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中央,与西西里岛膈海相望。据传统的说法,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末腓尼斯的推罗建立的殖民地。它地踞地中海商路的汇合点,长期经营中介贸易,不列颠、西班牙、希腊、埃及、非洲内陆以及其他各地的各种矿产、工艺品、纺织物、象牙货物等,常以迦太基为转运集散地,使迦太基获利甚丰,从而促进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境内土质肥沃,又兼迦太基人善于经营农业,农业十分发达。迦太基不仅拥有一支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陆军,而且拥有第一流的强大海军。迦太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公元前6世纪已经是一个囊括北非、南部西班牙、撒丁尼亚,科西嘉和西西里西海岸的奴隶制大帝国,长期称霸于西部地中海。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半岛之后,开始向西部地中海扩张势力,与迦太基人发生冲突,双方为争夺地中海的霸权发生了战争。迦太基人与罗马人之间的战争共进行三次,历经百年,经过无数次大小战役的较量,到第二次战争(公元前218一前201)结束后,迦太基被彻底击败。除非洲本上外,其余属土全部被罗马所占领,对外也失去了自主权,实际上已成为罗马的附属国。公元前2世纪中叶,迦太基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罗马人唯恐迦太基东山再起,借口发动了第三次战争。公元前146年,罗马大军在非洲登陆,要求迦太基人拆毁城池,迁往他地居住,这使迦太基人无法接受。迦太基人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奋起抗战,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第三年,迦太基城区 内发生了饥馑,在力尽粮绝的情况下被罗马攻陷。罗马侵略者大肆烧杀抢掠,然后把这个繁华似锦的城市夷为平地,幸存者被卖为奴隶,罗马统治者在迦太基的废墟上建立了“阿非利加省”。
《吠陀》文学的形成
“吠陀”一词原意为“知识”,后转化为对婆罗门教、印度教经典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是古代西北印度用梵文写作的对神的诵歌和祷文的文集,其中包括“吠陀本集”(吠陀赞歌)、“梵书”(“婆罗门书”、“净行书”)、“森林书”、“奥义书”(“近坐书”、“秘书”)。从狭义上讲“吠陀”仅指“吠陀本集”,共分4部:一为《梨俱吠陀》(《赞诵明论》),约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代末,部分内容可能更早,约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便出现了。全书为10卷,收集祷文和对自然诸神的赞歌1028首。二为《沙摩吠陀》(《歌咏明论》),将《梨俱吠陀》中的绝大部分赞歌配上曲调,供祭祀时歌唱,共载入赞歌1549首。三为《耶柔吠陀》(《祭祀明论》),主要说明出自《梨俱吠陀》的赞歌在祭祀时如何运用,与《沙摩吠陀》均为公元前1000年以后形成的。四为《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共20卷,载人赞歌730首,记录了各种巫术和咒语,其中杂有科学的萌芽,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梵书”是对与“吠陀本集”有关的祭祀起源、目的和方法及赞歌、祭词、咒术的意义加以说明的文集,约公元前10一前8世纪形成。“森林书”是“梵书”的附属部分,而“奥义书”又是“森林书”的附属部分。其中“奥义书”种类繁多,形成较晚,最迟的为16世纪的作品。吠陀经书尤?是《梨俱吠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也是研究印度古代史?重要资料。
庞贝城之谜
早在1900年前,在罗马的东南,有座名叫庞贝的古?。这座城市西临?水湛蓝的那不勒斯湾,北靠巍峨峻峭的维苏威火山,住着2万多居民。公元79年8月24日,一?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到了庞?城。这?午后一点多钟,离城约10公里的?苏威火?突然喷发了。滚滚浓烟和无数火球从山顶腾空升起,剧烈的爆ジ声接连?断。顷?之间,天色昏暗,大地摇撼,连平静的那不勒斯湾也翻腾起汹涌的浪涛。被喷起的熔岩,落地时凝固成石块。大量的石块和火?灰,把火山附近的地面全覆盖了起?。接着?下起暴雨,引起了山洪暴?。山洪挟带着无数石块和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流,向山下猛烈冲去。在很短的时间里,这座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城,就很快?消失了。
1000多年过去了,庞贝城渐渐被人们遗忘。研究历史的学者只是在查阅罗马古书时?才知道?史上还有个庞贝城,但它的遗址到底在哪里,一直是个谜。
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在维苏威火山西南8公里处挖出了一些古罗马的钱币,还有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公元1748年,人们又在附近挖出一块石块,上面刻有“庞贝”的字样。原来它就在这里!古城庞贝之谜终于揭开了!
从公元1860年起,人们对庞贝城开始了有计划的发掘工作。经过200多年断断续续的开掘,这座在地下沉睡千年的罗马古城,大部分已经重见天日。现在,人们可以像当年进入庞贝城一样,漫步在宽敞平坦的大街上,领略这座古城的风光。
庞贝城的面积约1平方公里,四周环绕着石砌城墙,设有七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两条笔直的大街,使全城呈井字形。全城被分成九个地区,每个地区又有小的街巷。大街上铺着10米宽的石板,两旁还有人行道;街巷的路面,则是用石块铺成的。每个十字路口都设有水池。水池全是石制的,上面饰有精致的雕像,里面储存着清澈的泉水。泉水是通过平地架起的渡槽,从城外山上引到城内最高处的一个水塔里,然后再流向各公用水池和富豪庭园喷泉池的。
城内最宏伟的建筑物,都集中在西南部一个长方形广场的四周。这里是庞贝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中心。广场的东南,是庞贝城官府的所在地。它的另一面是法院。这是一所两层楼的长方形建筑物,也是商人们订立贸易合同的场所。当地生产的葡萄酒、呢绒和玻璃制品,以及东方的香料、宝石,中国的丝绸,非洲的象牙,都在这里洽谈成交。
广场的东北是商场。从发掘出来的情况看,当时这里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生意非常兴隆。开掘时,发现在一个水果铺的货贺上,摆满了杏仁、栗子、无花果、胡桃、葡萄等果品,虽然经历了1000多年,但从外形上还能辨认出来。在一家药店的柜台上,发现了一盒药丸,已经变成细末,旁边有一根细小的圆药条。很显然,当药剂师正在搓药丸时,突然遭到灾难,因而弃之不顾了。当时的店铺往往兼作手工作坊。在一家面包房的烘炉里,发现了一块烤熟的面包,不仅保持着原来的外形,而且上面印着的面包商的名字还历历可见。
在庞贝城的东南角,有两座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物——竞技场和大剧场,竞技场是城被埋前的九年建造的,约可容纳2万人,可全部容纳下将近全城的居民。
庞贝城内有许多富豪的住宅,这些建筑的大门,往往有粗大的大理石圆柱和雕花的门楼。走廊和庭园里到处摆着天神和野兽的塑像,正厅、餐厅和卧室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四周陈设着珍贵精美的白银和青铜制品。墙上绘有壁画,地板上饰有镶嵌画。在一个富户家中,发现了一幅镶嵌画: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王与波斯的大流士三世作战图。它生动地描写了公元前333年伊斯战役的一个场面。画宽6.5米,高3.8米,由150万块彩色玻璃和大理石片镶嵌而成。
开掘庞贝城时,发现了许多悲惨的人体石膏像。原来,当火山爆发时,城内约2000人所处的地方恰巧有空隙藏身,因而没有立即被砸死、压死,可是他们被尘埃封住,无法逃出。以后,经过很长时间,人体虽然腐烂了,但火山的尘埃却形成了一个个人体模型。考古学家把石膏液灌进这种模型,再现了受难者临终时的各种姿态神情:许多人用手掩面,一个母亲紧抱哭泣着的孩子,不少人趴在墙脚处挖洞,还有一群是用铁链锁着的角斗奴……
古城庞贝之谜的揭开,使人们完整地了解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城市的真实情况。
墨西哥前古文化
距今7000年前,墨西哥高原上便有人群居住,他们分布很广,形成了许多部落。每个部落有各自的语言。文化发展参差不齐,其中以奥尔梅克文化和托尔蒂克文化最为杰出。史学家称之为墨西哥前古文化。
奥尔梅克人,即“橡胶树林中的居民”之意。大约公元前1000年,他们便在墨西哥湾沿海一带居住,由于这一地区潮湿多雨,生长着一种叫“乌利”的橡胶树,因此,人们称这里为“乌尔梅克”。后来谐音变化,成了“奥尔梅克”。
奥尔梅克人的石雕艺术在当时印第安文化中是无与伦比的。最具代表性的是13个巨型头像,其中最大的有3米多高,重25吨。
奥尔梅克文化的昌盛时期约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500年间,人口有35万左右。他们以农业为生?但实际上,那也?算不上什么农业,他们用?为简陋的工具刨开一片荒地,撒上种子便等待收获,全然不知管理和浇が。这样,几年后,这块土地便不再?粮食了。于是,奥尔梅克人便把它┾弃,另?荒地;即使在丰年,他们收的粮食也往往不够吃。
尔梅克?集中居?的地方,建筑倒是十分规则,如拉文塔地区,城市中?以南北走向的一?大路为?线,房屋、庙宇等建筑物整齐地排列在大路?两侧。
那时的房屋大多?粘土砌成,不很牢固,表面涂上各?颜色。庙宇呈金宇塔式,?是用粘土建成。
公元前500年左右,奥尔梅克文化逐渐衰落,托尔蒂克人取而代之,成为当时?西哥高原最昌盛的一个部落。
约在公元前400年,托尔蒂克人已在墨西哥峡谷和普埃布拉峡谷?间的地?分散居住。到了公元前200年,他们开始聚集成一个约有1万人的大?落,出现了一个叫古依古依尔哥的城市。后来,这个城市为希特列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淹没。托尔蒂克人便向特斯科科湖北岸移动。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托尔蒂克人便在此定居下来。不久,他们又在附近发现了矿产,便一面从事农业生产,一面开矿。不久,这里出现了一座新城市“德奥蒂华坎”。
“德奥蒂华坎”是“众神之城”的意思。人们为了保证城市的安全,修筑了一段长5公里的城墙,临湖的地区开辟为果园。城市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人口约有7万多人。
市内建筑受奥尔梅克文化的影响,也是以南北一条中心大路为轴线,两旁建金字塔和房屋。
公元1世纪,这里成了一个巨大的宗教活动中心。附近各部落的人们纷纷前来朝圣,托尔蒂克文化的影响扩及到很大一片区域。后来,德奥蒂华坎城又陆续扩建,又开辟了东西大道,这样,整个城市就划分为4个市区。
德奥蒂华坎城在建筑上独具一格,房屋、庙宇都用石头砌成,外涂白灰,墙壁上装饰着壁画。
公元350—650年间,是德奥蒂华坎城发展的全盛时期,人口已增至20万。
此时,托尔蒂克人的社会已经有了不同的等级,存在一个中央集权的统治阶层。首领和大祭司是统治者,他们和他们的亲属住在中心城区。
社会的最低层是市郊的农民。他们按血缘关系居住在一起,耕种公共的土地。
大约在公元650年至700年间,德奥蒂华坎城遭了一次大破坏。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内部组织矛盾所至。因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粮食及其他物品供不应求。同时,农民向城市提供的劳务也因城市的发展而感到匮乏。城乡关系的紧张,使社会组织失去平衡。
另一方面,在墨西哥高原上,又出现了两个与德奥蒂华坎相似的城市,一个叫乔卢拉,另一个叫索契卡尔戈。这两个新兴城市的发展为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渐渐的,它们逐渐盖过于德奥蒂华坎。因此,托尔蒂克的文化影响随之减弱了。
神秘的玛雅文明
玛雅人在中美洲的密林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的象征,就是尤卡坦半岛南端的科潘。
在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关于科潘城的动人的神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王子。有一天王子遇到一个玩童,玩童告诉他,在森林中有一座城堡,需要他去拯救那里的臣民。于是王子克服艰难险阻,深入了可怕的森林,终于找到这座城堡。他发现城堡的臣民们都被女巫的咒语迷住,不省人事。王子见城堡公主非常美丽,却不幸遭此厄运,产生了怜悯爱慕之心,上前吻了公主的前额。公主经这一吻便苏醒过来,随后宫女和臣民也都慢慢地苏醒过来。从此,这座城堡又“活”了过来,充满了生机。后来王子和公主结成了美满了婚姻,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密林深处的城堡里。
科潘城规模较大,城市的中心由广场、神庙、殿堂、宫堂、祭坛和球等建筑群组成,还有进行天文观测的建筑设施。在科潘古城遗址,有一座纪念性神庙建筑,它的台阶上有两个狮头人身像,嘴里衔着一条蛇,一只手攥着象征神祗的火炬,另一只手握着几条蛇,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在一座神庙前的石阶上,站立着一个代表太阳神的巨大人头石像,威武庄严,石像上雕有金星图案,令人惊讶。广场中心两座寺庙的墙上、门上雕刻着生动多姿的人像,面目可憎的魔鬼以及其他各种图案。庙下有一条地下通道将两座庙连在一起,两座神庙之间的地面上有一个用石块铺成的球场,面积有180多平方米。
科潘是玛雅象形文字内容最发达的地区,它的纪念碑和建筑物上的象形文字符号书写最美、刻制最精、字数最多。在科潘遗址中,有一条六七十级的梯道,用2500多块加工过的方石砌成,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物,梯道建在山坡上,直通山顶的祭坛,宽10米,两侧各刻着一条花斑巨蟒,蟒尾在山丘顶部。梯道的每块方砖上都刻着象形文字,每个象形文字的四周均雕有花纹,梯道刻了2000多个象形文字符号,它是玛雅象形文字最长的铭刻,也是世界题铭学上少见的一种名贵文物,由此被称为“象形文字梯道”。
不仅如此,科潘的经济与政治实力仅次于蒂卡尔而远远超过其他城邦,在文化上则完全可以和蒂卡尔并肩而立,甚至还力量有超越。有学者认为科潘的重要意义决不在蒂卡尔之下,它们如双峰并立,是玛雅文明两座最伟大的灯塔。从考古发掘的城市遗址看,科潘在规模上可能略逊于蒂卡尔,但美丽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805年以后,玛雅人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放弃科潘城北迁,科潘城随之变成一片废墟。
科潘遗址就在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一带。这里东临加勒比海,南濒浩翰的太平洋,北接墨西哥湾,西面与中美洲大陆联为一体。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南部是盛产松树、橡树和龙舌兰的高原,中部是鸟兽出没、植物茂盛的热带雨林,北部是广阔的热带草原区。
玛雅文化
玛雅在公元前3000年—4000年就开始定居,从而进入农业社会。他们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玛雅文化的全盛时期在公元3-9世纪,乌希玛尔和奇钦·伊查是玛雅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玛雅文化在古代美洲大陆水平最高,发展最早,并创造了象形文字,所以玛雅人被称为“美洲的希腊人”。玛雅文化的成就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