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海底捞发展的是软实力。
我觉得现在制约我们的还是人力资源等几个体系的问题。一个企业要发展,还是软实力的问题。软实力就涵盖了人力资源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财务体系、物流体系,等等,只有把这些体系建立起来,海底捞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当这些体系都很差的时候,你拿一大堆钱开很多店,这不是加速毁灭吗?所以我觉得现在不是快速扩张的时候,现在是静下心来打造基础体系的时候,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这个观点。
——张勇谈海底捞基础体系建设问题
【背景分析】
在各种各样的餐饮行业中,火锅业属于中低端、大众化的行业。行业中千千万万个火锅店,自然也分为三六九等。虽然海底捞起步时的规模只能算作九等末节之流,但在品质和服务上,至少是优于很多大火锅店的。从海底捞“出生”起,就注定了它不是一个中低端的品牌,因为海底捞的缔造者——张勇将它定位成火锅行业的标杆。早年间,张勇接受采访时,还略有羞涩地表示:“我觉得做生意嘛,你没有必要非把自己说是要建设成一个民族品牌,我念的书又不多,我想那种建民族品牌的事情让那些念过书的人去做吧,我们这些人过过小日子就可以了。”
到了这两年,张勇不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他希望海底捞能成为国内火锅业的第一品牌。做品牌与做生意相比完全是两码事:做生意无非就是赚钱,做品牌却可能要面对有利益不赚,甚至倒贴的情形;做普通火锅店也只需要分店够多,硬件跟得上就行,而做海底捞这块招牌,相比于硬件,软实力更重要。
张勇为了打造高端品牌,有意放慢海底捞的扩展速度,多年来多次拒绝投行投资,专注于将更多的金钱与精力投入海底捞的软件提升中。张勇在提升海底捞软实力过程中,着力去除海底捞早期的人治色彩,促使员工考核、原料配送等原有的软性标准向硬性标准化靠近。在张勇看来,海底捞早期的软性人性管理的确很成功,但伴随海底捞的发展,最终都将被硬性标准化制度所取代。
海底捞还与美国夏晖公司合作,在全国建立了4个现代化的原料配送中心。从农户手中购得的原料先要经过全面的质量检测,随后进入冷库;在经过第二道质量检测之后,原料进入自动清洗、分离、甩干流程,经过第三道严密的细菌含量检测之后,才能包装运往各个分店。进入海底捞分店之后,一线服务员大大减少工作量,只需要拆装、称重、配菜即可。接下来张勇还会进一步推进海底捞的硬性转变,将建立智能化的火锅店,从顾客进门、点餐、下单、配菜、上菜全自动,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甚至将没有服务员的身影,不过目前这还处于试验阶段。
【拓展透析】
企业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概念自20世纪90代被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之后,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如果说企业硬实力是着眼于物的话,那么软实力的重点则是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近于白热化。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由过去的资本、规模等硬实力,转为企业的软实力,即企业的基础体系建设。
一个企业的基础体系,包括人力资源体系、营销体系、管理体系及服务体系4个大类。如何打造企业的基础体系,夯实基础,可以从下面的流程中有所学习。
第一步,调查研究。即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
第二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组织标准和架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再加上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架构,必将为企业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第三步,办公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写为BPR)。由于管理过度细化,管理成本加大,日见膨胀的信息量和信息流通量正在成为无形的障碍,有人发现,问题不在工作本身也不在工作的人,而是在整个流程的结构。
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了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它包含4个关键特征:显著的(Dramatic),根本的(Radical),流程(Process)和重新设计(Redesign)。 BPR追求的是一种彻底的重构,而不是追加式的改进。
第四步,资源重新配置(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写为EPR)。企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重点在于“优化”二字,就是通过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尽量少的资源成本,获得尽量多的效益,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既是资本升值的过程,也是降低成本的过程。
企业在重新优化资源配置时,不仅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科技等方面,也要放宽眼光,考量相关的社会资源,包括政策趋向、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在具体措施上,主要有:降低人力成本,“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科学资本运作,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要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管理体系“瘦身”精简。归根到底,企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企业实情,采取因地制宜的具体操作方法。
企业体系建设是一种实践过程,不是光喊口号。有了这些方法之后,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执行
企业体系建设是一门科学,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非常严谨,一旦确定,就要认真执行。
2.不断完善
企业体系建设本身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它遵循实践的发展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日益发展和提高。
以上几点只是就企业体系建设的普遍性规律而论,具体运用中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灵活机动,大胆创新,加强体系建设,塑造企业自身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体系,综合提升企业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