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间往上,过滚滚云海,再经万道雷霆,破霓虹金光而上,凡目光所至,日月并行而不坠,东来西去广照四方,有神龙出于云海,百丈身躯半露半藏,浊气下浮不见而清气扶摇直上,经四王天,罗浮天,兜率天至三清天,总计高度十万八千余里,此乃世间之上居,天人之仙境,世人只可遐想,不能窥视
惟有人间武夫,佛道,圣贤至长生境,而后如鲤鱼跃龙门可化龙,携羽化而遨游以登仙,享万载长生之道果,世人追求之极乐莫过于此
众天众将于此等四天,分境界而坐观人间气运,享下界万家之香火,行王朝治乱之大事
春秋有时,仙人无岁
世间常言宇宙者,曰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此地乃天下之极高者
兜率天,西极勾陈大帝与北极紫薇大帝坐于一旁
此地乃是天上四御,北极紫薇宫中,周围有北斗星将守护,断无任何仙人可以偷听
紫薇大帝不经意的皱了一下眉头,思索了片刻,才缓缓开口
“这次长生做的过分了,大夏立国之初便得到太多的仙人帮助,世间王朝自有定数,纵然是四御也不得”
“慎言”
勾陈大帝阻止了紫薇大帝想要说出来的话
紫薇大帝有些不理解大哥的做法“你我本是天人,乃众星拱卫而出,与他等凡人羽化飞升不同,何须顾及什么”
勾陈大帝看着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往下指着滚滚云层下方的人间“人间事自有人间决断,人间恩怨人间了结,我们也是仙人,既然他们关注的是人间,那便人间吧”
说完手指一点,自西极勾陈宫中,一道绚丽的白色光芒从宫中飞出,顺着手指的方向,穿过云海降入下界消失不见
自古多是人间飞升天界的仙人,未见天界之物转而坠入下界。人间入上界是仙,乃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仙界坠人间为凡,一身道果,一朝消散
紫薇大帝的表情有些诧异,只是看见大哥不曾显露什么,便也安静下来,他定有解释
勾陈看着坠入下界的白光“他与此地有缘”
话已至此,此间二人不在言语
自三皇治世,五帝定伦,王朝才开始在而今这片被称为中州的地方建立起来,不过这只是中州人自己的叫法,西域人叫它中土,北边鞑靼人称呼中州为南朝,南洋人称之为上国
大汉朝曾有位儒家的大宗师,遍读儒藏道经,修习百家学术之后,终于在前代儒家圣贤的基础上提出来了“天人感应”,此后世间王朝的一切便与顶头的天有了剪不断的各种关系,皇帝称为天子,圣旨之上开头也是“皇天后土,时所共鉴”就连传国玉玺上刻的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天子不德,上天便会降下灾祸
比如今天,对于大夏来说,或者对于太宗皇帝本人来说,就不是个好时候,因为上天发怒了,站在琼楼之上的太宗皇帝看着远处从天空横扫而过的彗星,一脸铁青,他不用思考,便可以想象的出宫中记录起居注的史官此时会在《起居注》上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天子无德,上天震怒,降灾星于大夏
每个王朝的皇帝都知道世上没有千年的皇朝,即是说文治武功最伟大的皇帝,也不敢,但是世上可以有千年的史书啊!
太宗皇帝想到这里有些恼怒,也有些委屈,自认登基以来也是四海升平,怎么就出了这样的事情,难道是上天对当年“雪宴”事件的警示?而今一份罪己诏怕是免不了了,挥手叫来身后的太监,想了想开口
“去,把镜像司司正叫来,另外宣首辅颜推之,今夜回承乾宫过夜,跟皇后说一声,不去甘露殿”
太监转身退下,太宗皇帝长叹一口气,转身对着身后记载《起居注》的史官说“赵先生,今晚这个彗星能不能不记”
与皇帝错着一个身子,被称为赵先生的男子,留着一个山羊长胡,脸型如同刀子刻印的线条一般硬朗,表情肃穆,一手着笔,一手拿着《大夏太宗皇帝起居注》抬头看了一眼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太宗皇帝
“不能”
语气铿锵有力,太宗皇帝有些失望,这也是自己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对于关乎自己千古圣名的事情,似乎好想讨价还价一下,“你看此地无人,你我不说,钦天监下令封口,便无人知晓,如何不能”
“陛下玩笑,此事天知地知,你已知晓我已知晓,便是算上钦天监也已经知道了,如何能说无人知晓”
太宗皇帝对着赵先生甩了一下袖子,恨恨的说“你们赵家的骨头还真是硬”说完,拂袖而去,赵先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在其身后
看着年近五十,仍旧如同小孩子一般闹脾气骂人的太宗皇帝,赵孤的面庞毫无惧色,至于皇帝说的“赵家的骨头真硬?”
赵孤口中没有任何回答,只是心中早有冷笑
皇上,你七年前就已经知晓了
赵家为史官世家,专司王朝皇帝起居注释,注有《起居注》,为历代皇帝,王朝大事之记录官员
儒家读书便是为了培养德行无亏,可治平天下之人,所以有德之人更多带有刚强正直的特点,而史官有德,更是刚强之人,自上古便传下规定,在世皇帝不得观看《起居注》,在世王朝不得修著本朝史书,史书一旦写下便是盖棺定论,不得更改
大夏大业七年,太祖崩于余庆殿,太宗皇帝兄终弟及,帝位从此由太祖一脉转为太宗一脉,史官赵承写下“大业七年冬至大雪,太祖与太宗皇帝饮宴于当阳殿,太祖摒退宫人,惟有太宗皇帝在殿内,时殿内有饮酒谈话之声,忽而烛影晃动,太祖呵斥之声不止,宫人隐约听见其间有杯响玉碎之音,次日,太祖崩”
不必说的太多,此番话且不去言说它究竟真假对错与否,便是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了太多的信息
七年后,太祖驾崩已隔三年,对于此事的评论,民间朝堂早已经不再议论,太宗皇帝安然坐于朝堂,垂观而治,其间大夏歌舞升平,河海清晏,一派盛世景象,冬至大雪夜,史官赵承因欺君罔上的罪名,被杖毙与紫薇宫中,无人知晓
弟,赵孤继任皇帝起居郎
承乾宫中,隔玉珠帘的镜像司司正趴在地上自然是看不到里边皇帝的脸色,一个人的脸色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看得出此时的心情,比如说惨白是受惊过度,两腮绯红是害羞,满脸通红是羞愧,而怒目便是生气,只是有些人生气从来都是暗潮汹涌脸上不会有丝毫的显露,很显然皇帝这种职业天生的带有这种特性
镜像司专司天象,节气,历法,气运,吉凶事宜,司正姓李,与皇帝同姓,上代镜像司司正仍旧姓李,镜像司有一条不为人知的规定,虽然不曾明说,但是但凡进镜像司的人都知道,镜像司司正只可姓李
世上人都笑着说,天下李姓最为尊崇,一个管地上王朝兴衰政令颁发,一个管天上星辰斗移天象运转,这虽然是个玩笑话,但是却无意间也点破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说道祖道德天尊也姓李
太宗皇帝隔着帘子闭着眼睛缓缓养神,开口对着跪在外边的镜像司司正“游方之人既然有道不言寿,僧不言名的说法,我便不再问你年龄几何,皇叔,我这样叫你可好?”
听到帘子后的皇帝说法如此的亲切,李复阳更是不敢多言,只得回了一句“陛下折煞我了”
“折煞?彗星袭月这般的事情镜像司都不曾对朕提前告知,还怕我这人间天子的折煞?”
“臣,臣惶恐,实在是事出突然,天象断然无此预告”
听到镜像司的解释,太宗皇帝的心情似乎平复了一些,他相信李家兴则大夏兴道教兴,镜像司司正无论是从李家,大夏或者作为天下道教领袖的角度出发都是不敢做出此等事情的,刚才的怒火只是因为自己讨厌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无论彗星袭月吉凶与否,明天的罪己诏都要下达,这个事情总归还是要自己面对,有所解决
“彗星袭月代表着什么知道吗?我不想专诸刺夫差的笑话在大夏上演,查,查出来彗星落在哪里?给朕带回来,让朕看看,朕是不是真的有罪于上天”
“是”
退出承乾宫的李复阳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灯火通明的宫殿,此时正值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暑夏,几只萤火虫在宫殿前的屋檐上飞舞,光很微小,但是很亮,炎热的天气似乎不能阻挡周身刚才冒出的寒意,此时衣衫早已经湿透,紧紧的贴在身上。远离了那个地方,走在镜像司宫中的御道上,似乎才敢直起腰子恢复了那个天下道教领袖的气度
背后屋檐的黑暗中一个影子出现在他的身后“知道因为什么,怎么做,我便不再多言,尽快去办,越快越好”
影子消失在黑暗中,李复阳抬头往着面前天空的一轮圆月
天师李家虽然管着天文历法,但终究活在地上,此间,天不如地大
“好大一轮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