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100000001

第1章 清代后期汉族风俗(1)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背景

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鸦片战争失败至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为清代后期,是清代社会逐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朝封建统治从衰落逐渐走向灭亡的时期。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五月间,厉行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主持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英国“东方远征军”悍然闯入中国广东海面,挑起了鸦片战争。在历时两年的战争中,清政府调集全国兵力,两易统帅,竭力迎战,但由于统兵将帅的腐败无能和武器的落后等原因,最终战败,并在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给汉族地区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并加速了这种经济的分解。由于这种分解主要是由外国列强的商品入侵和原料收购的需要而促成的,是一种被动的分解,故虽然也有利于汉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未能触动封建地主所有制,未能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因而分解的结果是增加了生产的不稳定性。农村小生产者在已遭受封建剥削之外,又加上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许多人因此陷于失业破产的困境,生计难以维持,人们的生存境况日益恶化,终于酿成了19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大动荡。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拜上帝会众发动了反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经过两年战斗,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克武昌,于咸丰三年二月(1853年3月)攻占南京,遂定其为首都,改称天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清起义遍及大江南北,很快形成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农民革命战争的高潮。到同治三年六月(1864年7月),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统杀下,终于失败。

就在清王朝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同时,咸丰六年九月(1856年10月),英国侵略者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迫使咸丰皇帝出逃热河。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样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英、法、俄、美四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危机进一步加剧。

经过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猛烈冲击,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认识到,要改变受制于“四夷”的危局,应付内部矛盾忧外患,保住统治地位,必须改变旧的统治方法,“师夷之长技”。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在“自强”、“求富”的旗号下,开展了以练兵及举办清代后期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社会带来若干清代后期化的因素和气息。自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官僚在经营军用工业的同时,陆续举办了轮船、煤矿等在民用工业,为清代后期工业产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不少人希冀以此达到富国强兵、摆脱外侮的目的,但是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方的失败,人们的这种愿望破灭了。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在19世纪末掀起了两次影响重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维新变法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激起各界人民的愤慨。广东举人康有为联络在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痛陈拒和抵抗、变法图强之道,并冲破清朝不许结社的禁令,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组织维新团体,创办报刊、学堂,大张旗鼓地宣传变法主张。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锐意变法的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正式变法,维新运动遂进入高潮。但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仇视,当年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下令逮捕、屠杀维新志士,废除维新派所有的改革计划和除京师大学堂以外的全部新政。维新运动至此失败。

继维新变法运动之后,中国北方地区又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扶清灭洋”口号下,义和团的斗争矛头直指外国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英、法、美、日、俄、德、意、奥等8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联合出兵,发动侵华战争,同年七月(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光绪帝等仓皇逃往西安,同时下令屠杀义和团。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绞杀,震撼全国的义和团运动遭到了失败。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通过这个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完全把清政府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从此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此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此伏彼起、风起云诵,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基础。

宣统三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二十五日,清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为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打上了句号。

清代汉族社会的风俗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按它自身的规律发展和演变的。

二、清代后期汉族风俗的演变轨迹

道光二十二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中国被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西方生活习俗也相继输入,中国汉族社会的风俗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代后期汉族社会风俗文化的演变就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特征:

1西俗东渐

西方生活习俗是通过洋货带入、传教宣扬、租界展示、出洋考察和大众传播这五条途径传入中国的。洋货作为西方文明的一种物质载体,在进入中国的时候,把西方生活方式也带入了中国,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在原有的传统色调之外增添了一些清代后期文明的色彩,并影响和改变着汉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汉族固有的习俗文化;西方宗教的传入,不但直接使一部分人改变了信仰习俗,而且通过外国传教士的文化活动,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得以传播,促使中国人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传统观念,对接纳新事物、摈弃旧习俗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外国侵略者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口岸建立的租界,成为中国人窥视、模仿西方生活习尚的窗口;大众传播媒介对西洋风俗的评介,使人们大开眼界,并帮助人们有目地选择、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习俗事象;一部分有幸到国外游历、出使、留学、考察的中国人,归国后不仅用日记、游记,而且还用现身说法来介绍、传播刚刚从西方学来的新习尚。严昌洪:《中国代代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年版。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即“洋务运动”时期,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外国资本主义输入的加剧,刺激了中国早期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汉族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各方面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风气初步开化。首先是社会生活习尚出现了尚新崇洋的趋向。社会上穿洋服、习洋文、用洋货、行洋礼,一切以“洋”为时髦。在上海,普通工人也穿起西服,“西装旧服广披罗,如帽如衣各式多,工人匠人争选购,为他紧束便摩挲”卧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卷四。;在湘西偏僻山乡,居然也有习洋文、懂洋礼的西席老夫子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一回。其次是传统习俗观念有所更张。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士大夫耻与商人来往。洋务运动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商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社会风气的移易,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真所谓“曩所谓转移风俗权操于士者,今且为商所攘”《申报》,1896年7月23日。同时,还由此引出社会上违制僭越现象的不时发生,如1905年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出丧,“其仪从之盛,为古今未有”,舆论批评说:“席氏一买办耳,其声势实视阶级国之王候而过之。是何为也?以国法论,是僭也,是不道也”《时报》,1905年6月12日。再次是都市风俗趋向发达。同治、光绪年间,由于商业的繁荣、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汉族社会的都市化程度得以较快的提高,以茶楼、酒馆、戏园、会馆、公所等为标志的都市风俗日渐发达。以会馆、公所一类社会组织为例,洋务运动以后各地新兴的会馆、公所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从清初到1860年的200年间,上海建立过30个这类组织,而1861年至清末的50年间,上海新建的会馆、公所差不多是前者的两倍;同时,这一时期会馆、公所的内部组织结构已有所演变,其习俗功能也有所扩展,普遍具有“祀神、合乐、义举、公约”《上海碑刻资料选辑》,第359页。四项功能。第四是封建迷信开始式微。汉族社会素有“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传统,如迷信佛道、相信巫卜、崇尚风水等。西俗传来,特别是洋务运动中,办报刊、译西书、设学堂,使清代后期科学知识得到初步传播,汉族社会人们的迷信心理随之日渐淡薄,各种迷信活动也相应式微。如《文明小史》中的抚台万岐奉命调鄂时,恰逢俗以为恶月的五月,社会上有五月不接印的习俗禁忌;万岐却突破禁忌,毅然接印,上任视事。以上事实说明在同治、光绪年间,汉族社会的习俗观念和风尚喜好比之前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汉族地区已出现了风气初开的局面。

2改革易俗

在“西俗东渐”潮流的推动下,汉族社会的价值观念开始更新,封建性古老习俗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男耕女织、重农轻商的淳朴民风日渐式微,传统礼俗发生了变化和解体,在清代汉族风俗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太平天国的“礼俗改革”和戊戌维新时期的“天下移风”,汉族社会风俗文化逐步朝近代化方向变迁;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俗改革更是使汉族风俗发生了突变性,并使之逐步进入了现代化时期,风气为之一变。

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动荡之中,汉族社会的礼俗风尚也呈现出变化剧烈的趋向。太平天国起义者们在服饰方面,采取“禁头变服”措施,即禁止汉族剃发蓄辫、恢复明代服制,试图重振“汉官威仪”;在礼仪方面,视清朝的打拱、作揖、打千、叩头等礼节为“妖礼”,而加以禁止,只保留对尊长的长跪礼;在婚礼方面,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在丧葬方面,“父母死,禁不得招魂设醮”,反对葬墓讲风水;在社交方面,强调男女平等,等等,给汉族社会的传统风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太平天国的礼俗改革,虽然在“破”的方面总体上说是革命的、激进的,但在“立”的方面,由于脱离中国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变化的实际,不符合清代后期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基本上是不合时宜的,最后只能是随着革命的失败而告终。

在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维新志士把破除旧习陋俗,树立新风作为“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的社会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在维新志士的倡导下,在汉族各地,以改良社会风俗为主旨的群众团体相继兴起。这些团体大多能从当时进步的价值观念出发,抓住移风易俗问题的要害,把斗争矛头对准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恶风陋习,社会影响力较大。经过维新志士的大声疾呼和身体力行,改革陈规陋俗、提倡新俗良风已成为当时汉族社会普遍的愿望和行动,为整个汉族社会风俗文化的清代后期化变迁带来良好的作用,社会风俗为之一新。第一,化除了满汉畛域,风俗文化进一步融合。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清廷颁布了准满汉通婚的“懿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又下诏令,命彻底化除满汉畛域,勿存成见、自相纷扰。清廷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为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却为满汉风俗的进一步融合开了方便之门。第二,兴办女学,提高妇女地位。19世纪末年,维新志士们大力提倡兴办女学;1898年6月1日,“中国女学堂”正式开学;20世纪初年,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办女学的热潮;1907年,朝廷正式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中国女子教育终于取得合法地位,这对传统的重男轻女习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第三,禁烟戒赌,改造恶风陋习。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又发动了一次禁烟运动。这次运动由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其规模之大、态度之坚决、措施之有力,都超过了道光年间的禁烟运动;到辛亥革命爆发时,社会上的嗜食鸦片恶习已大部分得以禁绝,连孙中山也承认:“前清末年,禁种征膏,成效渐着,吸者渐减”《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禁烟文》,《临时政府公报》,第30页,1912年3月6日。同时,清政府对赌博、娼妓和迷信活动等陋俗也分别予以严禁和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社会风气。第四,剪辫易服,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清初,清廷强令汉族剃发蓄辫,易着满装,曾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抵制;到了清代后期,剃发蓄辫和紧衣窄袖已成为汉族男子日常惯习的服饰形式。但剃发蓄辫和紧衣窄袖的服饰形式,在晚清维新志士看来,一是“牵掣行动,妨碍操作”,二是“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所以要强兵、强种则必须“剪辫易服”,实行变法;而清末的革命者则更将“剪辫易服”、改革旧俗、提倡新的生活方式作为民族主义与自由权之所在,借以激发人们的反清情绪,作为动员群众投入反清革命的手段,而得到汉族社会的广泛响应。所以,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剪辫易服已成为汉族社会的一种社会潮流。宣统二年(1911年12月)清廷不得不准资政院之呈请,准官民自由剪发,以至在京城也出现了以剪发为业者者,《京华竹枝词·剪发》曰:

弹冠相庆一时新,海内同风有几人?

最是当僧又还俗,一身变化两层身。

可见当时风俗文化剧变现状之一斑。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的新型国家——中华民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推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及社会文化方面一系列改革的同时,也对汉族社会的风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汉族风俗在清末民初发生了飙转豹变的变化。最后,随着清王朝的被推翻,清代汉族风俗终于被民国汉族风俗所取代,汉民族的风俗文化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三、清代后期汉族风俗的特点

1.承启

介于中古与现代之间的清代后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都有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问题,这种转变所给与社会风俗的影响,同样也是推动着后者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人们用近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造农业社会的传统风俗,将其中不民主、不文明、不科学、不卫生的习惯抛弃,对其中优良的民族文化则加以改造,使之现代化。

同类推荐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深刻阐明了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先进文化力量及其建设的战略意义,揭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呼唤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梦行天下

    网游之梦行天下

    因为有梦,得以获得机遇;因为入梦,得以遨游大千世界;且看梦行者——梦行天下。
  • 赖上总裁

    赖上总裁

    他承认,他很花心,最大的乐趣便是猎艳。他也承认,他的这个小女儿,的确出落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女人。什么?她竟然说她一直爱着他?但他是她的老爸啊,怎么可以接受她呢?什么?那夜,爬上他的床的,竟然是他的这个小女儿?更可恶的是,爬上了他的床之后,她竟敢拍拍屁股走人,大方地将他送给别人。
  • 网游之末日降临

    网游之末日降临

    末日现、天地变,末日出、鬼神哭,末日之下一切灰飞烟灭!一个末日游戏、一个毁天灭地的技能、一个陨落的网游界神话人物、一条重新走上巅峰的道路!一个能够带到现实里面的技能、一个能够进入现实里面的骷髅宠物、一段惊心动魄的崛起过程、一个凄惨的人生!当发现生无可恋后是毁灭世界,还是......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包法利夫人,充满着对浪漫爱情的向往。面对平庸的丈夫,寡淡的婚姻,包法利夫人沦为绝望的主妇,只是心里还保留着爱情的火苗。当心动男人出现时,她不顾世俗道德的约束,纵身奔向心中的美好,然而假象并没维持多久,她所谓的爱情也仅仅停留在肉欲的纠缠、浮华的语言之上。爱情没能给她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反而掠取了她的性命。包法利夫人更像是女人世界里的堂吉诃德,她的生活因幻想而美丽,又因幻想而沉没。
  • 夜和星的秘密

    夜和星的秘密

    那片绿荫下刻着多少关于爱的字句;那片夜空下荡起多少沁人心脾的情话;那盏路灯边是夜路,曾烟花缭绕的地方,散落着光,说过爱你的小巷。
  • 祭奠我们的时光

    祭奠我们的时光

    作者亲述与老友共同走过的时光,将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读者走进我的青春。
  • 倾世枭凰

    倾世枭凰

    她贵为将军府七小姐,才华卓绝,艳冠群芳,明明可靠脸蛋吃饭,却为了所谓的真爱,帮他出谋划策,智斗群臣,稳保江山。然而最后换来的确实她将军府通敌叛国,被满门抄斩,最后她也被刺瞎右眼,挑断手脚筋,惨死他那些女人手中。重活一世她只想保护家人,让害过她的人都付出代价。她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却遇到了一个计划之外的人。他说:你要杀的人,我帮你杀!你要谋的国,我帮你谋!
  • 祸妃重生之溺宠毒妻

    祸妃重生之溺宠毒妻

    自古圣邑无双地,天下兰陵第一州。兰陵萧氏,朝夕灭门。萧氏嫡女,涅槃重生。誓要南朝江山白年基业拱手让人。萧德音携灭世之恨,重生十岁之时。幕后推手,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得那云中城一片血雨腥风。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幼失双亲,少时逢难。幸得佳人,点滴眷顾。自此遇神杀神,佛挡屠佛。一生相随,护她周全。艰难困苦,有他;荆棘满布,有他;红尘十丈;有他;岁月静好,有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时光游戏:废柴四小姐

    时光游戏:废柴四小姐

    一场游戏,使时光逆转,穿越至异界,寻找漏洞时却意外邂逅他,但当游戏结束,一切只能化为虚缈,怎样才能打破这游戏,挣脱这束缚,一场美丽却有危险的冒险,正式展开——我宣布,游戏开始!
  • 盛爱成婚:霍少的心尖暖妻

    盛爱成婚:霍少的心尖暖妻

    结婚两年,乔微被迫离婚。离婚的当天,乔微迅速且低调地再嫁。在什么都清楚的情况下,乔微和一个相识到不到一个小时的男人扯证。乔微看着眼前这个帅气的男人,“我觉得我们还是离婚吧?太荒唐了。”男人说:“或者我们才是最合适,何不一试?”本以为又是一段荒诞的婚姻,却收了满满的幸福。后来的后来,乔微才知道这个男人的身份,他真的不是普通人!他是为了复仇回来,手握着跨国集团,雷厉风行,众人敬畏恐惧,本想利用乔微,却唯独对她上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