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桐琴镇上夫岭下村的金卫东是村民委员会主任。他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自家创办的毛竹加工厂,金主任告诉笔者,他过去是搞运输业的,在外面跑运输的时候看到竹床这个产品,然后就带回一张竹床当样品,照着这个样品开始制作竹床,并慢慢发展成立一个加工竹床的家庭作坊。最初他从小规模做起,当时只雇用一个工人。谈到创业之初,金主任说:
只要会木工的都会做,买了一台机器,开始我们做好以后拉到市场里去销,去赶集的时候人家有人买回去睡睡感觉还可以,因为这是竹床,夏天很凉快,家庭买去可以加铺,早上不睡的时候又可以折叠起来,后来一年一年发展起来后,现在买的人也多了,从过年到现在都没有停工过。这几年基本上都是这样,比较好的,销路好。
到目前为止金主任的家庭作坊已有7年历史。并已发展到雇用7个工人来加工的规模,平时一天要付给每个工人五六十块钱工资。另外,还雇人来砍竹子。去年大概卖了5000多张,年总的销售额大概有二三十万。全家人均收入一个月五六千元。
金主任有一辆运输车,所以自己负责把竹床拉出去销售。加工了好几年,现在,金主任有固定的老客户。只要老客户打电话进来定货,他就送货上门批发给客户。这几年由于加工竹床的人多了,市场竞争力也加大了;再加上原材料(木头和毛竹)都涨价了,(其中,木头都是从金华拉进来,毛竹都是村里人的)所以利润有所下降。
发展家庭手工业作坊后,金主任家几乎不从事农业生产了,今年雇人种0.8亩田的水稻,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其余0.4亩田无偿给村里人种,不够的话再买粮食。另外,连蔬菜也是到市场购买的。
金主任说:“家里大的开支都没有了,主要是小孩的读书,一个女孩读卫校,我是每个星期给50块钱零用钱,小女儿刚刚小学毕业,在七里路以外的地方读书,每天都要走一个小时的路,来回两个小时,我们村里没有小学。中学准备让她去东皋读。”因此,依靠发展竹床加工业,如今的金卫东主任一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美满的生活,并且住进了三层高的楼房,家里的电器都很齐全。
从以上三个典型的家庭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靠非农业得到了发展,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几乎拥有了所有现代化家庭生活所需的家用电器。并有不少的存款来支付生病等突发事件的出现。他们是武义县大多数农民家庭的生活状况的缩影。
五、富民调查问卷分析
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富民问题,笔者发放了1000份问卷(问卷附后),收回981份,回收率为98.1%,问卷有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我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武义县农民的富裕程度和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县981户人家中有71.25%在2005年的家庭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
1998年,武义县农村主要耐用物品每百户拥有量为:电视机98台,电冰箱11台,电风扇204台。然而,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村家庭主要耐用品的拥有量情况。981户家庭拥有电视1002台,其中彩电888台,说明彩电的拥有量高达91%。981户家庭拥有电冰箱464台,占47%;电风扇864台,占88%。806户拥有电话,占所有调查对象的82%。农村耐用品拥有量均比1998年有较大增加,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基本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此外,洗衣机、电脑、音响设备等的占有率偏低,只有65户的家庭拥有电脑,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说明电脑等这些高科技产品在农村家庭还不够普及,只有少数人家拥有电脑。
再来看看各个家庭拥有的交通工具情况:
可见,在所有调查对象中,5525%的家庭拥有自行车,5566%的家庭拥有摩托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拥有量基本持平。而10.5%的家庭已拥有汽车,同时,由于是多选题,所以不排除一家拥有几种交通工具的情况存在。交通工具的拥有情况也反映出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还反映出这些家庭所在地的交通情况,如果住在无法通车的高山上,这些交通工具都是多余的。所以,从调查结果看,桐琴镇、九龙山村、陈弄村等几个调查地点都是交通方便之地,而这些村民家庭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据推测,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小汽车的拥有量将会上升。
过去,以务农为生的农民家庭基本都是以烧柴等作为主要的生活燃料,那么,现在的武义人民是否依然如此呢?
90.72%的家庭使用了煤气,还有51.27%的家庭继续烧柴。由于是多选题,所以可以推测,将近一半的家庭在使用煤气的同时还在烧柴,不到10%的家庭完全依靠烧柴作为燃料。结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
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武义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家庭具有现代化生活设施的购买力,那么,他们是依靠什么职业来增强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呢?是否依然主要依靠从事传统的农业为主呢?
62%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打工,54%的家庭主要来自农业收入,还有8%的家庭来自出租房屋,12%的家庭依靠开店,22%的家庭选择其他。该题是多选题,所以不排除许多家庭收入有几个方面的来源。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现打工的收入占有很大比例,超过了农业收入。这说明武义农民已经不单纯地从事农业,许多农民已转入第二、三产业,这是个好的预兆,说明武义县已经转移了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也反映了农业开始向现代化作业方式转变。
此外,在“你家里在银行有无存款”一题中,70.95%的家庭有存款,29.05%的家庭没有存款,当问及存款的用途时,他们的选择各不一样:
其中,39%的家庭把存款用在孩子读书方面,其次是用在其他方面,24%的家庭把存款用于看病,22%的家庭把存款用于建房子方面,最后15%的家庭用在结婚方面。说明孩子读书、看病、建房子等是农村家庭最大的开支项目,也反映了许多家庭重视小孩的教育问题。
39%的被调查者对现在的生活水平非常满意,28%表示满意,26%比较满意,只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如果从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维度来分析,那么可以获知93%的被调查者度现在的生活水平表示满意。如此高的满意度说明人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今天的武义可说是个太平盛世的时代。
最后,笔者还调查了人们的幸福感状况:
3%的被调查者感到非常幸福,32%的被调查者感到幸福,25%的被调查者感到比较幸福,37%的被调查者感到一般,3%的被调查者感到不幸福。如果从幸福、一般和不幸福三个维度分析,可知,60%的被调查者感到幸福,只有3%的被调查者感到不幸福。由于幸福是个主观的概念,牵涉到人的心态是否乐观,是否容易知足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并不是有钱的人就一定感到幸福。但是,从这个调查结果中,我们还是了解到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感到幸福的。
总之,从笔者所分析的这些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武义县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富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广大农民收入水平要不断提高;第二,城镇职工的收入水平要持续增长;第三,农村人口要较快地向城镇转移,生活的平均质量要提高。从笔者上述的对几个村庄、三户农家的调查情况以及发放的1000份问卷的分析结果看,武义县的“富民”状况并非子虚乌有,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新农村建设让武义的农民真的富起来了。
(第十六章)强县: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
武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县域的特点,即并非只在某些村庄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是县域所有的村庄都从新农村建设中获益。通过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努力,今日的武义县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县域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一、桐琴:全国千强镇
桐琴镇是武义的东大门,全镇管辖44个行政村,总面积4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2.16万,外来人口3万。近年来,桐琴镇紧紧围绕“提升工业化,农业特色化,促进商贸化,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心镇的积聚功能、辐射功能加强。
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农业总产值5249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财政税收76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收入4590元。因此,全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已跃入“全国千强镇,金华市十强镇。”桐琴镇的“强镇”荣誉得益于它以工业为产业支撑的发展和推进中心镇建设的作法。目前,桐琴镇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了它作为“强镇”的优越性:
1.以工富农
近年来,桐琴镇充分利用周边县市个私经济进入二次创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大好时机,发挥区位、产业、土地三大优势,主动接受经济发达县市的辐射,以工业功能区开发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目前,全镇拥有企业480余家。2005年,全镇有市级、县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六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列入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前100名的有20家。规模以上企业7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首先,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建设。近年来,桐琴镇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城镇规模,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品位的目标,实施了“两街一公园”改造,两年共拆迁10万平方米,对两个共占地15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新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设置、统一管理,区内道路、广场、绿化、排污等配套设施一次性投入,目前安置区已全面建成,500多户农民搬入新房。桐琴镇党委书记何俊有介绍说:
2002年我们把桐琴镇定为工贸型园林城镇,我们从整个原来是三平方公里,拓展为15平方公里,这几年是来整个武义的变化都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个规划完成以后呢,我们第一步走是2003年,我们启动了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使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相配套,所以我们规划的工业园区要么在中心村旁边,要么在镇旁边,使工业区作为一个新城区来拓展。同时也采取公司化经营,业主化开发的这样一种模式,这么搞城镇建设。2003年一次拆迁占地0.51万亩老区最脏乱差的地区,这是桐琴这十几年,人代会上提案最集中的问题,但是桐琴一直没有启动。为的是时机成熟了我们再因势利导,然后2002、2003年的拆迁,我们拆了55万平米,建立了一个小广场小公园,这个让那些老人很高兴。我拆迁的时候一些老人还当面骂我的,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书记,他比日本人还凶啊。三个月不到我们做好后,还是那批老人,还多了几个,碰到我了,说:“何书记啊,我们桐琴这个城镇建设早个三年五年搞那就好了”,我说:“不用三年,三个月前我要搞的时候你们不是说我比日本人还凶啊!”他说:“这样搞好啊好啊,当时我们只是讲讲笑咧。”这老百姓他也是很实在的,一开始可能不适应,三个月后老百姓就感觉出来了。我们整个桐琴镇拆迁都是比较顺的。这是一期、二期拆迁的情况,同时我们建了两个安置区,一个是10万平米的连体别墅,还有东皋还有一个安置区。我们给农民的成本价是11万多一点,但是我们招投标建筑的成本就是11万。有大、中、小之分,小的是公寓式的,中的是占地95个平方,大的是125个平方。我们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造、统一安置的。
城镇的配套功能也得到了强化,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桐琴镇的饮用水是城乡一体的。也就是从县里供水过来的,并且新建了变电所。这里还抓市场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他们目前在搞的商业街改造。今年该镇还建立两个垃圾中转站,这样就使全镇的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从市场、基础设施到卫生环境都有了改善,桐琴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其次,工业的发展,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农民数量。近几年,桐琴镇依靠农业的发展,已经带动了全镇许多农村劳动力进入工厂打工,或者是从事商业等其他行业。农民的减少,促进了桐琴镇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何俊有书记在和我们的访谈中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
我想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就是要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农民太多了,人如果不转移过来,就这点良田产生的效益要那么多农民分,可想而知,所以必须减少农民、转移农民。武义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需要大量的农民工,所以象我们桐琴,2004年年底2005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当时我们就已经有6000的本地的农民在本地企业打工,我们常住人口只有21600,除了老的,45岁以上的和18岁以下的,这些除外,我们大多数的劳动力资源都在企业,这个转移农民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一转移了以后,这些农民都是最有优势的农民,也相对来说是头脑最活络、文化程度最高的这批人在企业,他不仅是到企业赚了工资,为企业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念的转变,他们的信息、技术得到了提高。有一部分可能已经从打工仔变成老板了,我们还在逐步转移。
对于无法转移到其他行业的农民,镇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培训措施:
那么怎么培育农民?有技术的已经都到企业去了,另外一些我们政府要加强培训,引导,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培训。我们镇里已经分批、分期的对农民进行培训了。这里培训又分两个方面的培训,一个是政治的培训,另一个是技术的培训,也包括我们现在继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这些也需要培训。现在种早稻、晚稻跟过去的技术也不一样,品种也不一样了,特别是我们现在推广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这种杂交稻,如果没有一点技术水平,也是种不好的。所以也需要培训。包括我们这一块的蜜梨也一样,我们把原来的五百多亩变成三千多亩了,已经规模化经营了。我们桐琴的蜜梨做大了,每年可以为农民增收接近一千万。
桐琴镇依靠工业的发展,城镇规划、建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等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使该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日益走向成熟。
2.给农民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