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4400000017

第17章 回忆钱锺书兄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了,回想这一百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不同的遭遇,很多感触。锺书兄比我大两岁,他的学识文章则比我高明得多,应该算是我的老师。他去世前,虽同在北京,但我从未到医院看望过他;去世后也没有写过什么悼念文字。最近有朋友知道我在国外读书时就认识他,解放后也曾见过好几次,因此要我写篇文章纪念他。现在随便想到哪里就写几句。

我最早认识锺书兄是在一九三六或一九三七年。我是一九三四年去英国读书的。当时因为喜爱希腊罗马文学,就决定去牛津大学。当时在牛津大学读学士学位,可以先读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学一年半,再学一门选科,如哲学、历史、东西方语言文学等,一共是四年,得荣誉学士学位;毕业后,考上一二三四等,还要在每年的英国《泰晤士报》上公布。此外就是普通班,不必考和读希腊拉丁文,学期是三年,毕业成绩也不登报。我当时选的是四年课程。一九三四年秋,我到了英国伦敦,先找一位老师,教我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样补习了五个月。次年春天,就去考过入学考试。考上了,因当时学院里没有亚非学生名额,又在伦敦等了一年多才进了大学。所以我到牛津是在一九三六年。锺书兄在国内已经读完大学,他作为庚款留学生,入学不需要考试。只要写一篇论文,便可得到文学士(B.Litt.)学位,一般通过研究论文是两年左右,也有用了三四年的。锺书兄因为底子好,大概只用了一年左右,就通过论文毕业了。所以他在英国牛津时间不太长,大概只有两年左右。离英后,他又去法国巴黎,得了什么学位,我就不清楚了。他回国大概是在一九三八或一九三九年左右,比我早一些。

当时在牛津大学的中国人并不多,最初只有十来个人。其中也有不读学位,只住在那里,利用当地较好的图书设备和较廉的房租的,如历史学家向达(向觉明)教授,我在英国的最好朋友,他就是到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收集抄写敦煌资料的。他有时去伦敦,有时住在牛津。他同钱锺书兄也是一见如故,做了很好的朋友。锺书兄到牛津是同他夫人杨绛同来的,季康嫂(杨绛)我当时也认识,初次见面大概是在他们两位家里。锺书当时同牛津的中国朋友很少来往。大家都觉得他比较孤僻,见面也没有多少话说。记得向觉明兄曾对我说过锺书兄对他们都不感兴趣,他说过除了向觉明兄外,只有“小杨”还可以谈谈。“小杨”就是指的我。当时中国人里有三个姓杨的,我年龄最小,所以大家都叫我“小杨”。我听了这话,当然也很高兴。

记得只有一次,向觉明兄拉锺书兄同一些中国同学见了面。在座谈中,锺书兄好像没有什么话,他只拉我在一起,大谈一位法国女作家的书札集如何机智有趣,这位女作家是十七世纪的瑟维叶夫人,她在路易十四时代同一位侯爵结婚,做了侯爵夫人。侯爵不久就与人决斗死了。她在守寡期间曾给亲戚朋友写了不少信,现在留下来的还有一千七百来封。信的内容大都是写当时法国宫廷中的琐事,从其中可以看到不少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风俗人情。我没有读过这部书,但记得当时锺书兄只顾得同我大谈瑟维叶夫人,而置大家不顾,回想当时情况很可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时我常去巴黎游玩。巴黎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歌舞剧院,叫作“红磨坊”(Monlin Ruge)。在那时常听到台上唱的一个流行歌曲,头一句唱词就是Tous va tri bien,madaml la manquise(一切都会很好,侯爵夫人)。我每次听到这个唱词,就想起锺书兄在牛津那次高谈阔论,大谈瑟维叶侯爵夫人的情景。其实锺书兄是个书呆子,整天沉醉于书堆里,置一切于不顾。当时并不完全是有意不理大家,拿外文书来唬人,实际是他从来不善应酬,除了谈书本以外也无话可说。可是往往因此不少人就误认为他爱摆架子,看不起别人。

其实我知道他是个很真诚直率,很关心别人的知识分子。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他一生常常被人背后批评指责的原因。

我们离开英国后,就好多年没有见过面。我在重庆、贵阳和成都教过几年英语课,后来就到重庆北碚,在国立编译馆翻译《资治通鉴》。听说他回国后,先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因同某些教授同事关系不太融洽,就改到湖南蓝田师范学院教书,后来又去到上海。日本投降后,我也同编译馆去到南京,差不多就在这时,他从上海给我来过一封信。他当时好像是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主编了一本图书馆内部的英文学刊,刊名是希腊文,意思是《爱好读书》,大概同现在的《读书》月刊差不多。他向我约稿时,我正对中西交通史有兴趣,写过一些汉魏到唐宋时期中国与罗马帝国和后来的东罗马友好关系的读书笔记,又曾应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贺昌群教授之约,在学校历史系当过一年教授,教东罗马史,后因学生罢课请愿,反对内战,只教了几堂课,没教完一年而终止。由于上述原因我就给他寄过两篇英文稿子,大概都是关于古代中国与东罗马交往关系的。这两篇英文稿子他的学刊也都登载了,他还寄来过那两期学刊。不知道这个学刊到底出版过几期,也许两三期后也就停止了。我们后来见面从未提起过这件事,别人写的关于他的文章好像也未提到解放前他在上海主编过一本英文学刊。

总之,解放前他回国后的生活经历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不少不愉快的事。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围城》,虽是讽刺小说,并不都是真事,更不是自传,但是书中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也或多或少反映了作者本人在那个时期的遭遇。

解放后,听说由于朋友的推荐,他被调来北京主持翻译英文毛选的工作。我当时还在南京,正热心处理民主党派和政协事务。大概在一九五○年或一九五一年,南京统战部通知我,说中央也想调我去北京,参加翻译毛选的工作。我当时婉言拒绝了,说我只懂得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治性文章我很外行,做不好。实际上是因为当时我同南京统战部同事的关系很不错,我又刚买了一所小房子,预备在南京定居,北方老亲戚太多,也怕找麻烦,这样我就失去了一个同锺书兄共事的机会。一九五二年底我还是被调到北京,参加刚成立的外文出版社工作,但是那时候也没有见到过锺书兄,也不清楚他当时的情况。后来听说他在完成了翻译英文毛选工作后,被任命为社会科学院的副院长。又听说他很怕开会或被人访问。我自己情况也不太好,心情也不很愉快,因此也没去看他。记得只是在他搬到三里河南沙沟宿舍后,去过一次,但也未久留。还记得有一次《中国文学》英文版忽然要我翻译司空图的《诗品》,我译完了,说对于译文没有把握,他们就决定送去请锺书兄审定一下。他看了送来的译稿,只提了一点小意见,我也没有去见他一面。

一九八九年我曾写过两句打油诗,是“有烟有酒吾愿足,无官无党一身轻”,他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了或听人说起,忽然高起兴来,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他很欣赏我的句子,但觉得“吾愿足”和“一身轻”对得不够工稳,建议改为“万事足”和“一身轻”,问我如何。我看了信笑一笑,就放在一边,也忘记了回他的信。在他没有生病住院之前,记得也还见面过一两次,时间都很短,而且有许多别的人在一起,没有多谈话。只记得当时他就感觉每年怕过冬天,有点气喘病什么的,每到天冷就要犯病。当时对这话没有多在意,不料他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他虽然最后一二十年间被大家吹捧得红得发紫,而且引起许多年轻人羡慕妒忌,但因此也遭到许多不公平的评论,好像他学问太大,是个怪物。最近他去世后,还有人编造各种离奇故事,不说他被人欺负,反而倒咬一口,说他行凶打人等等。一个好读书做学问的知识分子,一生正直淡泊,与世无争,像他给自己起的别号“默存”那样,只求在沉默中生存,而且从来不说假话,也很关心别人,死后还要给人作为话柄,实在是很不公平的事。

同类推荐
  •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骑行天下之时,在承接山水的滋养和灵润中的漫思之妙笔、逸想之绝唱;《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就是你年轻心灵的一面镜子,展卷而读,从那字里行间,你将发现一个勇于冒险、无畏前行、融心大块的自我!
  •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例,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明天见

    明天见

    《明天见》是Pano的首部旅行摄影散文集。全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巴黎罗马布拉格等九个浪漫唯美之城的旅行散文,不同于一般游记作品,Pano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城市风格特色,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风土人情娓娓道来,更是融入自己的个人生活与情感 ,如同一部部浪漫的纸上爱情电影;二是“你好,陌生人”主题的纪实摄影作品,记录着他遇见的陌生人们,萍水相逢,擦肩而过,或安静聆听他们的故事,遇见就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三是他在巴黎生活的日记,记录着些细小琐碎的点滴日常、思悟感念,真诚敞开了一个大男孩敏感、善良的幽谧心灵。
  • 大冲动

    大冲动

    《大冲动》以东南沿海另一个小镇为背景,延续九十年、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直至一零年代前叶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演绎出的有声有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展示出了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内心产生的一波又一波不止歇的“冲动”。
  • 关于温柔的消息

    关于温柔的消息

    现在每在日落时分,我站在窗前,看着黄昏中灰尘滚滚的大街上,人们表情各异地拥挤着向前奔走,我内心就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很想问人群中的某一位,是否有时间坐下来读一首诗或听一支古典歌曲,我常常为自己这种古怪的想法而脸红,不知道是自己堕落了或是别人堕落了。
热门推荐
  • 宠后不归路

    宠后不归路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初见,月上梢头,院墙之上的翩翩少年,墙下豆蔻少女,遥遥相望,乱了谁的心。命运早已注定,就像你跨过千年而来,只为与我相遇。不要挣扎,不要逃避,顺应自己的心,有孤一直在等你。没有你这江山于孤有何等意义。
  • 畫家知希錄

    畫家知希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心对话

    与心对话

    如何善待受之父母的生命?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场?如何将人生所得回馈周边?如何实现心灵的豁达与宁邃?放下我执,从容应对人生无常,淡看名利得失,舍得所有,安顿心灵,嘎玛仁波切从亲身体悟出发,深入浅出,阐述了生命循环规律、人生要义和开启心灵智慧的方便法则:只要经常洗心、静心,就会顺心、安心,就会有积极快乐、圆满充实的人生通途。
  • 名门闺谋:嫡女二嫁弃夫

    名门闺谋:嫡女二嫁弃夫

    费尽心机利用自己的夫君为心中良人铺设成皇之路,换来的却是他高高在上、不屑一顾的冷漠嗤笑。自己这贱妇不死,便无以平定他手中的天下?温润如玉的良人举着长剑宣判自己,明媚娇艳的庶妹踩着自己走向高位!呵,既然苍天有眼,这一世重活,我们必定要……不!死!不!休!祸国殃民扰乱朝纲?心如蛇蝎兴风作浪?这一世我便要你知道这一切何为名副其实!而同自己两世纠缠不清的竟是那个被她亲手毒死的夫君……再次携手,物是人非,她一颗真心交付,只愿弥补前世孽缘。顾璟死前的话语还绕于安子衿的耳畔。子衿,只要是你……我甘之若饴。
  • 周公解梦(古代文化集粹)

    周公解梦(古代文化集粹)

    梦到底是什么?梦告诉了我们什么?在人类的一切奥秘中,恐怕再也没有比那些来自人的内心的奥秘更让人神往的了。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很特殊的现象。人对梦的思考,属于人对自身的一种审视,因而也是一种自我认识。
  • princess公主王子prince

    princess公主王子prince

    奕姝妍,一个戴着神秘项链的女生,刚进岚承学院,就遇见了祁少颜这个可恶的家伙,和极品男生娄寒旭!!更想不到的事,为了最疼她的奶奶,她当了家教,住进了那个皇族家庭,搞笑的生活,有趣的故事发生在她身上......没想到的是,她的朋友背叛她,只为 了一个他,全校最优秀的女生竟然成了敌人......公主王子的后续将继续,请读者见凉,本故事将继续……
  • 逆天少女:傲娇九小姐

    逆天少女:傲娇九小姐

    穿越而来,她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回到家里,她轻而易举的就收拾了那些贱人。出去闯荡,她很平淡的闯了很多的祸。重回故土,她居然还闯进了一个男子的家里。“滚出去!”他冷冰冰的说道。“哦?怎么滚?我不会啊。你滚一个我看看?”她也冷冰冰的说道。“不滚?”他眯了眯眸子,突然反常的邪魅一笑:“那感情好,你就留下来给我当晚餐吧!”
  • 邪帝盛宠:逆天七小姐

    邪帝盛宠:逆天七小姐

    她,25世纪最神秘,最年轻,最绝美的王牌首席特工,同时也是毒医世家的继承人。她,将军府的嫡女,拥有着令所有女人都嫉妒,所有男人都为之倾倒的绝世容貌,倾国倾城,祸国殃民,却是性格懦弱的废材一枚。他,神秘莫测的邪帝,一个宛如神邸般的男子,却独独宠着她,惯着她,将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片段1:某女咬牙切齿地无奈道:“妖孽,你喜欢我哪里,我改,我改还不行吗?!”“哪里都喜欢!”某妖孽赖皮地抱着某女,蹭啊蹭,笑意满满。某女:“……”片段2:某妖孽衣衫不整,魅惑妖冶的面容可怜兮兮:“娘子。”某女欲哭无泪:说好的不近女色,高冷禁欲呢?!这只妖艳贱货是什么??(绝对是宠文)
  • 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本书作者结合教子和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的体会,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家庭教育要注意的问题。内容包括:父母职责篇、情智发展篇,文体技能篇,生活细节篇。
  • 永不枯萎的百合花

    永不枯萎的百合花

    有的爱情,活在相片里,有的爱情,活在你心里。但最能让人踏实幸福的爱情还是要那个人,活在我们身边。时隔五年的第一次见面她被人下药,他恰巧路过。99天的相互纠缠,两颗心逐渐升温。"夜萧,如果下辈子还能遇见你,我一定会在最初的时候就牢牢抓住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