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7000000008

第8章 婚姻准备(2)

我国旧式婚礼,基本上可以指自周以来直至民国时期的婚礼,基本上是按照《礼记·婚仪》所规定的原则进行的,它的程序可概括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个步骤,从这六个步骤的程序内容来看,它仍属于婚姻准备阶段的礼俗,因为只有这六个步骤中最后一个程序结束的时候,才意味着婚姻庆典的正式开始,因这六个婚姻礼俗程序延续的太漫长,但有的年轻人却还不知晓,我们有必要一一介绍给大家。

纳采

在传统的婚嫁礼俗中,“纳采”是婚聘程序“六礼”中的第一礼,是“纳其采择之礼”的意思。即男方请人向女方说明缔结婚姻的请求相同于如今的“提亲”、“说媒”。纳采是需要携带礼品的。

“纳采”即男方向女家初交一点信任,表示求亲的诚意,而这个信物必须是大雁,为什么非用雁呢?因为雁是候鸟,往来有时,象征着守信用,而且大雁失去配偶便不再成双,“奠雁”以示忠贞。

《礼仪·士婚礼》记录了与此相关的礼仪:女家主人筵于户西,男家使者恭谨入告,“主人穿宾服迎于门外,再拜而宾不答拜,揖让以入,三揖至于阶。纳采以雁为贽。”

《礼仪·士婚礼》说,纳采用雁为礼物的原因,是因为它善于顺应天时而行。

其实用雁为信物更有其从一而终誓不再嫁娶之义。当然这不只是指女子对男子的忠贞不渝,也指男子对女子始终不弃。这是指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人。我国周代在纳采用雁之前,公卿纳采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以后才一律改用雁。因为在小农经济社会保持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乃是社会的需要。这种情况在《诗经》中也有不少反映。“觳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瞰日!”这是恋爱中的女子和情人发下的誓言。不消说男人在求爱、婚姻过程中也必然是信誓旦旦,白头偕老,这是结婚男女乃至整个家族、社会一致的要求,所以各阶层的婚礼都统一于纳采用雁,可见寓意之强烈。而且古代要求一律用活雁,但雁有季节限制,不好捕捉,所以后世有以鹅代替的,也有用木雁代替的。事实上,纳采也不全用雁,到汉代发展至30种之多,见《通典》引《百官六礼辞》。其中有羊、酒、粳米、稷米、嘉禾、长命缕、鱼……舍利兽、鸳鸯等各取婚后夫妇合好,幸福富裕、子孙昌盛之意。

如今,纳采程序已被“提亲”所取代,繁杂的程序、礼物也被简化了,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男女恋爱自主,“介绍”“说媒”只是形式而已了。

问名

纳采被女方接受了,接下来就是婚仪的第二步——问名。

问名是求婚的男子在纳采之后请媒人向女方问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纳采完了,男方便请媒人再返女家,向主人问名,但问女名,而不及男名,因为男名在纳采时已先通知,故问名是男方专问女名,更重要的是问生辰八字,宋以前问名于纳采同时进行,但后世亦常有男方特向女子讨生辰年月日庚贴,女方用红帖将生辰书好,交与媒人带回,男家请阴阳先生合婚,要把庚帖压灶王像前三日,等到没发生什么意外灾祸之后,将合婚结果通知女方,婚姻之约就算订下了,接下来要行纳吉礼。

古人阴阳等信仰观念极重,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属相相合相冲之说,一事不合,也不成婚事。问名的内容还包括要问清女子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

问名也携礼物,古礼同样用雁。

现如今,问名的程序也基本在婚姻礼俗中被取消了,因为现代男女相爱已不再在乎年龄,更不再乎所谓的“生辰八字”了,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虽也有重视“问名”的,但已是极少数了。

纳吉

纳吉是问名之后的程序,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合婚。我国传统的婚姻不仅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而且也把“天神之光”作为依据。问名之后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合婚。婚姻能否成立,这是最为要紧的一关,倘若其他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相符,但八字不合,也只好做罢。

如果纳吉也顺利通过,婚姻之事便基本确定,双方交换的帖子既具有婚书的效力,婚姻关系的更改就不是随便的事了,此后,虽然尚未举行婚礼,可逢年过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礼。

纳吉这一婚姻礼俗程序到了民国基本就演变成了“合婚”。

进行合婚时男女双方各用一张红纸做成的折子,上书生辰八字,然后请“星命家”测看男女双方八字,俗称“批八字”。

请先生“批八字”在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中大多都有,他们认为男女双方属相相合才能结婚,以免婚后夫妻相克或妨碍家运。在民国时期,老北京就有所谓“十二属相相合”的说法,这也代表了相当地区的礼俗习惯。

如果男女双方的命相、属相都合,婚事才能初步定下来。如果男女属相不合,则这门婚事告吹。就这样,不知葬送了多少良缘。一般情况下,算命先生根据男方和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属相,写出鉴定,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择定迎娶日期,并将这些东西写在一个红纸折子上。这个红纸折子,俗称“龙凤帖”。在传统婚制中,这个“龙凤帖”特别重要,它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书。只有取得了它,才算完成了合婚手续。晚清时期,只有通过命馆合婚,取得上述“龙凤帖”,才算履行了结婚手续。民国时期,受西方婚姻方式的影响,政府明令男女结婚必须到民政局去办结婚证书。因此,合婚只是民间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规定,并不受政府法律保护,“龙凤帖”成为民间的婚书。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取得民间俗定的“龙凤帖”,比得到政府的结婚证书更重要。

纳征

纳征也叫纳币。“纳币”之说起于春秋之时,意即纳聘的财币。也就是说男女双方缔婚之后,男家要向女家送聘礼,后世称为“下彩礼”。男女双方订下婚事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礼仪。征是成的意思,意即纳征顺利,婚事也就成了。春秋时纳征直称纳币。纳币以玄细缣、束帛和俪皮(两张鹿皮)为礼物,《财礼·地官·媒氏》说:“凡嫁子取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五两,即五匹,每匹二端,每端二丈,共十端帛。即五匹帛为一束,但每匹帛的卷法是两端对卷,一束共合为十端,为双数(礼品计双为吉)。同样,俪皮也是双数,皮指鹿皮。

古时婚礼为什么纳征用玄纁、束帛、俪皮呢?当与其时主要生产方式为狩猎和农耕分不开的,它代表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玄纁、俪皮不但是当时衣饰的贵重用品,而且都当作币帛使用的。所以男子向女子求婚送去这些聘礼实是上好的礼物,它不仅保存有狩猎时代男子射猎的“勇敢和技艺”,还有男子接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能力的社会功能。

纳征中的聘礼随着时代的更替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讲究,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被称做是“过大礼”的纳征,被当做婚姻习俗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程序。当男家去女方送礼时,须选偶数的吉日,所带的聘礼多而贵重,需两个人扛抬,上有礼单,还要有吹鼓手随行,礼单的书写也颇有讲究,比如鸡鸭写为“德禽四翼”,金镯写成“金镯成双”等。

接过聘礼的女家,要取出男家所送聘礼的一部分聘礼,另外再加上十二种礼物,送还男方做为答礼,然后宴请男方。

请期

送完聘礼经过一段时期,男方选择好结婚吉期,备礼到女家,告知娶期,并有商量、征得同意的意思。

《仪礼·士婚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主人致辞之后,媒人告以婚期。”

请期相当于后来的“下日子”“选日子”等等,请期仪式过程中,进行婚仪的第二次迷信占卜活动,形式大体与问名后的占卜相同。占卜的选择中心,仍然是八字与属相。首先是选择吉日良辰。

请期多是口头进行的,也有用书面告知的,后来的世族大家或小康之家,大多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就是所说的下婚书。

亲迎

经男女两家同意结婚日期之后,男方备礼上门迎亲。

它是六礼中最重要最繁琐的礼俗程序。亲迎之义一则承继母系氏族社会尊重母亲,尊重妇女之义;实则说明当时已进入父系社会,婚姻关系由从妻居转向从夫居,以男性为主的婚制,已为既成事实,表现出男子强烈要求妻子来归的愿望。

自周秦以来从帝王到百姓都十分重视亲迎之礼。“亲迎”,在形式上也表示男子对未来妻子的欢迎和重视,表达极欲得之的爱慕之心;同时也有利于婚后夫妇之间恩爱和好,使嫁女之家感到光荣。亲迎也被看作是夫妻关系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在当时还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礼数,就是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子可以改嫁,然而一举行了亲迎之礼而后夫死,按礼俗,妻子就义必“从一而终”了。所以后世亦重“亲迎”之礼,直至今日。

古时婚仪是在夜间举行,故婚字古作昏,“以昏为期”。古人认为夫为阳,妇为阴,昼为阳,夜为阴,视婚礼为阴礼,故穿黑色衣服,不用乐,以示幽阴之义。

还有一种礼俗,即:古人娶亲不贺,“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都不表现出大喜庆大欢乐的气氛。许多研究者指出这实际上反映出上古抢婚的遗风:“上古杂婚时代,有摽掠必以昏夜,所以乘家人不备。今以士婚礼观之,犹有摽掠之遗义。”

在传统的婚俗“六礼”中,亲迎礼俗如细分有几十种之多。主要的有这样一些:

挽面。即按照旧式风俗习惯,新妇拔掉脸部和茸毛,使脸部光彩明亮。

上盖头。男女两家分别在自家同时举行,男方面对祖先灵位,由一位“好命人”从新郎后面给他梳头三次。女方也要在同时用同样的方法举行这种上盖头的加冠礼。

食姐妹桌。女方在出嫁前,在兄弟姐妹间特别举行一次告别宴,兄弟姐妹间在席间说些吉利、祝福的话。

花烛。结婚之日,在婚礼礼堂要设立花烛。

送嫁。女子在出嫁时,行告祖和辞父母之礼,然后由兄弟姐妹送之,一般男女各两人,称之为男高宾、女高宾,又称送舅。

确定婚礼上的角色

中华民族的旧式婚礼与现代婚礼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此,我们重点介绍现代婚礼上的各角色。

婚典上的主事人员一般是从关系非常密切的亲朋中选出的,新郎、新娘一宣布订婚,就得开始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可保证请定的主事人员一旦有变,就能有足够的时间找人替代。服务人员的邀请通常是直接告知。

婚礼的主事人员,最重要的是要事先确定以下人员:

主婚人

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单位领导担任。

证婚人

一般是由两位新人的介绍人或亲朋好友担任,也有的只设主婚人或只设证婚人。

婚礼的司仪

这是整个婚礼中最重要的人员,婚礼的司仪,即婚礼主持人。婚礼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婚礼的司仪,因此,对婚礼司仪的选择显得特别的重要。一般要找头脑灵活、文化高、口才好、应变能力强的亲友或有经验的同事担任。也有的请专业人士担任司仪。

伴郎与伴娘

一般选择与新娘年龄最接近的姐妹或好友做伴娘。新郎通常选择兄弟或最好的朋友做伴郎。比较正式的做法要求他们是未婚的身份。但当代礼仪中也可以请已婚好友承担这一职责。伴郎伴娘的主要任务是陪伴、辅助新郎新娘。

傧相

请8~14岁的年轻亲属担任小引导或傧相,照应、引领参加婚礼的宾客。男傧相就是从当初抢婚帮手演变而来的。而女傧相在古代是女方的女亲属,原来是来帮助女方抵抗抢亲的,后来演变成了傧相。

接待

除了引导和傧相,还要请几位年纪较长的亲属和朋友担任接待工作或承担其他责任。

花童

为了使婚礼更有气氛,更典雅,婚礼上还应该安排一两个女花童负责递花或献花,在婚典上交换戒指的还有一两位托戒指的男孩以及听差。

其他人员

此外,还应有礼物登记与纪念品发放的负责人;摄影或摄像师;乐队或音响设备的负责人;茶水与酒宴的负责人;汽车司机,等等。

一般农村传统婚礼的主事人员没有城市多样,女家主要是确定伴娘和送新娘的人员,男家主要是确定接新娘的人员。农村的婚典很重视婚宴,是将婚仪和喜宴合一,“拜堂”仪式的主持人一般请族中或村中威望高、办事好的人主持,此外,不论是男家还是女家都会请专在宴席上代主家张罗的人。

寄柬发函

举行婚礼,要邀请亲朋好友及上司、同事、邻里乡亲,通知的文体也叫婚柬或婚帖,是正式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典或婚宴的帖子。过去的婚柬是专请人代写的,现代可到专卖店购买或按自己的要求向专业部门定做。由于时间的宝贵及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有的请柬细致到写上婚典仪式开始的时和分,以免浪费来宾的时间。如果举行婚礼和婚宴的地点不是人们所熟悉的,为了让客人能顺利到达,可派专人在路上和明显处给予指引。有的婚帖上还附上联系电话或手机号码,这样便于收到请柬的人及时回复。接到请柬的亲友,应该及时回复,表示自己的意见,以便主人对参加者情况做出准确的统计。

我国现代有新郎新娘两家合办婚礼的情形,但更多的是双方各办各的,一般的是女家前一天办,男家则在第二天办。由双方各办的婚礼,邀请名单一般是由单方面决定的,由两家合办的婚礼,其名单是由新郎新娘以及双方父母确定的。应该提请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应该邀请的,即使明知他们不能来(比如居丧、外出不能赶回),也应该发出请柬,因为你邀请他,是对他的尊重,是礼数周到的表示,否则会被人挑礼的。而对方尽管不能来,但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向你表示祝贺。

一般而言,请柬最迟也要提前一星期发出。外埠的更应该提前一些。如果给客人留出的准备时间太紧,不仅有失礼仪,也可能确实给客人造成实际的困难。如果受邀请的人是在同一座城市或相距不远,最好的做法是由新郎或新娘亲自登门送去请柬,以示自己的诚意及对被邀请者的尊重。

下面是几例婚柬的样例:

娶媳宴请客人婚柬:

以上两则是发给赠送贺礼的客人,帖文中的“厚贶”、“厚仪”即指客人赠送的礼品。

年轻的结婚者本人发出的婚柬,多采用横排的款式,而且语言较平易,符合年轻人的特点。

如:

婚柬也可写做信函样式,如:

装饰新房

迎亲,对男方家来说是整个迎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如果婚礼设在家里,除了修饰新房之外,为了给前来贺喜的亲朋设座,招待酒饭,通常要搭喜棚。喜棚是男方办喜事的“门面”,所以一般搭得比较讲究。喜棚大体有两种:一是夏天的凉棚;二是冬天的暖棚。在喜棚的大门丽旁,都要贴上红纸金字或用毛笔写的“嚣”字。

男方不但要准备喜棚,更要准备好新婚夫妇拜天地、坐帐的“喜房”。通常情况下,正厅的东套间当作喜房,届时把所有的玻璃窗都用红纸板或红布帘遮挡起来,房中设“天地桌”,供上“百份”,桌上放着桃木弓、柳木箭、马鞍、新秤杆、花生、苹果等新娘入洞房时礼仪上的用品。为了避凶趋吉,除男方娶亲和女方送亲的女亲戚外,一般人不能随意出入喜房,以防“冲犯”。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热门推荐
  • 仙魂灾

    仙魂灾

    白柳眸子豁然睁开,血红色的瞳孔中分别倒映着一颗缓缓旋转的星辰,他遥遥看向界狱蛇,一股更为恐怖的杀意轰然冲了过去,狠狠撞入界狱蛇的脑海之中。界狱蛇庞大到无边的身躯骤然一停,瞬息间盘踞起来,阴冷的竖瞳死死盯着白柳的眼睛,仿佛看到了生死大敌。“你,等着。”白柳嘴唇动了动,眸光冰冷,最终身躯没入白色门户之中,消失不见。很快这白色门户也悄然消散在了星空之中。
  • 混沌游

    混沌游

    一朝穿越混沌成为命运魔神,最后证得大道的故事。这是一个洪荒流和无限流相结合的故事。新人新作,不喜勿喷请点X。
  • 道灵纪

    道灵纪

    在战争杀伐肆虐的时代,是是非非都化为血与泪的辛酸;纵尔群魔乱舞,神佛逍遥,吾自有吾之道!
  • 《大秦游历传》

    《大秦游历传》

    在一次暗杀中,他干掉了张龙所有手下的特务,自己也被战后的爆炸带走了生命。但是他却没有死,而是遇到了重生,穿越,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在大秦建立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 墨府仙缘

    墨府仙缘

    平凡少年刘成深山历险,却堕入幽暗秘境,灵狐妖异,残魂缥缈,孤寂空虚的秘境中,处处都是凶险的玄机与不可言说的奇遇。资质平庸的少年,在命运不可抵御的力量下,毅然走上修仙之路。奸邪环伺在侧,前路步步杀机,贵人搏命相助,美人温柔蚀骨,靖元大陆掀起滔天巨浪,一段起于尘埃之中传颂于四海宇内的传奇缓缓揭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田间第一人

    田间第一人

    传说,人类大脑中有上帝设定的密码,只有破解这个密码的人才能拥有神奇的异能,才能踏上漫漫的修炼路,才能探知人类本身隐藏的种种奥秘。一次高烧让农家少年朱颜基因密码松动,异能渐渐呈现,从此他进入了一条神奇的修行之路、探索之路,但他能成为人类的救世主吗?新人新作,急需各种支持!感谢起点2组的各位编辑大大!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最强恶人

    最强恶人

    我是被逼的!有个系统强迫我这么干!真的我发誓!
  • 海岸线

    海岸线

    年少时的爱恋,能不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流年似水,你还能不能确定自己的心意,是喜欢当年的那个人,还是,自己只是喜欢印象中的那个人?看清楚自己的感情后,你又会如何抉择......
  • 穿越之岩王妃

    穿越之岩王妃

    慕容雨,现代社会一位乐观积极、智商爆表的准毕业生,曾扬言走遍天下,却在一下偶然中意外重生到一个历史架空的朝代。他,泷西国现任皇帝的最小的弟弟,亦是人们眼中面残身毁、弑杀冷冽、残忍狠绝的“阎王”。——“阎王而今人聚散,无权无势身已残。娶妻娶十九个死,抬轿坐轿皆为鬼。”大婚之日,被众人嘲笑。且看这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在一次次的阴谋诡计中如何谱写一段跨越时空的完美乐章。本文男女主角身心健康,结局一对一,欢迎广大读者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