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出现都会伴随着激烈的阶级冲突和你死我活的斗争。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要从根本变革有史以来的生产关系和私有制的传统观念,建立一个全新的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真正平等自由全面文明进步的社会形态,而且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社会里脱胎出来的,又必然在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成熟起来,一定会伴随着更加激烈复杂的冲突和旧的传统观念顽强的进攻和侵袭,剥削阶级必然要通过暴力和非暴力的围攻,妄图在世界上消灭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二战后竭力全面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马歇尔计划,转换为更为阴险隐蔽的“经济攻心战”,动摇了前苏联领导自身制度的自信心,未动一枪一炮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沦为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一深刻的教训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军事硬战争能把许多出身于资产阶级的富豪子弟锻炼成坚强的革命家,而资本主义的经济软战争又能把革命烈士的后代改造成复辟资本主义的帮凶。同时,也证实了资本主义隐蔽的经济软战争暗器的杀伤力大大超过了氢弹、原子弹的威力,从而也告诉我们,复辟反复辟,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发展的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成熟经验,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现实,是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合理性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并没有亲自实践。必须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走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和切实掌握这个规律,才能使社会主义运动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二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建设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个规律的客观性。特别是中国在总结50多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成熟经验,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革命政权之后,又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不仅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高潮,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苏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的理论品质,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他们强调《宣言》的一般原理是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态度,就叫做“与时俱进”。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由于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世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但是,美国垄断资本财团敏锐地察觉到从二战以后被迫进行的一系列改良越来越威胁到垄断资本集团的根本利益,美英为了遏制进步的社会改良,打击蓬勃发展的南北斗争潮流,操纵舆论媒体推出“经济全球化”,并作出一系列决策,恢复自由放任时代的意识形态,从基本理念和具体社会经济政策上,扭转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社会改良改造成的广泛影响,促进苏联东欧转向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实行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改革开放,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参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资本的循环,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就只能自我封闭,自取灭亡。
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迅速发展壮大的进程;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的规律,也是俱损俱荣的联动效应。它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后来居上的良好机遇,既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思想条件,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距离社会主义更近了。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敏锐的洞察力,清楚地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形势,正确认识和切实掌握经济全球化的运动规律,采取积极正确的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世界注目的成就。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以实际行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动规律,明确地向世界宣布中国坚定不移向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绝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回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自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向社会主义的“退让”融入了许多社会主义因素为前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的这些“退让”,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左翼政党和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但是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结局所引导的发展,而是这两种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潮相互斗争,相互促进和其它因素参与其中的发展,尤其是它对于遏制帝国主义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具有政治制衡作用。
历史证明,世界只有在平衡的政治格局中,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马克思和列宁当年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分析实例去看待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而要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化,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要有重大创新发展,才能揭示资本主义将出现怎样的社会转型和怎样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一重大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