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问世后不久,有一天法国巴黎的一家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叫做《拆墙》的电影短片,片中有一堵危墙被众人推倒的镜头特写。由于放映员普洛米奥的粗心大意,放映出来的影片成了这样的图像:一堵被推倒的墙,又从残垣断壁的废墟中慢慢地重新竖了起来。
此事立马引起了观众的哄堂大笑和口哨声,普洛米奥赶忙羞红着脸关掉了电影放映机……
对于这一恼人的事件,普洛米奥没有懊悔不已,而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现象能不能成为拍电影的一项新技术呢?也许运用这种突破,能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呢。
后来,在一部叫《迪安娜在米兰的沐浴》的电影中,他有意识地运用了这种他发明的倒摄手法,观众在银幕上看到,跳水女郎的一双脚先从水底钻出来,然后整个身子倒翻180度,最后轻飘飘柳絮般落在了高高的跳板上。
这种奇异的倒摄手法,引起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从此,它成了各国电影拍摄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最后的成功者而言,经验才是向成功攀登的阶梯,它能增长正反两方面的知识,也许正因为错误,才使人们发现了某些自然的奥秘。
无独有偶,在德国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某造纸厂的一位工程师,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在造纸的某道工序中少放进去一种原料,结果生产出一大批根本不能书写的“废纸”,这对于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来说,面临着被炒鱿鱼的厄运。在德国的公司中,是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失误的。
一位朋友向他建议:“事情已经出了,赶快想一下这样的纸有别的用途吗?”
于是这位工程师和他的朋友一起,反复观察琢磨,终于发现这种纸的吸水性能很强,洒在这种纸上的水很快被它吸掉。他们根据这一特点,对这种纸加以剪裁装订,作为“吸墨水纸”出售,上市后竟然大受欢迎。后来,这位工程师将这种“吸墨水纸”的制造方法申请了专利。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好事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既不要在错误面前灰心丧气,像只斗败的公鸡,也不轻易地放过它们,通过深入发掘和不懈努力,将错误转化成一定的成果,是非常有可能的。
一片废墟是可怕的,瓦砾和残垣断壁更无风景可言,然而在一片废墟中长出的常青藤,依然是一片盎然的生机。
创造并不都发生在顺境之中,从失败中寻找到成功,积累经验更是智慧的一大可观的风景线。
枕边哲理
人生求胜的秘诀,只有那些失败过的人才了如指掌。
寻找一种适合你的
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一样,譬如说,有的人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个“伟大”的爸爸,有的人是因为娶了一个能干或很有钱的老婆,有的人是因为有人提拔,但也有人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苦干实干地爬上来……
面对未来,遥想“成功”二字,你是不是也有无从迈步的困惑?如果有,不妨看看别人的成功,套用一下他们的“成功模式”。
也许你会问:“套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就能成功吗?果真如此,那么要成功实在太容易了。”
我无法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人是否成功还受到个人条件、努力的程度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套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就可以成功。但至少成功模式是一种指引,让你有方向可循,这绝对比茫无头绪,不知何去何从好过千百倍。
那么,如何找到一套“成功模式”?
首先你要找出一位你认为“成功”的目标人物,这个人可以是你的朋友,可以是你的亲戚、长辈、同事,也可以是有名望的社会人士,更可以是传记里的人物。你可以向他们请教他们的成功之道。一般来说,人好谈成功而忌谈失败,所以他们会不吝告诉你他们的经验,至于社会人士的成功之道则可以从报章杂志得知,传记里的人物,传记里也会说得很清楚。
任何人的成功模式都可套用在你自己身上,但有几种“模式”你必须排除,绝对不可“套用”:
——因机遇而成功的人。因为他有机遇,你可不一定也有那么好的机遇,而且机遇是不可等待的,坐等机遇,绝无成功的可能。
——因家族支持而成功的人。例如有一位“伟大”的父亲或庞大的产业。这种人的成功比一般人省力许多,你若无此条件,则这种人的成功是不值得学习的。
——因配偶的才干或金钱而成功的人。因为你不一定也会有个能干或有钱的配偶,这种配偶是只能想而不能期待的。
——因某人提拔而成功的人。因为你不一定也会碰到愿提拔你的人。
——因不走正道而成功的人。不走正道危险性很高,这种险不能冒,也不值得冒。
那么,该选用什么样的“成功模式”?
你应该选择靠自己而成功的“成功模式”,而且这个人最好是和你同行,所处的环境、个人条件和你接近。你可以把他的成功经验归纳成以下数点:——他如何踏出第一步及第二步、第三步?——他如何累积实力?——他如何突破困局,超越自己?——他如何经营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他如何规划一生的事业?你可以照着效仿,当然也可以只模仿其中的若干方法,或是根据他的模式来修正你的方向。
不过,“成功模式”再好,关键还在于执行,你若不当一回事,则这模式就不能发挥效用。而说穿了,成功模式就是“努力”二字而已,肯努力,就会有实力。有实力就会带来好机遇,信不信由你。
枕边哲理
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目标只有一个
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的口号是:“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经营,对个人工作也有指导。
“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这是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的结论。事实的确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他们因为目标太多,最终都失败了。因为目标总是在变动,你就不得不在这个目标和那个目标之间疲于奔命,这是一种没有目的、缺少头脑,而且非常笨拙的工作方法。这种行事方法除了招致失败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试想,有这样一个人,他只有一种技能,但是他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一个毫不动摇的目标之上。而另外一个人,他很有头脑,但把他的精力分散开来,而且从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我们可以这样断言:前者将会取得更多的成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一个专注的目的,教育不能,天分不能,才智不能,勤奋不能,意志的力量更不能。没有一个专注目标的人生,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工作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一个做事时总是摇摆不定、变来变去的人,只会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无法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他人。
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日本有句谚语叫做“滚石不生苔”,所谓“滚石不生苔”是指不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而一直四处打转的话,就不会得到现实的收获。这里的“苔”指的是经验、资产、技巧、信用等等。
一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转而从事新的工作,他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如多年来他所积累的资历、职位、经验和人际关系网络等等,也就是说,过去花费在这份工作上的时间成本可能变得完全无用了。另外,人都是有行为定式和心理惰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经验增长了许多,锐气却也消磨了不少,这是一种资源损失,也能使很多人缺乏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年轻人在事业的开端有多个目标是很正常的。这好比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被磁石磁化而具有特殊属性之后,才成为罗盘。同样,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最终必须确定一个自己发展的目标。
如果确定的目标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像卫星导航船一样,坚定不移地为目标而奋斗。风平浪静时,卫星导航船将一直朝着它要到达的港口航行。当风起云涌时,卫星导航船即使在狂风暴雨中也会一直坚持着它的航线。卫星导航船在海中航行时永远只会看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它所要到达的港口。不管天气怎么样,或者它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它到达港口的时间会在几小时之内就被预测出来。一艘想到达波士顿的船绝不会在纽约出现。
枕边哲理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的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
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公安局新进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单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组织了一个篮球队,经常比赛。政治部的领导经常在下班后,来看他们打篮球。教官便悄悄地告诉他们,要在球场上好好地表现自己,政治处领导对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将会决定他们集训后的分配岗位。
年轻的小伙子们明白,他们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竞争已经无声地开始了。于是在认真受训之余,他们都在球场上拼命地表现自己,希望引起领导的注意。
他们中有一个学员却越来越灰心,因为他个子不高,篮球技术一般,不可能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怎么办呢?有一天,懊恼的他无意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句话深深震动了他:不要把你的钱投在不熟悉的领域。他立刻在脑海中引申出另一句话: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他幡然醒悟了:我干嘛非要去打篮球呢?我并不具备打好篮球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我对篮球不感兴趣。最后,他毅然退出了篮球队。等到别人再比赛时,他成了一个观众,与普通观众不同的是,他手里多了台照相机。
没过几天,一篇名为《新警察们的一天》的短文刊登在当地晚报上,此文还配有他们打篮球时的照片。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学员们的关注,更引了政治处领导的注意——这小伙子是个笔杆子啊。集训结束后,政治部主任直接把他调进了政治部宣传科。
人生就是一场严肃的竞技,走弯路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大方向是否正确。坚持和毅力固然可敬,但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下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变成一种盲动。很多时候,人更需要的是分辨方向的智慧。不适合做官的,或许可以去做生意;不适合做生意的,或许可以去做学问;长得不漂亮的,可以不比相貌比性情……
聪明人懂得运用自己的优势,会把竞争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思变通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十分卖力地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如果投资失败了,怎么办?
答曰:再干。
记者二问之后接三问:如果还是失败呢?
答曰:继续干。
记者愈加残酷了,问:如果第四次还是失败呢?
企业家回答:放弃。
是的,第五次、第六次或者是第N次,可能会成功,但时间上你赔不起了,经济学上是讲机会成本的,不能这么没完没了地耗下去,所以割舍有时是明智的。更何况,永远也做不成的可能是存在的。有些人,常常会一厢情愿地忽视这种存在。那样,决心越大地做下去,则险莫大焉。
做事需要坚持,但前提是必须可行。如果无法确定其可行与否(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自己又经不住诱惑想做,那么坚持,再坚持,直至到某一个点仍不见希望或基本可以确定无望时,我们就该考虑与“坚持”说拜拜了。
枕边哲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习惯造就我们
有一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靳羽西——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名字,却演绎着一个不同凡响的中国女性绚丽的人生。她的坚韧不拔、永不重复做“第一”的性格,为她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从1978年到今天,20多年的时间里,她完成了靳羽西——名人——名媛——名品——名企(著名国际性跨国企业)——名副其实(全球意义上的)的跨越。奔忙于东西方的羽西,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企业家的身份,在每一个她停留的地方,展现其东方式的直率和一个成功女人的自信,告诉人们生命可以更美丽。
靳羽西为了管理自己的公司,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现摘录20条行为规则,希望对细心的读者以启发:
1.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搬弄是非,总是在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
2.不要在公共场合有意或无意地贬低他人;
3.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用,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不沽名钓誉,不要获取不是你应得的赞扬;
4.写封私人信函表达你对一顿晚餐、礼物或别人给予帮助的感谢,及时写封短信去祝贺他人的成功;
5.及时答复所有的邀请函,在一周内回复重要的信件,在两至三周内回复其他的信件。约会要准时,如不能赴约,要事先告知;
6.如果你是一个高级管理人员,请保证你的员工有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并帮助年轻的员工参与培训和自我发展;
7.在公司里,做一个成功的人,而且是一个很有地位的人;
8.宁可慷慨,也不要小气。及时归还你借的东西,并在恰当的时机,口头或书面向对方表示感谢;
9.当你的同事,被高层管理人员误解受冤枉时,要积极主动地维护他;
10.懂得适当的场合穿适当的衣服,你的公司或老板会因为你的出席和适宜的穿着代表了公司的形象而感到骄傲;
11.对于年长者或资深的人表示特别的尊敬,比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或表示与他们同等的态度要好得多;
12.不要夸耀你的过去或现在以及诸如此类的话题;
13.对于遭受不幸的同事表示你的同情和关怀;
14.及时把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告诉他们,不要等到事情到了最后一步才说;
15.能在不打扰其他同事工作的前提下,最小范围地提及你的爱人和孩子;
16.介绍朋友互相认识,这样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17.有团队精神,永远提及集体与你一起的努力;
18.热情地参与公司的活动,与同事们聊天;
19.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养成良好的电话礼仪;
20.永远不要期待或要求别人去遵守连你自己也无法遵守的原则。
总之,你要记住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你的好习惯越多,离成功越近。
枕边哲理
起初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