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8600000011

第11章 人文锦绣(6)

在煤的开采方面,论述了先用竹筒把瓦斯排空,进行巷道支护之后,才能进行挖掘的先进技术。第一次对煤进行了科学分类,即根据形状和用途,把煤分成明煤、碎煤和末煤三种。比提出类似煤分类法的法国化学家雷纽特早了200多年。

在总结前人关于由水银和硫反应提炼银朱(硫化汞)的实验数据时,宋应星创造性地提出了“出数借硫质而生”的独特见解,即现代化学里的“化合物”概念和质量守恒思想的萌芽。其内容近似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质量守恒定律,而比拉氏早130年。

此外,在轻化工方面,论述了油脂、冰糖、井盐、天然气、造纸、染料、瓷器、银朱、炭黑、铅丹、胡粉等许多传统名品的先进工艺。我国古代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等也被记录其中。

《天工开物》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客观生动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先进科技成果,还在于它精辟地阐述了许多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非同寻常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宋应星以《天工开物》作为书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意在以此展示他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他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使人在自然界面前显示并发挥能动性。《膏液》指出:“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油脂)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榨)石(磨),而后倾注而出焉。”正体现了天工开物思想的内涵,即以天工补人工开发万物,或通过自然力与人力的协调从自然界开发物产。一句话,天人合一,开发万物。在宋应星看来,技术是自然界与人类协调的产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沟通的桥梁。所谓技术,就是工艺操作方法、生产劳动者的操作技能与工具设备,即法、巧、器三者的有机结合。《天工开物》对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作出系统而全面的科学总结,在体例上首开先河,其所述范围之广,足可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阿格里拉的《矿冶全书》相媲美。《天工开物》敬畏自然,尊重技术,珍惜人才,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巧造成异物”。提出“锤工亦贵重铁工一等”,即对人的复杂技术生产如锻造铜乐器的工人,工资应高于锻造铁器的工人一档。这与后来马克思在阐述生产力发展中所说“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不谋而合。

《天工开物》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描述,它引入大量理论概念和对技术数据的定量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研究方法。比如《乃粒》中指出,水稻育秧后30天即可拔起分栽,一亩秧田可移栽25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又说早稻食水3斗,晚稻食水5斗,失水即枯。对榨油的出油率等,也有大量的定量描述。

作为严肃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提倡科学,破除迷信,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在《燔石》中,宋应星赞赏烧制石灰服务民生,反对企图成仙的术士炼丹行为。在《珠玉》中,对“珠徙珠还”现象给予科学解释,对所谓“清官感召”谬说予以批驳。指出:“凡珍珠必产于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其云蛇腹龙颔鲸皮有珠者,妄也。”对“在鹅鸭粪中淘宝”等讹说,均予以有力驳斥,体现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衰败,社会矛盾尖锐,但海外特别是民间贸易发展,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出现,当然也就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无论从哪个层面看,这都是一座文化富矿,一个奇迹,一部奇书,问世之后面临奇遇也就不可避免了。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命运充满传奇。

古往今来,做学问的人常常是寂寞而清贫的。宋应星生前清贫,身后寂寞。按规定,中了举人后就具备了候选做官的资格,宋应星因为不善于并耻于钻营,候了20年才于47岁时到分宜县任教谕,八品小官,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长,每月二担米。正是依靠这点收入,利用多年的知识积累,在为母亲守制期间,他写出了不朽的《天工开物》。

在《天工开物》杀青时,宋应星这样告诉世人:“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膺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没有钱购买参考资料,没有条件邀集同人集思广益,只能凭一己之见闻撰成此书了,能不伤心吗?幸好有朋友涂伯聚帮助,得以在南昌出版,虽然没有酬费,宋应星也像产妇见到婴儿来到世间一般欣慰。

《天工开物》问世7年后,书商杨素卿就在福建刊行第二版。随后,清代官刻《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广泛摘引,但与《四库全书》无缘。乾隆以后,再也没有人刊刻,在国内湮没近300年之久。这300年恰恰是中国科技停滞和沉寂的300个春秋。这是宋应星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是金子总要发光,《天工开物》墙内开花墙外香。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天工开物》传到日本,成为江户时代日本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开物之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日本农业工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明治维新时期,《天工开物》更显示出对日本生产发展、经济起飞的巨大作用。明和八年(1771年)日本翻译出版,20世纪初又被译成现代日语,畅销至今。日本人对它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18世纪,《天工开物》继续在国外走红。传到朝鲜,成为李朝后期实学派参引的重要著作。传到欧洲,后来辗转传到美国,均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先后被译成法、英、俄、德、意等国文字出版。1966年,《天工开物》全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法国学者S.儒莲称此书为“科技百科全书”。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为“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为“权威著作”。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赞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把他与德国18世纪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启蒙运动首领、百科全书主编相提并论。《天工开物》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在国内重现芳颜,识珠的慧眼、相马的伯乐、山水的知音正是丁文江。其寻觅过程同样传奇,令人感动。

1911年,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的丁文江英姿勃发,只身到云贵湘赣考察矿产。3年后,再次到西南。他在昆明图书馆查阅《云南通志矿产篇》时,看到其中炼铜的内容“录自宋应星《天工开物》。”“宋应星何许人也?”他如同发现新大陆,惊喜不已。

回到北京后,丁文江到图书馆查,去地摊上淘,想尽快找到《天工开物》。在查《中国地方志综录》时,只有“分宜教谕宋应星”7个字。查《江西通志·南昌府卷》,也仅发现“宋应昇传”,不足100字。有一次,到友人章鸿钊家闲聊,章说他在日本帝国图书馆看到过《天工开物》,丁文江牢记在心。

几年过去,丁文江迁居天津,结识罗振玉。罗拿出30年前在日本古钱商人手里买到的《天工开物》,菅生堂刻本,已是残破不堪。丁文江抄写出一个副本,赶忙找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张元济见到残书,面有难色。

丁文江心有不甘。从天津回到北京后,再找章鸿钊。此时,章已从日本购回一套新版《天工开物》,比罗振玉的好多了。丁借回正准备复印,听说江苏出版商陶湘要到天津去翻印《天工开物》,于是又到天津,决定以此为底本,参照《古今图书集成》的插图进行修改,公开印行,并撰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跋”。自此,《天工开物》才开始在自己的祖国流传开来。

丁文江是我国300年来研究《天工开物》的第一人。他高度评价道:“三百年前,言农工业书,如此其详且备者,举世无之,盖亦绝作也。读此书者,不特可以知当日生活的状况,工业之程度,且以今较昔,吾国经济之变迁,制作之兴废,亦于是中观焉。”经过300年的社会检验,“出口转内销”,中国人终于发现了《天工开物》的巨大价值,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天工开物》真正为世所重,还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

1952年,宁波李庆诚将其所收藏崇祯十年版《天工开物》捐献给北京图书馆。这是在南昌用竹白纸刻刊的首版孤本,7年后由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1976年,广东出版《天工开物》注释本。1987年,在宋应星诞辰400周年之际,江西建立宋应星纪念馆,次年出版《宋应星四种著作》。进入21世纪,宜春、新余等地建天工开物园。近年来对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的研究活跃,《宋应星评传》(潘吉星著)、《宋应星传》(徐钟济著)等相继出版。在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科学昌明的时代,宋应星和《天工开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有人把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和曹雪芹与《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两座科学文化高峰,一个是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一个是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这是有道理的。作为集文理工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是科举制度的叛逆者,也是通识教育的佼佼者;是科场败将,也是科学天才;是自然科学精英,也是社会科学巨匠;是科学文化大师,也是科普经典作家。是奇人也是伟人,因奇至伟,伟中见奇,将永远为人民、为历史、为科学所尊崇和铭记。

2010年10月

在叶帅母亲像前

从小时候看连环画开始,不知不觉养成一个习惯,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参观名人故里,寻访名人遗踪。在共和国60华诞前夕,来到叶剑英元帅的家乡,缅怀这位有功于人民的开国元勋。

叶帅故里位于梅县雁洋镇,故居就在虎形山下的虎形村。这是一幢极为普通的客家民房,木架砖墙青瓦,8间小房,1个天井。在一排大同小异的农舍建筑中,毫不起眼。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房不在大,出了叶帅,参观者就络绎不绝。

叶帅在虎形村读私塾,11岁离家到丙村中学、东山中学就读。18岁时中学毕业,到南洋谋生,并于次年即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从此,告别家乡,投笔从戎,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在纪念馆和旧居,一张叶帅母亲的照片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叶帅母亲两岁就到叶家当童养媳,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照片上的老人慈祥端庄,面带微笑。这张照片摄于风雨如晦的年代,是老人家一生唯一的一张照片。1946年,叶帅得到这张照片,一直珍藏在身边。1954年,叶帅在照片下方端端正正地题写:“为人民的中国而欢心,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言为心声,这诗句一般的题词,表达了叶帅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母亲的孝顺之情。

叶帅母亲深明大义。青年叶剑英就告别母亲,出生入死,挺身为祖国而战,俯首做人民的儿子。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帅曾潜往香港看望母亲。母亲说:“自古忠孝难得两全,这个道理我懂!”叶帅精忠报国,无疑是那个时代母亲对儿子的最大心愿,也是儿子对母亲的最好报答。

叶帅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叶帅虽不像有些老帅那样统兵一方,屡打大仗,但他长期任职于最高司令部,协助毛泽东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担任着诸葛亮的角色。尤其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严峻时刻,叶帅总能坚守信念,成竹在胸,拨开迷雾,屡建奇功。

长征途中,叶帅识破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和危害党中央的阴谋,不顾个人安危,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毛泽东引《三国志》的话称赞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以后,毛泽东多次谈及此事。1967年在“文革”一片“打倒”声中,毛泽东还摸着脑袋对人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我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毛泽东去世后,在江青篡党夺权的危急关头,叶帅机智果断,安邦治国,在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革”后期,叶帅重返中央领导岗位后,临危受命,高瞻远瞩,两次力请邓小平出山。1973年,他积极向毛泽东建议,让邓小平从江西回北京,重挫了张春桥等人觊觎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要职的阴谋。“四人帮”被粉碎后,他又多次劝说华国锋,坚请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他高度评价邓小平是“老帅领班人”,为支持和维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险关头,铸造旷世奇才。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在每个伟大人物的一生中,都有一个维系其成败得失的时刻,在此紧要关头作出的行为抉择,代表了他所能采取的最高水平的行为。”上述三件事,都是叶帅在关键时刻“采取的最高水平的行为”,也是母亲最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事。

为了母亲的微笑,叶帅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系人民,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总是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先、为本、为急。

叶帅对党有大功,但他从不以功臣自居。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内、军内有不少同志要求他主持党中央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他出以公心,为党荐贤选能,邓小平第二、第三次复出,都与他力荐分不开,邓小平的贡献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叶帅的推荐是何等英明、何等重要。有人对叶帅说:“主席不是对你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你是吕端大事不糊涂吗!”叶帅说:“那对我是个告诫,大事不糊涂,小事还有糊涂的地方呀!”叶帅知己知人,为党为公,高风亮节,功不可没。

叶帅勤于学习,雅好诗词。他学生时代就品学兼优,一生勤奋好学,文史哲经,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无所不读,无时不学。他把座右铭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出时间休息。”毛泽东喜欢叶帅的诗词,曾嘱陈毅:“五言诗去请教董老,七言律去请教剑英。”80岁时叶帅发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千古绝唱。晚年散步时还常常背诵《长恨歌》、《琵琶行》、大观楼长联等。勤于学习,使叶帅文武兼备,成就了一位儒帅、奇帅和诗人。

叶帅爱故土亲乡民。解放后,他三次回乡,三次都到母校,三次都亲切会见家乡干部群众。1953年春,叶帅第一次回乡,勉励丙村中学和东山中学下最大决心,为国育才。母校40周年校庆,叶帅题词:“东山,是初升的旭日光芒照耀的地方。”70周年校庆时,叶帅又发来300多字的贺电,说饥者梦食,渴者梦饮,现代化建设对科学文化如饥似渴,东山中学任重道远,要不懈努力。其言谆谆,其情切切。

1980年5月13日,叶帅最后一次回故里,这时他已是83岁的耄耋老人了。叶帅与母校师生握手交谈,在旧居与乡亲一起品尝客家饭菜,看望香洲兵变的烈士家属并赠款济困,为父母扫墓。在接见地、县党政军机关干部群众、指战员时,叶帅语重心长地说:“人老了,总想回来看一看。希望梅县地区生产一天比一天发展,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科学水平。”人之既老,其言尤真。这是叶帅对家乡的殷切期望和最后嘱托,是伟人博大胸怀和常人肺腑真情相融相交的自然流露。

同类推荐
  •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人生中不同时期的70篇作品。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的思维、流畅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以及成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细腻、通俗。作品主要包括了:童年的纸炮、背书的小女孩、让生命重生的实验等。
  •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本书精选中外经典成语、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阐发人生的哲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战国之长平屠

    战国之长平屠

    公元前263年,秦攻韩,韩王拟将上党郡献秦,郡守冯亭抗命降赵,赵国出兵。秦国的古风服劳役随大军出征韩国。赵国的蔡毅作为劳役随大军前往上党。古风等路遇韩国散兵袭击,祝虎中箭死,宋俣战斗威猛。蔡毅在长平修筑大营。宋俣遇以前军中结怨的同僚方侩,被阴谋加害,成为长戈兵作战。廉颇派赵茄试探进攻秦军失败。古风首战。宋俣被孟剀欣赏。陈林战死。廉颇制定据险防守的军略。秦军处境艰难。古风、蔡毅各自回忆蔡毅救古风的往事。赵国换帅赵括,秦军白起为将。赵括改守为攻,秦军诱赵军出击包围赵军,赵军突围兵败投降。宋俣战死。古风遇见俘虏蔡毅照料,后为救蔡毅,被出卖而抓,与蔡毅等一起活埋。
  • 邪媚公主的霸道王子

    邪媚公主的霸道王子

    失忆萌校草的霸道追爱记,习蛮丫头该怎样和他演绎青春校园的唯美爱情
  • 王源之你就是我的专属天使

    王源之你就是我的专属天使

    那个少年有着暖暖的笑容、藏着星星的眼睛、清清凉凉的薄荷嗓音,身上空气般纯净的气质让他格外耀眼。我甚至敢说他是我见过脾气最好的男孩子,被宠着也没有被娇惯,有感恩的心,偶尔撒撒娇,但是绝对有责任心有担当。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满满的都是这个年纪最真诚无害的样子。所以有那么一刻,多想自己能变成天使,展开双翅,用羽翼护你一路平静。上帝从不会亏待爱笑且懂得感恩的人。
  • 情恋绝城

    情恋绝城

    爱与恨,情与困。家族的跌跌倒倒,世俗的眼光,超越生死的恋人能否击破世人的反对,坚持初心,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爱情?哥哥为了家族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容颜尽毁,挚友为了保护自己甘愿入魔自残,父母亲人都为这场战役付出残忍惨重的代价,而就连所有的人也因为这对恋人而消失殆尽......命数使然,这对恋人经过无数次分分离离,差点阴阳永隔,经历生死,打破诅咒......重重困难都被一一克服。虽然已被弄得伤痕累累,但是更难的考验还在继续,一个预谋已久的阴谋正在进行,将他们推入无底的深渊。
  • 凤川

    凤川

    她为她,褪下了光滑的外表,穿上了紧身衣,好似黑夜中的鬼魅。她为她,抛弃了完美的职业,手起刀落。她为她,褪去了完美的外壳,暴露出了真正的自己。她所做的一切,只是想留住她的全尸。人心本来就是善变的,那为何心寒?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为何心寒?既然已经忘了,为何还心寒?因为真正爱过…(友谊)
  • 星武者传奇

    星武者传奇

    修炼到凡俗位面巅峰的杨星,因为渡劫失败,而穿越到了星耀大陆一个小家族的废物子弟身上,从此有了他逆袭的传奇之路……
  • 天降宠妃

    天降宠妃

    婚礼当天穿越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国家……皇后叶氏端起皇上的酒杯斟满酒,迈着步走到皇上面前,从背后抱住皇上宽阔的胸膛。皇上的心跳越来越快,焚烧了所有理智。
  • 绝宠废材三小姐逆天狂妃

    绝宠废材三小姐逆天狂妃

    她,21世纪的金牌杀手,却因背叛而穿越……算她瞎了眼,看错白瑾玉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不过既然老天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就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哼哼,她可不会站着给你欺负,就要让你们瞧瞧什么叫做不祥!!不过……在那树上的妖孽是谁啊?手揽香玉在怀,邪魅的嘴角勾起,“色诱么?没错,本王就要色诱你。”天!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暗夜冥,你到底想怎样?
  • 玄蓝星域

    玄蓝星域

    懵懂的逍遥子在一次无意中脑域被开发了60%,他开始变得妖孽起来,当他遇到影门【一个刺客组织】,从此开启了他热血传奇的人生
  • 传奇仙缘

    传奇仙缘

    村子里一个普通的少年,拼死挣扎,机缘巧合下,丹灵传承,血脉“重生”。厚积薄发的他,一步步名扬宗门,声动王朝,持开天斧纵横仙侠世界。——————————————————————粉丝群:33962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