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9800000027

第27章 另一个吴晗

◎ 段 炼

人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史料的不断披露,我们对一些历史人物才能渐渐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吴晗这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如此,收录在《历史为谁“变脸”》(张秀枫主编 远方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的《另一个吴晗》一文,对吴晗作了全面的介绍。这并不有损吴晗的形象,相反,人们会从在这样的体制下,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一个知识分子的变化,获得许多有益思索。

对于一般人而言,知道“吴晗”这个名字,大约就是因为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写下历史剧《海瑞罢官》,他由此落难,“文革”中在北京副市长任上遭迫害含冤而亡。按理说,这样的形象,似乎应当得到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尊重。然而,在一些学人的回忆当中,吴晗呈现出的却是另外的形象。

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西南联大师友事迹甚详,其中似乎唯独对于吴晗不大满意。书中记录了吴晗的三件往事:一是为了当“二房东”赚大钱,吴晗把租住自家房子的何兆武的姐姐赶了出去;二是“跑警报”的时候,校长梅贻琦不慌不忙,拿着手杖,踱着方步,朝防空洞走去,而吴晗一听到警报总是慌慌张张、跌跌撞撞,脸色都白了,学者风度尽失;三是开学第一次考试,吴晗就弄得何兆武他们全班同学都不及格,似乎是要给大家一个“下马威”。而且,根据何兆武的回忆,吴晗“精英意识”十足,时常当众埋怨:自己身为教授,回家居然要亲自打水。

老实说,读到《上学记》中的这些回忆,一笑之余,也不免为吴晗抱屈。上述的一和二,不妨视作生计和性格使然,算不上什么大的过错。至于警报声起,敌机盘旋,躲避者神色慌乱,也是人之常情。梅校长的风度和心理素质当然让人佩服,但说吴晗“学者风度尽失”,我觉得是言重了。不过,由此也不免揣测,在《上学记》中,即使对于政治上颇为“投机”的冯友兰,何兆武也是褒贬互见,可是他为什么唯独没有给吴晗留余地?

其实,对吴晗有怨气的还不止何兆武一人。建国后谨宣:“默而存之”的钱锺书,说起吴晗来也不无微词。据余英时回忆,一九七九年春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美国。抵达当晚吃自助餐,余英时与钱锺书及费孝通同席。客人们的话题自然地集中在他们几十年来亲自经历的沧桑,特别是知识分子之间的倾轧和陷害。

余英时写道:“默存先生也说了不少动人的故事,而且都是名闻海内外的头面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吴晗的事。大概是我问起历史学家吴晗一家的悲惨遭遇,有人说了一些前因后果,但默存先生突然看着费孝通先生说:‘你记得吗?吴晗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时整起别人来不也一样地无情得很吗?’(大意如此)回话的神情和口气明明表示出费先生正是当年受害者之一。费先生则以一丝苦笑默认了他的话。刹那间,大家都不开口了,没有人再继续追问下去”(余英时:《我所认识的钱锺书先生》)。

由此看来,问题的焦点很可能集中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上,从目前的史料可以看到,当时吴晗的两个亲属被划成右派,但吴晗在反右派斗争中,却出乎意料的“左”。

对于吴晗在建国后的表现,苏双碧和王宏志的《吴晗传》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其一,吴晗自从一九四三年加入民盟以来,对共产党、毛泽东十分崇拜,从无二心。反右派斗争是党和毛泽东发动的,他只有拥护。其二,一九五七年,吴晗刚刚入党,必须经受这场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

《吴晗传》写道:“这是属于内心深处的感情问题,很难揭示。吴晗的亲兄弟吴春曦、袁震的妹妹袁熙之都被打成右派。吴晗是个有感情色彩的人,对此,他诚然是十分痛心的。但他绝不会怀疑到反右派扩大化的问题上去,他只能愧疚他平时对他的亲人帮助不够。造成这种心理,仍然是出于他对党和毛泽东的信任。”所以,《吴晗传》用了“真诚的人犯了真诚的错误”这个题目予以阐述。

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是“丧失了独立性”的“左”的吴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批判胡适思想的时候,却又展现了人性的另一面。众所周知,对于吴晗的学术生涯而言,影响最深的是胡适。他的《胡应麟年谱》得到胡适的赏识,被胡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周一良在《毕竟是书生》中回忆,一九三三年暑假,胡适在《大公报》和《星期论文》专栏撰文,特别称赞了北大和清华两所大学的两名毕业生的辛勤努力和突出成就,一是北大国文系的丁声树,一是清华历史系的吴晗。胡文在青年学生中“纷纷谈论,引起了注意”。以胡适当时的声望,给吴晗这样的评价,殊为不易。解放后,吴晗在一份自传中也说自己“受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的思想影响都很大……治学的方法,以至立场基本上都是胡适的弟子。”

在当年批判胡适的暴风骤雨中,胡适不少留在大陆的朋友、学生都写了文章,有的人还不止写了一篇。不过,我在翻看三联书店出版的多卷本《胡适思想批判》时,发现目录中竟然没有吴晗的名字。按照经历、性格与当时的位置,吴晗似乎是最有“资格”写批判文章的。他没有这样做。毫无疑问,一言未发的吴晗当时承受了可以想象的压力。可惜我对于建国后的历史了解甚少,无从得知他当年是如何“过关”的。不过,谢冰说的大致不错: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吴晗有过失误,有过政治迷失,但良心还在。 ■

同类推荐
  • 音乐财经周刊002

    音乐财经周刊002

    忠实记录音乐产业里“每一位人”的故事,“每一家公司”的故事。深入挖掘音乐产业发展趋势,帮助“音乐生意人”分析形势、剖析案例,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 居家生活实用妙招经典

    居家生活实用妙招经典

    本书就收录了居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妙招,并且将这些妙招介绍给读者。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让读者非常快速地掌握这些技巧,并且很容易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慢慢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雪球专刊第119期:股灾回忆录

    雪球专刊第119期:股灾回忆录

    2015年,A股大起大落,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场股灾。如果把2015年的股灾比作一场战争,那绝对是惨烈的:国家队浮亏4000亿,散户人均损失数十万计。如今股灾已经一周年过去,雪球上众多球友发表了关于股灾一周年的纪念文章,这些股灾记录文字,是给作者自己以警醒,也给他人以启示,为投资之路点亮明灯。本期雪球专刊推出《股灾回忆录》,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热门推荐
  • 我们可不可以不相爱

    我们可不可以不相爱

    她出生便带着光环,她还没学会懂事便背负仇恨。她的生命出现另一个她,身份互换,替她而活。十多年后,她早已没有了原本的身份,强势归来只为复仇,扮演另一个人,牵一段错情,许一份假意,爱与恨纠葛,情与欲痴缠。亲情,爱情,友情,一个个阴谋被拉扯出来重见天日,昔日仇人却与自己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早已无心无情无爱的她这一次却被不期而遇的感情牵绊。
  • 道德经注释

    道德经注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晴游异世

    晴游异世

    代号“墨雨”的S级杀手林之晴在一次任务中穿越异世,且看她玩转整个异世大陆,与挚爱携手共行!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编辑寄语:在现代学术空间中,论及自由,都绕不过哈耶克;在中国的学术中,论及哈耶克,都绕不过邓正来。】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
  • 追心问情

    追心问情

    他就是少主人?不过是长得俊了点嘛!什么大伙儿都这么怕他呢?姊姊居然还不准她接近他?搞不懂,他又不会吃了她!看吧!他还挺和气的,陪她说话,为她耍剑,教她练拳呢!像少主人这么好的人,她长大,也想嫁他!可惜,明儿个他就要娶亲了……不过,他保证她是他永远最好的朋友!但是,在他娶亲的前夕……她不明白……她是如此的信任他啊!为什么会这样?来告诉她?
  • 井苍大陆

    井苍大陆

    这一片魔幻大陆,上演的是男儿热血豪情,成长历练的故事,努力、激情、豁达!身边有柔情、豪放的美女,同生共死,一世的兄弟,还有卖萌不知耻的宠物,坐拥半壁天下……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扑倒高冷校草

    扑倒高冷校草

    他只不过是被迫跟踪一下他,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发现他巨大的秘密。
  • 周大侠2018

    周大侠2018

    不知何时不知从什么时候江湖上开始流传关于周大侠的故事。传闻中周大侠姓周,不知从何而来,不知消失何处。只知道他是一个大侠,凡有邪恶的地放都会遇见他正义的身影,他将惩奸除恶当作己任,将除暴安良当作自勉。1
  • 国外“三农”面面观

    国外“三农”面面观

    在外国,不少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其中,有不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一社一村”,荷兰和德国的合作社组织,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农民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兴农,荷兰和巴西的环保措施,等等,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若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予以借鉴和参考,对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将是很有意义的。