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逊成为了爱莎的代理人,而她则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汤姆逊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时下的电视剧中出现,爱莎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汤姆逊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笔的钱,而且随着名声的增长,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爱莎和汤姆逊的相互协作,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格局:汤姆逊需要求助于爱莎,获得为自己做宣传的开支;爱莎为了在她的业务中吸引名人,需要汤姆逊做自己的代理人。你看,他们彼此合作,弥补了个人能力的缺陷,完成了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业。
做事最重要的三项因素是:专心、合作、协调。成功单凭个人之力是很难达到的,从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合作才能成功。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合作的基础。
孤军奋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英雄岁月随着时间的远去而烟消云散,社会正处在提速时代,决定生存的关键离不开相互合作。在成功的征途上,与其专注于个人的问题与挑战,不如与人协作、合作共事,发挥集体智慧。毕竟,聚到一起是个开始,在一起相处是个进步,在一起合作则是成功。
枕边哲理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变的两面性
变幻原是永恒。这个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听录音机都还是很稀罕的事。而现在,不要说录音机,CD、VCD、DVD都几乎淘汰了。其实近几十年的科学发明,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发明的总和。知识在不断更新,信息在大爆炸,人们说除了老婆和孩子不能变,万物都可以变。
“变”给我们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危险,二是机会。
面对变化的世界,一个人如果总是墨守成规,就会跟不上时代,遭遇危险。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居安思危,预作筹谋,尽早把握变化才是一个人保持长盛之道。就像沃尔玛的创始者沃尔顿所说:“你不能只是继续做以前行得通的事情,因为你四周的每样事情都在变化。想要成功,你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
另一方面,变化就意味着要重新洗牌,会有新的领域出现,于是又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变化——个人电脑的出现给他提供了机会,如果没有这种变化,他是不可能在IBM的眼皮底下壮大起来的。还有中国富豪榜上那群年轻的富豪们,不正是变化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吗?
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非常幸福。当今的世界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与机会,让我们能达到的目标更多。而且事实上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也可能是人类史上前所未见的,由于能从事的美好事情太多了,因此从中选择的能力可能就是决定我们一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作为年轻人,我们只有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善于顺应变化,才能把握机会。如果你没有这种思维,即使机会来了,也会从你的大门飞进来然后从窗户飞出去。
枕边哲理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之前,人家说他是异想天开。
别被名利所牵制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
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已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为名利遮住眼。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
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了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是可悲。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要走到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著名的京剧演员关肃霜,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关肃霜等九名演员义务瞻养失子老人》的报道,同时收到了报社寄来的湖北省委顾问李尔重写的《赞关肃霜等九同志义行之歌》的诗稿校样。这使她深感不安。原来,京剧演员于春海去世后,母亲和继父生活无靠,剧团的团支部书记何美珍提议大家捐款义务赡养老人,这一活动持续了二十三年。关肃霜开始并不知晓,是后来知道并参加的。但报道却把她说成了倡导者,这就违背了事实。关肃霜看到报道后,立即委托组织给报社打复信,请求公开澄清事实。李尔重也尊重关肃霜的意见,将诗题改成“赞云南省京剧院施沛、何美珍等二十六同志”。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最后将日军打败,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作终生的纪念。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场面,后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照下来,就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极为普通的人,可是由于这张照片的作用,使他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也开始印在邮票、香皂等上面,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这时他的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陶醉在赞扬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同时,由于自己名不副实,又总是处在一种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每天只好用酒来麻醉自己。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穿好军装,悄悄地离开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
同样得到了飞来之美名,关肃霜和海斯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各异。还是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像关肃霜,就活得真实,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安然。
如果真有人对此肯坦然受之,那这个人的品质也就算恶得可以了。
枕边哲理
受之无愧的桂冠,可以作为装饰品;而不恰当的桂冠则只会压迫人。
把祸当做考验
俗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宏图大业不是异想天开、一蹴而就的,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有梅香扑鼻来?成大功、立大业者,都得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志向远大者仅以受磨难尚且不够,因为受磨难与受得了磨难的人相当多,不一定个个都能出人头地,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其事业更不是在粗心大意和侥幸中完成的、取得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故胸怀上博大宽广,光明磊落,细节上渐渐积累,战略上目光长远,事业上百折不挠,再加之坚强的意志,完美的人格,方可替自己事业的成功奠下厚实的基石。
俗语云:“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志者,事竟成。”
孔子在陈、蔡受到围困时,忍住饥饿,环顾四周的景色,于是向弟子们发出感叹说:“天寒既到,霜雪既降,方明白松柏苍翠的颜色难得啊!”这就是孔子以自己几十载坎坷经历的切身感受所表达出对松柏的赞叹。
苏秦,东周洛阳人。相传他曾经拜师鬼谷子门下,学习姜太公兵法。学成后,先后游历诸国,企图求取一官半职,但始终不被人器重,失意之中不得不返回家乡,寻机发展。
其时,各大诸侯纷纷称王,连名义上的周天子都被踢开了。周王室辖区下的臣民,面对政治力量完全丧失的局面,深感失望。政治再也没有前途,他们只好致力于发展经济。在这种崇商的氛围下,显然姜太公兵法无一用处。苏秦的家人和亲属,对苏秦的所学大失所望。在他们看来,任何经商赚钱的本领都比数百年前的兵书更有用。苏秦的行为不被他们理解,反而遭到他们的嘲弄和讪笑。
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苏秦没有气馁,反而激励了他求仕显名的决心。从此,他闭门不出,博览群书。为了不使自己产生惰性,他悬发于梁,以锥扎大腿,“悬梁刺股”的故事就来源于此。
他深居简出,苦心研究,历时一年之久,终于创造出一套制秦的战略——合纵战略。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联合各诸侯的力量,以遏制秦国的对外扩张。
于是,赵王给苏秦一百辆车马,一千斤金子,一百双玉璧,一千匹绸缎,让他去约会诸侯进行合纵结盟。
诚然,苏秦广博的知识和雄辩的口才让人佩服。然而,他游说的成功,更多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行动始终充满着自信。因此说,自信心能给人带来生活和做事的勇敢,自信心是人们伸展抱负的奠基石。
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就是靠勤学苦练而成才的。
瞎子双阔,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时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是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默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长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园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
天才来自勤奋,就梨园“三怪”来说,他们各自都身带残疾,他们为什么能够成才呢?这是因为他们不被自身的缺陷所压服,身残的压力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看似失败的人生,实际还有通向成功的途径,他们身残志坚,扬长避短,再加上勤奋,于是他们从勤奋中创造了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华罗庚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的习惯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只要勤于工作,就会有成功的必然。所以,我们应该勤勉地工作,无论受到什么压力,我们都要有勇气战胜它。
枕边哲理
并非每一次挫折都是祸,早临的挫折常是福。
以失败者为师
“以失败者为师”并不是我的创见,而是一个事业颇有成就的企业家的话。
他说,一般人都是以成功者为师,把成功者的成就当作奋斗的目标,有些人还遵循成功者的模式,构筑自己的未来。这也没什么不好,人总需要“希望”来鼓舞啊!但一切向“成功者”看齐却有可能使人堕入一种幻觉当中,认为“我也可以成功”!殊不知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配合的,不是一蹴可成;另外,成功者的成功模式因为个性、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以成功者为师,有时反而是失败的肇因,因为它会让人失去清醒的头脑!与其“以成功者为师”,不如“以失败者为师”,把失败者的失败当成一个案例,仔细探查失败的真正原因,好引起自己的警惕,以免犯同样的错误!
这位企业家说,他从创业开始到现在,都会仔细观察同行及非同行的失败原因。别人是从自己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他是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因此他不但顺利创业,而且发展得非常稳定。或许稍嫌开创性不是,但他认为,企业的“存在”比“壮大”更重要,因为有“存在”,才可能“壮大”,若为了“壮大”而失去“存在”那就失去创办企业的目的。何况失败是痛苦的事,更有一失败就永无再起的可能,所以“避免失败”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我非常同意这位企业家的话,建议你做事也以失败者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