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势穷而降的人,必不是真心投诚,当日众人也曾力劝主公斩草除根,免留后患,主公却执意不听,如今自尝苦果!公孙瓒此番来势汹汹,主公正欲调兵遣将,曹操又在主公背后捅了一刀。”
“哦?”周齐越听越是兴奋。
“曹操刚败了吕布,竟不知休养生息,今日以曹仁为大将,从东郡发兵攻我界桥。公孙瓒与曹操,加起来虽不过几万人马,但两路军马,分头并发,势头正劲,青州一带的黄巾余孽趁机也有蠢动的迹象。主公不惧公孙瓒与曹操,倒是担心境内黄巾军再起,形成外攻内乱的局面,到时那可就棘手了。是先了结公孙瓒与曹操,还是借机彻底平定境内黄巾军,众人各持己见,因此才耽搁了这么久。”
“公孙瓒与曹操联手了吗?竟同时起兵。”
“联手与否关系不大,即便联手,以主公之力应对绰绰有余。”
“那主公可有对策?”
“主公认为曹操攻界桥,不过是示威之法,让主公不要轻视于他,无关痛痒,他自领十万精锐与公孙瓒决战,另派颜良去青州剿灭黄巾余孽。依主公的意思,他本想灭了袁术再收拾这些黄巾贼,现在既然他们自寻死路,干脆就一并解决。我明日将随主公北征,照料不到你了。”
“在下知道!”周齐深一施礼。
“前番我曾对你说,主公无意于你,你道这是为何?”郭图逗着家养的一只长毛狗,用眼角的余光瞄了眼周齐。
“不瞒别驾,这事一直令在下困惑难解。”
“今天军议之后,我特意问了主公,他说,他不信任小儿之辈,就算有天纵之才也不用。你今年十七,再等三四年吧。”
“主公的心思真是常人所不能解啊!”
说得虽然轻松,但在周齐心中,已将袁绍骂了千遍。
回到陆浑山,见山上多了个人,原来是陈群。
这陈群脱身后,在西河逗留至年后天气转暖,才返回颍川许县的老家。没想到叔父大病,于是一心扶持,却因经验不足,经常手忙脚乱。陈老爷子本是硬气之人,看不得一个年轻人整天围着自己这把老骨头转,让他速速离开这晦气的病榻,到外头闯出个名堂,陈氏的子孙不能老死于僻处。
自祖父、父亲故去后,陈群以叔为父,听其教诲,从不违逆,而叔父所言也恰是他心头所想。他本来想要直奔陆浑山,但叔父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计划。
“你回来的前天,郭嘉曾来探望过我。”陈谌吃力地说道。
“郭奉孝?”陈群一愣,“他不是在袁绍那里做谋士吗?听闻袁绍待他极厚。”
“我也这样问过他,他说当初投袁绍,是实在拗不过堂兄郭图所求,虽然不过短短数月,但郭嘉已看出袁绍非成大事之人,毅然离他而去,现在在家开了间私塾,终日与孩童为伴。他与你同窗三载,感情甚笃,只因你跟着我常年在外,才少有联系,这次趁你们都有余闲,去趟阳翟看看你这位老友,也算是为我回个礼。”
郭嘉是郭图的堂弟,眉清目秀,皮肤白皙,声音轻柔,宛若女子,因这个常常被人嘲笑。郭嘉自小喜欢与年长者来往,善听而寡言,所论又常出诸老意料,在阳翟从小就是个名人。他与陈群曾同拜荀彧为师,陈群比他年长,郭嘉因此与之常有来往,探讨学问,结下深厚情谊。
后来陈群先是举孝廉,充任朝廷郎官,后任拓县县令,又随叔父宦海沉浮,虽偶有书信来往,但屈指算来,也有近三年没有相见了。
在郭嘉那里住了些日子,转而由阳翟出发,直奔陆浑山而去,一路上还算太平,沿途的流民比去年少了许多,也没出现半路劫杀的恶贼,黄巾余孽更是不见踪影。
看到以为被贼人所害的好友天降一般出现在眼前,司马懿不敢相信,以为自己眼花,等他确认陈群的确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时,百感交集,忍不住拉起陈群的手,仿佛只要一松手,他便会消失不见。
“仲达,不必这样,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哈哈——”
陈群松开司马懿的手,拜过胡昭,又向其他人行了行礼,将自己被白雀军劫持的前后经过叙述了一遍,众人听后,无不感慨万千。
立在周齐左边的一人这时悄声对他说道:
“前有辛毗、蒋济,现又有陈群上山,司马懿的势力已然超过了我们,这样下去,陆浑山哪里还有我们立足的地方。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我们不能眼看着那几个小子把我们活活挤对死。先生以往对你多器重,大家伙都知道,现在怎么着?司马懿天天跟先生腻在一起。这也不说什么了,最恨的是你想去袁绍那里施展抱负,司马懿不顾同门之谊,肆意阻扰,一想起这件事,我就替你生气。我还听说,先生把《吴子兵法》传授给了司马懿,这套兵法先生不传你竟反传司马懿,换作我,定然不能饶了司马懿!”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我也是偷偷听到的,你想想,《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世称兵家双璧,先生珍爱万分,从不传授他人,如今却授予司马懿,他怎么可能会让你知晓。”
周齐听罢这番话,咬了咬自己的嘴唇,快步走出被司马懿等人的谈笑声包围的屋子。他靠在一块大石旁,像一个被人羞辱的孩子般哭丧着脸,继而露出凶残的目光。
周齐本就有除掉司马懿的心思,只是一直在等待恰当的时机,他不想因为司马懿的事,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不过他愿意等,周围的人却等不得,既然追随周齐左右,脾气秉性自然与之相投,可以说,除掉司马懿之心比起周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见他迟迟不动手,借今天这个机会,编了个胡昭授司马懿《吴子兵法》的谎话,想要刺激刺激周齐那颗敏感的心,见他怒气冲冲地走开,心头暗喜。
“长文兄,你说说看,袁绍与公孙瓒这回谁输谁赢?”陈群将从郭嘉那里听到的袁绍出兵幽州平叛之事讲给众人听后,蒋济问道。
“袁绍与公孙瓒都是庸主,这一战也无非是狗咬狗罢了,结果也好算计,袁绍兵多,自然是他胜出。平定幽州之后,袁绍便坐拥四州之地,接下来便是席卷天下。不过我还是那句老话,袁绍奔劳半生,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长文兄,且不说他为人作嫁衣裳,单看下一步,袁绍会取何处?袁术还是吕布,还是曹操?”蒋济问道。
“如果我是袁绍,肯定南下,待扫平后方诸雄,再席卷西北、西南,乾坤可定。但我想,袁绍大概不会这么做,郭奉孝说他做事喜欢舍近求远,舍易求难,舍本求末,与人反着来,稍一得计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智冠群雄,殊不知,以往与他交手如韩馥、张扬、公孙瓒等人,皆为下品,袁绍人多势众,取胜自然不费吹灰之力。袁绍急功近利,袁术吕布曹操皆不在眼里,我估计,他下一步最有可能从并州发兵,直取司隶,占据京畿之地。”
“我与长文兄所见略有不同。”司马懿扫视众人,“郭奉孝所论鞭辟入里,而家父也有一言,我觉得说得也很有道理。家父说,袁绍实际上不过是个守财奴罢了,他如今东征西讨,只是为了挣一份家业,今番袁绍以一人而占有四州,完全够得上家大业大,以我拙见,袁绍不会再有吞并的欲望。”
“即使他愿意守在家里数那些金银财宝玩,他手下的人还等着建功立业,封爵拜侯,怎么可能让领头的安心做个富家翁?有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蒋济不认同司马懿的看法,但对陈群的议论也持怀疑,在他看来,袁绍会先扫灭周围的敌对势力,那就是曹操,袁绍虽然蠢笨,但还不至于糊涂到近在家门口的威胁也看不到。
众人你来我往,争论得异常热闹,辛毗靠在一边,没发表任何意见,他有他的心事。
就在野炊结束后的第二天,辛毗接到辛评遣人送来的口信,说袁术如今正广揽贤才,欲兴大事,有识之士都热切追随,辛评要辛毗趁这个机会,下山入袁术军帐,兄弟两人共辅主公,济事立名。辛评的口信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辛毗不从,将就此断绝同胞之情。
这让辛毗很为难。
辛毗父亲去世得早,家中虽有老母在堂,但历来长兄为父,对辛评,他既敬又畏。去年辛评有意让他为袁术效力,虽然被他拒绝,但他也想到了,这事定然没有完,兄长肯定还会跟他提这件事,这不,比想象中虽然晚了点,但终究还是来了。
与其说他自觉学问尚浅,还需多学些时日,不如说他舍不得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师友,孔明先生的谆谆教诲,伙伴们朴素真挚的友情,比起辛评向他抱怨的“帐下之人无一不在追名逐利”,无疑要清朗得多。
说别人追名逐利,辛评对于权力的热衷,也决不落人身后,辛毗虽鄙夷唯利是图之辈,却十分理解自己的兄长。辛评自小尝尽了家贫遭辱之苦,对金银钱财、权位利禄自然比一般人要看得重。
他如今富贵了,也想帮衬帮衬自己的弟弟,自是人之常情,令辛毗感到遗憾的是,身为兄长,却不能理解弟弟的心思。
辛评只给他一个月时间,超过期限没见到辛毗,兄弟俩便再无相见之日。
他看着大家伙有说有笑,心中更觉难受。
胡昭领着陈群去安排住处,其他人又说了一会子话,没多久也陆陆续续地散去,辛毗甩甩宽袖也正要走,肩膀被人轻轻按了一下,随即传来司马懿的声音。
“佐治,要是信得过我司马懿,不知道能否说来听听,心事,心事,藏在心里是个事,说出来就不是个事了。”
“还是仲达眼睛毒辣,竟被你看出来了。”
“我身无长物,但说到观人察物,倒也不输别人。”司马懿回到原位,看着面色黯淡的辛毗说道,“不说笑了,佐治,你认为这世上有几件事?”
“几件事?”辛毗不明白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以为这世上,攘攘熙熙,不过四件事,一件是可做之事,一件是不可做之事,一件是可做却不能做之事,一件是不可做却不得不做之事。”
“不愿为而非得为之。”
“做人的无奈,大致如此。”
“其实谁都知道,没有事事顺心所愿的道理,但是我实在不想为袁术卖命。”
辛毗将口信一事告知司马懿,司马懿听后,沉默了片刻。辛毗入袁术军帐,无异于明珠坠落污泥,美女屈嫁肺痨,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司马懿虽不能说与之感同身受,但他的不甘,还是能够看得出。
也许,辛毗此时需要的,只是一个听从兄长安排的理由。
“佐治,百善孝为先,人伦纲常不能乱,长兄为父,如果是我,大概也只能顺从兄长的意思。”
这是实话。司马氏家规极严,伦理纲常不敢有半点逾越,父亲不说进屋,不敢擅入,父亲没说坐,便不能坐,父亲没让开口,无人敢多嘴。从小到现在,司马懿从未有悖父亲教诲,如果司马防让他去为袁绍袁术之流效力,他也只有听从父命。
在司马懿看来,这就是人的命,可争却不可抗,自己不也如此?即便对拜师出仕,有着自己的一套认识,但最终还是得循着父亲指定的那条路走下去。
“也罢,也罢!”辛毗痛苦地咬咬牙,看了眼司马懿,垂头丧气地出了屋。
当司马懿从胡昭口中得知辛毗下山而去时,已是两天以后的事。
辛毗没有向司马懿和蒋济告别,他想着,一旦相辞,免不了又要唏嘘一番,令彼此心头滴泪,一人之苦楚变成三人之凄凄,这是他不愿看到的,与其怅然无语,不如走得干脆。
习惯了三人切磋学问,谈笑往来,如今少却一人,心头空落落的不是滋味,辛毗下山的当天,司马懿没去学馆,这在他身上未曾有过,他自己多少也有点恍惚。
用情过深,往往容易被其左右。
这是司马懿通过此事得出的结论。
想念归想念,生活还得继续,沉溺往事,容易消磨志向。次日天刚擦亮,他立马起来到屋后劈柴,不消一个时辰,劈好的木柴已堆成了一座小山。擦去脖颈上的汗,准备喂过信鸽后,再练习练习剑法,这时有两个人也来到后院,司马懿回身看去,是周齐一派。
那两人面对面,扎下马步,嘿嘿哈哈地打了一通拳,收势后,不知出于何故,其中一人往后退了几步,司马懿正待阻止,已经来不及了,木柴堆哗哗啦啦地翻滚下来,散了一地。那人见状,急忙向司马懿拱手,说了几句道歉的话,随后跟同伴跑了。
这类事件已不知发生几回了,计较无用,徒增烦恼,司马懿默默地将木柴重新堆好,缓上一口气,去向胡昭问安。
胡昭正与一人对坐屋内,相谈甚欢。
这人年岁比胡昭长上许多,面阔体壮,面态慈祥而不失威严,一缕山羊胡长度适中,透着一股精气。听见门外传来的脚步声,这人的右耳抖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