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200000033

第33章 清代前期汉族风俗(6)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利用武力和政权力量为后盾强迫汉人遵从满族的衣着、发式、服饰习尚。于是京师(今北京)城内外,军民人等,皆行剃发易服,男子蓄辫而着满人服饰。后因受到各地汉族人民的强烈抵制与反对,清统治者考虑到局势尚未大定而暂时停止执行此“剃发易服”的命令。次年,清兵攻下江南,南方各省略归于平定,清政府又重申此令,厉行剃发之制,随之而来的则是全国性的改冠易服。但妇、儒、隶、伶、婚、丧人等,不在此限之内。因此,民间向有“十从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的说法。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帝便饬命礼部制定《服色肩舆永例》,经皇帝“钦定”后颁行天下,不仅对文武官员朝服与常服的样式、色彩、质料、纹样作了具体规定,而且对耆老、兵民、商人的服装等,也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清代汉族从官员到一般民人的各色各式服饰,无论就其形制而论,抑或是条文规章而言,均较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繁复。从总体上看,清政府制定的官民服饰之制,既保留了汉族传统服制中的某些特点,又吸收了满族的习俗礼仪。如以中国传统的十二章纹作为衮服、朝服的纹饰,以绣有禽兽的“补子”作为文武官员职别的标志,以金凤、金翟等纹样作为命妇冠服的装饰,而废弃了历代以衮冕衣裳为祭礼之服及以通天冠、绛纱袍为朝服的传统制度。体现了清代服饰文化满汉交融“多元一体”的时代特征。

1.清初的服饰改制

1644年9月,清顺治帝从沈阳迁到北京,定北京为清朝的首都。顺治三年(1645年)清统治者已将北方、南方诸省全部控制在手,于是发生了汉族服饰的重大变革,一改明代服饰为满族服饰。

清顺治于京称帝之初年,本想改国民束发的旧制,令其一律依照满俗剃发留辫,但因抵抗者势力太大,加上政权统治尚不巩固,南方还未统一,因此,不强迫国民效满俗。朝臣中的汉人的服饰也是暂用明制。《清稗类钞·服饰》“诏定官民服饰”条曰:“国朝冠服……世祖初定鼎时,尚沿明制”;“孙之獬改装”条云:“世祖初入关,前朝降臣,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第二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满清稗史》载曰:“越一年,南方大定,乃下剃发之令,其略曰:向来剃发之令不急,姑听自便者,人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事。朕已筹之熟矣,自今布告之后,京城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闻是时檄下各县,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令剃发匠负担游行于市,见蓄发者执而剃之,稍一抵抗,即杀而悬其头于担之竿上,以示众。”与此同时,清代朝庭禁止汉人着带明式方巾,并发布了禁用方巾之令,“功令严敕,方巾为世大禁,士遂无平顶帽者,私居偶戴方巾,一夫窥目间,惨祸立发,琴川二子,于按公行香日,方巾杂众中,按公瞥见,即杖之数十,题疏上闻,将二士枭首斩于市。”《研堂见闻杂录》。

由于清统治者采用高压政策和手段,汉族被迫接受“剃发易服”,服饰习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汉族男子头饰一改数千年束发于顶的旧俗,而改为前半脑袋剃光头,后半脑蓄发编辫之满族发式;将流行了一两千年的汉族男子宽衣大袖的传统袍服,改为袖筒更为窄瘦、短小的“箭衣”,其具体形制为:袖长过手,紧裹于臂,腕部尤窄,袖尾在过腕后袖端裁成弧状,形似马蹄,所以又称“马蹄袖”。平时将马蹄部折于腕上,行礼时将其放下,表示谦恭、顺服,礼毕复折原位。这种袍服的袖形,在清代上自皇帝、下至百官群臣,不分等级,咸同一式,没有例外。

清王朝强令更改服饰、头饰,引起汉民族的抵制和反抗。在江南地区,先后发生了镇江大屠杀、江阴虐杀和嘉定屠城。为了缓解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清王朝采纳了明遗臣金之俊的“十不从”建议:“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个不成文的规定,缓解了清初的民族矛盾,但也使清季服饰习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一般女子在结婚或死殓时着明代服饰;未成年儿童着明代服饰;优官府的役隶、出行鸣锣开道人员着明代服饰;伶演戏着明代服饰;释道的服饰也依旧如故,不做更变,形成了清代汉族服饰风俗多元一体的新格局。

2.官员服制满装化

清代官员的冠服,其具体制式,按官阶的高低、品位的大小,均有严格的规定,其制度之严格和细密,超过了以往各个朝代。

清代的官服形制,颇为典型:如朝廷职官服饰,为头戴顶翎官帽,身着补服长袍,脚登尖头厚底靴,有的外配一串朝珠。

顶戴花翎是清代官帽的代称,职位的高低均可从帽上的顶戴花翎辨出,所以又有“一顶官职”之说。顶戴或叫“顶珠”、“顶子”,指的是帽顶上的珠饰,它是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并以此作为区分其官位品级的不同。珠饰的质地主要分为:红蓝宝石、珊瑚、水晶、青金石、砗磲、素金。花翎是指帽上插置的羽翎,通常用孔雀的翎羽。饰法一般在顶珠之下,设一至二个玉石、翡翠或珐琅、玻璃做的管子,供插羽翎。所插羽翎根据孔雀翎羽的尾宽部长出的天然圈点式图纹,又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并以此来区分高低贵贱。按照大清礼仪,花翎以三眼为贵,双眼次之,单眼又次之;无眼的则称蓝翎,其等级最为低贱。花翎在实际使用上,初始阶段有着严格规定:一般汉人外臣,官位再显赫,也不得施用。但至中后期,有军功者,即使汉人,也大都赐戴花翎。道光帝以后,甚至可用金银捐得戴用,致使此制松弛,有些官民难辨了。

施用顶子花翎的冠帽,叫作礼冠,俗称“大帽子”,它按季节分为冬夏二式:一为冬春(八月至次年三月)时节所戴,谓之暖帽;一为夏秋(三月至八月)时节所戴,谓之凉帽。二者可随时节交替使用,但帽上的顶子花翎则依照原来的官员品位不变。暖帽为圆形,有一向上反折的冠檐,多为皮料制成,以黑色为多。所用皮毛种类亦有区别。最初,以貂皮为贵,次则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凡皮是用。由于海獭皮价格甚贵,亦有用黄狼皮染黑而代之者,名为“骚鼠”,时人争相仿效。康熙年间,江宁等地新制有一种剪绒暖帽,色黑质细,宛如骚鼠。由于价格低廉,一般学士都乐于戴用。暖帽顶部缀以红色帽纬,顶端则是不同颜色和质料的顶珠,下插花翎。凉帽可谓是大帽子,形如圆锥,无檐,俗谓喇叭式。初尚扁而大,后尚高而小,帽以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骨,用白、湖蓝或黄色罗为表,红纱绸为里。石青片金织成边缘,帽表也缀以红色帽纬,顶珠花翎形同暖帽。

清代官员冠帽的顶载花翎均按官品级戴用,不得僭越。官员如被朝延降职、革职,这就要摘去或革掉他原戴的顶子。

官员的服饰,最具代表性、穿用场所和时间最多的是“补服”。清代的补服,作为官服,它直接承袭了明代补子的形式,即前后各有一块方形的补子。清代补服的式样,具有明显的满族服饰文化特征。补服之衣式,长短介乎于袍褂之间,圆领长袖,袖口处不同于袍服的马蹄箭袖,而是普遍平直袖口;衣襟采用对襟式样,并以丝帛扣结相合,补服的下端前后、左右开有四衩。清代补服的补子图案纹饰,其内容与明代相差不多,即文官的补子,采用各种飞禽图案,以示祥和、高洁;而武官的补子,则采用各种走兽图案,以示威武、勇猛。据《大清会典图》描绘,清代官员补服其具体的补子图案和纹饰,分别为:文一品,绣鹤;武一品,绣麒麟。文二品,绣孔雀;武二品,绣狮。文三品,绣孔雀;武三品,绣豹。文四品,绣雁;武四品,绣虎。文五品,绣白鹇;武五品,绣熊。文六品,绣鹭鸶;武六品,绣彪。文七品,绣鸂;武七品,绣犀。文八品,绣鹌鹑;武八品,同武七品。文九品,绣练雀;武九品,绣海马。此外,凡都御使、副都御使、给事中、监察御使、按察使、各道的补服都绣獬豸;从耕农官,绣彩云捧日,神乐署文化舞生袍用方谰,绣金葵花;和声署乐生则绣黄鹂。

清代命妇的正式礼服仍以汉族传统的袄裙和凤冠、霞披为主。补子缀于霞披前后,图案则依其丈夫或儿子的品级而定。但与品官不同的是,命妇补子不分文武,一律用、禽纹,以示去武尚文。除补服外,清代官员的服饰还有蟒袍、朝服、朝袍、端罩、行褂、行袍、行裳等。

清代官员的靴子,按照服饰规制,一般是尖头式靴,唯入朝时,沿用明代旧制,需换方头皂靴。《清稗类钞·服饰》曰:“凡靴之头皆尖,惟着以入朝者则方。”历朝清帝王对穿靴都很讲究,因此,朝廷的主要大臣也以由皇帝赐穿靴子为荣耀。自嘉庆朝起,凡军机大臣皆穿由皇帝恩赐的绿牙缝靴。

清代的靴子大多为长筒尖头厚底式,其质地据《京都竹枝词》注曰:“一般夏秋两季用缎制做,冬则用建绒制做,而三年有丧着靴用布制做。”

3.庶民服饰满汉交融

清代汉族一般民众的服饰习俗,除男子发式受政府“剃发令”强制而改变外,其它方面,较官服而言,则随意得多。它一方面沿袭、承继明代庶民服饰的某些传统,另一方面又由于当权者的倡导、官服的示范和满族服饰的影响,又吸收了许多满族服饰的合理因素从而形成了满汉交融、多元一体的时代特色。

清季男子衣着有马褂、马甲、衫、袍、衬衫、短衫、袄、裤、套裤,尤以衫袍外加穿马褂或罩以紧身较短马夹最为流行,亦最能反映清季男子服饰的特色。所戴为小帽、风帽、皮帽,尤以小帽,俗称“西瓜皮帽”最流行。清季民间男子一般多在腰间束以湖色、白色或浅色的束带,其长结束后下垂与袍齐,讲究的人家还要在带绣花。

马褂是清代服饰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服饰。《清稗类钞·服饰》曰:“马褂的较褂

图62马褂为短,仅及脐。国初,惟营兵衣之,至康熙末,富家子为此服者,众以为奇,甚有为俚句嘲之者。雍正时,服者渐众,后则无人不服。”马褂的基本形制为:短身、圆领、对襟、平袖。由于马褂身短,不履及双腿,便于活动、行走和骑马,清初流行于军营的兵士之中。雍正时流入汉族民间,但仅限于少数富贵之人。乾隆年间,因远征金川得胜而归的朝臣傅恒常穿马褂,取名为“得胜褂”,人们取其吉顺之意,纷纷仿效,很快马褂成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服式。并先后出现了大襟式、缺襟式,长袖、短袖、宽袖、窄袖等制式。供人们在日常家居、会客见友和出门行止时分别穿用。清代马褂常见的穿法是加在长袍外面,配套穿服,很少有单独使用者。

清代马褂有等级之分。在质料和颜色等方面,有约定俗成的等级区分。其中以黄马褂最为显贵。在清代,黄色作为尊威、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枚庶民一般不得服用,即使是文武百官,若非经皇帝赏赐也不得擅穿黄马褂。在清代,一品官所穿的马褂以天青或元青居多,庶民则多用暗红、酱紫、深蓝、浅绿、深灰等色,具体色彩根据时尚而定。据有关史料记载,马褂之色,清初流行天青,乾隆时则尚玫瑰紫;到了嘉庆年间又转而喜混金及浅灰,夏季纱制的马褂则流行棕色。马褂的质料一般以各类丝织品为主,亦有用各种动物毛皮的。如玄狐、海龙、紫貂、猞猁孙、干尖、倭力、草上霜、紫羔等毛皮马褂,多做成皮毛外露,显得华丽奢贵,穿服者多为达官富豪。马褂的领袖及边幅多有饰边,初期较窄,中期渐宽,至嘉庆年间时又宽。到晚清,则又流行窄边或不镶边。到清末,则镶边马褂已难得有见。

马甲,清代亦称“背心”“坎肩”。起初,马甲多被穿在袍褂的里面,但随着马甲形式和装饰的日趋讲究,渐渐地被作为一种外衣供各部司员见堂官时穿用。到了清末,便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成为汉族民间男子所喜爱的服饰,其制式也渐趋丰富,有琵琶襟、下襟,对襟诸式。社会上流行的马甲,大多做得短小,只及脐,四周和襟领处镶有跳色边。各阶层对马甲的用色有严格的区别,妇仆穿红、白的马甲,一般人的用色与马褂同。马甲的用料多为绸、纱、锻等,后来则有皮质马甲出现,颜色的使用也日趋多样,但多数人还是喜欢穿传统颜色的马甲。如江南苏杭地区一带,曾以黑色马甲流行一时,且引以为时髦,不过很快也改用他色了。清代的马甲,不分男女皆可穿服,只是装饰纹样有所不同,如男子多采用深色宽缘饰,纹样以折枝团花、寿字、蝙蝠等为主。

在清代汉族民间男子中,除了马褂、马甲外,比较有时代特色的服饰还有长衫、长袍、短衫、长裤、短裤和套裤等。

清初,汉族民间男子中所流行的长衫、长袍,系明时衫袍之继承。但其制式已由“宽襟大袖”而变成“紧身小袖”。顺治末年减短至膝,后又逐渐加长至髁上。到了同治年间,衫、袍已变得较为宽大。至清末又复而变成极短极紧的腰身和窄袖式样。衫、袍的颜色多流行月白、湖色、枣红、雪青、蓝灰诸色。长袍外套马褂为清时汉族士绅及富商之常服。

清代的短衫,其形制为圆领斜襟,衣长至胯,不论男女,都可穿用。但颜色较为单调,主要有浅灰色、浅蓝色、蓝色几种,人们穿着时没有什么更多的讲究,为清代广大下层民众经常穿服。

裤子,经过千余年的演绎、发展、变革,到清代,从外形到种类型式等诸多方面,都已基本定型,趋于成熟。清代的裤子,男女都可穿服,比较流行的裤式有长裤、短裤和套裤等几种:

清代长裤的立裆较宽且肥大,腰部向上伸长,故在穿着时,腰部须要向一侧折叠,再用绳带系之。两只裤口用带子扎紧,显得利落,并有保暖的作用。清人习惯于将长裤与短衫、短袄或马甲相配套穿服,这是清代杂耍艺人、商贩及普通市民常用的服饰制式。

清代短裤的形制与长裤差不多,只是裤筒仅及膝。着短裤者只是在乡间田野的耕种农夫和江河上劳作的船工、纤夫等。

套裤是一种仿古的裤式,早在汉代已经出现过,不过那时只是老者或妇女才穿服它。而清代套裤,则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穿用。清代套裤制式为:只有两只裤筒,不设裤档和裤腰;裤筒上部缝有一长带,穿时系之于腰带之间,裤筒下口则用丝带扎束,以方便行动。清代套裤,有棉、夹、单之分,北方汉族地区,气候寒冷,民间多穿棉套裤,扎束腿口,能起防风保暖作用。套裤面料,普通人家多为布,中人之家则有缎、纱绸。

清代汉族还有男子内系兜肚的习俗。《清稗类钞·服饰》曰:兜肚,“胸间小衣也,一名袜腹,又名袜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男女皆有之。”《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贾宝玉的服饰曰:“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

清代前期,朝廷规定庶民不得着靴,但后来此制有变,许多朝吏士卒都穿起靴来。有一种名为“爬山虎”薄底短靿快靴,有穿着方便、奔走轻捷及经久耐用等特点,故在官府差官中颇为流行。清代的平民大都只穿鞋,鞋有薄底和厚底两种,但以薄底居多。其鞋脸都较窄(有方、有圆),质地以丝缎、呢绒、深色布料为多,有的还在鞋上刺绣一些纹饰,以示美观。

清代汉族民间男子的帽饰,常见的有小帽、毡帽、风帽和狗头帽等。

同类推荐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热门推荐
  • Historic Girls

    Historic Gir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寿天君

    万寿天君

    一个文明的终点,必是另一个文明的起点,经历千万年的发展,人类终于迎来了半神时代。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里,少年万寿用坚强不屈,终结了圣域诸神的傲慢与偏见。
  • 百世草庐

    百世草庐

    草庐,这是一个乌托邦式又不纯乌托邦的存在,它承载的是一种精神信念,于文化传统的继承,对现代文化的态度。不过,最多的还是对于冷淡漠然社会的抵抗,不是力挽狂澜的救世主,如太阳般照耀众生,只是黑夜里的一粒微光,引着有缘人寻前行的方向,草庐是个小馆,亦是药,医治人凄苦而斑驳的灵魂。上千年都存在的地方依旧有着最虔诚的信仰和最远大的追求。
  • 芭比娃娃的黑科技

    芭比娃娃的黑科技

    大二学渣刘子文在网吧撸完LOL回来,路遇UFO.第二天,刘子文狭小的租房里蹦出一个芭比娃娃。芭比娃娃无限神奇,卖萌撒娇,能哭会笑,吃饱后脑子里还能蹦出黑科技。黑科技本十分美好,但是,芭比娃娃的食物是砖石,不吃饱就不给你黑科技。作为学渣的刘子文,穷的叮当响,全副身家只有六百块,上哪去买钻石呢?
  • 王俊凯之筱筱沐雨潇潇

    王俊凯之筱筱沐雨潇潇

    对于偶像王俊凯,那个虎牙少年,我不能与他相识,但愿能默默守护,记住我曾经爱过的少年——沐乐颖对于颖儿,我很对不起她,以至于导致我们现在的感情僵持,能原谅我吗……——王俊凯十年之间,很多事都变了,你我也没有关系了……
  • 娱乐勋章

    娱乐勋章

    娱乐勋章,它是由全世界的每个国家制作出来的,据说,国家只会把它送给对艺术有贡献的艺人。娱乐勋章一共有12枚,只要有谁收集了这12枚勋章他就可以向国家许一个愿望,国家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他实现。季小锋,他原是BADBOY的主要成员之一,后来,由于命运的引导,使得他与刘小鸣,游小星踏上了收集娱乐勋章的艺术之路上。
  • 满天向星葵

    满天向星葵

    愿我们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喜爱之人或物,我们该有那么一段惨不忍睹的经历,为之疯狂,为之雀跃,为之与人破口大骂拳脚相加,在别人眼里,你是疯子,在自己眼里,你是英雄。不堪回首吧,所以我们才能拼了命,大踏步地往前走啊。
  • 极品花少

    极品花少

    艺术生曾子光,得祖师爷真传《心典》!一只画笔,扫平千家名著,让艺术泰斗瞠目结舌;一双慧眼,看破病痛顽疾,使世家权贵无不阿谀奉承!黑帮老大认他为大哥,学院校花捧他为男神!他将神纵都市,桃运袭来,画皮画魂又画骨,医人医病又医心……
  • 穿越之妃常自恋

    穿越之妃常自恋

    冰心国永帝二十三年,痴情六王爷娶回来一具尸体为正妃,新婚当晚六王妃却从棺材里爬了出家,死而复活了。此后,端庄温柔的六王妃性情大变,打贵妃,骂太后,皇宫夜跳广场舞,酒馆调戏小和尚……六王妃不守礼节,不守妇道,六王爷多次被逼休妻。于是,六王妃发怒了。靠!我活到现在容易吗?好不容易高中毕业,却被龙卷风卷到这个冰心国嫁为人妇,没怀孕就有了娃,夫君被立太子大臣集体下跪抹泪,还要斗婆家,都小三。呜呜,老公不疼,和尚不爱,姐姐我要回家,可是为毛两次都没成功啊。第三次,却发现被偷心了。最后一次回家机会,却是情毒已深时,她只能擦擦眼,哽咽着问道,“郝连,你是要皇位还是要我?”【精彩预告】[腹黑小叔子告状篇]郝墨齐:梦梦,我听说有人骂你泼妇。官幽梦:姐姐能言善辩,口才太好。郝墨齐:有人骂你水性杨花,红颜祸水。官幽梦:姐姐魅力无穷大,有本事他们也祸害去。郝墨齐:有人骂你祸国殃民。官幽梦:姐姐掌握苍生命运,人神共愤。郝墨齐:有个叫七七的人喜欢你。官幽梦:可以崇拜姐,千万别迷恋姐,否则,七七心要碎一地了。[呆萌和尚还俗篇]官幽梦:呆龙,我美不美?阿龙:美。官幽梦:善不善良?阿龙:善良。官幽梦:你爱不爱我?阿龙:爱。官幽梦:那你还俗去,反正我已经是下堂王妃了。阿龙:……好。鸿渊寺——阿龙:师父,我,我想还俗。老住持:还俗干什么?阿龙:…娶,娶幽梦。老住持:为师要是不同意呢?[闷骚王爷翻身篇]月黑风高夜,众士兵都在庆祝战胜。一个瘦黑的英俊男人悄悄把六王妃强带到树林深处。男人邪笑着,迅速把六王妃壁咚了。六王妃:你,你想干什么?某男:你说呢,小娘子?你不仅打了我,还欠下我千两黄金,要么命偿,要么肉偿。六王妃:我,我命偿行不行?某男:不!现在,你只有肉偿一个选择。Comeon!Baby!“啊!”霎那间,树林里响起一声尖叫。ps:男女双洁一对一,大宠小虐在此文。作者负责写到底,永远坚持不弃坑。求点求评求收藏,希望亲们多支持!
  • 武炼狂徒

    武炼狂徒

    武极大陆,修炼一途,道法万千,武技百态。辰峰本为一介书生,贫寒穷苦毫无背景,十年苦读只为改变自己饥寒交迫的生活,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考中了状元,却被凡尘文官所害,状元之名遭名门后代所图谋,第一席位纂改。得知一怒之下欲撞墙自杀,而在现实中,高中生辰峰此时也发生了车祸,同名二人同时死亡,各种因素间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占据了和他同名的辰峰的身体,踏入了修仙的路...同样毫无背景的他,一路斩仙除魔,以战止战,最终站在了强者之列....漫漫修仙路,以武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