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齐一摇头,“也罢,也罢,但求别驾不要忘记今天所说的一切。”
周齐辗转反侧,一会儿起身一会儿又躺下,没多久,干脆披上衣服出了门。他后悔当时太快放弃,他应该问问郭图,自己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袁绍为什么还对自己无意?会不会郭图隐瞒了什么?
对郭图的人品,周齐多少有所了解,他怀疑,通过并州这件事,郭图感受到了来自自己的威胁,谋者以智立,谁都不愿意身边多一个才华超过自己的竞争者,但周齐又安慰自己,如果郭图忌惮自己的才能,最初也不会这么积极帮自己牵线了。
冬夜,冰冷刺骨,冻透肌肤。
不知什么野兽发出的声音回荡在四周,让人毛骨悚然。
周齐一时不知该去哪里,但外面天凝地闭,少顷,他跺着脚,往胡昭屋子跑去。
因为下山投效袁绍的事,周齐已数天没主动跟老师说话了。先生可能还在生自己的气,他这么认为,与其被数落一顿,还是别开口的好。
来到胡昭屋前,他敲了敲门,不一会儿,“吱呀”一声,门开了,他一看竟是司马懿,二话不说,扭头离去。
“是周齐吧!”胡昭边往火堆里添柴火,边问道。
“是的,先生。”司马懿坐回原位。
“怎么走了?”
“或许是看到我后,又气不打一处来了吧。”
“你们前世无冤,今世无仇,怎么就是说不到一处去呢!”胡昭割下一块兔肉递给司马懿,摇头叹道。
“先生,周齐因为下山之事跟您争执以后,您这叹气的次数可是越来越频繁了!”
“是吗?呵呵!”胡昭翻动着锅里的兔肉,抓起一把调料丢进锅中,“看来我这心态修炼得还不够啊!周齐的事以后再论,你刚才说的那个……”
胡昭抬眼看着司马懿。
“军屯!”
“对,军屯,你接着说,接着说。”
“如今打着官军旗号的诸侯势力也好,那些为了有口饭吃而起来造反的贼人也好,拼来杀去,谁最苦?百姓最苦!乱世求自保,陆浑山虽然洞天别府,但难保有一天被乱兵贼人占了,咱们能一走了之,山上的百姓又该如何?所以我想到了军屯。”嚼完口中的兔肉,司马懿喝了碗热汤,继续道,“屯田自古有之,但多是为了收拢流离的百姓,定居安业而建起的民屯,军屯则只设于边防要地。我统计了一下,山中百姓有一百三十八人,成年男子四十九人,从中抽出二十个壮汉组成护卫队,除农忙家事之外,专事守护庄民。按朝廷军制,二十人分为四队,每队五人,设伍长一人。护卫队每天朝练暮巡,用度则由山民共同承担。这样,山中一旦有不测,至少不会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胡昭静静地听完,面露微笑,给自己倒了碗热汤,啜了几口。
司马懿的主意让胡昭感到意外,更感到欣喜。必须承认,司马懿的确是个与众不同、思维非凡之人,这也正是他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根本原因。
可以这样说,将只在边境地区实行的军屯移植到百姓的自卫中,司马懿可谓独创,胡昭再一次感受到崔琰所说的司马懿“智慧超群”的深意。
将这非凡的能力用于安邦定国,将是百姓之福。司马懿心怀远大抱负,这一点,胡昭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年轻人应该不会像崔琰说的那样“今后恐有异志”,崔琰论事总习惯往坏里想,这大概是他经常思虑过度的缘故。
“其实,这还算不上真正的军屯,不过是学其形式,贼人盗寇若是势众,凭这些人手,肯定力不能敌,但防三五个人,还是绰绰有余的,至于叫什么名目不重要。”
“仲达!”
“先生。”
“那选出来的二十人,平日操练,由谁教授呢?”
“我与蒋济、辛毗等人尽己所能,先生如若方便,也可教授剑法。”
“看得出,你思谋这事很久了。”
“要是没思量清楚,也不敢跟先生提这事。”
“这是好事。”胡昭喝完热汤,扯下兔子的后腿给司马懿,自己笼着手,在屋里踱步,过了一会儿,他坐到榻上,关切地问道,“这眼看快到年关了,仲达不回家看看吗?”
“没想过这事。”
“一年了,该回家孝顺孝顺父母了。你也用不着想着在这山上陪我,我一个人习惯热闹,也习惯清净,况且,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
前几日陆续有人因年关将至而下山,因此,司马懿说自己也要回家,蒋济和辛毗并不感到意外,不过多少还是有些怅然。司马懿没有让两位好友相陪,更没有让胡昭来送,自己打点行囊,两天后的下午,牵着从家里骑来的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走了两刻来钟,他突然哈哈一笑,掉转马头,向南边跑去,他打定主意先去瞧瞧陈群。在这两刻钟里,司马懿一直思量着,是先回家还是去颍川,他很少这么犹豫不决,当他考虑清楚后,也觉得自己方才很是可笑,因此才放声大笑。
但到了颍川郡许县的陈府,司马懿笑不出来了。陈老爷子不停地咳嗽着,说起话来分外吃力,但他还是听清了老爷子的意思。
陈群去陆浑山找我了?我怎么不知道?难道——
司马懿顿时感到一阵心悸,他紧紧捂住胸口,感觉一股气怎么也吐不出来,那种滋味犹如一把刀子在绞动着他的心,让他痛苦难忍。
老仆告诉司马懿,老爷子病了快仨月,大夫说,这病去不了根,只能想法子多延一两年的寿命。司马懿不想让老爷子觉出自己的悲痛神色,强忍泪水,谢绝了老爷子让他住上几天的好意,告辞离去。
刚走出许县的城门,司马懿还是抑制不住,大哭起来,丝毫不顾路人投来的惊诧目光。他无心再去管缰绳,任凭马儿往前走。
司马懿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当大哭渐渐转为啜泣时,他发现自己到了一座乡,乡口立着一块界碑,上面刻着“界水”二字。出了界水,就出了颍川郡。他久久凝视着这歪斜的界碑,眼前浮现陈群的面容。
“长文兄!”
司马懿伸手一摸,空无一物,还差点掉下马去,他见天色已暗,心头也有些累,便在乡内找了家百姓,借宿了一晚。回到家,已是三天以后。
往日不常去县衙的司马防今日恰好在堂上处理一桩公案,母亲去了张世伯家,几个弟弟都在学上,只有司马朗在家。
司马朗命家仆将马牵入马房喂养,又命后厨准备饭菜,自己拉着司马懿,在客堂上席地而坐。
“我还想着出了年,去陆浑山看你,你小子,闷声不响地自己跑回来啦!”
“大哥挂心了。”
“不是我挂心,是父亲挂心了,你还不知道,父亲已经为你择了门亲事。”
“亲事?”司马懿有点发蒙,“父亲这操的是哪门子心?我这年岁还不急着谈婚论嫁。”
“且不说这个,你可知女家是谁吗?”
司马懿摇摇头,司马朗不怀好意地一笑。
“就是小时见了你就追着你打的白面鬼啊!哈哈!你小子命里就该栽在那丫头手上。”
“要不是大哥这么一说,我都把那白面鬼给忘了。我记得她面色白皙,跟鬼似的,就给她取了这个绰号,她还挺乐意,呵——不知道有没有变,要是白面鬼变成黑面鬼,那小弟宁死不娶!”司马懿瞧瞧外头,接着说道,“只是我如今跟随孔明先生,一时半刻不会下山,岂不是耽误了那丫头?”
“你总不至于一辈子待在陆浑山吧,即使你愿意,父亲也不会同意。父亲跟我说,郡上太守已为你留了位子,等你出师,即可赴任。给一个尚未举孝廉的士子预留官籍,别说是河内郡,即便放眼天下,这等事,也没有第二桩。”
“父亲用心良苦啊!”司马懿闭了会儿眼睛,像是在思索什么,少顷,睁开双眼,问道,“大哥对为官者钩心斗角、鱼肉百姓深恶痛绝,怎么对我出仕如此关心?不怕小弟同流合污?”
“你与为兄不同。”司马朗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为兄只能自清,所以只有归家一途;你有奇伟之志,处事机敏,入了仕途,也能为劳苦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哎,不说咱俩的事了,嫂嫂怎么没跟你一块儿回来?”
“你嫂嫂回娘家住些时日再回。你那小侄也快两岁了,调皮得很。”
兄弟俩你一言我一句地聊起家常来,久别重逢,自是有说不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