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类的起源
大约在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后期(3000万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猿类,这可能是人类和现代人猿的共同祖先。他们虽为林栖动物,但身体己呈半直立状态,手和脚已有某种分仁。在埃及法尤姆发现的原上猿、埃及猿和在法国等地发现的森林古猿为其代表。在新生代中新世(1200--2500万年前)到上新世(300—1200万年前)后期。东非、南亚一带地形和气候变化,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出现了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迫使古猿经常到地上寻觅食物,逐渐习惯于用脚直立行走,从而形成了从猿向人转变的过渡阶段。人类学称他们为“正在形成的人”。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地、肯尼亚的特南堡、中国云南的开远和禄丰等地发现的腊玛古猿化石,可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他们已经能够用石块和木棒等天然工具,并且产生了最初的语言。直立行走促进了脑髓及头部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在集体的劳动中人迫切地需要有一种交换思想和表达意见的工具,于是语言便逐渐形成和完善。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并且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从此开始了人类的生活。
人类种族的形成
距今约5万年前晚期智人形成的时候,人类种族或人种也开始形成。大多数人类学家将全世界的居民分为三大种族或三个主要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或亚美人种(黄种)、欧罗巴人种(白种)和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黑种),三大人种中还分出较小种族的各种类型和过渡类型。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淡黄或棕黄,黑发直而硬,胡须少或极少,体部第三期毛发不发达。脸平扁宽大,颧骨明显突出,颚宽,没有低眶类型。鼻宽度中等,鼻根低矮或中等。主要分布在辽阔的亚洲地域,包括亚洲北部西伯利亚,中亚、东亚,东南亚,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这一人种。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特征是肤色黝黑,毛发和眼睛呈黑色或深黑色,眼裂开度较大,卷曲型或波型发,脸部和体部第三期毛发极少(但澳大利亚人却很发达)。鼻宽扁,嘴裂宽阔度大,厚唇面凸,上唇前实,下肢颀长。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如非洲中部、东部、南部、澳洲、印度南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还因殖民者的黑奴买卖而移居美洲。欧罗巴人种的特征是肤色一般较浅淡,从浅色,浅褐色到褐色。头发柔软,呈波状或直型,发色金黄或黑褐,瞳孔多碧蓝色、褐色或浅灰色。鼻狭而高,体毛及胡须均发达。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和北印度等地,中世纪晚期以后,一些人逐渐移居美洲。人种的差别只是表现在体质形态的外表如肤色、眼型、鼻型、发型等等,而并非说明各人种之间智力的差别或种族的优劣。地理环境在人类种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各人种肤色的变异在地理分布上有其规律性。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斜射,紫外线的辐射量减弱,人类肤色也由深变浅,由黑变白。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多具有深黑的肤色,皮内含黑色素(黑蛋白)较多。黑色素有强烈地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从而起到了保护皮肤的作用,以免被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伤。在人类种族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这一点也是不应忽视的。
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而最早的石器考古学家称之为旧石器。根据石器制造技术的演进和生产的发展,一般将整个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旧石器时代早期,均始于完全形成的人类出现阶段,即距今30万(或20万)一300万(或200万)年间。当时石器制造方法简单(以石击石的打制法),加工粗糙,形状简陋,类型也少。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资料,最早的旧石器发现于肯尼亚特卡纳湖的库彼弗拉,定年为261万年前。这种粗糙的石器是原始人类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这一时期的晚期,石器制造有了进步,逐渐向专用化演进,出现了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几种类型的石器。旧石器时代中期,约在距今5~30万(或20万)年间。石器制造比以前精致规整,形状也已增多。典型的旧石器中期文化,是我国的丁村文化和欧洲的穆斯特文化。丁村文化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厚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穆斯特文化石器以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为代表,表明石器的用途已有明显分工。由于能猎取大动物,兽骨开始成为工具原料之一,在穆斯特文化层中曾发现骨针,说明当时人类已能用骨针缝制衣服。旧石器时代晚期,始于5万年前,到大约1.5万年前。石器制造除继续采用打击和琢削的方法外,还发明了压削的方法,使石器更为规整、美观、适用。同时,在澳大利亚的阿南姆兰半岛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磨制石斧,定年为2.2万年前,说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掌握磨制石器的技术。这一时期,骨器和角器广泛流行,有的石器、骨器和角器还装上木柄,结合成为复合工具或复合武器。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著名的有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文化、宁夏的水洞沟文化、山西的峙峪文化以及欧洲的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德林文化。
大西洋底的文明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哪里产生的呢?这成为以后人类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早在二千四百年以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演说和著作里曾经说过,比他早九千年,大西洲的居民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他还对大西洲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建筑式样作了生动的描述,说那里不但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物。而且在周围还栽上了枝叶茂盛的树木。但是,不知何时,大西洲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在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中了。
如果按照柏拉图所说,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不过,这个大西洲在哪里呢?这成为千百年来一个始终不解之谜。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八百米深的海底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一万二千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
其实,在最近三十年来,考察大西洋海底的科技人员,曾经多次在大西洋底发现庞大的古建筑群。那里不但有长长的道路、有雕刻精美的石柱,还有其他许多文物。1979年,在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海区,又有惊人的发现。经过美、法两国调查队的仔细考察,证明了这个海区的底下,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建筑时间,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得多。根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每边长三百米,高二百米,塔尖距离海面一百米。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流速从洞中穿过,激起了海面上一片汹涌澎湃的狂澜和巨大旋涡。
那么,沉落在大西洋中的古大西洲的居民,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如何建设起文明来的呢?他们还创造过哪些奇迹呢?现在还没有人能够作出确切的回答。
但我们知道,自古猿从树上走到地面上来生活,并用石块作为劳动工具,到现在已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祖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改造着客观世界,也改造着人类自己。人,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敏的双手,也有丰富的语言和严密的思维,正是依靠这些,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明。
虽然大西洋底留下的文明之谜,还有诗干人们去进一步揭开,但是,广泛存在于世界上的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和大量的文字记载,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恪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和长江之滨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大摇篮。五六千年来,她们孕育着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开创了源远流长的科学和艺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现在,请让我们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开始,讲讲五千年来世界各国简要的历史故事吧!
古埃及王国与金字塔
尼罗河——古代埃及人民一直像赞美母亲一样赞美它。它全长六千多公里,发源在非洲中部高原,每年7月初,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进发,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由南向北,倾泻而下。9月水势最大,吞没全部流经的谷地,形成一片泽国。直到10月底,雨季过去,河水才随着下降,流入河床。但在泛滥期间积下的一层淤泥,形成了大片良田,却成为谷物生长的极好的肥料补充。
在尼罗河的中下游,有一条狭长地带。从南至北,直到开罗附近,这就是尼罗河三角洲。
在大约五六千年前,在尼罗河三角洲,有一个远古的人类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一开始,他们有四十个小部落,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他们逐渐形成了南部的上埃及和北部的下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终以自己的强大实力打败了下埃及,埃及统一了。统一后的埃及不仅有了自己的政权,而且还有一个象征着最高权力的统治者——法老。法老不仅生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死后还要有专有的陵寝,也就是金字塔。
关于金字塔的来历,在古代埃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动人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本事很大的法老,名叫奥西里斯。他教会了人们种地、做面包、酿酒、开矿,因此人们都很崇敬他。但是,他的弟弟塞特却是一个很坏的人,杀死哥哥,夺取了王位。
奥西里斯死后,他的妻子到处寻找,终于找回了尸体。这件事让塞特知道了,他半夜里偷走尸体,把它削成十四块,扔在各个地方。奥西里斯的妻子又从各处找到了丈夫尸体的碎块,就地埋葬了。
奥西里斯的儿子从小就很勇敢。他长大以后,打败了塞特,为父亲报了仇:又把父亲尸体的碎块从各地挖出来,拼凑在一起,做成了干尸“木乃伊”。后来在神的帮助下。父亲复活了。不过不是复活在人间,而是复活在阴间,做了阴间的法老,专门审判死人,保护人间的法老。
这个神话先是在民间流传。后来埃及法老听到了,便利用它来欺骗人民,说是法老有神的帮助,因此活着是统治者,死后还是统治者。谁要反对法老,那他不仅在活着时会受到惩罚,死后也会受苦。
从此,每一个埃及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的神话重复一次:首先是举行寻尸仪式。第二是举行洁身仪式,即解剖尸体,把内脏和脑髓取出,制成干尸“木乃伊”。第三是诵念咒法,为“木乃伊”开眼、开鼻、开耳、开口,把食物塞进它的嘴里。据说,这样它就能像活人一样呼吸、说话、吃饭了。最后是安葬仪式,把“木乃伊”装入石棺,送进他的坟墓里去。
在埃及、最早的墓葬形式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再堆成一个沙堆;以后墓穴越挖越深,成为地下室,在地面沙堆周围砌成石墙。这种坟墓叫做“马斯塔巴”(意为石凳)。
到了公元前17世纪的埃及第三王朝,法老杰赛尔认为这种“石凳”不能作为法老的永久住所。于是,他就找建筑师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砌的”马斯塔巴”。但法老嫌它还不够雄伟,又在上面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使它高达六十一米。它的下面,有一个很深的竖坑,可以通往地下的走廊和房间;周围还模仿王城,筑起一道围墙,墙内建筑了祭祀用的殿堂。这就是埃及的第一座塔形的陵墓。因为它的外形很象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由于这座金字塔由下到上是一级一级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阶梯形金字塔”。
以后,历代的法老都要想给自己筑金字塔,而且建得越宏伟,越显出自己的尊贵。当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即位后,决心要给自己造一个最大的金字塔。他强迫所有埃及人都要为这项工程服劳役,并把每十万人组成一个役工期,每期服役三个月,轮流替换。
工程开始后,成千上万的人被派到山里去运石头。据估算,每块石头约重两吨半,总共要二百三十万块。这么多石块在现代用火车装,需要六十万个车皮。可是当时根本没有机械的运载工具,怎么办呢?据说,勤劳而聪明的埃及民工想出了很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可是载有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地上是拉不动的,于是又修建了一条石路。单单修这条路就花了十年时间。在这同时,另一批人忙着在工地上开凿地下通道和墓穴:民工们在又热又闷的通道里,用青铜做的凿子一块块凿开岩石,又整整用了十年时间。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甚至连一根铁杆也没有,怎样把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堆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人们又得把它移掉,让金字塔显露出来。这个工程非常艰巨,经常总有十万人在烈日暴晒和监工皮鞭下劳动,整整花了十年:全部工程用了整整三十年!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高大的一座。这座大金字塔原高一百四十六点五九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十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二百三十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石头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人们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铅笔刀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中。
金字塔里共有三处墓室。从北面十三米高的入口进去,是一条不到一人高的通道。沿通道一直向下,走过约一百米,就到了一个长方形的石室。由于胡夫不满意这个墓室,于是又从下坡通道的中途,另开了一条上坡通道,一直通向“王后墓室”。在上坡通道上端,又开了一条大走廊。过了大走廊有一个墓室,这就是安放胡夫石棺的地方,人们称它为“法老墓室”。
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三米,但有着完整壮观的附属建筑。塔的附近建有两座神庙。庙的西北方,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这就是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这座雕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单是它的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天然的大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