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6300000016

第16章 敦煌体育文化的内容(13)

气,是我国古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聚为物,物散为气”。从历史上看,“气”在中国,不仅自宋到明,在朱熹和王守仁(阴阳)为中心的理气哲学中,而且在战国到汉代就作为组成人和物的能童基础,并贯穿于包括佛教、道教及儒教的整个中国思想史;不仅在狭义的精神历史范围内,而且还包括在人身体的健康、长寿中,在医学的治疗处方中,在文学艺术创作二中,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均被使用。“气”的思想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类练气的功法,古代称之导引、吐纳,而现代人称之为气功。它主要是运用人的意识作用,对生命过程进行自我调解、自我身心修炼的一种功法。此功法的主要内容是调身、调息和调心,以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敦煌写卷《呼吸静功妙诀》就是以“静坐”来做好“三调”。调身:“盘脚大坐”的姿势要端正,腰背耸直,全身放松,衣带放宽;调息:“盘脚大坐”时,要闭口藏舌,舌尖抵于上腭,呼吸为息,息粗鼻有声,则不能人静,由粗调细,呼吸似有似无为止;调心:要把一切思念安静下来,做到心适应身,发挥心对身的有利作用。

以此三调来达到减慢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目的。

我国自先秦、汉唐至宋明清各朝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进步,不但涌现了老子、庄子、吕不韦、彭祖、华佗、魏伯阳、稽康、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吕岩等气功养生家,而且还相继问世了《吕世春秋》、《黄帝内经》、《彭祖摄生养性论》、《周易参同契》、《养生论》、《抱扑子》、《养性延命录》、《千金要方》等有关气功养生学的名着。

《呼吸静功妙诀》是一种耗能较小的低能健身运动,它能减慢人体新陈代谢。人体不同器官的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过早地走到了代谢的尽头,细胞功能必然低下或减退;反之,如果尽可能延缓代谢过程,减慢运动过程,使更多的细胞还保持巨大的潜力,就可达到真正含义上的健康。

现代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在于运动,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有益于人类的健康。那种盲目从事髙难项目或运动中一味追求大运动量,以为运动越剧烈健身效果越好的观点,是极不科学的,它最终只能加重人们的生命器官的磨损、组织功能的丧失而缩短寿命。有利健康长寿的健身锻炼是那些项目适宜、运动灵活轻松、不拘形式、强度较小、耗能较低的低能运动。

即每周从运动中消耗1800卡至2200卡左右的热量或运动时的代谢当童为4MET至5.5MET(梅脱)时最有益健康;坚持从事低能运动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且运动剧烈的人的死亡率低I5倍,患脑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其寿命明显延长4年至6年。这里令人又想起唐代孙思邈的“灯用小炷”(炷为灯芯)的理论,形象地反映了养身不是“开源”而是“节流”,它的实质也就是减慢新陈代谢。相信这一重要资料的发表会为今后研究体育的有氧代谢运动和低能健身运动提供借鉴。

脐密。

肚脐位于人体的腹部中间,呈圆形或垂直槽形。佛教的僧人对肚脐赋予极崇高的地位,认为它象征着宇宙的中心,“沉思默想自己的肚脐”,省思是要我们透过这个宇宙的中心点,将注意力的焦点摆在整个宇宙上,并借此消灭个人的小我。

肚脐也被医学家所重视,中医有种“脐疗法”,就是利用肚脐作为给药途径,用一定剂型的药物敷在脐部,有复元回阴、开窍固气的功效。如现代医用的神功元气带,敦煌元气带等。

人们还可以利用肚脐的形状窥察疾病。一般健康的人,如男性肚脐是圆圆的,下半部丰厚而向上,这表明血压正常,肝、肠和胃等健康,精力充沛;如女性肚脐圆圆,看上去丰满又结实,下腹部具有弹性,一个人的肚脐眼又浅又小,正常,经常浑身无力;如肚跻眼向上延长,似一尖端向上的三角形,表明其胃、胆、胰的情况不佳;如肚脐眼向下延伸,似一顶端向下的三角形,往往患有胃下垂及便秘等,并应注意胃病及妇科疾病的发生。

张弘强和杜文杰两位先生,依据敦煌莫高窟北凉272窟的低腹大脐供养菩萨(图六十一);北周428窟西壁所绘的飞天,这表明身心健康,卵巢机能良好。表明其身体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突出了脐部;初唐205窟、盛唐194窟、中唐225窟、晚唐14窟等同样有渲染肚脐的各类菩萨塑像;还有遗书P.3810《呼吸静功妙诀》、P.2635、P.2882、P.2666、P.3596等卷子中均论述了脐中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加之对其言认真地研究,认为敦煌石窟如此突出脐的生理功能,是我国人体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又一特色而创造了《敦煌脐密功K几年来通过作者不懈努力,吸取了敦煌石窟中有关人体生命科学的精华,总结出14种脐密功法。如:养脐功、壮脐功、练胳功、冲脐功、叫脐功、诵脐功、慧脐功、印脐功等等。为开拓我国气功的功法,发展人体生命的自控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2)壁画和塑像。

敦煌莫高窟西魏285窟《禅修图》,表现了禅修的僧人,形体放松自然,坐禅瞑想,口结真言,手结印契,心观曼荼罗坛场,通过瑜伽入定达到与佛合一。再从254、239、263、4,272.259、288、290等窟中同样也可看到修行僧人像,禅定僧人像,禅观僧人像。他们有的双盘腿(结跏趺坐);有的单盘、腿(半趺);有的交腿或倚坐(善跏);有的站立,双手接“禅定印”或接“转法轮印”等等。比丘通过不同的坐姿和不同的手印变化,使体内的气血按经络运行,以通周天,达到气血运行,营养全身,同时也使心率下降,提高心脏功能。

十六观。

敦煌莫髙窟第8、15、19、44、66、76、92、13、18、129、155、160、171、180、188、201、215、320、343、370等窟中均绘有《观无量寿经变》画,形象地反映僧人鉄跏坐地,修习十六观。

禅定佛。

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7窟(藏经洞)中的彩塑高僧洪醤像,他身披通肩袈裟,作禅定状。第254、257、259、263、288窟中均塑有禅定佛。第%、130的“弥勒佛像”,第148、158窟绘有“涅盘像”。上述列举的塑像均处在气功态之中。

手印。

手印又称“印契”,为双手所做的各种姿势。手印种类繁多,各有其含义和用途,有手势语言的意味。手印从小指往大拇指数去,依次代表“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一般左手表示定,右手表示慧。定和慧及“五大”结合成各式各样的手印。

学密行者修持持本尊法、结的手印,就是本尊的手印,修持者观想哪尊佛,就结哪尊佛的手印,要和大日如来沟通,就结智拳印,要和观音菩萨沟通,就结观音手印。

手印通过十指,配合心理想像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所结成各种不同的手印与法界佛性相通;与五脏相通,与心相通,与精神相通,有助于气血的交流、开合、抗衡,从而可产生辅助入定或调动内气的作用,气功师往往以手印发放内气来治疗各种疾病。“内气”即是人体场能量流,这意味它含有粒子性。

敦煌有关手印的论述不仅在藏经洞发现的各类经卷中皆可见到,而且在莫高窟的各洞窟中均能见到。如:安忍手印、合掌手印、莲花合掌手印、弥陀定手印、观音禅定手印、驱魔手印、吉祥手印、释迦牟尼抱身手印、普贤手印、无量寿佛手印、如来手印、阿弥陀佛手印等等(图六十二、图六十三、图六十四)。

各种修持姿势。

敦煌莫高窟各洞窟的壁画和塑像中,为今天气功研究者提供了许多珍贵形象的修持姿势。如大、小乘佛教禅定的双跏趺坐,密宗称为“毗户坐”。密宗修持坐式有方便坐、菩萨坐、莲花半月坐、匠工坐、垂足坐、法身坐、报身坐、化身坐等。其中方便坐、菩萨坐也是现代气功修炼中所采用的方法。

这种修持姿势也可称之禅法。“禅定”一方面要求禅僧灭绝一切尘世杂念,把思想高度集中在对佛的苦思冥想中,这叫“观佛”。另一方面,要求禅僧通过苦思冥想,反省自己,并产生出悲观厌世的思想观念,这叫“不净观”。敦煌莫高窟建有许多禅窟,它主要供僧人坐禅。窟内存有释迦牟尼佛塑像,主要是僧人观像用。“观”还含有“看”、“念”、“想”等意思。

所谓“观像”,综观禅经记载,就是先到佛像前观看佛的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系在脑中。观佛时,还要求观释迦牟尼的各种事迹。如“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等。其它,还有观“十方诸佛”、观“白衣佛”、观“七世佛”、观“弥勒佛”等。念诵与气功。

敦煌文献与壁画中记载,念诵经卷是僧人的主要修持课目。《榜严经》、《阿弥陀佛经》、《无量寿佛经》中推尊为最适宜于人类修习的禅门。念诵方法主要系心于音声相,摄持耳根以人正定。一般佛经的内容,多言禅定境界,具有引导或暗示人进入禅境的作用。念佛诵经者怀着虔敬严肃的心情,放下万念,专心读诵,或配以木鱼、铃鼓等的伴奏,以音乐节奏促使意念归于同步,使人入定,持之以恒。亦可深入四禅八定,产生内气效应。

念诵与健身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念诵要用“腹式呼吸”,即主要有胸横隔膜控制气息,迫于气量的需要,念诵者会自然地加大呼吸的容量和力度。腹式呼吸增加了肺活量,对肺功能是一种强化锻炼。尤其是念诵中的“换气”和“贮气”,前者急促有力,后者韵味十足,这无疑是最好的有氧运动。体内氧气充盈,人则体魄强健。动物撩长剧烈运动,源于它们的腹式呼吸,而我们人类站立起来后,呼吸方式退化了。所以各种健身功法均以“调息”(一呼一吸为一息)为基本功,即将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

念诵的确是一种高层次的气功。如:“念咒”就是凭借字音激发气机来增长功力。佛家以“晻、吗、尼、机、咪、畔”六字为咒语,能使三丹田(上丹田在眉心,中丹田在心口窝,下丹田在小腹)共振。以求通达经络,调动气机。

此外,念诵中的共鸣(腔音、膛音)更能摧动气机运行。

欲乐定、双运道与气功。

敦煌莫高窟自初唐时已有十一观世音菩萨等密宗造像,以后逐渐增多。现存唐至宋代的密宗题材的壁画主要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臂千体文殊菩萨、不空摄索观世音菩萨、如意轮观世音菩萨、东方药师经变、地藏与十王变、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密宗经变等。从第55、61、79、85、113、148、150、220、238、258、361、375、379、454、456等窟中都可以看到。西垔至元时期又相继开凿和修造了部分密宗洞窟。如3、10、464、465等窟。这些洞窟中保存有密宗尊像,曼荼罗画等,尤其是第465窟,有“秘密寺”和欢喜佛洞之称。

第465窟建造于元代。主室窟顶藻井绘有大日如来1铺,四披各绘一方佛。西壁绘曼荼罗3铺。南起单身(交手金刚杵),四周小图像19幅;双身(执金刚杵、铃),四周小图像19幅;单身(执钵、执刀),四周小图像18幅。南壁画曼荼罗3铺。东起双身(执弓箭),四周小图像21幅;双身(牛座),四周小图像20幅;双身(人皮)四周小图像20幅。北壁绘曼荼罗3铺。东起单身(七头十四臂),四周小图像20幅;双身(十六臂执钵),四周小图像20幅;中间主像已毁,四周小图像20幅。东壁门南绘曼荼罗1铺;骡子天王第三组,密教(EsotericBuddhism),又称瑜伽教,国际上一般通称怛特罗(Tantrah它是在密咒的修行与法华经的哲学相结合基础上建立的秘密佛教。以身、口、意三密为基本,重于实践,修法具体,仪轨复杂,易即身成佛。其中身密的修法内容主要是结手印(又称印契),为双手所做的各种姿势。修持者结的手印,就是本尊的手印,连续结手印,就等于在施法,等于法的作用。修持者观想哪尊佛,就结哪尊佛的手印。要和大日如来沟通就结智拳印;要和观世音菩萨沟通,就结观音手印。手印到底有多少?可以用无尽无量来回答。因为佛有佛印、菩萨有菩萨印、金刚有金刚印、诸天有诸天印另外,有加持印、有披甲护身印、光明印、祈福印、降伏印、除灾印、长寿印等等。熟悉手印的修持者在修法观想中,会自动结出相应的手印。即使不熟悉手印的人,只要进行修持练习,往往也会结出各种各样的手印来。密教认为,手印是通过十指,配合心理想像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所结成各种不同的手印与法界(宇宙本体功能)相沟通形成天人合一;与五脏相通;与心相通;与精神相通,并形成人体的光学和人体电学。从而使人体气血交流、开合、抗衡,产生辅助入定或调动内气的作用。所谓“内敦煃体育文化的内容。气”即就是人体场能童流,这意味它含有粒子性。气功师均是以手印发放内气来治疗各种疾病,而密教高僧修持内气。由低能向高能、低频向高频发展,出现“虹化”的特异功能。敦煌有关手印的论述不仅在藏经洞发现的各类经卷中皆可见到,而a在莫高窟、榆林窟的各洞窟的壁画和塑像中均能见到。形象的诸如安忍手印、合掌手印、莲花合掌手印、弥陀定手印、观音禅定手印、驱魔手印、吉祥手印、释迦牟尼抱身手印、普贤手印、无量寿佛手印、如来手印、阿弥陀佛手印等500余种。

口密的修法主要是指念诵真言(咒语),它是根据梵文或藏文的发音而来,晻、阿、呼三字所组成的真言,是普贤如来的“三字根本咒”。真言的修法是用音波频率感应身体内的能量,振动气脉,沟通宇宙空间,使修持者进人高深的意识层次。意密主要是运用意念去观想。观想修法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心空,进人定的境界,产生天人合一的效果。一般观想要求是凝神,即精神集中,将所有杂念收摄成一念,借用观想达到以念止念。止念方可观空,身空心空而一切皆空,使大自然的灵力流入体内,达到人与宇宙联成一气,合为一体。观像修持还注重修气、修脉、修明点,即三脉七轮之法,使海底轮的拙火(灵力、灵热)燃起,逐轮上升,最后达到顶轮,与明点相会,进入三摩地(入定),流下甘露,滋润身体,藉以治疾、健身、延年,产生特异能力。

同类推荐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热门推荐
  • 宠妻:六夫临门

    宠妻:六夫临门

    她日盼夜盼终于盼到魂穿还阳,哪知干爹竟然一把将她推下女尊国,拜托,她不想要那么多相公!“什么?想要相公,没问题,干爹这就和月老商量给你多系几条红线!”凤凰朝日,女权至上,男多女少,颠龙倒凤?“什么?要她娶夫?”
  • 兰熙

    兰熙

    还真是所有的感情都经不起时光的洗理,有的人说时间越长想起来的时候最深刻,可是如果想不起来会不会永远忘记呢?我的小七但愿你到了世界尽头时还能依稀记得我。
  • 同步梦幻之五庄弟子

    同步梦幻之五庄弟子

    随着梦幻系统的崩溃,投胎到新世界的无剑,竟在这个世界中再次选择成为了五庄弟子,学者和梦幻中一样的技能,看五庄观乾坤力士如何站在这世界之巅,看天命剑法如何泯灭眼前的黑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介之门

    灵介之门

    天长生,从小在孤儿院长大,24岁时觉醒纯阳体,从而吸引了大批妖魔鬼怪的注意。因为纯阳体,差点命丧医院女鬼之手,幸得茅山派第八十九代传人茅闪闪相助,最终灭杀鬼物得以保命。拜入茅山派,与茅闪闪合伙成立抓鬼事务所,以抓鬼为生计!随着逐渐适应扮演道士这个角色后,突然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绞入了一场人、鬼、妖三族之间的阴谋与纷争。从而,在经历一次次生死险境后,最让他在意的身世之谜渐渐浮出水面。抓鬼、斗妖、战邪修!泡妞、赚钱、盖小楼!三清、茅山、纯阳体!灵介、阴司、任我游!看众生、乐逍遥!笑看红尘是今朝!苦也乐、仇也乐!扶摇直上临九霄!
  • 许世安然

    许世安然

    他说他叫莫世安,是希望世界可以安宁。她说她叫许然,是希望能许一人安然。他说遇见她,他的世界就不再安宁。她说遇见他,她便希望能许他一生安然。那年,她遇见他,他遇见她。遇见彼此,便是最好的青春。
  • 追爱99天:宝贝跟我回家

    追爱99天:宝贝跟我回家

    “不是说好从此陌路吗?你怎么还来找我?!别忘了,我们已经离婚了!”某个小女人一脸气愤地盯着对面的男人,很是不服气。某男一脸邪笑的认真道:“可是离婚协议书我还没有签字,现在我老婆跑了,我来找你回家呀!”
  • 萌妻嫁到江少宠妻无度

    萌妻嫁到江少宠妻无度

    在舞会上她迷上了那个拥有王者般气质的男人,舞会过后缠上了他。但是后来情况就反了过来,墨大小姐不想要江少了,轮到江少了……结婚以后江昊擎成了妻奴,正在开会的时候,接了个电话风一样的出了会议室。众人好一会才会过神来。【群号;516513271】
  • 废柴女主的逆袭方法

    废柴女主的逆袭方法

    穿越到废柴身上又怎样,照样习得了修为,打得过贱人,掀翻了宫廷,睡得了王爷。就是要成为这片大陆的最强主宰!
  • 皇者苍穹

    皇者苍穹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被围垓下,自知突围无望,遂欲誓死一搏,独斩百余人,见旧部吕马童,正欲杀之而后快,突然心智被控,举剑自刎……战后刘邦收其尸首葬于谷城,三天后,项羽尸首于地下不翼而飞,无世人所知。异世界,震旦...
  • 秦汉情史

    秦汉情史

    他是为人称道的吴中奇士,是项羽崛起的幕后推手,然而却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他就是桓楚!因替秦始皇设计陵墓,楚桓一家厄运连连,然而一卷《神匠谱》让他保留着复兴的希望!神匠技成之日,莫测神机,所向披靡!国仇家恨,儿女情长,最终让桓楚踏上一条疯狂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