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使生活更完美。
——雷诺兹
真理往往就是最简单的,幸福也一样,简简单单的幸福,才能贴近生命的本质。人在简单之中,才能感受最真实,最喜悦的生命。
简单是自觉远离心灵的燥热,果断扬弃因不幸、挫折、痛苦、郁闷、失败而导致的心灰意冷。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种平和的姿态为生命的价值注入更多理性的因素,从而显得大气从容,深沉豁达,宠辱不惊。
简单是心灵安详的美。安详能够如雨露滋润草木般让心灵焕发活力,它蔑视失败,删减人生繁累,安于淡泊,远离冷漠,慎始克终,亲近宽容。
简单是心灵的修炼。它决定人生的修养,并由此决定人的生命航向。
简单是一种中庸智慧,意味着平凡、简单、休闲,意味着对自然情趣与心灵空间的延展。
简单是与自我沟通的平台,是心灵的自我整合。它铲除心灵的杂草,给心灵越冬提供备案,或者为心灵点一盏长明灯。
所以,简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准则。
哈佛大学某任校长曾在一次访问中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并且告诉自己家人不要问他去什么地方,他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农村,尝试着过起了另外一种生活。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最有趣的是,他在一家餐厅干一份刷盘子的工作,才干了四个小时,老板就把他叫来跟他结账,并且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这个“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竟觉得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享受。
那三个月在农村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新鲜而有趣。在那里,校长回到了一种原始状态,一切那么简单,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有趣,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不自觉地被清理了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定期地让自己回归简单的生活状态,清除心灵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在人生道路上,惟有奉行简单的准则,我们才有可能避免误入歧途,或是走到远离成功和幸福的岔路上。简单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唯有简单,能让我们把握住人生中真正需要的东西。
有个渔夫,他每天只打一尾鱼,那尾鱼刚好可以换他一天的食物、水和烟等基本生存需求。然后他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望着蓝天白云抽烟,悠闲自在。
一个富翁看到这个渔夫,对他说:“老兄,我觉得你应该打更多的鱼去卖,等攒够一定数量的钱后就买一艘船,再开着船到处做买卖……”
“然后呢?”那人问商人。
“然后就能赚很多很多的钱,就可以每天到海边晒太阳,听海……”
“可是我现在不正在晒太阳、听海吗?”渔夫答道,“更重要的是,等我做了哪些事,赚到了足够的钱,很可能我已经没有时间来晒太阳听海了……”
有些人看到别人走,自己也就拼命地赶路,认为在走了很多辛苦路之后就会有天堂,可是他不知道天堂就在自己原来所在的地方。当他只顾着赶路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自己已经弄丢了天堂。人生哪有那么多麻烦、计较和周折,又哪容你翻来覆去地随意更改?生命太短暂,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
世界上没有复杂的事情,只有复杂的心灵和黑洞般没有边际不知深浅的欲望。这也要,那也想,须知我们的双肩载不动那么多的金钱、名誉、地位、情感、哀愁和怨恨。干脆地舍弃,轻轻松松地上路,多一些时间来看春暖花开,多一些时间来欣赏日升日落,多一些时间来看看远方的天空,学会舍弃才能变得简单。
当今的社会,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结构或家庭关系都趋向于复杂化,从而引发了心理上的复杂和混乱。这就像一棵树,细看来是许多的枝,再看是无数的叶,再看,是数不清的细胞。其实,它只是一棵树——一棵树而已,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化为简单的。有些人煞费苦心,进行考证,但得出的结论往往既不能增长见识,也不能增添常识,真是毫无意义。所以用“简单”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不仅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将生活带入一种节奏明快的韵律之中。
其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很简单,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人生、爱情、理想也是如此,对就对了,错就错了;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笑就笑了,哭就哭了。正如计算机里所有问题都只有两个答案:是或者不是。“简单”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以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三下五除二地去做吧!简单就是要干脆、毫不犹豫地去丢开一切束缚我们心灵和思维的桎梏,不让世俗的网于无形中把我们拉扯得身心俱惫,憔悴不堪。
心有灵犀一点通:
把复杂的问题看得很简单,把简单的问题看得很复杂,这两者谁笨?可以说两个人都笨得厉害,因为简单的问题就应该看得简单,复杂的问题就应该看得复杂。有的时候人们走了太多太远太辛苦的路,却意识不到有些路是根本就不必走的。简单是一种极其朴素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