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定行”时间大于“当行”时间,则评定为“不中程”,或者上“举书”予以追究和惩罚。
总之,汉代边塞居延都尉系统的这种军事活动,是士兵必须具备的耐力和速度素质。
《唐六典》卷5:“天下诸军有健儿”,是指长征健儿。敦煌县差科薄登记有“豆卢军健儿”,敦煌研究院藏《敦煌郡行客王修智卖胡奴市卷公验》有“保人健儿”。遗书所提的“长征健儿”是指善行军的士兵。
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竞走活动最初出现在英国,19世纪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流行。竞走运动是如何产生的?早在19世纪以前,英国有许多徒步旅行家,他们以旅行观光和锻炼身体为目的,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他们携带简单的行装,迈开双脚,进行长途徒步旅行,这些徒步长途旅行活动往往是数人同行。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一些行走的姿势和方法。这些姿势和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步子大,走得轻松,速度快。这是现代竞走运动最原始的雏形。后来,一些徒步旅行者把这种行走的姿势和方法加以推广,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提高,成了当时英国长途徒步旅行者行走的主要方法之一。19世纪流行于英国的竞走活动并不是一种体育运动形式,而是长途徒步旅行者一种省力和轻松的行走姿势。后来,为了使更多的徒步旅行者掌握这种姿势和方法,一些有经验的徒步旅行者在公共运动场地上进行公开表演,一些人跟随着学习和练习。就这样,逐渐形成了竞走活动。
1870年,英国的托玛斯在伦敦一个运动场上表演了竞走,他以2小时47分55秒的成绩创造了第一个20公里场地竞走纪录。据传托玛斯就是一个长途徒步旅行者。他走的姿势十分优美,不仅走得轻松,而且速度很快,因此博得了观众的赞赏。据说从托玛斯作了第一次竞走表演后,英国的许多人就开始学习竞走。
其实,托玛斯并不是第一个进行竞走活动的人,在此以A前,英国的一些地方就曾举行过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竞走活动,可借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
竞走活动从英国兴起后,很快传播到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国家0当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超长距离的竞走比赛风靡一时。例如1893年,曾经举行过从奥地利的维也纳到德国柏林长达578公里的竞走比赛。除此而外,还有巴黎到里昂的竞走比赛,马赛到马德里的竞走比赛等。这个时期里,超长距离的公路竞走比赛多于场地竞走比赛,人们对场地竞走比赛并不十分感兴趣。当时对竞走的姿势也没有严格的规定,计算成绩的方法也很不统一,有的按时间计算,也有的按里程计算。本世纪初,国际比赛中的十项全能运动之四就有中距离880米的竞走比赛。1906年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0周年大会时,曾举行了1500米和3000米竞走。到了1908年,竞走才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古代的投掷应从远古时期的石球论起。1976年,在山西阳高县许家窑,发掘出近2000个制作粗糙的石球,距今约10万年左右,属旧石器图四十三时期的遗物。这些石球是祖先的狩猎工具之一。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祖先是手持木棍、投枪、石球等追逐各种野兽的。因此,狩猎者必须具备机智勇敢、能跑、能跳、能投等素质。尤其是投标,一直是部落狩猎的主要武器。据《台湾府志》所载的土番风俗,当地人不仅能跑善跳,而且投掷标枪的技能也很高超,所用标枪长约166厘米(5尺),几乎取物于西步之内发无不中。投石和投标以后又被列人军事训练的内容,以发展士兵的能力。近代,标枪投掷已被列为体育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之一。
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窟顶北披,画有一幅狩猎图,其中有一狩猎骑士,正手持标枪,追逐着猎物,准备投掷的场景(图四十三)。画面形象生动,狩猎者驰马投标的技术和现代体育中的标枪投掷技术相似。狩猎者右手持标枪向后引枪,加大工作距离,以使标枪能掷得更远。其它,如五代第61窟西壁佛经屏风画第22扇绘有悉达太子右手举象,掷置城外,越七重墙,度七重堑,象坠地即成大坑。
7.御与操舟在中国的象棋对弈中,行动最迅速、威力最强大、对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棋子并不是可以远程轰击的“炮”,也不是“马”,而是可以横冲直撞的“车”。这一点正好反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从殷商到战国,我国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车战,攻防的主要手段是战车,军队的主力是车兵。我国古代着名的兵书《六韬》的《虎韬军用篇》在论述“三军器用,攻守工具”时,排列最前的就是各种战车。
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黄帝号称轩辕氏、“轩”、“辕”二字均从车,这也是华夏民族最早就造车、驾车的一个旁证。
御本是驾驶车马的意思,后来驾车的人也被称作御。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战车,于是,御者便成了武士,兵书中称之为“武车士”。
我国商代(约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战车已很盛行。据文献载,当时的战车多为单辕、双轮(有18到26根辐条),方形车舆(箱),车门开在舆后。较多的是两匹马驾的车,后期出现4匹马拉的。每一乘战车,有3名战士(甲士,多由奴隶主担任hi名在中间控马驾车(执御);1名在左持弓箭以射远;1名在右持戈、兽头刀等以近战。后随若干名士卒,由一平民或奴隶组成,车兵作战中,求有一整套规范化的精湛技艺。
因此,驾车(御)技术的训练便成为军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驾车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更主要还必须具备强大的控制力手持武器,不得上车。
御术的高低对战争胜负有着关键的作用,要和臂力。到了近代御术也被列为体育的比赛项0。第25届奥运会上就设有4马车赛和2马车赛并出现有女子马车赛。
敦煌莫髙窟西魏第285窟西壁龛侧有两幅驾车。驾车者赤裸上身,肌肉发达,身体强壮。(图四h四)这幅壁画为我们研究古代战车,提供了t分珍贵的形象资料。
操舟是古代“越深水渡江河”的技能。以后随着古代战争的发展,水上军事活动也越来越被重视。《史记周本纪》载:
“武王伐纣时,居住于江河水域的,就已有顺水操舟楫而助战的。”竞渡的形成可从《荆楚岁时记》得知: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竞渡之戏盖源于此。有关五月五日端午竞渡的记载较多,如:《隋书地理志》、《武昌府府县志》、《雷州府府志》、《杭州府志》等。从文献记载可以说明,竞渡之戏在我国南方各地较为普遍,并逐渐发展为“竞龙舟”,此举一直延伸到今天,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气“竞龙舟”已具备了专门的竞技性质,并对日后的体育划舟运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的北周、隋、唐、五代、西夏时期的十几个洞窟中,有近百幅画中绘有舟船,有双人划桨的舟,有数人划桨的舟,还有一人划桨的一叶扁舟。榆林窟五代36窟壁画中绘有一小舟,船头、船尾上翘,底部较平,颇似现代体育竞赛中的划艇。莫髙窟北周第296窟《善事太子人海品》,隋代302窟《福田经变》,初唐323窟,盛唐31窟,中唐236窟、238窟,晚唐12窟、147窟等壁画中均可看到造型各异的舟船。其中有撑篙的、划桨的、摇橹的。这些形象资料对研究舟船由交通工具演变为体育划船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卷子中,也载有对舟船和划龙船的描述。唐人曲词记述了隋炀帝乘龙舟东下游事。
8.举重(翘关、扛鼎)我国古代的武士,多以膂力过人而着称。古代的扛鼎、翘关表演和比赛,通常是作为衡量武士力量大小的一个标志。它便于发展人的身体力量,无论在军中、宫廷或民间,也多以此作为健身比武的手段。
历代朝廷为选拔勇力过人的人才,往往以功名为目的,列扛鼎、翘关、舞刀、掇石等为武科考试的内容。
古代把双手举东西称为“扛”,“扛鼎”就是用双手把鼎举起来。鼎是一种铜制金属器具,三条腿两个耳子,用来烹调牲畜。
《史记秦本纪》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这里指的是秦武王很有力气,喜欢举重,任鄙、乌获、孟说这些大力士都被他请去当了大官。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鼎,由于力不胜任,结果折断了膝盖骨。后于秦武王百余年的项羽,也就是楚霸王,是当时有名的大力士。他曾作歌,说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
翘关也是举重,翘是举的意思,关是关城门用的大门闩。翘关就是用双手举起重量很大的门闩。《唐选举志》记载:“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意思是,唐代武则天当政时,于702年开始设立武举。考试科目中有举重,当时叫想关,这种想关长有“一丈七尺”,粗有“三寸半”。
敦煌莫高窟北周第290窟窟顶人字披西披佛传故事中绘有一幅悉达太子单手举象的壁画(图四十五)。五代第61窟西壁佛传故事屏风画第15扇中绘有悉达太子单手举擎钟和白象、举火盆、举铁槊和在奔驰的马上举铁排的壁画(图四十六、圈A四十七)。它重现了古代武士举重物的景象。赢现代举重运动幵始于19世纪初期,首先是从英国兴起的。
现代举重运动传人我国较迟,直到!929年,我国才出现了国际上用杠铃举重的练习活动。
现代的举重运动比赛使用杠铃,分两手抓举和两手挺举两种举法。按运动员的体重分为10个等级进行。以两个单项成绩及其三合(总成绩)作为个人的比赛成绩,分别评定名次。
9.跷伞据英国出版的《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在阐述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时指出:“降落伞源于中国。”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载有羽人之说,古墓出土的画像砖、石窟壁画中均有羽人的形象。如《山海经》记载:“在西南方有个羽民国,那里的人背上长着鸟一样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飞翔。”《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有一天,“舜上涂禀,瞽叟从下纵火焚禀,舜乃以两笠自杆而下。去,得不死。”这充分表明,当时我国已经有人懂得利用斗笠所承受的空气阻力来减缓降落速度的道理。
唐朝魏征所着《隋书》记述了一个利用空气阻力仿生试验的故事。讲述了用竹编的粗席绑在死囚犯身上,作为翅膀,令他们从高处跳下,仿鸟翼飞行,但死囚基本全摔死。
南宋岳珂着《程史》和《番禺海獠》中,记述了在12世纪有人使用雨伞从庙宇塔顶跳伞成功的故事。《海内十洲记》里谈神仙时说:“扶桑仙人吃了桑子,通身皆作金光色,飞翔天空。”《彭祖传》中说:“仙人者,或竦身人云。无翅而飞。
江苏丹阳胡桥胡家村出土了《羽人戏虎图》砖画;甘肃酒A泉丁家闸5号墓出土了北凉时期的羽人形象(图四十八);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绘有羽人的壁画。羽人,裸体披巾,臂生羽毛,奔腾于空。北周第290窟塑有羽人彩塑,北魏第257窟北壁《善意女请佛因缘》中绘有羽人形象,296窟有彩塑羽人,334窟西壁《维摩诘经变》中绘有持伞天女。盛唐第45窟绘有美音鸟乐伎。另外,羧,西代的羽人肜家远远止此数。
古代对于羽人、飞仙、飞天、乾闼婆(香音神)、紧那罗(天乐神)等名称之天,加上榆林窟、西千佛所指,理解不一致。但他们都有乘云驾雾腾空而起的本领。尤其是侍从护法的飞天形象,千姿百态翱翔于空中,有悬腾、浮游、跳跃、翻转等。有的冉冉上升,有的舒展自如,有的飞掠疾逝,有的斜逸俯冲……上下翻飞,变化无穷。
上述这些飞天在空中的各种动势,与现代跳伞表演十分相似。敦煌所出现的羽人、飞仙、飞天等形象,都证实了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掌握了利用羽翼、飘带所承受的空气阻力或浮力,使人在空中飘悠的原理。
10.跷跃(距跃与曲蹒)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锻炼身体性质的跳跃运动。如《左传》一书中就有“距跃三百,曲踊三百”的文字。“距跃”
是指往前跳跃,“曲踊”是往上跳跃书中还载:“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这是指,吴国攻打鲁国,鲁国吃了败仗。鲁国的大夫微虎,准备对吴军进行一次夜间的突袭。他要精选一批勇敢而又善于跳跃的壮士。
选的方法是“三踊于幕庭”,即在自己庭室的帐前,设置一个逾髙的标志,凡能跳过三次的就算选中。结果在他的家兵中,选出了善于跳高的300名勇士,其中还有孔子的学生冉有。
《史记》记载秦国军队与楚国军队作战时,利用空余时间“投石超距”。“超距”即是跳远。东汉大将甘延寿也喜欢“超距”。《资治通鉴》记载南北朝时期把跳高这项活动叫“赌跳”。
“赌跳”就是一种跳高比赛,当时有些皇帝,也喜好和臣下在一胚。
《宋书卜天舆》记载天舆弟天生与人进行跳坑比赛,“十人共眺之皆渡,唯天生坠坑……坑约两丈多宽”。晋代的尺比现在的短,一尺约等于0,245米,二丈相当于5米。
有悉达太子头戴三叉冠,大袖裙襦,进行腾象跨车,跳坎越马,一次跳过6马。第15扇绘有悉达太子腾跳双马、腾跳4马。第16扇绘有悉达太子手持旗腾跳跨越4骆驼,太子跳车等画面。第20扇绘有悉达太子跳过6马的惊险场面。
跳高和跳远不仅是现代体育运动的重要田径项目,而且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以上反映跳跃运动的珍贵资料,目前在国内不易见到,它对我们深人研究跳高和跳远的演变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跳水与游泳
跳水的起源,可以追搠到遥远的古代。跳水是伴随着游泳技能的发展而产生的。要游泳就要下水,走人水中或跳人水中的动作也许同时产生。当人们从江河岸边或船上跳人水中时,跳水的动作就产生了。随着渔猎生活的需要,出现了投海捉鱼的技术,并逐步形成了一种跳水的技能。
我国有关跳水的最早记载可见《晋书周处传》:“(周)处投水搏蛟……”这里所说的周处投水与蛟搏斗就是跳水动作。
宋代,我国出现了另一种跳水活动,当时叫作“水上秋千”之戏。水秋千的表演内容是:在船上立秋千架,一人荡秋千,旁边有音乐伴奏;当秋千荡得很高时,秋千上的人翻着跟斗,跳进水中。这种表演,跟现代高台花样跳水十分相似。
《东京梦华录》中对当时水秋千跳水竞赛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推述。该书卷7记载:“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水秋千。”
宋代的跳水秋千活动不仅有个人表演,而且还有集体比赛。《宫词》描述:“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意思是指,右军和小龙船比赛水秋千跳水,精彩的比赛和表演吸引了宫女们的注意,她们擘开珠帘,争相观看,比赛结果,小龙船上的人夺得了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