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4400000002

第2章 多难兴邦:历史的辩证法

多难兴邦,一个古老的命题,一场灾难让它突出文字的重围,再一次走向历史的前台。

多难兴邦

在临时搭建的北川中学校舍内,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看着眼前的一双双经历灾难后仍然清澈的眼睛,激动地说:“今天,别人拯救了我们,照顾了我们;将来,我们学好了本领也要帮助别人,报答他们。这种互相帮助就是人世间的爱。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把这次地震作为一堂生动的课,铭刻在心,铭刻一生,永不忘记……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粉笔,转身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四个字:多难兴邦。他就是温家宝总理。

灾难摧残着生命,揭开伤痛,我们的灵魂受到了莫大的震撼。在“多难”这个命题前,究竟做何选择才是正确的,且回溯到千年前中国人对这四个字的拷问。

《左传·昭公四年》载,司马侯劝谏晋王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后来,由此演化出“多难兴邦”这个成语。这个诸侯对君王的箴言,和孟子的一席话异曲同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008年5月23日上午,温总理看望灾区师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

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明末的蝗灾导致民众的粮食颗粒无收,随之而来的瘟疫带来尸横遍野,最终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揭竿而起,使明朝比想象中早亡;清末广西水灾,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把清朝的“龙脉”狠狠地砸了一锤。所以,有人提出:“慎言‘多难兴邦’。”是的,“多难”与“兴邦”之间不是“种豆得豆”的关系。

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斗争的结果,无不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这里,条件是很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就不会转化。这些无不说明,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才更客观。多难,容易使人沉湎于悲伤,委靡不振;同时,它也令人谨慎,告诉人们不要忘乎所以,平静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安定团结,懂得珍惜。

“多难兴邦”的前提是“灾难”后的清醒。灾难会使梦中人惊醒,灾难会使人冷静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我们为什么如此多难,思考我们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避免灾难的发生和解决灾难造成的问题。相反的,如果在灾难面前依然稀里糊涂,“多难”也就仅仅是“多难”,而不会有“兴邦”之说。“多难兴邦”,仅仅是一种可能,至于能不能由可能变为现实,则要看人遇到灾难之后的表现。

面对自然灾害,“天变不足畏”需要一种勇气与魄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需要一种智慧与谋略。对于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或民族而言,灾难就像一块磨刀石,人们可以借此磨砺自己。灾难,永远都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它使数万同胞在瞬间离我们而去,我们能做的,不只是在全国哀悼日对死去的同胞表示自己单纯的悲伤。当然哀悼是必需的,当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默哀时,当各种机动车辆全部停止行进、鸣笛志哀时,当天安门广场上国旗降半时,我们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强烈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面对已经发生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要反省,要重建。不能让悲剧继续蔓延,应将其作为“兴邦”的开端,让灾难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前进的动力。

一个国家能否于低谷中再次崛起,取决于遭遇灾难的民族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和力量。一个精神委靡、缺乏斗志的民族,即使国力再强盛,在灾难面前也必然消极、沉沦,乃至灭亡;一个具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则最终必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

虽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但对“多难兴邦”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将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在国家的多难、同胞的生命上”是对“多难兴邦”的严重误读。多难而不兴邦,甚至多难亡邦,也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国家或民族的前进而去祈求“多难”。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人们都不希望有灾难,更不希望多灾难,因为灾难会夺去亲人的生命,会毁灭幸福的家园,会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灾难会给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会给民众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灵创伤。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中,废墟是昨日的坟墓,也是明日的家园;灾难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新生的起点。不仅要让被撕裂的伤口痊愈,而且要让康复后的躯体更加强健,同时拥有对灾难的免疫力。

每一次灾难都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房间宽敞明亮,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大大的“寿”字,九旬老人特地穿上了一身银灰色的中式服装。

“因为过两天比较忙,今天提前来给您祝寿。”

“我记得您今年97岁了,思维还这么清楚,是不是和常用脑有关?”

“对,大脑要不停地活动。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今年灾害多,年初是冰雪灾害,‘5.12’大地震也是多少年没有的。”

“地震以后政府反应快,威信大大提高,对当地人民也是教育。”

“我常讲,几千年来,我们国家都是灾难和文明进步伴随在一起的。有一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是恩格斯说的。”看到老人反应这么敏捷,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们的历史总是和洪水、干旱、地震等灾难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这个民族从没有溃散过,反而愈挫愈奋。”

老人表示同意:“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灾难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也能锻炼一个民族的意志。”

这是2008年8月4日,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以来第五次看望季羡林先生的场景。两位老人直面现实,一段对多难兴邦的探讨,体现了阅尽世事的淡定从容。

因为有灾难的羁绊,历史经历了太多的曲折。王朝的耀眼时光之后,多半是落寞的调子。再看清末颓废的场景:一间小屋,几盘小床,几个年纪轻轻的阔少爷脸上已经颇显老相,猥琐的样子令人作呕,蜷曲着的身体像是个倒着的问号,在追问着迷茫的未来。他们嘴含烟袋,在云雾缭绕中日渐沉沦,看不到危机,更体会不到危机感。

每一次灾难无不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而进步的推动力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反省。《周易·困》说:“有悔,征吉。”身处顺境,需要居安思危;身处困境,更要“三省吾身”,反思失误的原因等。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现代社会中,自然灾害仍然频发,使人类措手不及。灾难过后,更要审慎地自省。人不同于“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人的认识可以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由“小知”转化为“大知”。古代先人早就有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经验,并有了“知天命”、把握自然规律的雄心壮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敢于反思过去,并以坚定的态度去修正瑕疵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挡住前进的脚步?励精图治总是建立在对之前过错的认真总结上。

思己过而有悔,悔而改之,可称其为君子。国家也是一样,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才有恢复生机的可能性。所有的挽救都是为了明天,即使还有不测之灾,灾难终将过去。我们在往地震博物馆中放置我们的勇敢、善良、力量的同时,也将制度、人心、过去、现在、未来、经验、教训等关键词串联而成的泣血篇章一并装进去,祭奠逝者,思考我们这个“其命维新”的古国,怎样才能在一次次灾难中成长。

受难的主体是人,需要反省的也是人,避开灾难不说,探讨思考的主体依然是人,活着便是反思的前提。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当轮船一点点沉没,大海将生命和轮船一点点吞噬时,杰克用尽力气抱着露丝。他动情地大声喊叫:“露丝,你要答应我,好好活着。活着的,就好好活着吧。”无情的海水吞没了杰克,而露丝则被杰克奋力一推,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命。为了杰克,为了当年的承诺,露丝勇敢地活了下来,嫁人生子。“活着的,就好好活着吧。”这句话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悲痛之后,重新上路,把悲痛化为前进的力量。

在珍贵的生命面前,谁也没有沉浸于悲伤之中的权利,没有停滞不前的理由。面对死亡,仍然要有好好活下去的勇气,让生命无惧于死亡。灾难之下不能磨灭的情感,无论是对死人的怀念,还是对生者的珍惜,都是对幸运者的鼓励。中世纪神学家吕斯布鲁克说过:“许多故事是让人死,上帝是让人活。战胜魔鬼,心灵需要巨大的滋养。”

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间,使苦难长期地延续。灾后需要重建的,不只是物质的家园,还有受难者的心灵家园。而重建物质与精神的家园,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对人生有新的价值评估,怀着对生命的尊崇,带上世人的关爱,在下一个起点出发。

从抗震精神到奥运精神

2008年5月28日,萨马兰奇老人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国人民说了这么一段话:“中国人民在地震发生后,所形显的与灾难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是相通的……抗震过程中需要智慧、速度和力量,这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是一致的。他们的顽强意志和挑战极限的精神,是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最好诠释。”

一个和中国有着不解情缘的老人把奥运精神和抗震精神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从空军强行空降汶川的身影,到解放军徒步入震中的坚定,到中华健儿为了争夺冠军日夜挥洒的血汗,再到几代人为了举办奥运执著的付出,都贯穿了中华民族为了生命、为了梦想的不懈追求。一百年来,中国式的智慧、速度和力量续写着中国人的更高、更快、更强。

我们的努力换来了民族梦想的实现,2008年8月8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开篇连用了三个“今夜”来表达民族的激动:

“今夜,当五星红旗、五环旗在国家体育场冉冉升起,奥林匹克运动的宏伟篇章将翻开崭新一页。今夜,当奥林匹克会歌在万众瞩目中悠扬奏响,奥林匹克理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激情飞扬。今夜,当第29届奥运会的圣火燃亮北京的星空,人类文明的长河再次汇入来自东方的泉流。”

是的,“今夜”承载了太多,一个古老民族百年的梦想仿佛都积攒到了“今夜”。

一百多年前,当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邀请公文送达京城,正值中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关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政府并不理解“田径”的含义,拒绝参加,令中国和第一届奥运盛事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擦身而过了,留下一段历史的空白和遗憾。

1908年5月23日,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青年报》打出了三个沉重的问号:中国人何时能够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何时能够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中国人何时能够主办奥运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人心中的历史叩问,在

岁月的角落中无从安放。而今天,《人民日报》用三个“今夜”郑重地给了三个充满期盼的问题最完整有力的回答。

完成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国人用了一百年的时间。76年前,刘长春只身远涉重洋,拥有四万万人口的祖国,却只有他形单影只地立于此间,此情此景成了中华民族难以抹去的伤痛。29年前,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决心无可阻挡;15年前,蒙特卡洛申奥失利后“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含泪誓言依然坚决;7年前,莫斯科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让无数中国人一生无法忘怀。

中国的体育梦想印刻了百年来民族成长的曲线。晚清时代,弱国无外交,更不可能在体坛上获得应有的地位。中国人对参与的期盼和民族强大的梦想一起压在这个民族伤痕累累的肩膀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体育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体育,它无法摆脱承载的色彩,它包含了太多。一个没有强大经济实力支撑的国家,难以有足够的力量来举办奥运;一个精神委靡、缺乏上进的群体,难以在竞技中占据上风。体育竞赛其实是多方面的竞争,体育水平直接折射了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实力。

从一个人的奥运到集中全民的力量举办奥运,我们付出的血汗组成泛黄的坐标,丈量着中国从落后走向强大的复兴之路。这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一个亮点,从战乱中的血雨腥风,到“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圣火,不变的,是拼搏精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紫禁城中轴线的29个焰火脚印,跨越百年时空,沉重而又轻灵,它把一个古老民族对奥运的不懈求索雕刻在人们心中。

世界的眼睛注视着那个在雾色中垂下夜幕的主场馆“鸟巢”。在这个华夏儿女挥洒自豪的夜晚,中国写意长卷缓缓展开,日月变幻,沧海桑田。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精妙的文化符号能够引起世界在同一时间的关注。那一夜的舞台属于中国式的自信,在韵味深刻的视觉盛宴中,全世界尽情享受着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场文化盛典中,通过精心演绎的仪式,从百年屈辱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没有哪一个夜晚能让十三亿中华儿女如此寄情,没有哪一个夜晚能让世界如此关注中国。

三万多个昼夜,等来奥运,等来一颗强大自信的民族心灵。7年前那一夜的欢歌笑语今日再次在耳际响起,很多陌生人走上街头相拥而泣,眼泪静静地流淌,洗刷了百年来被称为“东亚病夫”的耻辱。

奥运把梦想送达北京,世界聚焦中国。能够看到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值得欣慰的幸事。能够举办奥运会,不但见证了一个国家有着很强的经济实力,也为国家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契机。一百年来的漫漫追梦,三十年前开始燃烧的期待,七年前的庄严承诺,如今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我们向世界铺展了雄浑的画卷,在将来的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将铭记此刻。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国可谓多灾多难,是拔剑四顾茫然无措,还是长风破浪扬帆再战,延伸出了两条历史的平行线。孙中山先生曾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仿佛说给中国革命的先烈,也如同讲给和平年代的今人。

汶川地震揭示出了太多人性、社会与自然的侧面,同时也给了人们沉痛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想要诗意地栖居在人世间,就要努力调节各种微妙的关系,在祸福之间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自我反思和追问,避免重复失误。这也是多难兴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没有对多难的拷问,何来足够系统的经验去应对未来?

中华文明踩着历史的车辙不断前进,捡拾先人们思想的碎片,也播种下我们的只言片语,长成不老的常青藤,给未来留下一片遮风挡雨的绿荫……

同类推荐
  • 雅明

    雅明

    晚明,农民起义,满清鞑虏入关,南明的苟延残喘,如画江南。数不尽江南士子,多姿多彩莫如明末四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道不尽的秦淮风月,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莫要看到秦淮八艳就以为是11文,本书不11。看主角如何力挽狂澜,依靠半壁江山将异族赶出中原,给华夏一个机会走向未来,本书非11,美女少不了,暧昧也少不了,但不是11文!
  • 混迹在十五世纪的尾巴

    混迹在十五世纪的尾巴

    最终还是太监了,第一次写,太不成熟了。放弃了,等以后说不准会重新写的。
  • 明末匹夫

    明末匹夫

    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王朝如大明王朝一般始终被宿命缠绕:其起于农民起义,成于驱除鞑虏,而其又亡于农民起义,灭于鞑虏入侵;其开国之初文臣武将群星璀璨,惩腐肃贪冠绝历朝,而王朝末期竟无一良臣能将可撑起待倾大厦,官员的集体贪腐和对下政策的残酷,更是导致整个长江以北区域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亲人相食!历史上也从没有一个王朝如大明王朝一般,在毁灭之时,诸臣死节者寥寥,而叛敌投附者竟如过江之卿,前赴后继,士子气节沦丧至尽!终至满清竟以十数万之武力而陷百万之师,以百万之蛮夷而统亿万华夏之灵;文明倒退,国土沦丧,华夏一族陷于众国奴役之下,历百年屈辱巨变!悲哉!痛哉!这是一部穿越小说,更是一部民族苦难史,和民族奋斗史!
  • 师天

    师天

    吞并八荒聚六合,千秋伟业转头空。古有一朝,创千秋之伟业,欲图寰宇。及至其后世,奋先祖之余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征战天下,乃聚六合,人迹所至,莫不臣服。故事就是接着这个开始的。对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和对本书有更好的想法的书友可以加下我的群456183684
  • 穿越武大郎

    穿越武大郎

    编辑一拍桌子,“配角小角色都有人写,实在不行你写个路人都行,你写个武大郎,让读者怎么带入?”“有房子,而且是复式的;有老婆,长的还很漂亮;有兄弟,武功高还是当地治安队队长。至于长相和身高,那个x宝网你听说过吧。”
热门推荐
  • 大学、兄弟、暗黑青春

    大学、兄弟、暗黑青春

    献给我的兄弟们;献给被大学上了的人们;献给为暗黑破坏神奉献青春的朋友;献给没有春哥的时代。(天涯首页推荐贴整理而成)
  • 梦的回忆

    梦的回忆

    她是世间最后的仙。妖和神本是不同的两界,可是却偏偏阴差阳错的遇到了妖中之王好,和一个被海神眷顾的龙神!他们同时爱上了她,为了她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在他/她们身上,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敬请期待!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小蓉写的!真的非常感谢大家!
  • 属于我们的十年之约

    属于我们的十年之约

    我们深爱的三只,属于我们的十年之约,四叶草,小螃蟹,汤圆,千纸鹤,我们都是一家人......
  • 紫总裁:整治心老公

    紫总裁:整治心老公

    他们正在生死关头,张行是否能够挽救回紫薇的命呢?敬请观看!!
  • 我在天庭做兼职

    我在天庭做兼职

    为了完成修书任务,纪然被招聘到天庭做了一个身不由己的编外兼职临时工,薪水不多,任务繁重。啥?清洁工的工作还兼不兼?这个真不能再兼,我先天肾亏,干不了这活计。月嫂的工作干不干?这个也好像也不大合适,我真没这方面的经验,万一把人家的老婆照顾出点什么事来,谁负责?兼职各位仙子的老公行不行?那啥,我没说反对,算不算是同意了呢?在天庭做兼职,反正什么工作舒服jian什么,那啥,我身份头衔比较多,冥界还有魔界的一再发送邀请函,是去做兼职,还是去jian了他们,这个真就不好说...
  • 战神途

    战神途

    一个被蝙蝠妖拍死的少年,重生在异界。是随众生沉浮,还是逆流而上?一段段恩怨情仇演绎了多少人生!少年突然发现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惊天阴谋。携爱宠丘比特,踏上寻找身世之路的征途。少年最终走向何方?一切尽在本书。。。o(*≧▽≦)ツ┏━┓
  • 叶深寒意重

    叶深寒意重

    叶紫从没想过两人此生还有见面的机会:七年前,他在自己最狼狈的时候出现,当叶紫期望得到救赎的时候,决绝冷漠地擦肩而过;七年后,他又在自己最狼狈的时候出现,只是当叶紫期望他能像当年那样漠然走过时,他却用一切手段把她抓到身边来,紧紧地,不放手.....叶紫问:季寒风,为什么还要来打乱我平静的生活,我已经离你很远很远了.....季寒风:天意吧,天意让我又遇到你,所以,别想再逃开我......
  •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

    自己好歹也是文学系毕业的高材生,毕业之后虽然没有想过会成为知名大作家,不过至少也可以出一两本自己的书吧。可如今,陌雨却是一名有时候忙的都忘记时间的漫画编辑,一切的变故,都源自那个自己告白失败的夏天,而这个夏天,在一场车祸中,陌雨失去了爸爸妈妈,不够勇敢的陌雨独自来到了陌生的A市,普通而忙碌的工作,也许只是陌雨麻痹自己的一种方式。可六年后的再一次相遇,他却问她,当初追了他那么久,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因为,我已经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了!”
  • 雪飘月舞

    雪飘月舞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些著名的诗歌、散文,供大家品鉴欣赏,最后还提出了一些短评供大家参考学习。
  • 我血玄黄

    我血玄黄

    太古戗归,群魔肆舞;寰宇百族,谁龙谁虎。天下大争,发轫于苍;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血色残阳夕照,斑驳古迹烽烟四起,一片断壁残垣中,人类的肢体夹杂着奇怪生物的尸骸散落的到处都是,几道各色光影风驰电掣般远去,一个脚踩着不知名遗骨的青年目光深邃,极目远眺,望着天际边的滚滚赤红色的晚霞汹涌滂湃,口中自语“我以我血荐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