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3700000053

第53章 清代后期汉族风俗文化(4)

道光、咸丰年间,以徽班为基础的京剧形成,至同治、光绪年间,开创了一个兴盛的局面。京剧演出受到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汉族官贵与平民的普遍赞赏。(图150)成为他们娱乐休闲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流行于安徽等地的泗州戏,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花灯戏,以及山东的吕剧、五音戏,江苏的锡剧,山东及河南的二夹弦,台湾的歌仔戏,湖北、江西的楚剧,浙江的婺剧、绍剧,广东的潮剧等,均成为当地民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此时,在民间自娱自乐的休闲娱乐方式则有舞狮、跑旱船、开路、中幡、杠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钹、高跷、秧歌、什不闲、耍坛子、舞大头和尚等。也有“走会”、“过会”或“社火”表演。

在清末沿海地区的一些城镇,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西式文体娱乐项目如看电影、幻灯、话剧、跳西洋舞、玩扑克牌等,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上层社会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如观赏西洋戏剧,上海“每逢英历18号在西国戏馆开演诸剧……往观者则携小扶老,道路间颇形热闹”[33]。比起戏剧,对大众影响更大的是电影。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电影正式传人中国,上海一些戏院茶园开始陆续上映电影。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京也开始放映电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第一部中国无声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这是一部戏剧片,主角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伶界大王”、京剧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电影上映之时,百姓反应极其热烈,竟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西方娱乐方式的进入,使汉族社会文化娱乐风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带有近代性的特征。

3.新风初露的礼仪风俗

清代后期汉族社会的诞育风俗基本传承前期的固有成式,在祈子方面有新娘传袋、“麒麟送子”、观音赐子等。在福建闽侯则出现了“拍喜”之俗,即于元宵之夜,亲邻持竹杖觅未受胎之新妇笞打,谓之拍喜。民间以为妇女不孕是因身上有邪祟作怪,鞭笞棒打驱除邪祟,才能怀孕得子,反映出当时社会风俗中的愚昧性。

产妇临盆时,各地也有一系列的禁忌,如安徽产妇临盆时,戒随意乱泼盆中污水,恐污及送生娘娘,招来灾祸。婴儿出生三日后“洗三”的仪俗,在汉族社会中传承已久,清末仍然沿之,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曰:“三日洗儿,谓之洗三。”民间恐育儿不大,除寄名神佛之外,还普遍流行认干亲风俗。钟毓龙《说杭州·说风俗》曰:“一因子女之八字不能永年,宜出寄于属某肖之人,方能解免;一因子女之八字冲克父母,出寄所以远之也。此皆算命先生之言,而承寄者亦以此二项为多。”[34]甚至有认鬼神为干父母的,钟毓龙《说杭州》曰:杭州“武林门外马塍庙之无常鬼,(小儿)寄之者独多,呼之曰胡阿爹胡干爷”。

婴儿周岁周啐风俗除抓周外,江南孩童还要斋王母寿星,戴百家锁,亲友送礼相贺。钟毓龙《说杭州》:“百家锁者,乞取百家之钱而制之。其中以劳、顾、万、年、陈五姓为最重要,谓其牢能过于万年之城也。”[35]

男子成人时的冠礼风俗,清代后期已基本废之不用,但有些地区仍有简单的仪式,如直隶深州,“士民家自十五六至二十余岁择日加帽,其蘸宴诸仪久废”[36];有些地区则附于婚礼。如四川成都,“婚前一日,父命其子至当前,亲加冠服,教以成人之道。祀祖毕,亲友簪花披红,举酒酌贺”[37]。

清代后期,民间贺生日、祝寿之风颇盛。尤其是为老人祝寿,大摆排场,甚为铺张。《上海研究资料》一书记载同治年间上海知县叶廷青为母亲做寿,寿日前一天为预祝;寿日那天为正寿;寿日翌日为谢客。正寿筵席分上下两等96桌,其贺客轿夫、随役、厨夫、茶夫等勤杂人员共吃寿面2050碗。可见场面之大。(图151)

晚清社会品官士庶的婚礼各依官方规定的婚礼制度而行,论婚先使媒妁,然后选吉日纳娶。至于婚礼程序,此时已有了简化的趋向。如光绪《顺天府志》曰:“昔日娶亲风俗,头日迎妆,二日娶亲,三日会亲。进改为早晨迎妆,上午娶亲,下午会亲。”[38](图152)迎娶之日,各地风俗已有所不同,有的“置马鞍于门限,令夫跨过。院中设香案,置斗粟,插弓矢、铜镜、秤杆与内,南向拜之”;有的“自新妇至门口至人房,俱有一人在旁唱喜歌,手提篮盛胡桃、铜钱、碎草、乱撒之,谓之下亲”;有的“新妇舆至门,新娘抽矢三射,云以去煞神”;有的“食水饺,饺不熟,即熟亦讳言之。生者,取生育之义也”;有的“及夕,新郎新妇取花插之窗,必在窗之低格,愈低,则得子愈早”等等[39]。

这一时期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婚姻的门第观念受到冲击,出现择亲论财的现象。咸同时文人议论说,“乾嘉之前,圜圜之子,虽拥厚赀,士大夫绝不与通庆吊”;而道光以后,“士人一登科第,择乡里之富厚之者,广送朱卷,不问其出身奚若……甚且结为婚姻”[40]。婚姻论财不问门第当是商品经济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标志。广东等地,则因男子出洋者众,出现了空妇婚习俗,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曰:“粤东有被人掠卖至外国为苦工者曰猪仔,若其家已为聘妻,久俟不归,则仍迎娶如仪。”

到了清代末期,旧的婚姻制度受到了维新派、革命派的猛烈抨击,社会上刮起提倡自由恋爱、自主结婚的“文明结婚”之风,如流行于士大夫中的西式婚礼,“其法,牧师衣冠被向,立其前,设一几,几上置婚书条约。新郎新妇南向立,牧师将条约所载——举问。傧相为之代答。然后望空而拜,继乃夫妇交揖,礼成即退,殊为简略”[41]。其实这里的“西礼”已做了变通,一是牧师提问由“傧相代答”,二是新婚夫妇不是“互吻”而是“望空而拜”、“夫妇交揖”。

在清末的上海,有的女青年在订婚后由媒人陪同择日登门拜见未来的公婆、丈夫,此后男女双方可以互相接触,此俗被称为“通脚”。并有“文明婚礼”流行。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记曰:“亲迎之礼,晚近不用者多,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至于婚礼程序,则有证婚入主持新郎新娘签证婚姻证书,证婚人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新妇行结婚礼,东西相向立,双鞠躬;主婚人、证婚人致辞;新郎新妇谢证婚人、介绍人;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新郎新妇致谢词;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新郎新妇行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族全体礼;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筵宴,等。富有现代气息。

清代后期,仍然实行丧葬有制。民间丧葬礼俗仍以传统为主,人死,北京丧仪要开殡书、念“倒头咒”[42]。南方则要于孝堂外挂遗像、挽联,设神主,小殓后还要给死者套米斗。民间认为尸体旁有十二生肖动物走过,要僵尸挺立,套上一个米斗,尸体便站不起来了[43]。

人死三日,要“接三”,《民社北平指南》曰:“死三日,为接三。”南方“接三”则有题主之俗。《杭俗遗风》载:“殁日之第三日,请善书者题书神主、魂魄二幡。”

人殓,《南京采风记》曰:“人殓,届时亲人均须环送,即将亡者舁入棺内,棺内诸物为:黄土、石灰、炭屑、雄黄、衾、褥、鸡鸣枕、脚炭、纸卷;棺外诸礼节为:兜巾、暖肩、分金、收钉、上凳、安位、叫好、正荐魄幡。”

出殡时,亲友要前去吊丧送葬,届时所送的吊仪有所讲究。《杭俗遗风》载曰:“除亲友送礼吊奠外,至亲如儿女亲家,又须上饭。礼用素席汤饭、龙香彩烛、五花五神、祭轴、绫匾、绫对、四事。”(图153)川陕地区出殡时要给死者发“路引”。“路引”是一张木刻印纸,上印有籍贯、姓名、年龄、出生、住址等,并盖有“阴天子印”、“城隍印”和“地方衙署印”,是死者赴阴间的通行证。

传统的七七追荐之俗,在清代后期依然流行。首七,南方一般在死后的第六天举行,《杭俗遗风》曰:“做七,须在第六日上,故首七名曰敲头六儿。”

清末,在西俗东渐的影响下,汉族社会的丧葬风俗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如有的地方不请僧道设坛诵经而请西洋乐队吹奏,有的地方举行追悼会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光宣间,有所谓追悼会者出焉。会必择广场,一切陈设或较设奠为简,来宾或可不致赙仪。”追悼会的议程大致是摇铃开会,报告开会宗旨,宣读祭、诔之文,鞠躬致礼,演说,奏哀乐等等。

五、清代后期汉族风俗文化的基本构架(下)

1.趋向人本的岁时风俗

清代后期的岁时节日风俗,基本继承前期固有的格局,而少有更张。但与前期相比,则节日活动已少了许多求神拜佛、驱邪辟祟的内容,增加了许多趋吉祈愿、自我娱乐的色彩,而更为人本化。元日主人早起放开门爆仗,并拜祖先神像是汉族地区过年时的传统风俗,清代后期虽然此俗仍存,如浙江杭州“元旦,晨起开门,施放爆竹”[44];但流行更多的是许多趋吉习俗。如北京要“挂千”,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挂千》曰,“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杭州“以除夕所预书之开门大吉红条,贴于大门之上”;台湾则有“贺正”,同治《淡水厅志》载:“向吉方出拜亲长师友,曰贺正。”(图154)

十三日,北京灯节开始,《燕京岁时记》曰:“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南方则在十三日将龙灯拿到龙神庙“点睛参谒挂红,称为龙灯开光”[45]。十五日为元宵节,此日最主要的习俗活动是张灯,北京“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节俗食品,北方“十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46]。南方杭州则称元宵为“灯圆”,“以糯米粉搓作大团,其中实有细节之杂物,如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洗沙之类,名曰灯圆”。

清代后期,北京灯市已实行灯与市分家,《燕京岁时记》曰:“今则灯归城内,市归琉璃厂矣。”此时,元宵节还流行请紫姑占卜的活动,“以淘箩盛米,并置筷一双,覆以绸帕,至厕所迎之,谓可以占农事,卜休咎”。(图155)

正月拜年是各地均有流行的风俗,南方则有“有心拜年,寒食不迟”的说法。在正月中,北京有逛白云观的习俗。《燕京岁时记》曰:“白云观……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九日,游人络绎,车马奔腾。至十九日为尤盛,谓之会神仙。”

清代后期,立春日迎春之俗流行不辍,《燕京岁时记》曰:“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到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农历二月初一,北方祭日,并吃“太阳糕”。《燕京岁时记》曰:“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二月二日,为春龙节。咸丰《武宣府志》曰:“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这一日还禁忌妇女在家用针线,以为用了便会伤害龙的眼睛[47]。南方则以二月二日“家家举行之,以祀土地”。二月春分,有祭祖之俗,《燕京岁时记》曰:北京“宫中祠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

三月初三日,在南方有郊外踏青、戴荠菜花之俗,《说杭州》曰:“是日踏青,男女皆戴荠花。”三月清明日,北京“惟祭祀扫坟茔而已”;各寺院“制造法船至晚焚之”,并设“盂兰会”。夜晚,则有“荷叶灯、蒿子灯,莲花灯”,沿河要“放河灯”[48]。山东清明如“寒食日,从中元日、十月朔,皆至墓前,陈祭品展拜,焚冥镪,加土,用土块压纸钱至于坟顶上而回”[49]。南方则除扫墓、祀祖外,还有“驱虫”、“购清明狗”、“寒食躲青”等习俗[50]。

二十八日为东岳诞辰,各地有东岳庙会。北京东岳庙会的日期长达半月。《燕京岁时记》曰:“东岳庙在朝阳门外二里许,除朔望外,每至三月十五日起,开庙半月,士女云集,至二十八日为尤甚。”

立夏日,杭州店铺作坊各伙友,皆得休假,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之谚。节俗食品是乌饭,并有秤人之俗,《说杭州》曰:“男女老少,除有孕者外,皆须以秤称之,计其轻重,以与去岁比较其肥瘠。”

四月初八日浴佛节,“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辈竟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铙钹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以求布施”。四月二十四日,江南俗传为朱天君生日,实际为祭祀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钟毓龙《说杭州》曰:“是月二十四日,为朱大天君生日……实则明之崇祯皇帝也。朱者其姓,君即皇帝也。”

五月初五端午节,各地均要吃粽。并有驱“五毒”、避邪之俗,喝雄黄酒、挂菖蒲剑、挂桃叶、贴符条等,即辟毒驱邪之常见手法。此时的厌胜物已从古代朱索桃印、艾人、五彩缕、赤灵符中,滋生出天师符、彩葫芦等。天师符,市面已有出售,《燕京岁时记》记载,每逢端午节,北京一带的街面店铺,都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天师、钟馗之像,或绘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出售。端午节,江南各地有龙舟竞渡。杭州西湖龙舟竞渡,“舟约四五只,长各四五丈,头尾据高,彩画如龙形”,但由于道光时,湖中竞渡溺毙多人,官府禁止之,其后遂不复举行。

汉族社会自古即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该月毒虫滋生。瘟疫流行,易得病灾,因此形成了许多禁忌。至清代后期,北京仍有该月不迁居、不糊窗隔之俗,杭州则有小孩不剃发的禁忌。北京民间还流传着端午日井水有毒之说,故该日禁忌从井中汲水,每户都要在前一日争相汲水,蓄满缸釜。上海一带忌讳称恶,故称善月。

六月六日,《燕京岁时记》曰:宫中“象房有象时,每岁六月六日牵往宣武门外河内浴之,观者如堵。后因象疯伤人,遂不豢养。光绪十年以前尚及见之。同治末年、光绪初年,越南国贡象二次,共六七只,极其肥壮。都人观者喜有太平之征,欣欣载道”。六月十九日,俗传为观世音菩萨出家之日,江南城乡善男信女多往寺庙进香。在江浙一带,“有好事者,且于湖中大放花灯。其法用纸扎荷花形,下缀以木片,轻浮水面,中燃红烛,多至干余盏,随波飘荡,掩映满湖。是夜茶楼酒肆面食店,通宵达旦,概不收市,利几三倍焉”。

七月七日,山东民间为牛生日。咸丰《武宣府志》曰:“七月七日……牧童采野花插牛角,谓之贺牛生日。”这一日要以酒食款待耕牛,以示恭敬。初七日清晨,俗谓“乌鸦喜鹊飞鸣较迟,俗谓之填桥去”[51]。江浙民间妇女多要于此日以槿柳叶洗头发,以为可以如织女般黑亮。其夜则有女子乞巧之俗。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江南有“盂兰盆会”,其资费由富商或夫绅筹募,在娱鬼的同时,也起娱人的作用。

八月十五中秋节,南方除赏月、吃月饼外,又有各种“偷”俗,如“偷儿女”、“偷瓜”和“摸秋”等,民间以此祈子。如陕北地区在中秋之夜家家摆出瓜果祭月、赏月时,一些无儿无女的人家便于夜深时去别家偷摸一些红枣、瓜果等食物,取其“早生贵子”之吉,俗称“偷儿女”。即使此行被主人发现,也不会追究,一笑置之。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地则去邻里菜园偷冬瓜或南瓜,以彩色绘成人面,裹以衣服,送至不育者家。(图156)其妇得瓜,剖食之,以为这样可得子。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吃糕、赏菊、饮菊花酒等传统习俗依然流传。

十月初一日,南方名曰“十月朝”,《说杭州》曰:杭州“例行城隍会……即为赈济孤魂者”。此日,朝廷则要颁新时宪书(历书),“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街巷间亦有负箱唱卖者”[52]。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灯谜百花大观园

    灯谜百花大观园

    本书积作者数十年学习、研究灯谜之心得,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涵盖灯谜猜制要领、猜谜诀窍、制谜技巧、谜话拾缀、谜事随笔、竞猜谜选、灯谜集锦7大类,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音之囚

    音之囚

    白素贞痛恨许仙?孟婆是否记得从前的爱人?猪八戒其实是美男子?还是连玉皇大帝都妒忌的天之骄子?得妖族气运的孙悟空为何要成佛?苏妲己问:天下权力掌握在男人手中,他们互相残杀,为了权利,犯下滔天罪行,为何却要将罪责加于吾身?在神仙妖魔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明争暗斗?可这些斗争真的是必要的吗?他们,或许只是想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而已。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君记我一瞬,我念君半生。
  • 我当僵尸的那些日子

    我当僵尸的那些日子

    汉朝后皇帝刘邦驾崩之时,将正咬破其身体,并下咒,凡人的一滴血就会复活刘邦,考古专业大学生刘国平和恋人杨晓晓奉命去陕西刘邦墓考察,刘国平不慎弄破手指,一滴血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刘邦,刘邦将刘国平咬成不老不死僵尸。刘国平暗中离开陕西到了武汉,杨晓晓无奈之下和陕西公安局长之子李兴德结婚,可是最终郁郁不欢而死,又投胎于武汉张良旭家,名张丽丽,成人后偶遇刘国平,两人立即陷入爱河,但刘国平又离开武汉去了北京,张丽丽痛不欲生,投河自尽,投胎于北京一周姓人家,名周星星,一次公园游玩,不慎落水,又被刘国平救起,两人又陷入了爱河......
  • 神灵悲歌

    神灵悲歌

    来自亿万年前的召唤,他自另一个世界而来。没有武魂,也无需武魂。他手持魔枪,擎天架海,欲与诸神争死活。这是一个,神灵的悲歌。
  • 魂牵修罗

    魂牵修罗

    这是一部关于修罗道的小说,当所有的一切都回归正途,那些在修罗道错过的记忆,那些在修罗道失去的情谊,是否还能回到当初?当一切回到原点,白玉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已经错过,错过了便再也回不到当初……
  • 山的那边是小山

    山的那边是小山

    写的是少年成长的故事,不是简单的打怪升级,想写一些自己的故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篇说明文求点击,求收藏下面介绍一下体系:先天感气,以气入门,百日筑基,是为一阶,筑基感气入门,气沉丹田,练气有成,是为二阶,练气练气化分,融于己身,脉络初凝,是为三阶,凝脉经脉贯通,气聚九窍,神通天生,是为四阶,开窍开窍入道,道路三分,武道练法,仙道练神,淬体练身,法身不灭,神聚金丹,金身不坠,是为五阶,法身,金丹,金身法身未成,金丹之下,金身之前,蝼蚁凡人,法身凝实,金丹不散,金身自成,仙凡之别
  • 名门恶少宠妻上天

    名门恶少宠妻上天

    "我十三岁被他收养,喊他哥哥,从此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哪知待我成年,他竟夺去了我最宝贵的第一次!我唯命是从,我曲意逢迎,我做他的隐婚妻被他夜夜宠爱,我以为我这辈子都逃不出他的身下,结果他驯养我的最终目的,竟然是……复仇!“哥哥想要了,你要不要乖一点?”“嗯……”我点点头,老老实实把胸前的纽扣一颗一颗的解开,他嘴角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他就是喜欢我这么温顺乖巧的模样谁又能猜到我竟是城中首富的正牌妻子,谁敢动我,他定将那人碎尸万段!!!他疼我,把我宠上天,可是最后我落入万丈深渊,一回头,推我下去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隋唐乾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

    隋唐乾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

    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代,它是一座桥梁,一端两晋南北朝,一端连着隋唐盛世。《隋唐前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在天涯论坛上有着居高不下的点击量。幽默、犀利、有独到见解,具有历史类畅销书的特点。
  • 爱上九尾狐:伤心不如失心

    爱上九尾狐:伤心不如失心

    我是一只千年九尾狐,道行不深不浅,足足一千年,一千年前,我被雷公压于太白山上,那个几乎无人经过的山洞里。一千年后,一个不知名的少年路过,居然拿那张封住我的咒符擦手,因此,我才得以解脱。今天,是我重生的日子,我应该感谢那个少年,但是,除了他的模样和气味,我一无所知。
  • 长夜将尽

    长夜将尽

    《长夜将尽》取材自真实经历,描写主角在船难丧亲之后孤绝伤痛的生活处境。“我站在Tronsmo书店门口,前额抵着门的玻璃,一边伸出脚去踢门。他们得放我进去……那是早晨,太阳照在我的脖子上,暖烘烘的,但我不敢转身。”当阿维德·杨森酒醉迷路街头,内疚与悲痛再次撞上心头。四年前,一场渡轮大火让他失去了父母和两个弟弟,而他,也本该在那艘船上。从那时起,活着仿佛变成一种惩罚。他的车、婚姻、与女儿的关系、与邻居妻子的出轨行为,一切都一团糟。时间也从那时开始静止,甚至倒退,阿维德不断的跌入往事与回忆中,又不停的被各种外界的声音吵醒。他不断向痛靠近,逼视生命的伤口,终于找到重新与世界对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