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类生存提供理想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我们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阶级属性,在于发掘老子的爱民思想和反对统治阶级奢侈腐败行为的思想价值,及对其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影响。
1.老子的爱民思想与剥削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权以爱民为手段的伪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
老子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类生存提供理想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是为全人类的利益着想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解放全人类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老子提倡“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道德经》第49章)与马克思主义公仆意识和毛泽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鉴于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交换原则逐步深入到各处领域,冲淡了部分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扭曲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进入新千年的第一个年头,中央号召进一步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中央的布置精神应该把增强各级干部的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水平,作为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点,狠抓落实,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爱民思想和公仆意识,改善党群关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因素,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2.老子痛恨剥削阶级的奢侈腐败和劳动人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对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影响极深
奢侈腐败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私有制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的社会问题,是私有制社会的顽症,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史,每隔三百年左右,来一次改朝换代,多以反腐败得民心而得天下,又以自身腐败失民心而失天下,循环往复,历代鉴之,而不戒之,走不出怪圈。老子在2500多年前就指出了私有制社会顽症的思想根源是:“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第46章)解决腐败问题的办法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19章)“其安易恃,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道德经》第64章)意思是说,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毛泽东探得走出怪圈的法宝是“发动群众监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腐败,只是在商品经济影响下的顽疾,中国历史上贪渎文化的延续,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创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今有些经济学者,竟然提出腐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的“腐败有利论”和“腐败有理论”,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奢侈腐败起到了助纣为虐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家”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说话的,腐败现象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绊脚石,现在只有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强化监督机制,采取斧底抽薪和汤汤止沸相结合的办法,标本兼治软着陆,才能逐步走出怪圈。
3.老子为全人类的利益说话,全人类热爱老子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世界性“老学热”,具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文明与挽救人类危亡命运的现实意义。这一历史使命本应是我中华学子义不容辞的义务,然而中国学子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性与科学性的研究,至今仍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中华学子必须直起直追,与世界先进人物一道,担当其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文明的大变革任务。
作为老子出生故地的人们更应该积极学习,深入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进步意义,为人类文明时代的发展作些力所能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