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通常是像现代大公司或一个国家工业部那样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式。
组织,是由联系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形式,用以执行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
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元素,它的行为具有确定的规则,按一定的方式对外界作出反应。
有时机构和组织很难划分。有的机构里有许多组织,例如大企业内有工厂、有销售部门。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在那里机构和组织是同一的。
经济系统的基本分子或细胞形式是组织。组织是从事一种或多种活动经常互相影响的一组参加者。很明显,互相影响的一组个人要组成一个组织,需要有某种连续性。尽管某些个人可以退出或加入这个组织,在若干活动中可以引入某些变化,但是,这个组织的基本目标是有连续性的,并且一般来说具有法律规定的组织规章(如家庭、公司、企业、工厂、商店、合作社、学校、机关等等)。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若干组织。他们或者是自愿参加(例如,参加俱乐部等等),或者非自觉参加(作为家庭的成员以及被分配工作等等)。组织中的单元是个人。如家庭这样最小的组织也可以因离婚等原因而分裂,而个人则是惟一不可分割的因素。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是任何组织活动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组织这种分子形式的原子。
我们以上所说的机构、组织和单元都是经济系统中活生生现实的抽象理论分析。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待一个组织,那就谈不上系统。只是因为各个组织之间发生联系,组织的集合才形成系统。下面我们就来考察各个组织是如何构成系统的,以及系统的运行过程。
(第四节)经济系统的运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商品这种细胞形式,揭示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揭示了商品经济的运动形式。这种两重说明方式完全适用于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
要研究经济系统的运动,首先要分析它的细胞形式即经济组织的两重性。每一个组织的两重性表现如下:一是现实的物质过程,包括生产、运输、购销、消费;二是智力的控制过程,包括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决策的准备、作出决策、决策评估等等。这种二重的抽象分析是有现实根据的。任何经济组织都有管理部门和实际操作部门。例如,拿一个工厂来说,都有经营部门和生产部门,前者从事控制和管理的工作,后者从事现实生产的工作。如果深入分析每个组织中的单元即组织中的个人,其中也有控制领域和实施领域之分。有人从事管理工作,有人则从事实际操作工作。即使拿一个家庭来说,事实上也有这种区分。当然,有人可以兼做这两种工作,或者在工厂担任管理工作,回到家里从事实际操作工作。但从理论的抽象角度来说,我们是可以假定在每个组织中都有控制单元和实施单元的。
从经济组织的二重分析出发,在经济组织之间同样存在着这二重的联系。一种是实物过程的联系,例如,这个组织的产出,就是另一个组织的投入。这种过程的联系是产品的联系或称产品流。另一种是控制过程的联系,例如,这个组织生产的产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需要节约原材料的使用或提高产品的价格,这种信息就会传递到生产原材料的组织或使用这种产品的组织。这种过程的联系是信息的联系或称信息流。前者构成实施领域,后者构成控制领域。
科尔奈曾把这种二重分析方法用图表示。
以下图式是一种最简单、最抽象的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经济组织,但是,这些组织都是通过产品流和信息流而彼此发生联系的。因此,要进一步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情况,就必须对产品流和信息流,特别是产品流和信息流之间的联系作出分析。
就产品流来说,它有三个组成因素:一是产品的类型和数量,二是发出产品的单位,三是收到产品的单位。实施领域的状态可以用产品的储量来表示。
就信息流来说,它也有三个组成因素:一是信息的类型,二是发出信息的单位,三是收到信息的单位。控制领域的状态可以用信息的储存记忆状态来表示。
在经济系统的运行中,产品流是受到信息流控制的。比如,物价局(或某一企业)提高某种产品价格10%,发出单位是物价局(或某企业),收到单位是使用这种产品的有关组织,信息的类型是价格,它会改变原来的信息储存系统或记忆系统。无疑,产品流会对信息流的变化作出反应。例如,生产单位会增加生产,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的存量会增加。
在这里,不需要对具体的产品的类型进行描述。重要的是说明信息流对产品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以及产品流对信息流的调节的反作用。因此,必须对信息流的类型和特点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般来说,信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货币流;二是价格类型的信息;三是非价格类型的信息。货币流是货币的转移,不仅包括现金的转移,而且包括信用的转移。这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信息。价格类型的信息包括现行市场价格、合同价格、订货价格、国家规定的固定价格、价格统计等待。非价格类型的信息包括行政指令、各种科技信息、资源信息、产品实物信息、人口信息,等等。
从信息的特征来说,还可以作如下的区别:(1)信息流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例如,货币的转移是直接信息,而送给财政局的一份利润报表,则是间接信息,必须经过折算后,才能实际反映产品流的情况。(2)信息流是指名的信息,还是匿名的信息。例如,计划机关下达给某一企业的生产任务是指名信息,而价格和利息率的变动,并不是专门对某一个企业的,因此是不指名的信息。(3)信息流是单渠道的信息,还是多渠道的信息。信息从一个发出者到达一个收取者,这是单渠道的信息,从许多发出者到达同一个收取者,这是多渠道的信息。(4)信息是事前的反映,还是事后的反映,对事件反映时间的长短。(5)信息的完整程度,例如产值的信息比较粗,而产品的质量、品种的信息比较细。
这种体现在经济组织的两重性必然会反映到各种机构中去。一个复杂的机构必然包括若干组织,这些组织会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实施领域,有工厂、科研单位、经销部门等等的组织;在控制领域,有直接控制生产、科研、投资、管理资金、挑选人才等等的组织。这些组织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关于工厂存货的信息、财务状况的信息、有关国内外同类企业的信息,银行和信贷机构的信息等等。
因此,在各种机构中又会进一步分化出专门从事经济控制的机构,如经济计划机构、财政金融机构、科技机构、监督市场机构,等等。这些机构依靠经济信息对国民经济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同时,这些机构本身存在着复杂的信息联系。
在经济系统中,不仅包含着各个组织和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而且机构和组织之间存在着等级制的上下级关系。这种上下级关系一方面来自法律规定的权限,另一方面来自对信息的垄断。例如,中央银行掌握了特别经济信息——货币的发行权。上级机构的指令是一种特别的信息。指令不是传送一般信息,而是传达带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指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令,一种是间接指令。对于直接下属组织发出的指令是直接指令,对于非直接下属组织发出的指令是间接指令。
随着经济系统的复杂程度的增加,控制系统也会变得更为复杂。但经济系统的运行归根到底是实施领域的过程和控制领域的过程的统一。就实施领域的过程而言,不同系统的差别很小;就控制领域的过程而言,不同系统的差别很大,而由于控制领域的差别,会使实施领域过程的结果差别很大。因此,下面我们要着重分析控制系统中的矛盾,也就是经济系统运行中的矛盾。
(第五节)经济系统运行中的矛盾
我们先可以从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说起。为什么一个人选择参加某一组织,或者说,为什么组织的成员坚持在某一组织比参加另一组织或单位的行动情况较好?首先,他同这一选择的报酬有某种联系,工资较多或利润较多。或者,他可以得到某种特殊的荣誉,例如,他为慈善团体工作,或在公共部门担任某种要职。此外,他还可能同未来的报酬和未来的荣誉有某种联系,指望将来得到提升,取得事业成就和做出社会贡献。在以上种种情况中,个人和组织的联系都是通过信息流进行的,这种信息无非是货币信息、价格信息和非价格信息这三种类型。一个组织的控制单位是依靠这些信息流来使一个组织的实施单位来完成产品流的。但是,一旦这些信息流失真,他所得的报酬少于他的工作,或者他的期望值高于实际的可能,控制单位的信息流失灵,实施单位的产品流就不会顺畅。个人就会离开这个组织,这种组织就会衰落。
我们再从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来看。其实,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是同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相联系的。首先,在经济系统中,组织和组织之间的联系是投入产出的联系。一般地说,投入顺利,产出也会顺利,而投入发生障碍,产出就像行人遇到红灯一样只好等待,产品流就会中断。在简单的经济系统中,这种关系比较简单,而在复杂的经济系统中,投入产出链极为复杂,随机的偶然因素大大增加。由于生产和技术的进步,不仅产品的批量,而且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长,所以在经济系统各组织内部和各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复杂。由于技术进步的结果,在许多部门出现越来越大的企业和组织,与此同时,小规模的企业也变得愈来愈活跃。这种趋势使得信息流更加错综复杂。在这种复杂的系统中,只要某些信息扭曲,或者在某些信息传输的环节上发生偏差,组织之间的产品流就会发生障碍。例如,一个企业得不到贷款,或者得到了不应得的贷款,货币流发生歪曲,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它出售的产品价格太高或者太低,价格信息不准确,或者由于科技信息和资源信息失误,它进行了错误的投资。凡此种种,都会导致某一组织作出错误的决策。一个组织作出的错误决策会影响到其他组织的决策。事实上,一个组织的决策成败同其他组织的成败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信息结构愈来愈复杂,信息量按乘数原则倍增,在组织中就会演变出专门从事信息控制的系统,而这种控制系统又会演变出各种子控制系统。在现代经济系统中,一般有商品市场系统,货币和信贷系统,经济计划系统,科技信息系统,人事和劳动管理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控制的职能分工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例如,负责管理生产的组织总是希望生产比较稳定,负责技术发展和投资的组织总是希望采用新技术和生产新产品,负责销售的组织总是希望产品卖得愈多愈快,并尽量满足购买者对质量、交货期限以及价格的需要,负责财务的组织总是希望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在涉及组织管理、投资和劳动报酬分配等方面,总会出现矛盾。生产部门对生产稳定的期望同科技部门对生产技术更新的期望之间会有矛盾。财务部门减少库存的期望同生产和销售部门增加库存的期望有矛盾等等。每个控制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期望值集合。如果它们的期望值集合能相交,它们相交的集合部分,即交集愈大,它们之间的矛盾就愈容易解决。相反,它们之间的交集很小,根本不能相交,彼此对立,出现空集,它们的矛盾就愈难解决,甚至得不到解决。组织之间的矛盾是通过这些控制系统表现出来的,要通过这些控制系统的协调才能得到解决。它们要寻找彼此能接受的界限。例如,价格的界限、投资和贷款的限额、投资的利润和贷款的利息、技术的适用程度、劳动报酬的界限和培训费用等等。各方面的决策在各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才可以协调和确定。组织之间的矛盾得到较好的解决,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容易解决,反过来说也一样。
最后,我们还应当从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在一个组织中,控制单位是上级,实施单位是下级。随着组织职能分工的演变,组织之上会出现机构,一个机构中有许多子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又成为组织的上级,以至于发展到国家的经济控制系统成为一种等级制的组织。
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上级的领导和控制呢?为什么某些个人可以向其他人发号施令,等级制的组织比自由的联合多得多呢?A.阿契安和H.德姆捷茨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一文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个人之所以愿意把他个人的投入交给组织监督,是因为他无法控制和测度他自己的贡献,在缺乏对他的投入进行监督的情况下,他对共同报酬所作的贡献就会减少。他所得报酬也会比他从共同报酬中所得部分减少。但是,当组织中的成员不接受监督,偷懒、“开小差”时,共同的报酬就会大大减少,以致每个成员都深受其苦。因此,要切实保证每个成员都接受监督,服从命令和指挥,才能使每个成员作出自己的最佳贡献。这是等级制的组织具有高效率的根本原因。但是,正如O.威廉逊所指出,等级制组织具有较高效率,要依赖于信息的集中,等级制的组织原则可以解决在组织的成员进行复杂的共同决策方面的联系问题。
等级制运行中的矛盾首先是由于信息流引起的。上级处理、储存和取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信息变得过时了。不管信息是从典型中获得,还是从详尽无遗的报告中汇集而成,在把信息从一级传递到另一级时,内容上的失真以及迟延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这种信息损失,上级可能派遣调查研究人员到现场调查,或者“亲自视察”。但是,这种视察一方面需要经费很多,另一方面在经济信息联系十分复杂的情况下,还可能看不到反映真实情况的最佳场合。同时,下级向上级传输的信息愈详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费用就愈昂贵。这种等级链愈大,费用就愈昂贵。为了减少这种费用,不得不满足于了解不太详细的一般情况。总之,在线性等级组织中,这种信息传输的矛盾表现为:第一,在每一个监督者都有责任协调下属人员的线性等级组织中,下级向他的监督者输送的信息都比监督者需要掌握的信息粗糙。第二,当信息从一个等级到另一个等级一直到等级组织的顶点上的协调者时,信息在每一等级上都会受到损失,等级链愈长,失真程度愈严重。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有效的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