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老子的社会历史观是循环论或循环倒退论,认为老子是主张退回到原始公社时期的生活方式中去,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注意审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势,或者说,把老子的社会历史观,拿到当前现实生活中去检验它的科学性和现代性,就能够发现老子的社会历史观是“复归论”,而不是“循环倒退论”。
老子唯道主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来不把人和自然分开。老子认为生成宇宙的道,运行辽阔无限,周行永不止息。万物由道化生,最终复归于道。世界万物的一生一灭,是道的一次运动过程。老子以“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观察宇宙万物的生长发展,虽然丛繁纷芸,都要复归于它的本原。宇宙物质世界的复归并非机械地循环,而是万物生命的更新,是物质世界的恒道,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客观规律。
老子认为,认识掌握了物质世界的恒道是真正的聪明,违背了物质世界恒道的轻举妄为,定会招惹祸灾。自觉运用自然客观规律,就通达周全、公正,复归于天道就能长久,终生不会遭受惩罚。“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道德经》第16章)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从道德社会发展到权势社会以后,“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道德经》第18章)。他否定了权势社会的伪善的价值观念,发出了“绝仁弃义”的呼喊,主张放弃权势社会的伪善价值观念,寻找科学人文的新出路。老子进一步论证,“天下有始,可以为天地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道德经》第52章)是说,物质世界有其深化的开端,这个开端就是他的本原,既然掌握物质世界的本原,就认识了他的本质属性,既然认识了他的本质属性,就要坚守他的本原,就终生不会受到惩罚。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阶段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社会管理者的奢侈腐败行为,所有的社会成员,共同劳动均衡分配,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和人类生存的根本要求。既然认识了人类社会根本出路,就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既然认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就要坚守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个根本目标,为人类提供理想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秩序,终生就不会受到惩罚。但是“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道德经》第53章)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社会的管理者不走光明大道,而爱步邪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道德经》第12章)放松了对人的思想教育,驱使人的形体贪欲的本能放纵,覆盖了人类的自然本性。本应该是行善之人的社会管理者,变成了奢侈腐败祸害人民的妖魔。人们一直没有解开这个迷雾,已经很久了。“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固日已久矣。”(《道德经》第58章)所以老子主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道德经》第64章)体悟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圣人,追求众人所不愿走的光明大道,复归到人们已经走过头的光明大道上来,教育人们按照万物的自然本性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而不要违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老子以超时代的智慧看到,当时社会虽然表面上很雄强,却违背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迟早是要灭亡的。所以主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道德经》第28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道德经》第65章)高尚的道德精神,与物欲追求有相反相成的奥秘,人类如果同心同德的按照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行事,最终一定能够实现人类完美的社会形态,为人类提供理想的生存条件和政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