是苏以泽。
  • 降妖传说

    降妖传说

    不太会写简介,不过我可以保证,内容非常精彩!求推荐票和收藏!
  • 成功管理的思维与智慧

    成功管理的思维与智慧

    本书介绍了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分为六章,内容包括:人才的选拔与安排、成功管理的领导决策法则、做好沟通的枢纽、实现管理的激励手段、改革与创新的管理思维等。
  • 血魔之归

    血魔之归

    高考结束,写着玩玩。前世的血族四皇子,转世成功,重修古法,重塑血魔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